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政策与法规概述第一单元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第1单元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第2单元我国幼儿教育国家发展规划相关政策法规第3单元幼儿教育机构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第4单元幼儿教育机构保育与教育相关政策法规第5单元幼儿保护与教师职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第6单元我国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趋势第7单元国外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全套PPT课件01了解幼儿教育政策和幼儿教育法规的相关概念及其体系。02了解我国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历史与发展。03掌握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机构和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幼儿教育领域,我国陆续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保障和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是国家制定和颁发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方针、法律、条例、规程、规定、办法、纲要、决定、通知、规划、意见、细则、纪要等各种文件的总称。幼儿教育政策概述模块一一、教育政策概述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教育政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一种行动准则,它决定着国家和政党在教育方面的工作方向和措施。不同的国家或政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教育政策。(一)教育政策的概念及基本特点1.教育政策的概念。(1)总政策是指政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制定的指导全局的总的原则。(2)基本政策是指政党和国家在一些重要的工作方面所贯彻的政策。(3)具体政策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而制定的具体原则、具体措施、界限性规定及实施细则等,是基本政策的具体化或延续。(4)教育政策的系统性与多功能性。(一)教育政策的概念及基本特点(1)教育政策的目的性与可行性。(2)教育政策的稳定性与可变性。(3)教育政策的权威性与实用性。2.教育政策的基本特点(二)教育政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1.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1)教育体制政策。教育体制政策在教育政策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制度联系最密切的政策,包括办学体制政策、管理体制政策、学校领导体制政策、教育投入体制政策、教育人事管理体制政策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政策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教育体制政策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方向,规定着由谁来办学、谁来管理学校的问题。教育体制政策在教育政策体系中起着全面性、基础性作用和政治保障性作用。(2)教育质量政策。教育质量政策要解决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标准、人才培养类型和标准的问题。教育质量政策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政策之一,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着规定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方向和人才规格、决定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教育质量政策是导向性、目标性教育政策。(3)教育经费政策。教育经费政策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政策、国家财政拨款政策、学校收费政策、社会捐资表彰奖励政策、学校预算外资金管理政策、学校公用经费政策、教师工资政策和贫困生资助政策等。教育事业赖以发展的基础之一是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经费政策与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和社会公共保障政策密切相关。(4)教育人事政策。教育人事政策主要包括教师资格制度政策,教师任用、调配政策,教师聘用制政策,教师职务政策,教育行政人员政策,校长任用、管理政策,等等。教育人事政策是教育基本政策之一,是调整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政府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本保证。(5)国家学制政策。国家学制政策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学制。(6)课程与教学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标准政策,课程计划政策,教材的编写、核准、审定、发行、使用政策,教学计划的实施政策,等等。(7)学历与学位政策。我国实行学历证书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证书制度,对人们接受学历教育、获得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1.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二)教育政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8)教师教育政策。教师教育政策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政策、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等。(9)考试与评价政策。各级各类学校的学年考试、毕业考试、升学考试都有相关政策,如学校评估、教师评估、学生评估、学科评估、区域教育评估等相关政策,以及学校督导政策,区域教育督导政策,等等。(10)招生与就业指导政策。招生与就业指导政策主要包括普通高考政策,成人高考政策,自学考试政策,中考政策,研究生考试政策,职业资格考试政策,面向社会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政策,等等。(11)学校语言文字政策。学校语言文字政策主要包括学校普及普通话政策、普通话水平测试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政策等。2.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多样,在我国,教育政策多为有关机关发布的决议、决定、命令、指示、通知、意见,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报告、谈话、讲话等,有时还通过党报党刊传达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一般认为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如下:(1)党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和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3)党的领导机关和国家机关联合发布的有关教育的各种决议、文件和通知等。(4)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5)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某个场合所做的有关教育的报告、讲话。1.按教育政策制定者分类按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政策可以分为某个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政府的教育政策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策等。(三)教育政策的分类教育政策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②①

具体的教育政策。2.按政策内容涉及的范围和层次分类按政策内容涉及的范围和层次,教育政策可分为基本的教育政策和具体的教育政策。基本的教育政策。(三)教育政策的分类教育政策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三)教育政策的分类5.按政策适用的时间分类按政策适用的时间,教育政策可分为短期政策、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教育政策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3.按政策效力范围分类按政策效力范围,教育政策可分为全局性教育政策和区域性教育政策。4.按政策所起的作用分类按政策所起的作用,教育政策可分为鼓励性教育政策和限制性教育政策。(四)教育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所谓导向功能,是指教育政策对教育教学活动和人们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2.协调功能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是指教育政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协调和平衡各种教育关系的作用。3.控制功能任何教育政策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教育问题或者预防某一教育问题的出现而制定的,具有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教育政策的这种特性就是通常所说的教育政策的控制功能。(四)教育政策的功能②①教育政策的适时调整更新离不开控制。

在实施教育活动中教育政策的控制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如下: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离不开及时有效的控制。.(五)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制定机关和实施1.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1)认定教育政策问题。所谓认定教育政策,是指以一定的理论和政策评价资料,对教育政策问题的存在形式、范围和性质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的过程。一般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发现教育政策问题:通过社会调查发现教育政策问题,通过研究信息提出教育政策问题,通过预测分析提出教育政策问题。(五)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制定机关和实施(2)确定教育政策目标。教育政策目标是对教育政策活动的方向和水平的具体规定,是整个教育政策活动的立足点。确定教育政策目标一般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一是方向正确,要符合国家总的方针政策;二是抓住要害,选准突破口和时机;三是适度,既不能过低,也不能高不可攀,而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四是具体,即有一定的可操作性。(3)拟定教育政策方案。教育政策目标确定之后,就要考虑拟定教育政策方案。拟定教育政策方案时要注意:方案应是可行的;方案应估计到全部的正、负效果,并对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尽可能数量化;应提出两个以上的政策方案供选择。制定政策方案时,还应有专家参与,以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1.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4)选择教育政策方案。选择教育政策方案,需要制定者对教育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又对教育的条件有充分的认识。在通常情况下,决策者总希望追求最佳的决策,政策实施的条件是否成熟,就成为政策选择时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五)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制定机关和实施2.教育政策的制定机关我国制定教育政策的机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党的机关。党的机关包括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和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制定全国性的重大决策,包括教育政策。党的基层组织负责宣传和执行上级组织的政策,无权制定政策。(2)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是制定国家政策(包括教育政策)的重要机构。(3)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政策。(五)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制定机关和实施3.教育政策的实施(1)实施渠道。我国的教育政策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贯彻执行实施的。其中主要渠道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2)实施途径。教育政策的实施,要靠人民、靠群众。党和国家教育政策实施的主要渠道和途径有:通过党的报刊及其他宣传工具;通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在学校还包括教育工会、学生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通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五)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制定机关和实施(3)教育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①着力增强执行者的政策意识,把政策偏差和政策失真现象控制在最低限度。②创造性地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政策。③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统筹协调。④加强对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督导检查。⑤加强教育政策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和跟踪研究。幼儿教育政策概述模块一二、幼儿教育政策(一)幼儿教育概述无论是对幼儿教育政策,还是对幼儿教育法规进行了解,我们首先需要对幼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解。幼儿教育指的是对入学前的儿童实施的启蒙教育。它是促进儿童良好发展、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基础,是人接受教育的第一阶段。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二)幼儿教育政策的含义幼儿教育政策是指党和政府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幼儿教育任务,实现幼儿教育培养目标,贯彻落实幼儿教育的基本方针而针对相关部门或个人行为准则及教育的内外关系做出的兼具战略性、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是党和政府为实施和发展幼儿教育事业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实施幼儿教育行动的出发点及行动的过程和归宿。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政策的内容既涵盖了幼儿教育发展的目标,又规定了幼儿教育发展的促进手段,因而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国家发展幼儿教育的意志和行动。国家往往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幼儿教育政策来为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3.相对的灵活性幼儿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应变性。(三)幼儿教育政策的特点根据幼儿教育政策的内涵和外延,可以看出我国幼儿教育政策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明确的目的性是幼儿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之一。2.鲜明的系统性幼儿教育政策是党和政府教育政策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自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幼儿教育法规概述模块二一、教育法规概述教育法规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意志,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调整有关法律主体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和。教育法规是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稳专业效率业绩3.教育法教育法是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理应包含法的一般定义中的要素,与此同时,教育法又有其独特的调整对象。(一)教育法规的相关概念1.教育法律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是统治阶级进行社会管理的手段,是通过利益调整从而实现某种社会目标的工具。2.教育法规法规泛指由国家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有时,法规也专指某国家机关特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专指从属于法律范畴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二)我国的教育法体系教育法的法律体系是教育法按照一定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组成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和教育主要方面的,不同层级、不同效力的教育法律规范的体系。1.教育法的纵向体系教育法的纵向体系是由不同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组成的等级有序的纵向结构,这是由不同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组成的等级有序的纵向关系,它表现出一个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是由哪些层次的教育法律渊源所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从属关系如何。2.教育法的横向体系教育法的横向体系是指按教育法调整对象的不同,由若干处于同一层级的部门法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从当前的立法状况和立法趋势上看,我国教育法的横向体系主要由如下教育法规组成:教育基本法。(2)基础教育法。(3)高等教育法。(4)职业教育法。(5)民办教育法。(6)成人教育法。(7)教育人员法。(8)教育经费法。幼儿园园长挪用教育经费,造成校舍倒塌师生死亡幼儿园园长挪用教育经费,造成校舍倒塌师生死亡。某地一所农村幼儿园,房舍由于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上级主管部门为其专门拨出经费2万元以完善整修校舍,而园长张某却将此款用来为其亲属修建了房屋。在一个阴雨天,校舍倒塌,致使三名幼儿和当堂教师死亡,10人受伤。案发后,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地方高级人民法院从重判处该幼儿园园长有期徒刑20年,没收其一切非法所得。分析:案例中幼儿园园长的行为兼有侵占教育经费与玩忽职守的性质,且情节严重,已经构成贪污罪与玩忽职守罪两项罪名。现实案例教育法规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都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都对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4)两者相互依存。(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1)两者都属于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2)两者都体现了国家和人民的意志。(3)两者的经济基础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2.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虽然有相同之处,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毕竟是两个概念,两者有着重大区别,具体如下:(1)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主体不同。(2)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约束力和执行方式不同。(3)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不同。(4)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不同。(5)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稳定程度不同。(6)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四)教育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1.教育法律关系(1)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2)教育法律关系的要素。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3)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教育法律关系的实质是要确定教育法律关系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就构成了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2)法律责任的特征。法律责任不同于其他的社会责任,它具有如下主要特征:①法律责任确定必须有法律依据。②法律责任履行具有国家强制性。(四)教育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2.教育法律责任(1)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类型。教育法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违法行为的性质,规定了承担法律责任的三种主要方式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幼儿教育法规概述模块二二、幼儿教育法规(一)幼儿教育法规的含义幼儿教育法规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所制定的关于幼儿教育的规范性文件总体。幼儿教育法规就其基本性质而言是行使教育管理权的一种手段,是规范幼儿教育活动、调整幼儿教育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幼儿教育法规是教育法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的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认为幼儿教育法规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二)幼儿教育法规的特点1.特定的调整对象幼儿教育法规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幼儿教育法规调整的主要是对6周岁以下儿童的教育行为而产生的社会关系。2.独立的调整原则幼儿教育法规有独立的调整原则。幼儿教育法的调整原则主要有幼儿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遵循幼儿教育客观规律等。3.调整的主体地位不是单一的幼儿教育法规所调整的教育社会关系主体地位不是单一的,既有处于平等地位的,也有处于非平等地位的。(三)幼儿教育法规的基本原则教育法规的基本原则是制定一切幼儿教育法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幼儿教育法规制定的依据。教育法规的基本原则即全部教育法所应遵循的总原则,它贯穿在一切教育法律规范之中,是教育立法、执法和研究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教育法规的生命线。了解幼儿教育法规的原则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1.方向性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幼儿教育法规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无产阶级掌握教育领导权。(2)坚持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2.公益性原则教育的公益性是指教育过程和结果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由于教育具有公益性,因此,一些教育法规的制定也以此作为依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是办学的主体。(2)国家和社会有权监督教育事业的运行。(3)从整体和根本上讲,举办教育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4)教师从事的是一项神圣的公益性事业。(5)每个公民都有义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6)教育事业不能受不正当因素的侵扰。(7)国家和社会有权采取措施,消除教育工作中的不平衡状况。3.民主性原则确认和保障人民的教育民主,是社会主义教育法规的一个重要原则,其主要体现在任何公民均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此外,国家和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公民、身心有缺陷的公民接受教育予以扶持和帮助。4.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发展教育事业,以国家举办各级各类学校为主,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我国确立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基本教育阶段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5.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实行宗教与教育相分离,是根据宪法有关宗教信仰问题的条款,以及在我国教育工作中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有关政策而制定的。6.教育与终生学习相适应的原则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旨在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必须坚持教育与终生学习相适应的原则,受教育与学习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一项光荣的任务。1.指引作用4.预测作用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惩罚是建立法律的重要条件。(四)幼儿教育法规的规范作用幼儿教育法规作为教育法规的一部分,具有法律法规的一般作用。具体来说,幼儿教育法规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以下五种:法律调整人们的行为,它规定人们可以怎样行为、应该怎样行为和不应该怎样行为,并且还规定违反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与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的作用。这种评价作用的对象是指他人的行为。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而对人们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3.教育作用法律规范的预测作用,即根据作为社会规范的法律,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他们彼此之间将如何协调行为。4.预测作用5.强制作用幼儿教育法规概述模块二三、幼儿教育政策与幼儿教育法规的区别与联系(一)幼儿教育政策与幼儿教育法规的联系幼儿教育政策与幼儿教育法规的联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1)两者本质上一致。幼儿教育政策和幼儿教育法规有共同的指导思想,都是党和国家意志的体现,都是党和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2)政策指导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法规使政策定型和规范。(二)幼儿教育政策与幼儿教育法规的区别1.两者的制定主体不同幼儿教育政策是由执政党和政府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而幼儿教育法规则是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以法的形式和手段固定下来的文件,因此,幼儿教育法规具有国家意识的属性,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法律效力。2.两者的约束力不同幼儿教育政策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不具有国家意志和普遍的约束力。幼儿教育法规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依其层次级别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3.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幼儿教育政策通常是党的领导机关和政府以决议、决定、通知、意见等公文和规划等文件的形式出现,且不一定公开颁布。而教育法律法规则是国家或行政机关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的,必须公开颁布。4.两者的执行方式不同教育政策的指导性作用主要是靠组织和宣传,启发人们自觉遵循,其强制力有一定限度,同时,幼儿教育政策的具体落实往往需要借助其他更为具体的制度和措施。幼儿教育法规的作用主要是国家的强制性作用,幼儿教育法规的执行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要求社会成员必须遵照执行。它不是可做可不做的,而是必须做的行为;也不是可以这样做、可以那样做的,而是必须这样做的行为;否则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5.两者的稳定程度不同幼儿教育政策的灵活性强,而幼儿教育法规的稳定程度高。6.两者的调整范围不同幼儿教育政策的灵活性和及时性决定了其调整的范围要更广泛,它可以及时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发挥其调节性、导向性作用。我国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历程模块三我国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建设始于1903年《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的颁布,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关于我国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通常是划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03—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至“文化大革命”前(1950—1965)和改革开放初期至今(1978—)三个阶段。教育法规的历史沿革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展现出不同的内容。了解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历史进程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1.清末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1903—1911)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和制度相继涌入中国,清末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冲击的产物。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1904年初正式实施。在《奏定学堂章程》中,针对学前教育专门制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这是我国近代幼儿教育的第一个法规。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实施的近代学制。其中,提出设立蒙养院作为早期教育的专门机构,以学制的形式把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和地位确定下来。自此,蒙养院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标志着中国幼儿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学前教育开始由家庭教育向有组织的社会教育过渡。《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在内容中透露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和“家庭教育”的取向,明显表现出既欲用西学,又处处顾及中国封建体制的主张,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与清末教育机构整体上向日本借鉴的格局相适应,《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也深受日本的影响。特别是其中关于对蒙养院的保育要旨、条目、设备、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基本仿效日本1899年颁布的《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西方的游戏,而教学内容又多为中国封建传统。清末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从总体上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政策内容来看,虽然基本上包含了蒙养院的课程、教学、管理、教师等方面的内容,但相关的规定模糊笼统,只是简单的说明,没有形成系统。清政府于1903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此章程包括四章。第一章,蒙养家教合一。第二章,保育教导要旨及条目。第三章,屋场图书器具。第四章,管理人事务。《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的颁定与实施,说明学前社会教育机构随之初创起来,蒙养院基本上已属于幼稚园性质,但由于它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产物,尤其是当时中国没有女学,师资没有来源,保姆只得由育婴堂的乳媪和敬节堂的节妇经简单训练而成。因此,此时的学前教育只能是开始由家庭教育向有组织的社会教育的过渡。2.中华民国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1912—1949)1912年9月,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学校系统令》,称其为壬子学制;不久后,教育部又陆续颁布了各种学校令与壬子学制结合,史称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实行到1922年。该学制将清末实施学前教育的蒙养院改为蒙养园,对整个学前教育体制做了调整,促进了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以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为代表的学前教育专家开展了广泛的教育实践调查,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学前教育之路。1929年9月,《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拟定完成,并由教育部令各省市作为暂行标准试验推行。1932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并称其为《幼稚园课程标准》。该标准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由政府颁布的统一的幼儿园课程标准。3.老解放区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1927—1949)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是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学前教育。由于社会局势的急剧变化,老解放区革命根据地的形势也是几经变化。这一时期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多见于一些政府文件或报告之中,专门性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比较少,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比较零散。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突出目的就是保育儿童,以使广大的幼儿父母能参加抗战和生产劳动,同时也明确提出要保育好革命烈士的后代,培养革命的接班人。这一时期的政策法规从制定到内容的完善充分体现出了“为战争服务”的特点。纵观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政策,基本由制度政策,幼儿保护和发展政策、幼儿教师政策、幼儿园课程政策及针对具体的问题出台的政策五部分组成。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至“文化大革命”前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伟大变革。195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公布实施的第一个学制。1956年2月23日,教育部、卫生部、内务部颁发的《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对托儿所、幼儿园的领导问题等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历程模块三三、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至1979年之后,学前教育又恢复了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比之前,政策法规涉及的范围进一步拓展,关注点由3~6岁延伸到了3岁前及入小学后,由关注教师的职前培养扩展到关注教师的职后培训,由关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行为延展到关注幼儿家长的成长,由总体关注幼儿园的开办及教育拓展到关注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的发展。

相比以往,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更加关注儿童的发展和自我保护。从1980年10月卫生部、教育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草案)》,到2007年针对幼儿园接送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事故凸显出的幼儿教育的安全问题,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发出《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07年秋冬季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预警通知》等,进一步强调幼儿教育的规范性,要求充分保障幼儿的安全。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政策在关注儿童的生存、保护及发展方面真正体现了把儿童的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的思想。我国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模块四

古人云:“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幼儿教育法制的运行过程中,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法贵于行,教育立法的目的最终无非是为了保证各项规定的行为规范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得到切实的遵守。从这一意义上说,“有法不依”比“无法可依”对教育法制建设的危害更大。因此,教育法规的实施问题已成为教育法规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幼儿教育领域,政策法规的实施问题同样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做好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工作,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遵守教育法规的意识。一、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的含义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是指教育政策法规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实行。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是对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实际行为的抽象和概括。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为人们确立了教育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现,应当具体地体现在教育关系主体的义务履行和权利享受的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之中,使法律规范转变为现实的法律关系和法律秩序,从而达到教育立法的目的,实现依法治教。但是,既定的教育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秩序不会自动转变为社会现实,必须通过教育关系主体的行为才能得以实现。(3)国家司法机关。国家司法机关是行使司法权的机关二、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机构的分类及其职责教育政策法规的实施机构主要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国家机关,二是机构和组织,三是自然人。1.国家机关(1)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通过强制和非强制手段对国家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机关。(2)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是指代表统治阶级、国家和人民行使统治权的机关。2.幼儿园幼儿园是我国针对3~6岁儿童组织保育和教育活动的公共教育机构。在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过程中,幼儿园及其他早期教育机构是实施各项政策法规的“阵地”,是具体贯彻实施各项法规的场所。根据《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等相关法律规范,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幼儿园及其他早期教育机构,必须具有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的园长、教师、保育、医务人员,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等,有必要的办园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依法设立的幼儿园及其他早期教育机构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应当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学标准,保证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等等。玩滑梯摔伤幼儿园赔偿幼儿园伤害事件的案例及分析6岁的鹏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在幼儿园操场玩滑梯,由于滑梯扶手很矮,鹏鹏没把好扶梯,结果掉到了坚硬的水泥地上。带班老师赶紧将其送到医院,经检查鹏鹏的左胳膊摔伤。鹏鹏的妈妈接到幼儿园的电话,赶紧骑车赶往医院。听完事故经过,鹏鹏的妈妈非常生气,质疑幼儿园的老师:“为什么不看管好孩子呢?”幼儿园方面也感到很委屈:“不是我们不尽看管责任,这只是一个意外,是他自己不小心从滑梯上摔下来的,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太淘气了,结果出了事故。对此,家长也该负一定的责任。”一听这些,鹏鹏的妈妈更生气了,索性将幼儿园告上了法庭。法院审理后认为,由于幼儿园疏于管理,造成鹏鹏身体受到损害,应承担过错责任,赔偿鹏鹏医疗费8000余元。分析:鹏鹏是未成年人,负有管理和监护职责的幼儿园在组织鹏鹏游戏活动时应做到尽职尽责。幼儿园的扶梯存在扶手高度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隐患,幼儿园没及时发现,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幼儿园老师疏忽了可能产生的危险,没有对鹏鹏加以保护。因此,幼儿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指引作相关用4.预测作用相关法律法规3.幼儿园教职工《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已明确了园长、教师和其他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园长应带头遵守幼儿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做出教育行政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5年3月18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1年9月4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4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3年9月1日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1.指引作相关用4.预测作用相关法律法规3.幼儿园教职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年9月1日发文并实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1996年3月9日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7月印发)。《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2010年9月发布)。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三、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手段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手段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适用,二是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遵守。(一)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适用幼儿教育法规的适用是教育法规实施的一种重要形式,指的是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教育法规的活动,是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所采取的直接影响公民、社会组织或其他社会力量有关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或对其教育权利与义务的行使和履行进行监督的行政行为。其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行使法定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中,需要取得专门的国家机关支持时。(2)重要的教育行为和教育事实的产生及存在,必须由主管机关监督确认和检验合法性时。(3)教育法律关系在相互关系中发生争执时。(4)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规时。(5)对于在教育活动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组织或个人给予奖励时。3.遵守教育法规规定的禁令(二)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遵守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遵守指的是幼儿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按照教育法规的要求去参与和从事教育活动。教育法规遵守的主体包括一切的人或组织。其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行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权利2.履行教育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三)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原则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原则是指在教育法规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幼儿教育法规的实施作为实现依法治教的重要手段,必须遵循教育性、效力性、民主性、平等性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教育法规的实施有其特殊性,即与其他法规相比,其强制性显然要低得多。在教育法规的实施过程中,应坚持以教育为主,行政、司法强制为辅,使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2.效力性原则效力性原则是指实施教育法规时要明确把握各项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包括教育法规的形式效力、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2)国家机关颁布专门的决定命令,宣布修改或废除某个法规或某些条款。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原则是指在教育法规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幼儿教育法规的实施作为实现依法治教的重要手段,必须遵循教育性、效力性、民主性、平等性的原则。(1)新的法规文件取代同样内容的原有法规文件,同时在法规中明确宣布原有法规文件废止。

教育法规的时间效力是指教育法规生效、终止生效的时间。法规终止生效时间指的是法规被废止的时间。法规的废止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3)某一法规制定时即规定该法的生效期限,或规定在特定条件下适用。3.民主性原则我国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它意味着,在教育法规的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教育法制在民主方面的要求,即充分体现公开、公正、透明。首先,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已经制定,需向社会公开宣传和解释,以便在实施过程中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对违反教育法规的人和事的处理,程序要合法,要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不能搞暗箱操作。其次,要完善申诉制度、辩护制度和回避制度;使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充分申诉理由,维护自己的权益,并避免在教育法规实施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二四五三一(4)公民关于教育方面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规范的保护。4.平等性原则《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教育法规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平等性原则。这一原则具体体现如下:(1)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教育法规规定的权利。(3)教育为公民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任何人不得有超越教育法规限定的教育特权。(5)对公民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必须平等地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同等的制裁。(2)任何公民都必须平等地履行教育法规规定的义务。1.指引作相关用4.预测作用四、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途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是各项法律规范的要求在学前教育领域得以实现的活动。它具体包括执法、司法、守法、监督和违法制裁五种实施途径。

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专门活动。(一)执法

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处理教育案件的专门活动。它是教育法权威的捍卫者。(二)司法守法是指公民个人和组织积极履行教育法律规范所要求的行为,不做教育法律规范所禁止的行为。(三)守法

监督是指各国家机关、各政党、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察督导的活动。(四)监督

法律制裁是国家对违法者的一种权利,而法律责任是违法者对国家必须承担的一种义务。(五)违法制裁我国法律制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司法制裁,另一类是行政制裁。1.司法制裁司法制裁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对违法犯罪行为所实施的惩罚措施。司法制裁又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经济制裁。对违反教育法律规范行为的制裁,主要是刑事制裁和民事制裁。2.行政制裁行政制裁是指由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有关教育行政法规,尚不够刑事处分的人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对违反教育行政法规的行为,根据情节不同,给予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是由法律授权的国家行政机关给予有轻微违法行为而不够刑事处分的人的一种制裁。对违反教育法律规范行为的制裁是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的重要保证,它不仅有利于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广泛的法律教育,而且也能够实现教育法律的立法目的。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犯罪则必须符合《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3)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行为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与犯罪的界限。五、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效果教育法规在一个国家实施的效果如何,不仅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水平上,同时也体现在国家的法制化程度。我国目前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实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效果。(一)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1.各项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促使学前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1年以来,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8个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1.各项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促使学前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1)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加。①加快公办园建设。②把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普惠性民办园。③积极扶持企事业单位办园、集体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④在偏远地区开展学前教育巡回指导。(一)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1.各项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促使学前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2)②①社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大幅增长

财政投入持续增加.(一)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1.各项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促使学前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3)②①加大培养力度

幼儿园教师队伍持续壮大多种方式配备补充幼儿园教师(一)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4)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不断提高。①国家出台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组织修订了《幼儿园工作规程》等。②各地积极完善幼儿园准入制度,加强幼儿园收费、安全、卫生、办园质量等方面的管理。③举办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科学保教知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1.各项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促使学前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5)替代性执行。2.各项政策法规的实施中存在执行偏差在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学前政策法规建设的现状仍存在很多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1)选择性执行。(2)照搬式执行。(3)象征性执行。(4)附加式执行。(二)提升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实施效果的举措1.提高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执行人员专业素质2.合理确定学前教育政策执行目标和方案3.有效配置学前教育政策执行资源4.加强政策执行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5.提高执行主体及目标群体的政策认同度6.协调学前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冲突(1)简述幼儿教育政策、幼儿教育法规的相关概念。(2)结合中国教育史谈谈我国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建立与形成。(3)简述我国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机构和实施途径。(4)简述幼儿教育政策与幼儿教育法规的关系。(1)简述幼儿教育政策、幼儿教育法规的相关概念。(2)结合中国教育史谈谈我国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建立与形成。(3)简述我国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机构和实施途径。(4)简述幼儿教育政策与幼儿教育法规的关系。思考练习谢谢观看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政策与法规概述第二单元我国幼儿教育国家发展规划相关政策法规010203了解《教育规划纲要》颁发的背景和总体战略。理解《教育规划纲要》中学前教育部分的相关内容。了解“国十条”颁布的背景、主要目标和意义。0405理解“国十条”的主要内容。明确幼儿教师、幼儿园、政府、相关部门等在发展学前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模块一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2010年7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规划纲要》分为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分为二十二章。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发的背景1.教育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3.我国教育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战略(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规划纲要》中总体战略的具体内容如下:(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1.指导思想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在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应坚持贯彻的指导思想如下:(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战略2.工作方针《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在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坚持贯彻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以确保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的顺利施行以及改革发展战略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1)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二)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1.战略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具体要求如下:(1)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2)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3)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4)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5)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2.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秉承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3)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提出的教育发展新任务,是《教育规划纲要》的一大政策亮点,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前教育”部分主要内容《教育规划纲要》在第二部分的发展任务中单独用“学前教育”一章来明确我国在未来一个阶段内发展学前教育的三大任务: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学前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2)(3)学前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对促进教育公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发展普惠性幼儿园。2.普及学前教育的措施具体要求如下(1)普遍提高幼儿的入园率。(2)积极发展公办民办幼儿园。(3)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1.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对贫困、边远、民族地区等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支持与转移支付制度。2.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急需建立起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3.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二)明确政府职责政府职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明确政府职责政府职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建立学前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围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前教师队伍的目标要求,建立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培养体系。4.教育部门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教育部门要全面履行对学前教育的管理职能,要全面贯彻国家对幼儿教育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对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实施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严格管理的措施和办法。5.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要求,结合我国幼儿园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家坚持扶持和监管并重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健康有序发展。④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三)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1.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并设立“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下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①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②建立资助政策体系,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入园。③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4)补充学前教育师资队伍。2.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措施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必须以落实政府责任为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1)落实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2)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3)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模块二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又称“国十条”)。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的背景(一)“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2011年,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编写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在京发布。蓝皮书称,国内35个被调查城市中,针对“入园难”“入园贵”的调查,北京高居榜首。蓝皮书调查显示,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十分突出,从全国35个城市来看,北京、深圳、天津、西安、南京、青岛、银川、成都、郑州9个城市被公众认为“非常突出”。其中,北京超过五成的公众认为“入园难”“入园贵”“非常突出”,居35个城市之首。“入园难,难于上大学”已经成为市民们茶余饭后的顺口溜。党中央、国务院对2010年发生的“为争公办幼儿园入园名额排队九天八夜”等事件给予了高度关注。“入园难”“入园贵”反映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畸形、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现象,导致供不应求,加剧了幼儿入园机会的不均等现象。“国十条”的出台是对这一社会现象焦点问题的直接回应。(二)教育市场泛滥诱发学前教育秩序混乱“入园难”“入园贵”的背后是我国学前教育的过度市场化现象严重,以及政府责任的缺位与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甩包袱,减少投入,以教育体制改革为名,陆续将学前教育推向市场,开始了学前教育市场化改革。一段时间内,许多公办幼儿园被出售、转让,大量企事业单位办、集体办幼儿园被强行推向市场,任其自由发展。事实证明,过去对市场机制的“迷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和学前教育的滑坡,这也说明了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性。(三)学前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十分薄弱的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十分薄弱的环节,在《教育规划纲要》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时,学前教育的关注度均列第一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2010年,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学前教育目前仍是一个薄弱环节,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还不适应人民群众期盼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成为现代化目标实现的最大瓶颈。因此,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成为新形势下科学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国十条”的内容可以看出其主要目标如下:(1)全方位促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2)建立普惠性学前教育幼儿园,体现“以人为本”“教育平等”“效益优化”的价值观。(3)建立并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偏远山区学前教育幼儿园的投入力度。(4)健全幼儿园师资队伍,完善学前教育经费制度,规范幼儿园监管制度,强化保教质量评估与监督。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主要目标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三、《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一)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设超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用于优先改建成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合理布局,有效使用资源。(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2012年,国务院颁布《专业标准》,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培训模式,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培训。(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各地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

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规范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四)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各地根据国家基本标准和社会对幼儿保教的不同需求,制定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审批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

(五)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各地要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指导,督促整改。整改期间,要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当地政府要依法予以取缔,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各地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指导。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六)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国家有关部门2011年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省级有关部门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收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七)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2010年国家颁布《指南》。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制定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办法。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八)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充实管理、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

(九)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九)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政府要深入调查,准确掌握当地学前教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经费,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从而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十)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组织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地区予以表彰奖励,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四、《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意义发展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促进人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国十条”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与严峻挑战的历史关键时刻及时出台,与时俱进,高瞻远瞩,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国十条”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的动员令,对全社会提高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亿万儿童健康成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开创了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1)简述“国十条”产生的背景。(2)请结合实际谈谈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的意义。(3)简述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提出自己的建议。(4)简述《教育规划纲要》颁发的背景。(5)《教育规划纲要》中对学前教育领域做出了哪些方面的指导?(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是什么?(7)结合实际谈谈“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思考练习谢谢观看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政策与法规概述第三单元幼儿教育机构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01了解《幼儿园管理条例》制定的背景、意义、基本结构及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