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菁选五篇(完整文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班级状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已经熟悉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熟悉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这些*面图形,熟悉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熟悉了人民币,熟悉了乘法并且把握了1-6的乘法口诀,并学会了一些简洁的统计方法。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根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局部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仔细练习稳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局部学生养成了上课仔细听讲,留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准时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索、同桌争论、小组沟通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索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态正确。根底学问、根本技能、自学力量、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分析
试验或教研主题
各单元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一、熟悉除法
目的:
1、让学生经受把一些物体*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2、使学生从*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依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有条理思索的习惯。
重点:让学生在*均分的过程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二、口诀求商
目的:
1、让学生参加探究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比拟娴熟的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
法;
2、使学生经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洁数学问题的过程,培育数
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生活问题,能有条理地思索,提高
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认图形
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看、比拟,初步熟悉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进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存对数学的兴趣,培育交往、合作意识。
重点:熟悉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
四、加和减
目的:
1、让学生经受探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进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把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五、位置与方向
目的:
1、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依据*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使学生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能依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他的三个方位。
3、使学生能看懂简洁的*面图,知道*面图是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并能在*面图上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六、量长度
目的:
1、使学生经受操作活动和观看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线段的长度;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受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的重要性;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会进展简洁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展测量,会恰当地选用长度单位,进展空间观念。
七、乘和除(一)
目的:
1、使学生经受推导7、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把握7、8的乘法口诀合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8的乘法口诀;
2、使学生初步学会乘法和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3、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学会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并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简洁的解释,体会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
八、时、分、秒
目的:
1、让学生在观看钟面的过程中熟悉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2、让学生经受1时、1分、1秒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时间和疼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熟悉几时几分。
难点:接近整时的时刻熟悉。
九、乘和除(二)
目的:
1、使学生经受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把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这些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初步培育发觉简洁规律的力量,在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学会计算表内乘、除法范围内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十、观看物体
目的: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看、比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一样的,并学会依据所看到的外形正确的推断观看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看物体的过程中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进展数学思索,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十一、统计与可能性
目的:
1、让学生经受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洁过程,熟悉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
2、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大事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肯定”、“可能”、“不行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育统计意识,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依据统计图提出或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
十二、期末复习
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7-9的乘法口诀,时、分、秒的熟悉等学问有进一步的理解,稳固本学期所学的根底学问;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7-9的乘法口诀以及用乘法口诀求商等计算力量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到达根本要求;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常见的*面图形、量长度、观看物体和确定位置等根底学问,培育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加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力量。
教学措施
1、对于“熟悉除法”和“口诀求商”的教学:供应现实的数学活动素材;赐予宽阔的自主探究空间;组织多样的争论沟通活动;给予数学的深层思索时机。
2、对于“加和减”的教学: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入规章的学习;在主动的实践操作中发觉规章;在多样化的算法比拟中提升规章;在认知构造的构建中完善规章。
3、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认图形”的根本手段是折、减、拼;利用图形进展直观思索是“观看物体”的核心环节;理解量的实际意义是“量长度”的重要前提;描述和沟通是“位置与方向”的有效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2,第50页练习十一第4、5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初步把握没有括号的两级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挨次。
2、过程与方法:把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展脱式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及书写标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挨次。
教学难点:
正确进展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32-63×618÷947-1037+528÷74×647-254÷9
2、计算。
24+8-63×6÷947-21+5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挨次进展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挨次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晰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2。
(1)观看例2图,说说图意
(2)列式
4×3=1212+7=19
4×3+7=197+(4×3)=197+4×3=19
引导学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其次行是综合算式。
(3)脱式计算
4×3+77+4×3
(4)提问:观看这两个算式,你发觉了什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样的。
(5)脱式计算54÷6-77+54÷6
(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2、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稳固练习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
强调:计算两步式题时,必需首先观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50页练习十一第5题。
先计算算出结果,再进展比拟。
四、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挨次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五、布置作业
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嬉戏中体会大事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体会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肯定、可能、不行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大事发生的可能性,培育学生的表达力量和规律推理力量。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求知欲,帮忙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合作沟通的力量,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嬉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大事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大事发生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
理解“可能”“不行能”“肯定”,并会用这些词语表达生活的大事。
活动预备:
课件、球、盒子、硬币、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师:同学们教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点击课件)请看屏幕:迪尼斯乐园进行竞赛,米奇和唐老鸭都打算回去看看,可是只有一张门票,让谁去呢?最终它们打算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做打算。(板书:抛硬币)
师:你们认为谁会去呢?
生1:米奇。
生2:唐老鸭。
师:究竟是谁去呀,意见不统一,正好教师这里有一个1元硬币,我们先来认一认硬币的正反面。谁能识别硬币的正面和反面?
师:印有1元字样的这一面是正面,有花的这一面是反面。现在教师想来抛下这枚硬币,正面就由米奇去,反面就由唐老鸭去。怎么样?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助,谁来?
师:你的任务是教师抛完后要大声告知同学们你看到的是哪一面,好吗?预备好了吗?(师抛硬币遮住,问学生)
师:同学们猜猜是哪一面朝上?
师:大声告知大家,哪面朝上?
生:正面。
师:正面朝上,这下米奇可快乐了,由于它可以去观看竞赛。(猜对的学生很快乐)
师:假如再抛一次,肯定是米奇去吗?
生1:是,肯定是米奇去。
生2:不是,也有可能是唐老鸭去。
师:你确定吗?你也上来抛一抛。(再指名生抛硬币)
生:反面朝上。(猜对的学生欢呼)
师:反面朝上,唐老鸭快乐得又蹦又跳。(生回座位)
师:同学们,在刚刚的抛硬币嬉戏中,你发觉了什么小隐秘?
生1: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生2:米奇和唐老鸭都有可能去观看竞赛。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呀!你们想来试试抛硬币吗?(想)
师:请听嬉戏规章:(略)
师:(拍手示意学生坐好)同学们刚刚通过玩抛硬币的嬉戏,你们看到硬币落下后是什么状况?
师:同学们观看得真认真,通过嬉戏我们发觉硬币落下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也就是说正面或反面,这两种可能都有。(板书:可能也可能)。
组织课堂:请组长收好硬币,放回抽屉。
(设计意图:由抛硬币嬉戏开头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看、抛掷、猜想等活动中,初次体会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尝试用“可能”、“也可能”等词汇进展数学表达,在学问、情感上为后面学习打下了很好的根底。)
二、绽开活动、自主探究。
1、师:同学们,刚刚大家都玩得很快乐,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个摸球嬉戏,好吗?师生摸球。
师:(出示盒子)看,这是什么?
师:(指盒上标签)对,里面有三个白球和三个黄球,谁情愿上台和教师一起玩?
(生踊跃举手,一位学生上台)
师:咱们两人这样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台下同学聚精会神,饶有兴趣地看。师动作夸大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样子,摸出一个球捏在手上)
生:。(白色)
(师绽开手掌正好是。台下同学鼓起掌来,猜中了!其次次、第三次过程同上,猜中的学生鼓掌,没猜中的有点绝望)
师:你们也想这样摸一摸、猜一猜吗?(想)
2、学生小组合作摸球。(体验不行能)
师:教师给每组同学都预备了一个小袋子,每个袋子里装的都是3个白球和3个黄球。摸球之前,请听好嬉戏规章:
1、小组其他成员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2、每人每次只摸一个球,摸球时眼睛不能看,也别让猜的同学观察,每人连续摸两次。
3、把摸到的球给大家看,不能争不能抢,更不能让球掉地上,要有团结协作、相互谦让的精神。
4、组长负责把每个同学摸球的状况打钩记录下来。
5、把球放回袋子里,等组长记录好,换个同学再摸。最终想一想,每次你都猜对了吗?为什么?
(1)请组长拿出袋子和表格
(2)师指导摸球填表格
3、全班沟通。
师:同学们摸了这么屡次球,也猜了这么屡次,我请小组长来告知教师,你们小组摸球的状况如何?
(1)各小组汇报状况
(2)教师幻灯出示汇总表,依据组长汇报状况填表
师:同学们你们每次都猜对了吗?(生:没有)
师:怎么这么多同学没有全猜对呢?从这张表格中可以看出是什么缘由呢?
(由于袋子里有白球和黄球,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师:调皮和笑笑也做了摸球嬉戏请看(点击课件)笑笑可能从盒子里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小组内摸球猜球活动,意在使学生体验从袋中摸一个球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再次感受这种不确定性现象。学生摸得积极,猜得快乐,较好地体会到了大事发生的不确定性。)
4、体验不行能
才智老人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小问题
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黑球吗?(不行能)齐读
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红球吗?(不行能)
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除白球和黄球以外其它颜色的球吗?(不行能)
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慧,由于袋子里只有黄球和白球,所以,我们不行能从中摸到除黄球和白球以外其它颜色的球。(板书:不行能)小结
5、再次摸球。(袋子里都是黄球)(体验肯定)
师:教师最近学了一样新本事,无论谁从这个盒子里摸球,我都可能猜到是什么颜色。大家信吗?不信,我们试试。这个盒子里面装的也是6个球。这回我们换一个玩法,我请每个大组里最乖的小朋友来摸球,教师来猜。谁情愿和教师玩?(屡次猜黄球)
(教师留意观看学生的反映:是不是有不满。)
师:怎么了,你们想说什么?(里面都是黄球)
师:许多同学都说对了,教师确实知道里面装的都是黄球。所以,摸出一个肯定是黄球。
假如盒子里装的是6个白球呢?(摸出一个,肯定是白球)假如盒子里装的是6个红球呢?(肯定是红球)
(板书:肯定)
师小结:刚刚通过抛硬币和摸球的嬉戏,我们知道了有的大事可能发生,有的大事不行能发生,有的大事肯定发生。
(设计意图:本小节让学生在动脑思索中体验到大事确实定性,在师生的趣味互动中既学新知又沟通感情,调整课堂气氛)
三、促成体悟,拓展延长。
1、数学书第93页:连一连。
小朋友们喜爱这样的摸球嬉戏吗?我们的好朋友调皮、机智狗和笑笑也来参与了。你们看!数学书第93页的连一连。读题,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本93页
(1)先读题目要求和内容,独立完成。
(2)汇报沟通
师:现在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慧不通过试验也能推断正确吗?调皮的盒子中摸出的是什么呢?
生:10个黄球,摸出来的肯定是黄球。
师:那会摸到黑球吗?
生:不行能摸到黑球。师:机智狗的盒子呢?
生:10个白球,摸到的不行能是黄球。
师:那会是什么球?
生:肯定是白球。师:那么笑笑的盒子摸出来的球会是什么?
生:5个黄球,5个白球,摸出来的可能是黄球。
师:也可能是什么球?
生:也可能是白球。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5个黄球,5个白球,摸出来的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2.听要求起立。看看谁最机智。
师:接下来,我们来课间休息,再玩个嬉戏,全体同学请留意,听清教师的要求好吗?我们玩的嬉戏是听要求起立,看看谁最机智。预备好了没?有没有信念?(有)
(1)站起来的同学中教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肯定是女同学。
(2)站起来的同学中教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不行能是男同学。
(3)站起来的同学中教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可能是女同学,也可能是男同学。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请给自己一些掌声鼓舞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准时对新课学问进展补充和稳固,使学生形成表象。并设计活动应用反应,既调整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问理解,形成一种教学互动)
四、联系生活,内化提高
聪慧屋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有许多事情在发生。现在,教师又要考考聪慧的小朋友,你觉得什么事情肯定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不行能发生呢?请看屏幕,这里的题目你会吗?谁来告知教师。
学生说,教师留意评价。课堂小结
师:今日我们一起讨论了有关可能性的问题,大家快乐吗?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学习生活数学,要求数学与生活严密相联,通过练习对事情发生的状况进展坚固地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确实定大事和不确定大事的描述,能进一步把握用数学语言进展精确的描述大事的可能性,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4
课题:熟悉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
(1)初步熟悉单位“米”,帮忙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忙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争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争论法。
教学预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①量比拟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学问。
(板书:熟悉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熟悉“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熟悉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存运用,拓展延长
(1)推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熟悉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区分从不同的位置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看到的物体的外形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索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敏捷运用所学的学问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学问和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进一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学问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从不同的位置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
三、教学预备
课件、玩具汽车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四)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学问有关?
(3)课件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问:看到这个图,你想到这学期学的什么学问?
2.提醒课题
板书:观看物体和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发觉已学的数学学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
1.复习观看物体
(1)课件出示小汽车的图,同时将实物汽车摆放好。
①自主观看,组内说说。
小组内的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看小汽车,组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车的样子。
②沟通汇报,发觉问题。
a.指定一组内的学生说说看到小汽车的样子。
b.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小组内沟通。
c.汇报沟通,引导发觉:从不同的位置观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外形可能不一样。
③课件出示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小汽车的图样,指定学生进展连线,说说:你是怎样推断?
(2)准时练习
①练一练。(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
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展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b.汇报沟通,重点沟通:前面、后面是怎样推断的?
②说一说。
a.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正方体)
b.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圆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球体)
③猜一猜。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圆柱)
a.学生拿出预备好的立体图形进展观看。
b.汇报沟通,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看、沟通、比拟中,发觉观看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并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加以稳固、提高,从而经受总结归纳学问的过程。
2.复习搭配问题
(1)课件再次出示两件不同上衣和两件不同裤子
①学生依据图样,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沟通想法,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③汇报沟通,重点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时要有序。
(2)准时练习
①排列问题
课件出示:从8、2、4、1四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沟通想法。
b.汇报沟通方法,重点说明:在组两位数时肯定有序地摆数。
②组合问题
课件出示:每两人握一次手,6个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沟通想法。
b.汇报沟通方法,重点说明:在握手时肯定有序地握手,同时每两人间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虑挨次问题。
(3)引导比拟,发觉问题
上面的组数问题和握手问题在解决时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穿衣服、组数、握手”等活动中把握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比拟中发觉两类问题的一样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经受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与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搭配问题的熟悉与与理解,渗透搭配问题的思想方法。
(三)解决问题,稳固提高
1.练一练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3题。
(1)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展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汇报沟通,指定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推断的?
2.组一组
课件出示:从5、9、0三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沟通组数的方法。
(2)汇报沟通,重点说明:和0组数时,0不能摆在十位。
3.送一送
课件出示:元旦时,小明、小刚、小阳三人相互赠送一张贺卡,他们一共赠送多少张贺卡?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沟通,指定学生说出思索的方法。
4.比一比
课件出示:六个小朋友进展乒乓球竞赛,每两个小朋友要竞赛一场,一共要竞赛多少场?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沟通,指定学生说出思索的方法。
5.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4题。
(1)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小组内沟通想法。
(2)汇报沟通,指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让想法不同的学生进展沟通。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稳固了观看物体和搭配问题的相关学问,同时又培育学生的动手力量、思维的敏捷性,渗透肯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问题时应留意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舞算法多样化。
2、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通过沟通、比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进展数学思索。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舞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谈话:教师今日要考你们一年级的学问,有没有信念?
1、口算。8+5+16+7+39+8+26+5+39+7+37+8+6
2、找出最快最好的方法,口算出每个三角形上数的总和。
439
557581
问:怎样计算比拟简便?
3、揭题:今日我们就来进一步的讨论怎样笔算三个数的连加。(板书:连加)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出例如题: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你准备怎样列式?(指名说)教师板书:85+143+126
2)同桌说一说,你预备怎样算?(同桌说,再独立计算)指名说如何计算。
3)再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小组争论。
4)指名说:还可以只列一个竖式:85
143
+126
354
5)你喜爱用什么方法计算?四人小组说一说。让学生体会到“只列一个竖式”比拟简便。
2、教学试一试: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怎样列式?(指名说)
178+194+236
178
194
+236
□□□
个位上先加哪两个数比拟便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澳门工地劳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数字化创意产业智能化发展与内容创新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食品行业健康食品与有机食品消费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美容行业美妆产品创新与美容消费趋势研究报告
-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精准医疗行业精准医疗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飞行员招工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育科技行业在线教育平台发展趋势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报告
- 湖南娄底防旱知识培训班课件
- 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天然食品创新发展趋势报告
- 2025 年发展对象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肱二头肌损伤的针刀治疗
- 202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要点解读课件
- 客运管理工作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全套
- 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共5套-可直接打印)
- CVD 碳化硅涂层产品技术要求
- 2024版以房抵债协议范本
-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上海财经大学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总结梳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