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活情趣中的民间艺术演示文稿_第1页
第二章生活情趣中的民间艺术演示文稿_第2页
第二章生活情趣中的民间艺术演示文稿_第3页
第二章生活情趣中的民间艺术演示文稿_第4页
第二章生活情趣中的民间艺术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生活情趣中的民间艺术演示文稿当前第1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第二章

生活情趣中的生活艺术中国民间艺术当前第2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本章内容第一节环境装饰中的民间艺术(一)木板年画(二)民间剪纸第二节游艺娱乐中的民间艺术

(一)民间玩具(二)民俗灯彩当前第3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第一节环境装饰中的民间艺术民间美术“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在传统吉祥图案纹样中,表现婚嫁和和了的有,凤戏牡丹、彩蝶双飞、并蒂莲花、鱼戏莲、瓜瓞绵绵、麒麟送子、榴开百子等;表现延年益寿的有,鹿鹤同春、松鹤延年、八仙祝寿、百寿图(字)等;表现纳福招财的有,金玉满堂、连年有余、吉庆有余等;表现辟邪禳灾的有,狮、虎等;表现升腾变化的有,鱼龙变化、鲤鱼跳龙门、杏林春燕等,表现门庭家风的有,琴棋书画、渔樵耕读等。当前第4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一、木板年画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之际,用来迎新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用来美化环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心理愿望的一种最为普及的艺术样式。当前第5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一)木版年画的历史源流

相传,木版年画于汉代已有出现,木版年画在宋代叫做“纸画”,到明代叫做“画贴”,被定名为“年画”是在清代。清代是民间木版年画繁荣发展期,各地创作了不少有新意的年画,内容题材的范围都有所扩大,使年画在样式上也产生了变化,形成了不同尺幅的多个品类,同时也使画面构图更加饱满,人物造型更具装饰性,色彩亦更加明快。当前第6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在年节习俗化过程中,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中国独有的年节装饰艺术,先是画鸡与户,画虎于门;而后出现了神荼、郁垒之类的门神形象;到明清时期,人们对门神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使门神画在样式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童子、美人、文宫等的形像,门神逐渐变为“年画”。

当前第7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门神:神荼郁垒

传说很久以前,有名叫神荼、郁垒的两个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荼、郁垒的像用以防鬼。这个神话就是后来“门神”画产生的缘由。当前第8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抓鬼镇宅类门神当前第9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祈福类门神当前第10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对门神?为什么?

当前第11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

(二)年画制作流程绘稿、刻版、上色、印刷、装裱当前第12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三)五大民间木板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锦竹、河南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当前第13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当前第14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

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又有点象老妇

的脸,身穿锦秀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一团和气》卷

。给人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

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成圆型,寓意“团圆”,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喹,生活幸福,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望。

当然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的作品外,还有人说戏剧类,祈副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当前第15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杨柳青年画发祥地为天津市西南杨柳青镇。追求细腻工致的绘画效果,人物形象俊俏传神,色彩协调明快。当前第16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杨家埠年画盛于清代,流行于黄河下游地区。其风格重用原色,想象丰富,线条粗犷而对比有力。当前第17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四川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当前第18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朱仙镇年画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流行于河南开封等地。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严肃端庄。当前第19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过年”,你家都贴了哪些年画?它的寓意是什么?当前第20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二、民间剪纸剪纸,也叫刻纸,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由于其所使用的工具、材料最简单,最普遍,因此也最为普及。剪纸的基本加工技艺是镂空雕刻,是用剪刀或刻刀来进行的,这种装饰工艺在纸的发明以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当前第21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一)剪纸技法在技法方面,剪纸主要分为:阴刻法,阳刻法,阴阳混刻法。

1.阳刻,线条为主,线线相连。2.

阴刻,块面为主,线线相断

3.阴阳混刻,线块结合

当前第22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二)剪纸类别单色剪纸:亦称“黑白剪纸”。指一种颜色的剪纸。有红、绿、褐、黑、白等。是流行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剪纸。一般来说,美化室内环境以及烘托喜庆气氛的单色剪纸,多以红色为主,用于刺绣的则系白色。单色剪纸虚实对比强烈,黑白明快醒目,作风单纯大方,感染力强。染色剪纸:作法是将剪刻以后的作品,施以色彩渲染。多用宣纸或连史纸,染色剪纸分单色染和彩色染两种套色剪纸:彩色剪纸的一种。有整体套色和局部套色两类。整体套色的制法是:以阳刻剪纸为主稿,多用黑纸和金纸,刻好后,将其正面分别扣合在所需各种色纸的背面,用铅笔把需要套色的形状勾画下来,然后分别剪好,再把剪出的各种色纸按要求部位,正面向下,准确地套粘在主稿背面。当前第23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当前第24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当前第25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同样表现人物,剪纸的手法有何不同?

当前第26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两幅剪纸作品各有什么特色?

当前第27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库淑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她的作品在全国获过很多奖,甚至飘洋过海,远赴欧美,掀起东方文化的波澜。

当前第28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当前第29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第二节游艺娱乐中的民间艺术一、民间玩具中国吉祥文化古老而神秘,并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民间玩具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吉祥文化的影响,从而以其鲜明的娱乐性、趣味性和祈求性充实着百姓的生活。在民间,玩具俗称“耍杂”,专做玩耍娱乐之用,是以娱乐的方式向社会渗透和传播民俗文化意识的精神活动。许多民间玩具诞生于民俗事像之中,与民间习俗、日常生活分不开的,表现在婚丧礼俗、寿日贺喜、岁时习俗、祈福供品等上面,在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有着复杂的互补性。有的给人精神上的启迪,促进物质生活的再创造,美化和充实了生活,在丰富生活的过程中给人以慰籍和温馨,有的给人精神上的寄托、拜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操和精神。当前第30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唐代玩具当前第31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宋代玩具当前第32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清代玩具当前第33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民间玩具的种类及特征一.塑作民间玩具以泥、瓷土、团面、纸浆、化糖、棉浆等延展性和可塑性的物质为主要原料,经过捏制、模塑、浇制、吹塑、贴塑以及烧制、彩绘等工艺技术制作而成。如各种泥人、糖人、瓷人、泥泥狗、泥哨、陶哨、面塑等等,此类玩具分布极广,遍及全国,由于地域的不同而风格各异。当前第34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惠山泥人

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在明代时已闻名于世,而以清代为最盛。惠山泥人造型夸张,色彩鲜明,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惠山泥人分为两类,一类为手捏戏曲人物,称为“细货”,主要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另一类为翻模制作、大批生产的,称为“粗货”(亦称耍货),但其着色彩绘却完全是手工操作,凭着娴熟的手艺一件件画出来的,多为儿童玩具。惠山泥人大阿福当前第35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泥人张泥人张是指天津的彩塑世家。泥人张的制作技术之精湛,造型之准确生动。其第三代传人张景祜一生创作作品过万,许多表现社会现实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使人们从中窥见当时的社会风貌。泥人张人物系列当前第36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当前第37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凤翔泥塑

陕西凤翔泥塑相传,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凤翔泥塑多为浮雕挂片。其制作工艺是:将加工好的胶泥翻模制成,待干后用白粉打底,再用红、黄、绿等鲜艳的颜色描画图纹,最后罩上蛋清。凤翔泥塑以泥虎最有特色,如“虎头挂片”、“坐虎”的造型夸张生动,既威风凛凛,又憨态可掬;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头部及身体画满各种图案及文字,立起的大耳朵和尾巴则缀以随风颤动的小花、小鸟和蝴蝶,使之于威猛之中凭添几分妩媚,充满了童趣。当前第38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挂虎(陕西)红色喜庆当前第39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挂虎(陕西)绿色四季长青当前第40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牡丹挂虎(陕西)富贵当前第41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挂虎(陕西)石榴多子多福当前第42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

浚县泥咕咕

河南浚县泥咕咕是一种能吹的泥玩具,包括各种不同的鸟类,如斑鸠、小燕子、小麻雀、孔雀和鸽子等等,因其可吹出喔喔的声音,故有此名。咕咕狗鸽子孔雀当前第43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

淮阳泥泥狗

河南淮阳泥玩具“人祖猴”,民间艺人称它是祖爷传下来的,其形象为半人半猿,概括简练的坐像,满身披有毛发,腹部绘有女阴符号。黑色打底,彩绘奇幻,给人以神秘古拙之感。研究者认为人祖猴是伏羲的形象、始祖女娲的造型、远古人类的图腾偶像等。当前第44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高密叫虎

山东高密市聂家庄的泥玩具起源于明代。聂家庄的泥玩具造型敦厚朴实,简洁夸张,彩绘装饰颇具特色。叫虎是聂家庄玩具中最有趣、最具个性特点的品种,销量最大。叫虎的造型方头短身,五官分布疏朗均匀,温和中透着威猛,虎腿粗壮有力,虎尾却似浮雕状盘于臀上稍作凸起。其制作工艺亦为翻模成形,经烘干、涂粉、彩绘等数道工序。彩绘前先以白粉打底,而后以大红、绿色、中黄、檀紫品色点染,再用少量金粉和黑色勾线、点睛,最后上胶固色,阴干后方告完成。当前第45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高密叫虎制作当前第46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2.面塑民间玩具面塑玩具是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由于面粉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食,因此面塑玩具主要在今北方地区流行。

面塑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替代宰杀真牛真羊等动物的习俗。这可视为狩猎文化转入农耕文化的变化,是以农业为主产品地区的习俗。面塑在陕西省称为面花,山西省称花馍馍。面花或花馍馍既有观赏性,又有可食用的实用性,且制作精细,装饰性很强,是一种具有很高艺术性的民间面食品。当前第47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

陕西省和山西省的乡间,面塑成为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等民俗文化的艺术载体。它不仅是敬神祭祖的供品,也是年节喜庆时节馈赠亲友的祝福礼仪食品。当前第48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面塑制作面塑寿桃当前第49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面塑西游记面塑僧乐当前第50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3.糖塑民间玩具

糖塑玩具是以红糖和白糖为原料,熬成糖液后做成各式玩具,如人物、动物及花草等,既可作为儿童玩具,又可作零食。

当前第51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

糖塑玩具有三类:一类是糖画,艺人们以铜勺代笔,将熬成的糖液倒在平滑的石板上,在糖液的自然流淌中成为各种人物与动物造型。另一类是塑糖人,即用模具将糖液翻制成人物和动物的形象,常用作敬神、祭祖的供品。还有一类是吹糖人,用熬成的糖液吹制成人物、动物等。糖画西游记糖人吹糖人当前第52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

二、编结民间玩具

以各种植物的根、茎、叶等为材料,经编结、捆绑、串构、工艺过程所制成的玩具,如草编绣球、棕编鱼、麦秆编山羊、麻编小猴等。编结玩具的材料南方地区以竹篾、棕叶为主;北方地区以麦秆、秫秸为主。不仅价格低廉,且俯拾皆是,随手可得。编结的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培养耐心、启发智慧,编成的玩具适于幼儿和儿童玩耍。其取材的天然、环保,反映了民众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以及顺乎自然的造物思想。当前第53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编结系列当前第54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

三、雕刻民间玩具

以金属、木、竹、石、牙、骨等硬质材料为主要原料,经过浇铸、锻打、锯切、砍削、雕凿等工艺制成的玩具,如木制棒棒人、石猴、石马、竹节龙、木头刀枪、猴爬杆等。些动感玩具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既有娱玩的功能,又具有科普教育的功能。在使儿童体验到审美的快感的同时,达到对他们进行开发智慧、增长知识、引起好奇心和独立思维的启蒙教育的目的。当前第55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木刻龟猴爬杆当前第56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

四、缝制民间玩具

以棉布、绸缎等纤维制品为主要原料,经缝、刺绣、剪贴、包填、扎系等工艺制作而成,如人物、动物、香包、绣球等。缝制玩具不仅具有娱玩功能和审美价值,而且大多还兼有实用功能和祈福避邪等功能。布制生肖香包既具有审美价值,也是民俗信仰的载体,内中填充的中药和香料不仅可提神醒脑,还可用以驱虫。当前第57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缝制系列玩具当前第58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

布老虎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它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

民间玩具当前第59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

民间玩具当前第60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

2010年,75岁的山东省即墨市移风店镇布老虎制作艺人马秀梅在大集上摆摊卖布老虎。移风店镇是即墨布老虎的“家乡”,现在只剩两位年过70的老人会制作布老虎。

民间玩具当前第61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

五、裱扎民间玩具

裱扎民间玩具是以纸、布等纤维制品和竹、木等为骨架,经过编扎、裱糊、折叠等制作工艺,并以绘画技法加以点染而成的玩具,如风筝、灯笼、纸拉花等,其中以风筝的品种最为丰富。当前第62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纸拉花灯笼风筝当前第63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1.风筝

风筝古称纸鸢,也叫鹞子。据文献记载起源于春秋时期,鲁国人公输般制造木鹊,成而飞之,用于军事侦察。风筝之名始于唐代,当时在鸢首系竹哨,风吹鸢起,发声如筝,因而得名“风筝”。常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的寓意。当前第64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北京风筝据史料记载,北京风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且制作技艺精湛。《南鹞北鸢考工志》相传为大文学家曹雪芹所作的关于风筝的著作,以口诀的形式介绍了40多种凤筝的制作方法,收集了200多个品种,并配有彩色图谱。自清末以来,北京风筝主要有四个流派,一是金忠福,二是人称“风筝哈”的哈姓风筝世家,三是孔祥泽,四是马晋。当前第65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天津风筝天津风筝始兴于杨柳青。天津凤筝种类很多,以软翅的风筝最具特色,制作精巧,设色上吸收了版画和国画的特点,常使用退晕法,显得典雅明快。天津风筝以魏元泰之作最为有名,清末民初时,因其作品精巧美观,被尊为“凤筝魏”。当前第66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山东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相传始于明代,至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更加普及。白杨家埠一带的民间艺人到集市上设摊出售风筝,他们多是年画艺人,冬天印年画,年后扎风筝。风筝画面多具民间年画的特点,色彩对比强烈,风格粗犷,由于价廉,深受孩童喜爱。当前第67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南通风筝苏南通风筝中最有特色的是板鹞,由于其造型像一块板,故名。大者2m—3m,小者lm以下,通常由长方形、正方形和菱形组成,外露六角,因而俗称“六角鹞子”。由于板鹞风筝体积庞大,须十余人同时操作方能将其送上天空,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

构成完整的音效体系。其声如交响乐,分外雄壮。当前第68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2.纸扎

纸扎也称糊纸或纸活,主要材料是竹片、篾条、木棍、铁丝、彩纸等。纸扎的内容有人物、动物、花草虫鱼及各类用具等,骨架完成后糊上皮纸,再进行彩绘,形象生动,富于装饰性。每逢除夕、元宵、中秋等节庆时分均有应时的纸扎工艺品。

当前第69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中国古代的四大玩具

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鲁班锁

民间玩具当前第70页\共有84页\编于星期五\9点

七巧板可以说是中国益智玩具之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