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等农业灾害遥感监测_第1页
干旱等农业灾害遥感监测_第2页
干旱等农业灾害遥感监测_第3页
干旱等农业灾害遥感监测_第4页
干旱等农业灾害遥感监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干旱等农业灾害遥感监测第一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干旱是一种潜在的自然现象,它的发生过程复杂,通常表现为一种缓慢的自然灾害。干旱发生于全球所有的气候带,但其在不同气候带的表现形式不同,因而导致了至今还没有一个适用于任何条件下的定义。干旱的定义划分为4种基本的定义类型,即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从农业生产考虑,干旱是在水分胁迫下,作物及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一种旱生生态环境。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干旱则属于面上的监测,并且充分地利用了地物表面的光谱、时间、空间和方向信息。干旱及监测第二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由于从植被指数反演出的地表绿度与植物的生长状态及其密度密切相关,因此,被植指数可用于监测对作物生长不利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对在干旱环境的监测。干旱监测理论基础第三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干旱监测理论基础植物冠层温度升高是植物受到水分胁迫和干旱发生的最初表征。因此,土地表面温度可用于干旱监测。第四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干旱监测(植被指数)距平植被指数(AnomalyVegetationIndex,AVI)AVI作为监测干旱的一种方法,它以某一地点某一时期多年的NDVI平均值为背景值,用当年该时期的NDVI值减去背景值,即可计算出AVI的变化范围,即NDVI的正、负距平值。正距平反映植被生长较一般年份好,负距平表示植被生长较一般年份差。一般而言,距平植被指数为-0.1~-0.2表示旱情出现,-0.3~-0.6表示旱情严重。分析NDVI的变化与短期的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第五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干旱监测(植被指数)条件植被指数(VegetationConditionIndex,VCI)第六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干旱监测(地表温度)条件温度指数(TemperatureConditionIndex,TCI)强调了温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即高温对植物生长不利(Kogan,1995)VCI的缺点是未考虑白天的气象条件如净辐射、风速、湿度等对热红外遥感的影响及土地表面温度的季节性变化。第七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干旱监测(地表温度)归一化温度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TemperatureIndex,NDTI)McVicar等(1992)第八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干旱监测(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结合)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egetationTemperatureConditionIndex,VTCI)(王鹏新等,2001,……,2007,……)式中第九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干旱监测(植被指数-地表温度)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

物理意义第十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对比分析干旱监测VTCI:多时段AVIVCITCIVTCI2005年第十一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微波遥感土壤水分监测12第十二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雷达土壤水探测的物理机理水的介电常数和干土介电常数有很大的差别,水的介电常数大约为80,而干土介电常数仅为3左右。一般土壤可以看成是水和干土的混合,因而土壤的介电常数会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电磁波散射模型已表明雷达回波的后向散射系数直接受土壤介电常数的影响。这就构成了微波遥感探测土壤湿度的物理基础。

土壤水分土壤介电常数雷达后向散射系数13第十三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雷达土壤水探测的优势(1)雷达土壤水探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微波遥感不受光照、云雾等天气条件的影响,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工作的特点。(2)特别是长波段微波能够穿透植被,并对土壤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14第十四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ASAR数据处理与土壤水分监测后向散射数据预处理gamma滤波后向散射系数的计算几何纠正探讨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水之间关系GPS点位数据地面实测土壤水数据土壤水分监测流程图15第十五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试验数据简介研究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北京市昌平、顺义和通县三个区。地处东经115º58´-116º50´北纬39º30´-40º33´,海拔高度在30-60米。区内主要土地类型有农田、林地、果园及水体等,农田的主要类型有小麦地、苜蓿地和裸地。研究区农田地势平坦,起伏较小。

卫星数据概况

采用的雷达数据为ENVISAT-ASAR。卫星轨道高度为800公里,过境周期为35天。根据试验目的选择了分辨率为30米、极化方式为HH/VV、观测角为IS7(42.5°~45.2°)的AlternatingPolarisation工作模式

地面试验安排在3月24日上午,冬小麦正处于返青初期,覆盖度较低,大约为0.2左右。试验内容包括土壤含水量测量、小麦覆盖度测量及测点GPS定位、数字照片的拍摄。试验时天气晴朗,获取的数据精度较高。16第十六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采用的雷达数据介绍EnviSat-1卫星是欧空局对地观测卫星系列之一,于2002年3月1日发射升空。卫星轨道高度为800公里,过境周期为35天。ASAR是EnviSat-1上最重要的一个传感器,其目的是用SAR进行对地观测,提供有关海浪、海冰范围及运动情况、陆地冰雪的分布范围、地表地形及陆地表面特征、土壤湿度及湿地范围等观测信息。ASAR工作在C波段,可为每个轨道连续获取30分钟图像。ASAR传感器于2004年3月23日当地时间22点16分对试验区进行扫描成像,获取的图像幅宽为56Km,长度为112Km,覆盖了研究区的三个县(如图)。17第十七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数据介绍18第十八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ASAR数据预处理1)滤波处理

使用gamma滤波对影像进行滤波处理

雷达遥感数据有别于光学遥感数据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影像上存在着更明显的斑点噪声,其主要表现为图像灰度的剧烈变化,即在同一片均匀区域,有的分辨单元呈亮点,而有的单元呈暗点。斑点噪声降低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严重影响图像的判读性和可解译性,甚至可能导致地物特征的消失。因此,斑点噪声的消除对ASAR图像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由于Gamma自适应滤波同时考虑了斑点的特点和地物目标散射特征的统计规律,在平滑斑点的同时能很好保持图像纹理19第十九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滤波前滤波后20第二十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ASAR数据预处理2)向散射系数的计算后向散射系数的计算公式为:是I行J列的入射角K是absolutecalibrationconstant21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几何纠正

ASAR数据预处理选取了150个控制点,对后向散射系数影像进行几何纠正。

22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土壤水反演ASAR数据处理通过统计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确定土壤水分预测的经验方程。23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裸土采样点后向散射系数和土壤重量含水量24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水平、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有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04;同时,从两个极化数据的回归线来看,整体上裸土的水平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略小于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25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0cm深土壤含水量和后向散射系数的散点图,裸土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含水量正相关,后向散射系数对土壤含水量较敏感。和水平同极化相比,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对土壤含水量更为敏感。由于两种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都没有达到显著性,因而,其它因素(如土壤粗糙度、土壤质地等)对后向散射系数的影响不可忽略。26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裸土后向散射系数和地表粗糙度关系分析

选择土壤含水量相近而后向散射系数偏差较大的样点对1和4、3和7,找出点1、3、4、7对应的数字照片。对照实验图片来看,点1、3对应的地表粗糙度较大,点4、7对应的地表粗糙度较小。因而,可以断定:在土壤含水量一致的情况下,粗造度越大,、越大。比较地表粗造度对、的影响,粗糙度对影响小,对影响大。结合小扰动模型来分析后向散射系数对粗造度的敏感性。敏感性分析和对粗糙度的影响都表面,VV极化更适合土壤水份的反演。27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小麦地采样点后向散射系数和实测数据28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和裸土的水平、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相关性相比,小麦地的水平、垂直同极化的相关性明显降低。小麦冠层后向散射系数因极化方式不同有明显的差异冬小麦水平和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散点图29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垂直极化后向散射系数与冬小麦土壤水分关系水平极化后向散射系数与冬小麦土壤水分关系及冬小麦覆盖度之间的关系30第三十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1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土壤含水量图(通州区)小麦覆盖度图(通州区)32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裸土水平、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有很高的线性相关性;与水平同极化相比,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和20cm深土壤含水量有更好的相关性土壤含水量和地表粗糙度是裸土后向散射系数的重要影响因素冬小麦麦地水平、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水平同极化后向散射与20cm深土壤含水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和10、20cm深土壤含水量都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其相关性都达到显著;冬小麦麦地后向散射系数受小麦覆盖度和土壤含水量影响,水平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和覆盖度、土壤含水量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并且和小麦覆盖度的相关性已达到显著。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和土壤含水量相关性达到显著。因而,可以用垂直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预测土壤含水量,用水平同极化后向散射预测小麦覆盖度。

33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洪涝: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湿害。

洪水:大雨、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

涝害:雨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农田积水成灾。

湿害:洪水、涝害过后排水不良,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作物根系缺氧而成灾。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中下游地区。洪涝遥感监测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洪涝遥感监测2023/6/1835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洪涝监测-研究区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心腹地带,是气候、海陆相过渡带;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地和能源基地。流域内降水、径流时空分布不均,流域地形、水系不对称,加上黄河长期夺淮的影响,使得淮河流域成为我国典型的孕灾地带。自古以来,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例如,在1470年~1994年525年间就发生较大范围洪涝灾害350次,平均仅3年就发生2次。2000年以来,淮河流域就分别在2003年和2007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流域性洪水。其中,2007年洪水为1954年以来的第二大洪水。防御洪涝灾害、减少灾害损失,关系到该区域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2023/6/1836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洪涝监测

-MODIS提取水体信息基本方法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云影与晴空区水体不易区分,利用云影对不同波段的影响差异,提出0.87µm与0.66µm波段比值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可以增大云影和水体差异,而且可以消除水体和云影反射率值的重叠现象,使水体和云影的区分成为可能。2023/6/1837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洪涝监测-蒙洼蓄洪区监测0710上午

0710下午

0711上午

0711下午

MODIS数据2023/6/1838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洪涝监测-洪涝水体最大淹没面积2023/6/1839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洪涝监测-洪涝水体淹没历时

2023/6/1840第四十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雷达遥感监测洪涝灾害合成孔径雷达适合于洪涝灾害监测,淹没与未淹没地的影像差异很大。由于SAR的全天候的特点,适于洪水制图,最大淹没面积经常发生在浓云密布的天气,而其他遥感数据这种条件下不能发挥作用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遥感病虫害监测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危害是相当惊人的。据统计,作物病虫害可使世界农业收成减产1/3,世界玉米产量由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估计大约可为收获量的1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是相当严重的,每年由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大约在10%~15%。因此,我们如何能及早发现病虫害,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提高农作物产量,就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在使用遥感技术以前,人们主要目视观测农作物病虫害,当病虫的危害所造成的作物叶片变化能够被人用肉眼观察到时,农作物已经受到了很严重的破坏,此时,尽管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也无法避免农作物减产的发生。遥感技术监测农业病虫害,主要依据是基于植物受到病虫侵扰时生理变化所引起的绿叶中细胞活性、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等的变化,表现为农作物在反射光谱特性上的差异,特别是红色区和红外区的光谱特性差异。这样,农作物在遭受病虫危害早期就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探测到这一光谱特性差异,从而解决了农作物病虫害早期发现和早期防治问题。目前已有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冬小麦条锈病、蝗虫、蚜虫以及林业病虫害的监测研究与应用。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植物的光谱特征健康绿色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叶绿素的吸收波段水的吸收绿叶的反射率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植物的光谱特征影响植物光谱的因素叶子的颜色:植物叶子中含有多种色素,在可见光范围内,其反射峰值落在相应的波长范围内。叶子的组织构造叶子的含水量植物覆盖程度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植物生长状况的解译

如前所述,健康的绿色植物具有典型的光谱特征。当植物生长状况发生变化时,其波谱曲线的形态也会随之改变。如植物因受到病虫害,农作物因缺乏营养和水分而生长不良时,海绵组织受到破坏,叶子的色素比例也发生变化,使得可见光区的两个吸收谷不明显,0.55微米处的反射峰按植物叶子被损伤的程度而变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