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川教版七下 书法天地(二) 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核心素养目标】川教版七下 书法天地(二) 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核心素养目标】川教版七下 书法天地(二) 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目标】川教版七下书法天地(二)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书法教案(书法天地)

教学版块(课题)书法天地(二)课时4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悟书法作品的艺术美,并从书法艺术作品中体会文字内涵,感受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及艺术。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语言应用:学生了解书法作品形式——条幅和横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思维能力:通过赏析,启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学会欣赏书法的方法。审美创造:通过不同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了解书法家及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了解书法作品形式——条幅和横幅。

教学重难点感悟书法作品的艺术美,并从书法艺术作品中体会文学、历史等传统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学具准备笔、墨、纸、砚、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利用点名册点名,将未到的学生及时作记录。一、引入课题书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本课我们到书法天地去欣赏艺术瑰宝吧!二、课程新授1、佳作赏析一《犀浦东汉残碑》《犀浦东汉残碑》,是东汉重要碑刻。1966年4月发现于四川省郫县犀满公社(今成都市郫都区犀浦镇)的一座古代墓葬中。原碑或为墓门左扇,但上部断裂,残缺不全,碑面用粗线条雕刻一人像,拱手俯身而立。碑文现存12行,每行20余字,记录各家田产、房屋楼舍、奴婢、牲畜及其价值。从中可见,其时农田、房舍的价格差别较大,奴婢及牲畜的价格则基本划一,具有商业性质的谒舍(旅馆)价格较高,学者推测这些都是估产的价格,并非商业交易中的实际价格。目前学术界对于碑文性质的认识尚有争议。有人认为碑文应是查田之后登记各家田产资财的簿书;也有人推测碑文可能是大地主庄园析产的分书。《犀浦东汉残碑》原有文字大部分清晰可见。碑文无明确纪年,为隶书,方整、匀稳、秀润,风格近于《孔宙碑》,应为东汉晚期的作品。其结字严谨,中宫绵密,左右开张;字形略扁,多取横势;横画放浪,波碟尤为分明;用笔圆转道丽,兼有篆书笔意,饶有韵味。整体风貌彰显汉隶风采,值得后来习书者赏析、借装。(《犀浦东汉残碑》)佳作赏析二《青川木牍》1980年,《青川木牍》出土于四川青川郝家坪第50号战国墓。木牍正面记载了战国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秦武王命左丞相甘茂更修《田律》等事,背面为与该法律有关的记事。《青川木牍》的书写时间比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早88年,被视为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木牍为墨书秦隶,笔法流畅,率意而不呆板,结体错落有致,并有篆籀遗韵,有些字形已体现篆隶之间的转化轨迹。其书体与当时钟鼎上所铸金文相比有许多不同。具体说来,其特点是减少盘曲,化繁为简,圆者渐方;字形从狭长渐变为正方或扁形;布局纵有行、横无格,字距大、行距小,体现了竹简书写章法形式的发展。其用笔的动势和笔迹清晰地表现出起止时回锋和出锋的变化,向右方向的末笔已显露波挑之势,横势强烈。作为大篆趋向隶书的过渡期作品,《青川木牍》还夹杂着许多篆体字,显示了与其隶变母体(同时代金文)的一致性和延续性。木牍简率的用笔意识和参差不齐的天然美感与金文所具有的严整、对称、凝重的美感已大相径庭,展示了与金文审美系统完全不同的书法语言和审美模式。(《青川木牍》)2、书法百科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大小。在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创新立意。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落款要错落有致,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字底端一般不与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落款,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盖在款字下方,需离开一字以上的位置,也可盖在款宇的左侧。(条幅作品)横幅横幅,又叫横批。一般将条幅或中堂用纸横过来书写,写法如条幅,自右而左、自上而下,字数可多可少。字数较多、宽度较小的横幅被称为长卷或手卷。写的时候力求行次清朗分明,落款题于左下。匾额之类多为横幅写法。(横幅作品)知识拓展:甲骨文亦称“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贞卜文字”。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因多镌刻、书写于龟甲、兽骨之上,故名。殷商时,常采用龟甲兽骨,写刻卜辞及与占卜有关的纪事文字。甲骨文多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商都城遗址,也叫殷墟),光绪二十四年(1898)始被发现。光绪三十年,孙詒让首先考释甲骨文,著成《契文举例》1928年后,经多次考古发掘,先后出土十余万片,为盘庚迁殷后至纣亡二百七十三年间之物。单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