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王路联网公路建设项目总体设计说明_第1页
古王路联网公路建设项目总体设计说明_第2页
古王路联网公路建设项目总体设计说明_第3页
古王路联网公路建设项目总体设计说明_第4页
古王路联网公路建设项目总体设计说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古王路联网公路建设项目S1-2PAGE第1页共5页第一篇总体设计说明概述1.1项目背景接龙镇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东南部,距重庆市中心55公里,原驻地接龙场,1994年4月迁塘边村,辖区东邻接龙镇,南与接龙镇、綦江县相连,西与跳石镇和南彭镇接壤,北与天星寺镇和姜家镇毗邻。境内丘陵起伏,地势东南西偏高,北部稍低,西有石岭岗。交通方便。镇域自然植被保护完好,平均海拔550米,最高海拔950米,有耕地7.7万亩,林地10万亩。镇内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石灰石、石英沙等储藏量大,具有较好的开采价值。系重庆市命名的"优秀绿化小城镇","民间吹打乐之乡"。接龙镇位于东经105°13'-110°18'、北纬28°06'-32°19'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较多。接龙镇幅员面积188。15平方公里,辖铁矿村、桂兴村、碑垭村、石磅村、柴坝村、桥边村、新湾村、塘边村、新槐村、河咀村、青山村、关塘村、中山村、自力村、马路村、春龙村、荷花村17个行政村;接龙新正街、龙潭街、小观3个居委会,总人口6.3万人。接龙镇2002年城镇人口3115人,耕地面积78093亩,农业总产值12698万元(其中多经产值10213万元),粮食总产量4831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055元。本项目为接龙镇古王路联网公路建设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四级公路(Ⅱ类)公路硬化,项目区位于巴南区接龙镇关塘村,路线长度6.949公里,包含1条主线,15条支线,现状老路路基宽度4.5m。原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由于道路等级较低,下雨时,路面泥泞不堪,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及物资的运送造成极大阻碍,随着交通量增加原有路面结构已不能满足日常行车需求,现应业主要求,为改善村民出行环境,对改项目道路进行硬化处理。道路规模详见下表:关塘村道路名称主/支线起点终点路线长度(km)古王路主线冉贵昌莱垭学实塔2.076古王路支线1古春湾王乾文1.280古王路支线2支线1K0+970王家桥1.602古王路支线3支线1K1+100谭田勇0.129古王路支线4支线2K0+120冉贵昌0.137古王路支线5支线2K0+490三秋条0.072古王路支线6支线2K0+9000.415关塘村古王路支线7雷劈石鲜思云0.603古王路支线8主线K0+6000.030古王路支线9主线K1+390王乾能0.089古王路支线10主线K1+430品祝亮0.127古王路支线11主线K1+570田大易0.108古王路支线12主线K1+750王坤富0.062古王路支线13主线K1+830鱼塘李0.087古王路支线14主线K1+870学堂路0.085古王路支线15支线2K0+385冉贵木0.047路基宽度为4.5m,C25混凝土路面,路肩与路面结构同结构一体化施工,同时完善相关交安设施。1.2测设经过依据该项目委托书,我院于2022年3月。根据业主要求开始外业踏勘和资料收集,拟定的建设方案,项目组于2022年4月开始做该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准备工作。本项目为路面硬化及对局部困难路段的交安设施设计,道路平纵维持现状,不进行调整。项目组成员认真阅读、研究本项目的拟定方案,讨论和研究项目设计中的各项技术问题。然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场实地勘察,调查既有道路现状,确定涵洞及排水边沟的位置,对沿线地质工作仅作了一般性工程地质调查。完成外业和调查工作。随后全面开展内业设计,按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于2021年4月编制完成相关施工图设计文件。采用国家2000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1.3任务依据(1)设计合同书;(2)测设的1:500地形图;1.4编制依据与设计规范(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4)《重庆市通组公路管理办法》;(5)《重庆市农村通组公路验收指南》道路改造要求2.1设计标准及原则本次道路设计为原道路硬化改造,主要利用现状路基加铺路面结构层,原则上均不改变旧路平、纵面线形。标准按照公路标准建设执行。为了进一步降低行车安全风险,实施时,对局部困难路段加强交安设施,限制行车速度,加强标志、标牌及波形梁护栏的布置,达到消除隐患,保障行车安全的目的。并在不满足视距要求的转弯处设置广角镜以增加行车安全性。2.2旧路现状及概况(1)路线现状道路路基宽度为4.5m宽左右,为泥结石道路。现路面结构完好,为了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对部分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全线未设置标志、标牌、广角镜、安全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为消除隐患,保证行车安全,因此本次设计,通过限制行车速度,加强标志、标牌及波形梁护栏的布置,并在不满足视距要求的转弯处设置广角镜以增加行车安全性。旧路平、纵面线形中,大部分平曲线半径及纵坡均满足要求。但是由于地形条件限制,旧路段存在部分半径较小以及纵坡较大处。因此该路段采取加强交安实施、降速、限速等措施,达到消除隐患,保障行车安全的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标准值设计值1公路等级等级四级公路(Ⅱ类)四级公路(Ⅱ类)2设计速度公里/小时15153路面宽度米4.54.54车道宽度米3.53.55路肩宽度米0.5×20.5×26设计荷载公路-Ⅱ公路-Ⅱ7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1/25旧路现状及概况指标名称单位现状值路基宽度m3.5-4.5最大纵坡%23.35最小半径m3.5现有交通安全设施无桥梁涵洞现状无原道路纵坡超标路段序号道路名称路名起始桩号终点桩号变坡点间距纵坡值1古王路主线K0+070~K0+150.00080.00017.9802主线K0+350~K0+460.000110.00016.5003主线K0+460~K0+610.000150.00022.6204主线K0+780~K0+910.000130.00015.0005主线K1+410~K1+460.00050.00015.9906支线1K0+520~K0+610.00090.00015.3307支线1K0+980~K1+090.000110.00015.9108支线2K0+070~K0+115.00045.00015.2009支线2K0+115~K0+240.000125.00014.74010支线2K0+295~K0+350.00055.00019.76011支线2K0+400~K0+470.00070.00017.26012支线2K0+540~K0+600.00060.00018.94013支线2K0+650~K0+870.000220.00016.90014支线2K0+990~K1+090.000100.00018.09015支线2K1+430~K1+601.453171.45315.90016支线3K0+055~K0+128.94173.94121.56017支线4K0+000~K0+050.00050.00016.29018支线6K0+130~K0+220.000090.00016.38019支线7K0+040~K0+180.000140.00023.35020支线7K0+180~K0+230.00050.00017.80021支线7K0+440~K0+490.00050.00019.41022支线10K0+030~K0+080.00050.00022.03023支线10K0+080~K0+126.67146.67115.81024支线11K0+040~K0+09050.00015.9402.3交通量情况(1)交通量本项目为农村公路硬化工程,道路主要服务于沿线居民,方便居民出行,根据调查摸底,交通量主要以沿线居民私家车、小型面包车及摩托车为主,且交通流量较小,交通量预测分析计算结果如下:平均日交通量(辆/日)车辆小货车中货车小汽车分类日平均6212综合日平均20(2)荷载车类别后轴数前轴载(KN)后轴载(KN)总交通量(次/日)小货车113.5527.26中货车135.070.152小汽车119.327.912根据交通量预测分析结果,属于轻等交通等级。2.4改造方案利用现状路基、路面结构层,不改变旧路平、纵面线形,对原路面进行硬化改造。实施时,对局部困难路段加强交安实施,限制行车速度,加强标志、标牌及波形梁护栏等的布置,达到消除隐患,保障行车安全的目的。路面宽度为:4.5米=0.5米路肩+3.5米车行道+0.5米路肩,单车道设计。结构层为:20cm厚C25混凝土8cm厚级配碎石层沿线自然地理条件根据合同内容及业主的要求,本路线未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仅作了一般性工程地质调查。调查区域稳定性良好,山地和河谷地貌不发育,布线条件良好。路基充分利用老路旧有路基,承载力能满足路基设计要求。1地形、地貌路段区位于四川盆地扫帚型山脉余脉,普片表现为中低山、丘陵地形,属于四川盆地中低山,丘陵,山脉蜿蜒,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其走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与路线小角度相交,沟谷深切,山势陡峻,峭壁林立,局部呈陡崖。区内山峦起伏,高差悬殊,地貌形态受岩性、构造、水文网等因素控制,碎屑岩分布区,以构造剥蚀为主,地形起伏相对较小。路段区地貌发育明显受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和水文网控制,地貌分区主要为构造侵蚀区:路线大部分经过侏罗系沙溪庙组砂泥岩互层区,主要为半山坡道。2气象水文重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暖多雾的特点。根据重庆市气象台相关资料所记载的极端值引用如下:气温:年平均气温18~18.4℃,极端最高气温41.3℃(1995年9月6日),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6℃,极端最低气温-2.3℃(1975年12月5日),最大平均气温差11.9℃(1953年8月)。蒸发量、湿度:年蒸发量1071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1959年),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hPa。风:年平均风速1.30m/s,最大风速为26.70m/s(1984年5月10日),风向NW。降水量: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44.60mm,最大降雨量1267.20mm(1965年),年最小降雨量663.80mm(1958年),月最大降水量359.40mm(1996年7月21日),月平均最大降水量为167mm,日降雨量普遍大于50mm,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约96mm。雨季在5月~9月,一次连续最大降水量190.9mm(1956年6月24日21:00时~6月25日15:46时,历时18小时46分)。暴雨一般来势较猛,强度大,侵蚀性强。3地震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国家地震局1990年版1/4909])圈定:本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全线所处区域的地震动反映谱周期为O.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据此,本区属于构造上相对稳定区,场地类别为II类,为可进行公路工程建设的一般性场地。4地层岩性项目建设场分布的地层有: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以及第四系松散层。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侏罗系中统沙溪庙每-(J2S.紫红色泥岩,灰白色砂岩为主,夹有薄层的泥质粉砂岩,砂岩约占1/3,单层厚度3—15m,岩性、岩相纵横向上皆不稳定,由上而下,砂岩单层变厚,颗粒变粗,横向上由西向东,总厚度变薄,砂岩减少。多处露头风化成土状,强风化层5.0~6.0米,弱风化层5.0~8.0米,节理裂隙不发育,抗风化力弱,为软质破碎岩,为良好路基土,公路沿线挖方地段均有出露。通过勘察证实,场地内无断裂通过,且周边断裂距场区较远,无明显活动痕迹,拟建场地处于周围微弱活动环绕的地壳稳定区,对拟建工程无不良影响。因而场地所在地段地质构造简单,属稳定地块。5不良地质现象根据本次调查,沿线无滑坡、泥石流、塌岸、危岩等其他不良地质现象6地下水及环境土的腐蚀性评价场地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就近接受大气降水或地表水体补给,一般水位埋深浅、水量微小,动态变化不大。场地中及场地周边无污染性土,无化学污染源,场地土主要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该场地中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该场地土体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及钢结构有微腐蚀。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4.1、砂在临近的长江砂场可购买细砂、特细砂,用于浆砌工程。细砂的细度模数一般在0.96~1.63之间,含泥量为1.6~1.7%,均由当地砂石公司经营。4.2、片石、块石、碎石筑路材料可在周边区域的采石场购买片石、块石、碎石。 4.3、水泥可在区域内或附近水泥厂购买。4.4、工程用水项目沿线小溪的水可作工程用水,山泉水和地下水、井水可作工程和生活用水。4.5、工程用电工程用电可向当地供电部门申请解决。环境保护措施及要求环境保护对策为:结合实际情况作好工程地质选线,不得诱发山体滑坡及崩塌;设计好斜坡路堤,废弃方运往指定场地妥善堆放,并作好弃渣场设计,不得形成泥石流;作好路基边坡的工程防护,避免水土流失;种植树木绿化美化路容,保护好沿线的自然植被,结合自然水系及排灌系统设置桥梁涵洞、截排水沟及导流消能设施,保护好水资源。在满足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公路布线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填挖方,减少占用基本农田、林地和破坏地表植被。做到了少占农田,少拆迁,把建设项目对沿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对沿线房屋、燃气管线、供水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的拆迁改建,认真听取和采纳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合理意见,力求把影响度降到最低,以求长远发展。公路线位尽可能调整到远离环境敏感点位置,合理使用、规划公路用地。重视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避免明显改变地表水径流。根据业主要求,本工程弃土石方量很小,故采取沿路基外侧均匀堆筑,以减少专门设置弃土场产生征地,同时有利于加宽路基提高稳定性。施工组织设计6.1施工组织、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路线沿线均有农村公路通往施工现场,施工时均可采用既有公路作施工便道,且各主要工程的施工工序无相互制约,沿线涵洞、路基、路面工程的施工是本工程的关键,是制约工期的主要内容,因此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计划。本路段工程施工安排顺序计划:(1)拆迁及场地清理及整理临时设施等前期工程。(2)路基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