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wordPAGEPAGE1/45课外文言文阅读(20)人物传记类: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氏乱,琰为乳母携奔寿春,年十四乃②③④,⑥,从者于路偶得一羊,行三十里而琰知之,令送于本处。又过路傍,主人设羊羹,琰访知盗杀,卒辞⑦⑧,即令送还刃主。刃主高之,义而不受,⑨⑩。琰积三十余年,不得葬二亲。及蒸尝拜献,未曾不婴慕卒事。每于时节,不受子孙庆贺。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慨岁月推移迁窆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年八十卒。(有删改)【注释】①苻(fú):姓。②饪(rèn)熟:指烹调。③俭:贫乏,歉收。④简粟粜(tiào)之:碾粟筛出瘪谷。⑤粃(bǐ):通“秕”,秕谷。⑥娉室:定亲。“娉”通“聘”,订婚。⑦耜(sì):间耕地翻土的一种工具,类似于犁。⑧得剩六耜:发现多了六把。⑨他:蒸尝:指祭墓穴,坟茔。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养:赡养;供养

归:返回,回去C.者于路偶得一羊从:从前D.下列句子中的虚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路偶得一羊A.公与之乘,战长勺(《曹刿论剑》是人也(《孟子》)死(《鱼我所欲也》)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4.3.(1)赵琰查访(后)知道这是偷杀的羊,最终推辞不愿吃。(2)随着年纪渐高,孝顺之情越来越深厚。直、诚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①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ft益鬻寡陋,复游学某某,手抄。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ft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有删减)卖。④下县:条件较差的县。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得《文选》并注 假:毕:完毕半ft老泉如:像,好像不见 谢:道歉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读数月 ②吾妻美我者B.①黄文琛、龙汝霖、朱克敬相师友②遂外人间隔C.①好事者闻其名访之②执策临之D.①文章峭劲雄悍②或异二者之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ft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4.老人所居住的地方缺少柴草,正好阎正衡家有ft他就)请求(老人允许他)每天馈赠一担木柴(以获得阅读《史记》的机会),(人)这才答应他。(2)文章(是)辞怎么能达到呢?4.向友人借书;用木柴换取读书的机会。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①②③④酒肴之备。约省阁名士数人,克日同过其第。贺拔惎任员外府罢求官未遂⑤以俟朝客,乃以他去对之。贺拔惎驻车留书,备述羁游之意。白览书曰:丈夫处穷达,当有时命。苟不才者,以侥幸取容,未足为发身之道,今日闭门不接,纵使便居⑥(选自《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朋友吃饭。⑤阍(hūn)者:看门人。⑥同费:一起喝酒。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钱十万 遗:遗憾B.书曰览:看D.所约朝客联骑而至俄而:不久,一会儿()苟不才者,侥幸取容A.故临崩寄臣B.皆美于徐公。C.何战。D.俯身倾耳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旦,相国遗钱十万,俾为酒肴之备。今日闭门不接,纵使便居荣显,又安得不愧于怀?4.3.(1)一天早晨,宰相李德裕给了他十万文钱,作为置办酒菜的费用。(2)今天关上门不接待他,纵然当了大官,内心又怎么能不感到羞愧?4.富贵之时不忘贫贱之交的品德。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X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②,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③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④去。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X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⑥,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⑦⑧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⑩。”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PAGEPAGE9/45word(选自《后汉书》,有改动)的丝带。⑤三府掾属: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⑥举谣言:采访民间疾苦和考察郡县治绩向朝廷报告。⑦猥多:众多。简札:供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⑨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⑩参实:查核实。 显戮:当众处死。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之 察:明察B.滂所劾猥多责:责备D.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州里所服 ②ft峦晴雪所洗B.①岂宜公礼格之②其境过清C.①今成其去就名②春冬时wordwordPAGEPAGE19/45D.①蕃谢焉②重修某某楼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阅读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表现了X3.(1)慷慨激昂的样子,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2)如果我的话有不符合事实的,甘愿当众被处死。4.刚正、憎恨邪恶。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饶州乐平人,后徙某某乌程县。某某、乾道间名医也。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为不可治。②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士大夫皆自屈与游。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选自《宋史·列传·方技》,有改动)【注释】①始:祖先。②《难经》《素问》:古代医学经典。③证:症状。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验:验证过:过错C.随其事治之当:应当,应该精 尤:尤其,格外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始饶州乐平人 ②真无马邪B.①其病愈②久而和C.①始术行江、淮②遂许先帝D.①病数证②风力尚劲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4.阅读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王克明的形象。认真地给自己开药方(抓药医治),他的脾胃病竟然治好了。奔走出力。乐于求知,敢于实践,医术精湛,品德高尚,为人仗义。(点即可)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①,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X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X彝赴阙②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庐墓④⑤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改动)【注释】①转相传授: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②赴阙:入朝,进京。③同姓和外姓的亲戚。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人神清气和斯:这C.已:停止,放弃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纯仁贤. ②此诚危急存亡秋也B.①荐司马光②舜发C.①可进道②呼尔而之D.①归葺小室②记之而去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3.(1)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因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2)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孝),亲自耕种赡养母亲。4.刻苦勤奋,虚心请教;孝顺父母,乐于助人。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他日复见,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④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又大噱。为致好马。”恪因下谢,权曰:“马未至而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恪之才捷,皆此类也。(选自《三国志》)国时蜀国丞相。⑤雅:向来。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牵一驴入使:派,派遣故:原因,缘故D.敢不谢安:怎么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因听笔 ②蹴尔而之B.①乃驴赐恪②必分人C.①马未至而谢也②徐公能及君也D.①夫蜀者陛下外厩②醉翁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恪之才捷,皆此类也。3.(1)我父亲懂得侍奉明主,而我叔父却不懂得这个道理,因此是我父亲贤明。(2)诸葛恪的才思敏捷,都像这样。4.诸葛恪是一个聪明机智、灵活应变、善于言辞的人。(答出两点即可)借事说理类:借事说理类: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对曰:“兴事动众,以增国城,其可以移之乎!”文王曰:“不可,夫天之见妖也,以罚有罪也。我必有罪,故天以此罚我也。今故兴事动众以增③也请改行重善以移之。”于是饬、等级、田畴,以赏群臣。无几何,疾乃止。(选自《吕氏春秋》,有删节)【注释】①地动:发生地震灾害。②移之:从国家X围内移出去。③昌:周文王,名昌。④饬(chì):1.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兴事动. 宜乎矣B.以有罪也陟臧否天以此罚我也扶苏以数谏D.疾乃增笑耳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于是饬其辞令、币帛以礼豪士”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皆美于徐公B.君之力D.徒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天之见妖,以罚有罪也。兴事动众,以增国城,其可以移之乎!分析文王人物形象。3.(1)天之所以要降下凶兆,是要惩治有罪的人。(2)征发徭役,发动大队人马,来增修国家的城墙,大概可以将地震从国家X围内移出去!4.不随便听信臣子的话,说明周文王能够“明辨是非”;不劳民伤财,改行重善,可见其“爱护百姓”。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贞观元年,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姚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思廉时在某某,因寄物三百段,并遗其侍读,及义旗克京城时,代王府僚多骇散,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兵士将升殿,②举义兵,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稍却,布列阶下。须臾,高祖至,闻而义之,许其扶代王侑至顺(节选自《贞观政要》)李渊攻克长安,立侑为帝。②唐公:唐高祖起初的封号。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思廉侍王 惟:只,只有升殿将:想要C.叹曰咸:全,都()例句:思廉隋代王侑侍读A.或异二者之.B.ftD.是以众议举宠督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想卿忠节之风,故有斯赠。众服其言,于是稍却,布列阶下。阅读画线句子,说说姚思廉的“忠烈”表现在哪些方面。(回答)3.(1)想着你忠孝大节的风骨,因此有这些馈赠。(2)众人敬服他的言行,就稍稍退却,排列在殿堂的台阶下。4.①1~4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①学,信乎?”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⑦。”(有删节)【注释】①善:善于,擅长。②志:通“记”,记住。③还通“旋”,转身。④故:特意,故意。⑤盍:何不。⑥坐:通“座”。⑦炯(jiǒng)戒:明显的警戒。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而还走应:回答,应答以去色:脸色C.王生惊觉,知君言之善始:才下列句子中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4.选文中的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对你有怎样的启发?3.(1)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取别人的优点来学习,希望听到真理。(2)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要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学习方法,如果方法不正确,则可能事倍功半。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②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当某某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留侯论》,有删减)【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②项籍:即项羽。③轻:轻易。④弊:衰败,凋敝。⑤子房:即X良,字子房,为汉高祖X邦的主要谋士。⑥某某:指韩信。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人之节 过:过节远也甚:非常自王欲:想要例句:是以百战百胜,轻用其锋A.乃记之去B.千里马常有,C.杂然前陈者D.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4.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1)这是因为他们内心怀有非常远大的抱负,并且他们的志向非常高远。(2)(如果)不是X他呢?1~4②,不以礼法自居。颇学经史,称③④,颇以弈棋弃日,至不胜楚痛,乃白琛曰:“郎君辞父母,仕宦京师。若为读书执烛,奴不敢辞罪,乃以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而赐加杖罚,不亦非理!”琛惕然惭感,遂从许轈、李彪假书研习,闻见益优。(选自《魏书·列传第五十六》,有删节)④积岁:几年。⑤苍头:老仆役,老仆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仪 鲜:新鲜楚痛胜:能承受烛执:握,持,拿着D.遂从许轈、李彪书研习假:借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闺门内 ②在乎ft水间也B.①不礼法自居②策之不其道C.①形貌短陋②可远观不可亵玩焉D.①至通夜不止②以衾拥覆,久而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或时睡顿,大加其杖。乃以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4.【材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3.(1)有时(老仆人)困倦打起瞌睡,(甄琛)就用棍棒大打一顿。(2)但(现在)你却因为下围棋,而日夜不停,这难道是你来京城的本意吗?4.“善”:知错能改,自强奋发;“不善”:玩物丧志。劝谏说理类:劝谏说理类: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①曰:“致之奈何?”对曰:“君举有④⑤⑥差减;无功坐后行,肴席无重器。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遣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行之三年,秦人兴师⑦,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⑧而奋击之者以万数。(节选自《吴子·励士》)【注释】①起:即吴起,战国军事家。②武侯:即魏武侯,战国初期魏国国君。③飨(xiǎng):指猪、牛、羊等美味。⑥器:指餐具。⑦秦人兴师:公元前389年,秦国出兵50万讨伐魏国西河郡。⑧介胄:铠甲和头盔。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夫发号布令而人闻 而不知人之.B.兴师动众而人乐. 两股战,几欲先走C.岁遣使者赐其父母 无案牍之D.不吏令 在宋城上而楚寇矣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有死事之家”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水将草木花B.公将驰.C.马D.期年后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减。之者以万数。4一局面的原因。3.(1)立二等功的人坐中排,有酒席,餐具较(立上等功的人)差些。穿戴铠甲和头盔奋勇抗敌的人数以万计。魏武侯听取了吴起的建议,实行论功行赏的政策。十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对曰:“鲁梁之民俗至而金三千。”鲁梁之君闻之,则教其民为绨。十三月,而管子令人之鲁梁,鲁梁郭中之民道路扬尘,十步不相见,骑连伍而行。管子曰:“鲁梁可下矣。”(选自《管子·轻重戊》,有删节)【注释】①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首。②管子:管仲,春秋时任齐相,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③绨:一种光滑厚实的丝织品。前面的“绨”为“以织绨为业”。④贾人:商人。⑤什(shí):数和倍数,在这里指万。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何而可 夫君子之B.令左右之公输盘.C.则是鲁梁其农事而作绨矣担而立D.十步不相公将战,曹刿请.2.A.学时习之B.国险民附C.执策临之D.已夕阳在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鲁梁之君闻之,则教其民为绨。骑连伍而行。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导致“鲁梁可下矣”的原因。3.(1)鲁、梁二国国君听到这个消息,就要求他们的百姓以织绨为业。(2)十三个月以后,管仲派人到鲁、梁二国探听,鲁、梁两国城市中人口多得使路上尘土飞扬,十步内都互相看不清楚,车骑列队行进。PAGEPAGE32/45word4.①管仲计策巧妙、齐桓公善于纳谏;②鲁、梁两国国君目光短浅,因眼前利益做出错误决定。十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①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③④⑤,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逾梁ft,邑于岐ft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⑥勿去。’君请择於斯二者。”(选自《孟子》)【注释】①滕文公:战国时滕国的贤君。②事:侍奉,动词。在这里解释(bīn):()A.者大王居 试用于日wordwordPAGEPAGE39/45B.事之以马 其一坐于C.梁ft不敢稍约D.邑于岐ft之下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2.下列句子中的“焉”,与“则不得免焉”中的“焉”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复到舅家问.B.且置土石C.雕栏相望D.不复出.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4.本文体现了孟子什么样的思想主3.(1)滕国是个小国。下大功夫去侍奉大国,却不能免于亡国的危险。像这样怎么办才好呢?(2)你们何必担心没有君主?我要离开这里了。4.仁政。从“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仁人也,不可失也”“世守X要爱护百姓,守护国土,其中的“仁人”指以仁德治理国家的人,本文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十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①②X体顺切谏,不听。太后尹氏谓歆曰:“汝新造之国。地狭民希,自守犹惧不足,何暇伐人!先王临终,殷勤③⑤静以待之。彼若昏暴,民将归汝;若其休明,汝将事之。岂得轻为举动,侥冀非望!以吾观之,非但丧师,殆将亡国!”亦不听。宋繇叹曰:“今兹大事去矣!”(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凉公歆(xīn):西凉后主李歆。②某某:地名,北凉国都。③戒:叮咛。④蒙逊:北凉国君。⑤兼并:吞并。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凉公歆欲虚袭某某 虽奔御风B.何伐人 目似暝,意甚C.以其欣悦D.非但丧三人行,必有我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非汝之敌”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朝廷B.或置酒而招.C.无丝竹乱耳D.辍耕垄上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数年以来,常有兼并之志。深慎用兵,保境宁民,以俟天时。4.根据“足为善政,修德养民,静以待之。彼若昏暴,民将归汝;若其休明,汝将事之”可知,太后尹氏劝谏君主李歆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1)多年来,(蒙逊)一直有吞并我们的野心。(2)对于军事行动千万要慎重,要保住我国国土,使百姓安宁,来等待良机。4.君主应施行仁政,爱护百姓。十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①②,则主卑而身危。今秦、魏之和成,而非公适束之,则韩必谋矣。若韩随魏以善③令用事于韩以完之,是公危矣。今公与安成君为秦、魏之和,成固为福,④也,是韩⑤而为公责德于秦、魏之主,裂地而为诸侯,公之事也。”(选自《战国策·韩三》)【注释】①公仲:即公仲侈,春秋战国时期韩国重要臣子。②道:指正确的治国方法。③爱:亲近的。④门户:这里指往来的通道。⑤右契:这里指优势。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若韩魏以善秦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波而逝B.则韩寡人与C.成为福汝心之右契而为公责德于秦、魏之主然能克绍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不成亦为福”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俱一体B.武陵人捕鱼业C.吴广都尉D.今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得以其道为之,则主尊而身安。今公与安成君为秦、魏之和,成固为福,不成亦为福。的语言概括)3.(1)能用正确的治国方法治理国家,就可以使君主尊贵且身心安稳。(2)现今如果您和安成君帮秦、魏联合,成功固然是好事,就算不成功也是好事。4.韩公仲和安成君帮秦、魏联合。写景游记类:写景游记类:十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不数字,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水极甘,下兰溪,溪水西流。余歌云:“ft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选自苏轼《游沙湖》)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数字 书:书本深了人意 辄:就兰溪 临:靠近歌云 作:写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沙湖 人谋而不忠乎聋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纸画字 头抢地耳归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西流。4.“人。1~4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此皆言其可目(节选自《闲情偶寄》)【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不枝,香远清,亭亭净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爱莲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菡萏成花 至:到. 已:完成清 益:更加. 植: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