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虎文化与彝族八卦初探_第1页
伏羲虎文化与彝族八卦初探_第2页
伏羲虎文化与彝族八卦初探_第3页
伏羲虎文化与彝族八卦初探_第4页
伏羲虎文化与彝族八卦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伏羲虎文化与彝族八卦初探

——兼谈伏羲文化是全球最古老的文化摘要:在论述伏羲文化是全球最古老文化的基础上,探讨了彝族文化与伏羲虎文化的渊源关系,进而对比彝族八卦与伏羲八卦的同异。关键词:伏羲;虎文化;西羌;彝族;八卦Atentativeresearch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igercultureofFuxiandtheeighttrigramsoftheYinationalityAbstract:InexplicatingthatCultureofFuxi(oneofthethreelegendaryrulersofantiquity)isthemostancientculture,thispaperdiscussesthecorrelationbetweentheculturesoftheYinationality(distributedoverYunan,Sichuan,andGuizhouprovinces),andfurthercomparessimilarityanddissimilaritybetweenthetrigramsoftheYinationalityandthoseofFuxi.Keywords:Fuxi;cultureofTiger;westernQiangnationality;Yinationality;eighttrigrams1伏羲文化是全球最古老的文化着名爱国学者梁启超先生20世纪初常为中国居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末鸣不平,不甘于中国古文明排位于埃及、巴比仑和印度之后。他于1902年曾大声疾呼“中国乃世界文明之鼻祖”[1](第62页)。可惜当时没能找到足够的论据。而百年来的考古和人类学研究进展表明:梁先生当年的预言果真不虚。众多的事实和论据都证明,中国的伏羲文化就是全球最古老的文化。下面简述其中几个主要的论据。河南濮阳发掘出古老伏羲墓葬1987年12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标题《河南濮阳发现华夏第一龙》,报道新华社12月10日电讯:“考古工作者最近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墓葬中,首次发掘出蚌壳砌塑的龙、虎和器物。”[2]其中M45号墓内有龙虎陪葬的一男人遗骸。经C14测定,该墓主及蚌塑龙虎等距今约6460±135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先后于1995、2000年在濮阳聚集海内外专家学者开会。据美国学者应鼎成、台湾学者薛清泉等先生的考证表明,大约距今6500年左右乃至以前,存在一个伏羲时代,历16世纪,延续1000多年。伏羲是领导部落联盟首领的共同称号。[3]若以濮阳M45墓主为中间一位伏羲来计算,前后各约500多年,则中国古文明可达7000年前,大大超过印度、巴比仑,比埃及也不差。甘肃天水的出土文物见证天水西城是传说中的伏羲出生地,建有伏羲庙。城北40余公里的秦安大地湾,曾发掘出6000年前的大量文物,除养猪、织造等工具外,还有许多彩陶残层,上有“卜”、“亻”、“八”、“丁”等文字符号,陶碗背面线型饰纹成两组螺旋形互相缠绕,如太极图中阴阳鱼环抱。[3]天水附近的永青又曾出土有6500年前的彩陶壶,壶面上绘有双龙缠绕如太极图形状。此壶现藏于瑞典的远东博物馆内。[4]这些均表明六七千年前的伏羲时代确有“养牲畜”、“造书契”、“治屋庐”等发明创造,至于观天察地和画卦等也应该是意料之事了。楚帛书甲篇的创世神话1942年在湖南长沙东郊子弹库的王家祖屋山发掘出一座楚墓,下葬年代约在战国中晚期之交。帛书写作时间应当较早。该帛书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1966年该馆用红外线拍摄帛书照片,经学者们研究鉴定,楚帛书甲篇释文大意为:“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了四子。这四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辟天地,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5]除了伏羲、女娲的儿子们外,楚帛书甲篇中还有禹、契、炎帝、祝融、共工等人间的祖先神,体现了人类创造自然。这与西方神话中的自然神创造人类不同。故伏羲、女娲的结合不仅表现一般“生殖文化”、“生育之神”,而且还反映出上古创世文化的孑遗。马克思的学生拉法格说:“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话,也不是无谓的想象的产物,它们不如说是人类思想的朴素和自发的形式之一。只有当我们猜中了这些神话对于原始人和他们在许多世纪以来丧失掉了的那种意义的时候,我们才能理解人类的童年。”[6](第12页)他还指出:“神话——而它在一切原始宗教那里都可以碰到,——有历史的价值:传说和宗教仪式证明着久被遗忘的时代。”[6](第42页)翦伯赞也认为:“就史料的价值而言,正史不如正史以外的诸史,正史以外的诸史,又不如史部以外的群书。”[7]群书就包括民间传说神话等。因此,关于伏羲时代的传说神话并非是人们的瞎编乱造,多是通过口头世代相传的可信史实。从中国彝族文化与墨西歌玛雅文化的共性可见,二者都属于古老文明遗址据彝族学者刘尧汉等考证:中国彝族和墨西哥印地安人的祖先玛雅人都曾用过十八月的太阳历法。即每年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祭祀日。而玛雅人的十八月历产生于距今四五千年前左右。再加之两者的文字写读方式、玛雅的“金字塔”一字绘成与彝族三圆台向天坟同形,和两者都有过“虎崇拜”等共性表明:中国彝族文化与5000多年前的玛雅文化有着远古历史渊源。[8]美国和墨西哥学者们进而讨论,玛雅人可能是中国金沙江土着彝族的远古祖先羌戎,曾长途跋涉经过白令海峡迁往美洲繁衍的后代,这也表明中国彝族和玛雅至少在5000多年前就具有较高的文明存在。以上对大量出土文物的梳理及彝族与玛雅文化的比较,都表明伏羲文化具有六七千年的悠久历史。上古的中国作为世界文明的鼻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下面接着再说伏羲的虎文化及其与彝族文化的关系。2伏羲的虎文化与彝文化伏羲文化是龙虎结合的二元文化过去为了强调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大多把中国文化的始祖伏羲文化称之为“龙文化”。自濮阳M45号墓葬出土后,发现墓主骨骸旁陪伴有蚌型的龙和虎,又联系到伏羲与女娲的合体塑像,已有人提出“中华民族龙虎文化论——联结中国各民族的龙虎文化纽带,渊源于远古女娲、伏羲的合体葫芦”[9]。这表明伏羲文化实际上是龙虎结合的二元文化。以往关于龙文化方面的论着和文章很多,故不赘述,以下着重对伏羲虎文化作些补充。虎文化和龙文化都属于先民的图腾(Totem)崇拜。此词源于美洲印地安人奥贝部落的原始语言Dodain。原意指本部落奉为始祖的各种动物或植物。虎和龙都是伏羲时代先民们奉为始祖崇拜的对象。《史记》和《山海经》中的“西王母”,也是一个以羌族女性为首领的部落,以母虎作为始祖的图腾形象。《易传·文言》中就有“云从龙,风从虎”的名言。据称伏羲“风姓”,出生于西部天水山区,故伏羲与虎的关系应当更为密切。伏羲又名伏牺、宓戏、庖牺,而“牺”代表被降服驯养的动物。故伏羲时代主要是渔猎时代。[10]虎为百兽之王,而首领能够降龙伏虎,故有“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之说。可见伏羲文化已超越了对虎本身的崇拜。从M45号墓葬看,墓主人身长米,龙长米,虎长米,且人骸居中,龙在右,虎在左,均属陪衬[11]。据研究四川羌族和川滇彝族均贵左贱右。贵雌尚左是代表原始社会遗风。如巍山县彝族的墓葬,直到40年代还是妻左夫右。[12]也可见虎文化的重要地位。另外伏羲“仰则观象于天”,曾发现天空中的有关星座并分别命名为苍龙、白虎等,与地面的动物相对应,这是最古老的天文学萌芽。另外,在濮阳西水坡遗址176号坑中的蚌壳摆塑物,除龙虎外,还有凤鸟、鹿、龟和蜘蛛等被驯服的动物形象。[11]它们都充分反映了伏羲的虎威的业绩,体现伏羲虎文化是整个龙虎文化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据《淮南子·览冥训》称伏羲为“虙戏”。《礼记·王制》说“西方曰戎”。而《风俗通义·四夷》说“西戎有六……,五曰‘鼻息’”。查“鼻息”即“戏”的转写,而“虙”字从虎头。虎既是伏羲族的图腾,又是西羌族的图腾。这表明伏羲文化与西羌文化也有密切联系。2.2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沙江流域的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先发现了800万年前的拉玛古猿,以后又发掘出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化石)。考古学家贾兰坡认为云、贵、川交界处最有希望发现两者之间的缺环。[13]据彝族学者考证,居住这里的云南土着彝族是中国最早先民的遗裔之一,保存着较多的古老文化。进而提出彝族文化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14](、第32页)彝族的古代祖先又叫羌族,现羌族多居住在金沙江上游的岷江流域。古时曾居住在甘肃、青海及新疆等地。羌是西部的主要民族,古称西羌、西戎,故又称羌戎或氐羌。司马迁《史记·五帝本记》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国号。”而《史记·六国年表》中又说:“禹兴于西羌。”可见炎黄及其子孙多是上古时西羌文化的继承者或其后裔。据四川理工大学刘兴诗教授考查,早在先秦时,古代羌族不仅在西部,而且在中原地区也曾很有影响。西方人通过丝绸之路来中国首先与羌戎接触,故西文中称中国为Ching或China。在古时代表中国的既非指瓷器,也非后来的秦,而是指羌族的羌(Ching)。以后,由于羌族的衰微和瓷器出口才转化为China。可见羌戎及其文化应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毛泽东曾指出:“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15]不仅汉朝以后有唐太宗李世民等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而且在汉代以前的几千年中定当有更多的兄弟民族,以各种方式结合而成华夏民族的大家庭。汉族既为古代各族融汇而成,中华文明也应是中华各族共同创造。据史家考证,先秦的老子、孔子、庄子、孟子、邹衍、墨子、荀子、屈原等文化名人都不一定是汉族。[16]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也都是广泛吸收各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形成的,其中就包括具有悠久历史的羌戎及其后裔彝族在内。尤为明显的是彝族虎文化与伏羲虎文化有着许多共同之处。2.3彝族虎文化特点及其与伏羲虎文化的渊源2.3.1对虎的图腾崇拜现川滇700多万彝族人中上年纪的约三分之一都曾自称为“罗罗”,与对虎的称呼相同。先秦古籍《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清吴任臣解释:“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彝族在唐代建立的南诏国国王就常披虎皮,坐卧虎皮。南诏德化碑首句是“自羲皇以来”。彝人祭祖时大门上悬卦虎头瓢就代表伏羲。即自认是伏羲的后代。[1](第108页)2.3.2彝族十月历是以虎为首的十二属相轮回记日,三个属相周36日为一个月,一年十个月360日,再加五至六天为“过年日”[17]。它可能与华夏族夏代所用的《夏小正》历法相似。《诗经》的《豳风·七月》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以及古诗中的“九月寒衣未剪裁”等句。如从十二月历来看,无论阳历阴历都难以解释清楚,为什么九月就要准备寒衣。而借助十月历来理解就不言而明了。另外《毛传》在注释《诗·七月》中的“一之日”到“四之日”时认为,所谓“×之日,十之余也”,其意是每年过完十个月后剩余的几天“过年日”。这就比起那些硬套十二月历的解释更合情合理。2.3.3宇宙生成观类似彝族对宇宙的生成有几种答案。首先是龙虎化生宇宙,古彝诗《尼苏夺节》中有“造天龙、造地龙”之说,彝史诗《梅葛》中有:“虎头作天头,虎尾作地尾,虎鼻作天鼻,虎耳作天耳”等语,还把虎的眼、须、牙、油、气、心、肚、血、肠、肝等等都化生为天地万物。这与楚帛甲篇中伏羲、女娲结亲生子,和“四神”开天辟地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云南彝志》中说:“清气升上去,上去成为天,浊气降下来,下来成为地”等句[1](第013页),与《道德经》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句,都是在说“元气化生宇宙”。另外,《西南彝志·天地进化论》中有:“天乃生于子”、“地乃辟于丑”、“人乃生于寅”。而寅就是虎[1](第048页)。在易学中也有“天开于子消于亥,地辟于丑消于戍”[18](第245页)等类似说法。2.3.4彝族的万物雌雄观主要指天地万物皆是雌雄交合而成。彝族哲理诗《宇宙人文论》中有“天地相交合,便把哎哺产。哎是阳之长,哺是阴之长”。哎哺相交合又产生新的子女,和黄、白色的各种事物,风雨霜雪云雾等“都是清浊之气漫溢交合的景象”[1](第136、137页)。这种万物雌雄的观念蕴含着阴阳观念。故可认为它的原始传统是中国万物阴阳观的渊薮[19](第309页)。郭沫若曾把象征阴阳的卦爻符号分别解释为女根和男根。这些都说明彝族虎文化与伏羲虎文化有着许多相通类似之处。再联系到彝族先辈羌戎曾进入西部和中原,与其他各族共同融汇成汉族的祖先华夏族。故可以把彝、羌族视为伏羲后裔的一个分支或姻亲,并把彝族虎文化也看作伏羲虎文化的一条余脉。它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彝族八卦的特点及与伏羲八卦对比3.1彝族八卦是其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彝族八卦是彝族万物雌雄观的发展和宇宙时空观的形象体现,故有着自己的一些特点。其八卦产生的基本程序是[1](第108、139页):3.1.1由清、浊二气的升降形成天地。天地交合产生“哎”、“哺”,“哎”为父是阳之长、“哺”为母是阴之长。哎哺交合产生“且”“舍”,分别掌管大地四方的转动。3.1.2随着清浊二气的变动,从四方漫到中央,产生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它们各有本源各主一方:木主东方,金主西方,火主南方,水主北方,土主中央。从此会动的生命与万物出现。3.1.3宇宙有四角后又形成八方,是天地福禄的根本。“哎”为父主南方,“哺”为母主北方,“且”为子主东方,“舍”为女主西方。宇宙四角起变化,变到东北由“鲁”子管,变到西南由“朵”女管,变到东南由“哼”子管,变到西北由“哈”女管。30年前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发现刻岩画中有佛像持的八角圈轮,就是彝族的八卦图[1](第100页),它把方位与纪年相结合,并且可以与人事相联系。3.1.4“哺”变化生水,北方成大海;“哎”变化生火,南方火位居高;“且”变化生木,东方有大片森林;“舍”变化生金,西方金源充足;“鲁”变成高山;“朵”变成平地;“哈”变化生禾;“哼”变化生石[1](第103页)。其八卦方位如图所示。以上表明彝族八卦自成体系,从天地四方到五行八卦,还配有“八方占”、“八方年”、“八索占”等,把时空关系密切联系起来。它的卦象用五行来表现:东方各卦为阳,西方各卦为阴。知道其中某卦的卦象或卦序,容易推知其它各卦之象和序来,可以不必用卦画来表示卦象。但也正由于彝族八卦缺少卦画,就只能借助五行代象,停留于八个经卦的初级阶段,而不能进一步重卦演化为六十四别卦乃至更多的之卦,乃是其局限之处。虽然不应完全排除通过进入彝区的某些汉人可能带去汉族八卦的若干知识,但就彝族八卦没有卦画这个基础来看,它不像是从外面输入的汉族八卦,而是地地道道彝族特色的八卦。3.2彝族八卦与伏羲八卦同异对比3.2.1二者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天地。伏羲八卦中没有明确阴阳二字,却有符号作为卦画。彝族八卦中“哎”为阳之长,“哺”为阴之长,明确了阴阳二气是宇宙本源,却又没有卦画。二者互为补充似更为全面。另据尚秉和研究认为:“伏羲既画卦,必更有书,以申明其义。《周礼》小史掌三皇五帝之书,是三皇已有文字,特亡耳。后谓伏羲画卦无文字者,谬也。”[20]3.2.2伏羲八卦由乾坤生六子。《说卦传》中有,“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据何楷解释,“索者求也,谓乾与坤相互求也。”[21]这与⒊1中彝族八卦产生程序大致相同。但彝族八卦中“哎”、“哺”是先生中男女,后生长男女;并且哎哺所生六子与伏羲八卦中六子的卦位和卦序也有所不同。从下表中可见,作为长男长女的鲁朵二卦和对应的震巽二卦,作为中男、中女的且舍二卦和对应的坎离二卦,作为少男少女的哼哈二卦和对应的艮兑二卦,方位正好相反,卦象也各异。3.2.3在卦象上,彝族八卦以五行代卦象,其中水、火、山及木与伏羲八卦中的几个卦象相同,而不涉及到天、地、风、雷、泽等卦象。若从“哎”、“哺”及六子变化所生物来看,林、禾仍与木相当,平地即地,石也可归为山。但仍缺少天、风、雷、泽等卦象,也是其局限所在。末了再将彝族八卦与伏羲八卦的卦名、卦位、卦序和卦象等方面的同异之处列表对比如下[1](略):综上所述,本文在论述了伏羲文化是全球最古老文化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彝族虎文化的特点及其与伏羲虎文化的渊源关系,进而将彝族八卦与伏羲八卦进行对比,分析其同异之处。本文的分析表明,彝族虎文化应该是伏羲虎文化乃至中华民族龙虎文化的重要余脉或分支。

参考文献:[1]王天玺.宇宙源流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2]新华社电讯.河南濮阳发现华夏第一龙[N].光明日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