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节气候类型第一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一)柯本气候分类法依据:以气温和降水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把全球气候分为五个气候带(A、B、C、D、E)和12个气候型。评价:系统分明、界限明确;符号表示,便于应用;反映气候主要特征,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但忽视了成因;干燥带的划分不合理;忽视了高度因素。第二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斯查勒气候分类法依据:气团的源地和锋面位置以及它们的移动来划分气候带和气候型。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三大带,再按桑斯维特气候分类原则中计算可能蒸散量Ep和水分平衡的方法,用年总可能蒸散量Ep、土壤缺水量D、土壤储水量S和土壤多余水量R等项来确定气候带和气候型的界线,将全球分为3个气候带、13个气候型,高地气候另列一类。评价:重视气候成因;区分了高地气候;明确了纬度地带性以及大陆东西岸和内陆的差异性;干燥气候与湿润气候划分合理。缺点是没有重视季风气候。第三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S:半干旱sd:半沙漠d:沙漠sh:半湿润h:湿润p:过湿润第四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第五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第六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第七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第八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世界气候类型周淑贞的气候分类原则:以斯查勒的气候分类法为基础,综合考虑气候形成因子,同时也根据各地气候的典型特征,将世界气候分为三个纬度带和高地气候四大区,16个气候型。第九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一)低纬度气候低纬度的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所控制。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赤道气流辐合带、沃克环流、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气温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18℃以上。全年可能蒸散量在1300mm以上。第十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
1、赤道多雨气候第十一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纬度范围:南北纬5-10度以内赤道两侧典型区:非洲刚果河、南美亚马逊河、亚洲与大洋洲之间的苏门达腊到新几内亚岛一带成因:赤道低压带;赤道气团的源地;全年太阳高度角大,一年两次直射。特征:全年高温,月均温25-28度;气温年较小于日较差;全年多雨,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第十二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
赤道多雨气候(伊基托斯,3.45OS,73OW)
气温降水柱状图第十三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2、热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南北纬10-25度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岛屿。典型区:中美洲加勒比海沿岸、巴西高原东侧、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夏威夷、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成因:信风;迎风海岸;热带海洋气团。特征:全年气温变化小,最冷月均温18-25度;全年降水皆多,夏秋较集中。
第十四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3、热带干湿季气候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纬度范围:赤道多雨区的外围,5-15度左右,典型区:上述纬度的中美、南美和非洲。成因:信风带(热带大陆气团)和赤道辐合带(赤道海洋气团)交替控制特征:干湿季分明,热季出现在干季之末雨季之前。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4、热带季风气候纬度范围:10度到回归线的大陆东岸,典型区:我国台湾南部、海南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成因:夏季热赤道和赤道低压控制,盛行西南变向信风;冬季热赤道和赤道低压南移,大陆上有高压发展,盛行东北风特征:热带季风发达、热带气旋盛行;年降水量大,集中夏季;长夏无冬春秋极短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5、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纬度范围:以回归线为中心,约在15-25度间。副热带高压带及信风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典型区:非洲的撒哈拉沙漠(5a、5c)、卡拉哈里沙漠(5c、5b、5a)、西亚的阿拉伯大沙漠(5a)、印度的塔尔沙漠(5a)、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5a、5c)、加利福尼亚半岛和墨西哥西北部(5c)、南美的阿塔卡玛沙漠(5b)。成因:常年受副高和信风带(处于背风岸)的控制,热带大陆气团的源地。特征:降水稀少变率大;气温高,较差大,湿度小。分三种亚型:5a热带干旱气候、5b热带西岸多雾气候(纳米布、阿塔卡玛)、5c热带半干旱气候。第十八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阿尔及利亚南部的撒哈拉沙漠西亚阿拉伯大沙漠印度塔尔沙漠第十九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卡拉哈里沙漠的雨季第二十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智利——阿塔卡玛沙漠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二)中纬度气候位于南北半球的30-60度之间。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互角逐的地带,主要环流系统有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5-18度,有4-12个月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上。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6、副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纬度:副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外侧,25-35度大陆西岸和内陆。成因:副高和信风带背岸风特征:凉季气温较5a低,年较差比5a大。有少量冬雨。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7、副热带季风气候纬度:25-35度,副热带大陆(欧亚)东岸成因:副热带季风特征:夏热冬温,四季分明;降水充沛,集中夏季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8、副热带湿润气候纬度:25-35度,南北美、非洲、澳大利亚大陆东岸。成因:海陆热力差异较小特征:比7气温志降水的季节变化小,更湿润。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9、副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气候)纬度:30-40度,副热带大陆西岸成因: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特征: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贴近大洋凉夏,过远离大洋暖夏。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10、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40-60度,温带大陆西岸成因:受西风带控制,沿岸有暖流特征:冬暖夏凉,年较差小,全年湿润有雨,冬雨较多。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11、温带季风气候35-55度亚欧大陆东岸。冬季寒冷干燥,南北温差大;夏季暖热多雨,南北温差小;季节变化明显,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12、温带大陆性漫湿润气候分布: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和北美大陆40-60度大陆东岸。冬季气温不像温带海洋气候那样暖和,冬雨也较少,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那样显著。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13、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分布:35-50度亚洲和北美大陆中心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少,有少量冬雪;冬寒夏热,年较差大。第三十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三)高纬度气候14、副极地大陆性气候北纬50-65度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冬季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集中夏季,蒸发弱、相对湿度高。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15、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全年皆冬,最热月10度以下,0度以上降水量少,多云雾,蒸发微弱16、极地冰原气候格陵兰、南极大陆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全年严寒,全年0度以下;雪量少,但长年积累,形成厚冰原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世界气候分布规律,直接体现在各气候型排列组合上。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即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所引起的热力差异和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力资源主管工作计划及安排指南
- 乡村旅游旅游体验设计
- 美容院顾客服务流程与产品计划
- 培训师工作计划及培训课程设计方案-适用于培训行业
- 会计专业人士中级晋升计划及准备
- 银行运营部的工作流程与风险控制计划
- 整经工岗位操作标准及执行情况报告
- 项目管理中的干系人管理技巧-管理软技能特定场景
- 项目管理工具与技巧提升项目执行效率的好用手册
- 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个人工作总结模板与经验提炼技巧
- 学校体育发展五年规划(2025.9-2030.9)
- 2025年陇南市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 2025北京市顺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额度人员14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全国共青团“新团员入团”应知应会知识考试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高等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电子版教材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 卖身合同范例
- GB/T 156-2017标准电压
- 清洁间歇导尿重点技术评分重点标准
- 制粉系统检修方案
- 《外科学》第七节 直肠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