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理气药_第1页
第八章理气药_第2页
第八章理气药_第3页
第八章理气药_第4页
第八章理气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理气药第一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临床应用]:

1.用于食积气滞,脘腹痞满证。消痞要药;如枳实消痞丸

2.用于痰浊阻滞,胸脘痞满证。如小陷胸汤

3:具有降浊升清第二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用法用量]: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炒后性较平和。[使用注意]:脾胃虚弱及孕妇慎用。[性能特点]:本品苦辛微寒,行滞降泄力强,长于破滞气、行痰湿、消积滞、除痞满,为脾胃气分药。凡积滞内停、气机受阻而见胸腹痞满胀痛、便秘或泻痢后重等证,不论气血痰食皆可配伍应用。唯破气作用较强,能伤下气,若非邪实之证,用当宜慎。第三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枳实与枳壳药物相同点不同点枳实同为一物,接近成熟的果皮为枳壳,幼果为枳实,均苦辛微寒,均能行气除满、化痰消积,用治脾胃气滞及痰阻胸痞证性猛,苦泄破气,长于消积导滞,积滞便秘多用枳壳性缓、偏于理气,长于开胸宽中消胀,气滞胸满腹胀多用第四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木香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木香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秋冬二季采挖,晒干或烘干。生用或煨用。药材第五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功效]:行气,调中,止痛。[临床应用]:

1.用于脾胃气滞诸证。七味白术散

2.用于大肠气滞,泻下后重。木香槟榔丸、香连丸等

3.用于肝胆气滞证。[用法用量]:煎服,3~10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多用于止泻。第六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能特点]: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善于行脾胃大肠气滞,为行气止痛之要药。凡脾胃或大肠气滞诸证,皆可应用。且能疏理肝胆,以治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而致湿热郁蒸、气机阻滞之胁痛、脘腹胀痛,或黄疸。尚可理气健脾消食,若在滋补剂中稍稍加之,则使补而不腻。(归脾汤)。第七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香附来源: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莎草的干燥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其中产于山东者称“东香附”。秋季采挖。晒干。生用或醋炙用。药材

第八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味归经]:辛、微苦、微甘,平。归肝、三焦经。[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临床应用]:

1.用于肝郁气滞诸证。无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如柴胡疏肝散、良附丸

2.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诸证。调经配柴胡、川芎、当归,乳房胀痛配桔核、青皮等。[用法用量]:煎服,6~12g。注意与柴胡的区别第九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能特点]:本品辛甘微苦,芳香性平。辛香入肝善能散肝气之郁,微甘性平而无寒热之偏,故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肝为藏血之脏,气为血之帅,肝气调和则血行通畅,故本品为调经止痛之主药。凡肝气郁滞之胸胁脘腹胀痛、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以及胎产诸病,均持为要药。故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第十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乌药来源:为樟科灌木或小乔木乌药的干燥块根。主于浙江、安徽、江西、陕西等地。全年均可采挖。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药材第十一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临床应用]:

1.用于寒凝气滞所致胸腹诸痛证。(1)理腹中气滞与沉香、木香、枳实、槟榔同用常,五磨饮子(2)百合配伍善理胃中气滞。如肝胃百合汤。(3)为治寒疝腹痛的要药。如天台乌药散,配茴香、青皮、高良姜。

2.用于下元虚冷之尿频、遗尿证。如缩尿丸、配山药、益智仁。第十二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用法用量]:煎服,3~10g。[性能特点]:本品辛行温通,上走脾肺,能疏理胸腹之气;下达肾与膀胱,能温肾散寒以除膀胱冷气。凡寒郁气滞之胸腹胀痛、疝气作痛及妇女痛经,或膀胱虚冷之尿频遗尿等证,均为常用之品。第十三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木香、香附与乌药药物相同点不同点木香均为辛香理气止痛之常药。辛香温燥,善调肠胃气滞,且可健脾消食,对肠胃积滞脘腹胀痛、便秘、泻痢后重等证等效果好香附辛香性平,善调肝气郁滞,并能调经止痛,多用于肝郁不舒的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等证乌药辛香温通,偏理中下焦寒凝,既可理脾胃之气,又可下达膀胱,温肾散寒,治疗膀胱虚寒小便频数等证第十四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沉香来源:为瑞香科常绿乔木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主产于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全年均可采收,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阴干。锉末或磨粉,生用。药材第十五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经。[功效]:行气止痛,降逆止呕,温肾纳气。[临床应用]:

1.用于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证。

2.用于胃寒呕吐。配丁香、苏叶、寇仁

3.用于虚喘证配附子、肉桂等。[用法用量]:煎服,1~1.5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亦可入丸散剂。[使用注意]:气虚下陷,阴虚火旺者忌用。第十六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能特点]:本品芳香辛散,温通祛寒,长于行气散寒、降逆止呕,兼以温中化湿,为治脾胃气滞、寒凝湿阻之胸腹痞满胀痛,以及呕吐呃逆等证之良品;且质重下行、温肾散寒,既能降逆气,又善纳肾气,故对肾气虚寒,气逆喘息之证,亦为要药。第十七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檀香来源:为檀香科常绿小乔木檀香树干的心材。主产于广东、云南、台湾等地。四季均可采伐,以夏季采伐者佳。镑片或锯成小段,劈成小碎块。生用。药材第十八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功效]:理气调中,散寒止痛。[临床应用]:

1、用于寒凝气滞,胃脘冷痛,呕吐食少等证。配麦芽能脾胃之气而增加食欲,

2、开发胸肺之郁而宽畅胸膈、配丹参、砂仁,用于胸痹证。[用法用量]:煎服,1~3g。或入丸散。第十九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能特点]:本品辛香温通,归脾、胃、肺经。长于宣畅胸膈气机,温散脾胃寒郁,而善散寒止痛开胃,故凡胸脘气滞,心腹冷痛,或胃寒呕吐、噎隔、饮食不入等证,均可配伍应用。第二十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沉香与檀香药物相同点不同点沉香皆辛温,均有行气止痛,散寒调中的作用,多用于气滞寒凝之脘腹冷痛,呕恶食少之证能纳气平喘,可用治肾气虚寒之气逆喘息,化湿降逆之力强檀香散寒温中之力强于沉香,善畅脾肺、利胸膈,兼调中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川楝子来源:为楝科落叶乔木楝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冬季采收。晒干。用时捣碎,生用或麸炒用。又名:金铃子药材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膀胱经。[功效]:行气止痛,疏肝泄热,杀虫疗癣。[临床应用]:

1.用于肝郁化火,胁肋胀痛之证。金铃子散

2.用于虫积腹痛。较少用[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炒用寒性降低。[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有毒,脾胃虚寒者不宜用,亦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能特点]:本品苦寒降泄,既善行气止痛、疏肝泄热,治肝胃气滞或肝郁化火之胁肋胀痛、脘腹胀满、疝气作痛。又能杀虫疗癣,治虫积腹痛及头癣。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荔枝核来源: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夏季采收。晒干。用时捣碎,或盐水炒用。药材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理气止痛,祛寒散结。[临床应用]:

1.用于疝气痛,睾丸肿痛。配桔核、青皮、小茴香、桂枝治寒凝气滞,配大黄、龙胆草、夏枯草、郁金、川楝子治湿热下注证。

2.用于妇女痛经,产后腹痛。偏方:回乳、配麦芽。[用法用量]:煎服,10~15g。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能特点]:

本品辛苦温,入肝、胃经。既能祛寒散结、理气止痛,又善行血中之气。常用治寒凝肝脉、肝气郁结之疝气痛、睾丸肿痛、妇人痛经,以及肝胃不和之胃脘疼痛等证。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佛手来源: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佛手的干燥果实。主产于四川、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秋季果实尚未变黄或刚变黄时采收,切成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药材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临床应用]:

1.用于肝郁气滞证。

2.用于脾胃气滞证。

3.用于痰湿壅肺证。对咳嗽伴有胸痛者尤为适宜[用法用量]:煎服,3~10g。注意事项:外感咳嗽初期不宜使用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能特点]:本品辛苦温,清香浓郁,入肝、脾、胃、肺经。既可疏肝解郁,又善理气和中,主治肝郁气滞、肝胃不和及脾胃气滞诸证。还兼理肺化痰,治痰湿壅肺之痰嗽胸痛等证。且药性平和、芳香开胃,为药食两用之佳品。第三十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香橼来源: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枸橼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浙江、江苏、广东、广西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湿干燥。香圆整个或对半剖两半后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药材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味归经]: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化痰止咳。[临床应用]:

1.用于肝脾气滞证。

2.用于湿痰壅滞证。[用法用量]:煎服,3~10g。[性能特点]:本品苦辛清香,功近佛手。主以疏肝和胃理气,兼能顺气化痰。其清香之气与止痛之效,虽不及佛手,但化痰之功略胜。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薤白来源: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小根蒜的干燥鳞茎。主产于江苏、浙江。夏、秋二季采挖。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生用。药材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心、胃、大肠经。[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临床应用]:

1.用于胸痹证。瓜篓薤白桂枝汤

2.用于肠胃气滞,泻痢后重。[用法用量]:煎服,5~10g。[使用注意]:气虚无滞者及胃弱纳呆、不耐蒜味者不宜用。[性能特点]:本品辛开苦降,温通滑利,归肺胃大肠经。上能宣通胸中之阳气,温散阴寒痰浊之凝结,为治胸痹之要药;下能行大肠之壅滞,而治泻痢后重。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青木香来源:为马兜铃科多年生缠绕草本马兜铃的干燥根。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生用。药材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肝、胃经。[功效]:行气止痛,解毒消肿。[临床应用]:

1.用于肝胃气滞证。

2.用于夏令饮食不慎、秽浊内阻之腹痛吐泻。

3.用于痈疮疔毒,皮肤湿疮,毒蛇咬伤。[用法用量]:煎服,3~16g。散剂1.5~2g,吞服。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多用,多服易引起恶心呕吐。肾病患者忌服。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降,清香微寒,入肝、胃经。既善理气止痛,治肝胃不和之胸胁脘腹胀痛;又能解毒、辟秽,治夏令饮食不慎、秽浊内阻之腹痛吐泻。还能解毒消肿,治疮肿、湿疮及毒蛇咬伤等。虽无毒,但肾病患者忌服。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大腹皮来源: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槟榔的干燥果皮。主产于海南、云南、广西等地。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药材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功效]:行气导滞,利水消肿。[临床应用]:

1.用于胃肠气滞证、小儿常用。

2.用于水肿,脚气肿痛。肝硬化腹水常用[用法用量]:煎服,5~10g。或入丸散。处用适量。[性能特点]:本品辛散温通,性善下行,既善于行气宽中,又能利水消肿。适用于胃肠气滞、水湿内停之脘腹胀满、水肿脚气,以及湿阻气滞之腹胀便秘或泻而不爽诸证。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柿蒂来源:为柿树科落叶乔木柿树干燥宿萼。主产于四川、广东、福建、山东、河南等地。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生用。药材第四十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性味归经]:苦,平。归胃经。[功效]:降气止呃。[临床应用]:

1.用于呃逆证。[用法用量]:煎服,6~10g。[性能特点]:本品苦平,专入胃经而善降逆气,为止呃专药。治胃气上逆之呃逆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宜。第四十一页,共四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九香虫来源: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体。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11月到次年3月前捕捉,置容器内,加酒少许将其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