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林业经济效益评价_第1页
第九章林业经济效益评价_第2页
第九章林业经济效益评价_第3页
第九章林业经济效益评价_第4页
第九章林业经济效益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林业经济效益评价第一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7.1BasicKnowledge(基本知识)Conceptofeconomicbenefit(概念)生产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同劳动成果的比较经济效益=劳动成果–劳动消耗或经济效益=劳动成果/劳动消耗第二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2.Thecriticalvalueofeconomicbenefit(经济效益临界)指经济活动中有无效益的临界值.两中情况:第一,经济上能否取得收益的数量界限: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0→最大或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最大第二,以比较利益为基础,以被选方案的机会成本来确定经济临界:经济效益临界=被选方案经济效益–机会成本≥0→最大第三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TC(总费用)TR(总收入)FC(固定费用)目标收入与费用OABCDE经济收益临界第四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3.林业效益(Forestrybenefit)(1)林业经济效益:反映人们在经营林业生产过程中,投入对产出、所费对所得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绝对经济效益:用经济效益临界值分析来确定技术方案或措施本身有无经济效益相对经济效益:两种可行性技术方案之间的经济效益相对比绝对经济效益:用经济效益临界值分析来确定技术方案或措施本身有无经济效益相对经济效益:两种可行性技术方案之间的经济效益相对比第五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2)林业生态效益也有投入产出问题生态效益也包含‘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故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价值.问题在于生态效益的货币化计量.(3)林业社会效益指林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所做出的贡献与影响.第六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4.影响林业经济效益的因素(Factors)生产条件(conditionofproduction)包括自然资源(如地形,土壤等)和经济资源(资金,设备等)两部分.同样投入,生产条件不同,产出不同.改善------如修路,扩大资金来源等(2)劳动者素质(thequalityoflabor)(3)经营方针(managementpolicy)(4)经营管理水平(levelofmanagement)(5)经济管理体制(economicmanagementsystem)利益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等第七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5.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channelstoincreasetheforestryeconomicbenefit)增加劳动成果(2)减少劳动消耗第八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7.2林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index)林业经济效益衡量指标(另外:分析指标,目的指标.)用于反映林业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投入方面:林业所消耗的劳动总量,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另外还有劳动占用,包括固定资产占用和流动资金占用.因此,林业中的生产投入可以归纳为:

土地,劳动,资金三大类第九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2)产出方面①总产值(总产品,总产出):C+V+M=C1+C2+V+MC:生产资料的消耗量C1:固定资产的消耗C2:一次性原材料消耗V:必要劳动时间M:剩余劳动时间②增加值(最终产品):C1+V+M③净产值(社会净产值):V+M④盈利(剩余产品):M三类投入与四项产出的组合形成林业经济效益衡量指标体系:第十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表7-1林业经济效益衡量指标组成投入土地①劳动②资金占用③消耗④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劳动报酬物质费用产出总产值(C+V+M)①增加值(C1+V+M)②净产值(V+M)③盈利(M)④11

林地生产率;12

林地增加值率;13

林地净产值率;14林地盈利率.21总产值劳动生产率;22增加值劳动生产率;23净产值劳动生产率;24劳动盈利率.31资金生产率;32资金增加值率;33资金净产值率;34资金盈利率.41成本产出率;42成本增加值率;43成本净产值率;44成本利润率.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7.3主要林业经济指标计算7.3.1林地生产率指标(1)林地生产率:林地生产率=林木蓄积量/林地面积或林地生产率=林产品产量或产值/林地面积注意:指一定时间内的林木蓄积,产量或产值单位:m3/hm2,元/hm2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2)林地增加值率林地增加值率=(林产品产值–中间消耗)/林地面积=[(C1+C2+V+M)–C2]/林地面积(3)林地净产值率林地净产值率=(林产品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林地面积=[(C1+C2+V+M)–(C1+C2)]/林地面积第十三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4)林地盈利率林地盈利率=(林产品产值–生产成本)/林地面积=M/林地面积林地年均盈利率[(主伐收入+间伐收入+林内其他收入)–作业成本]=林地面积×轮伐期以上计算林地产出成果时,没有考虑森林的生态效益.第十四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7.3.2劳动生产率指标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林产品产量或产值)/活劳动时间或劳动生产率=(林产品产量或产值)/平均职工人数活劳动时间的计量单位:工日:一个工人在一天内工作8个小时工时:一个工人连续工作1个小时如果用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叫全员劳动生产率如果只用直接生产工人平均数,叫直接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第十五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2)劳动盈利率劳动盈利率=(林产品产值–生产费用)/活劳动时间7.3.3资金产出率指标资金生产率指标资金生产率=林产品年产量或产值/年均资金占用额×100%(2)资金净产率指标资金净产率=(年林业产值–消耗生产资料价值)/年均资金占用额×100%第十六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3)资金盈利率指标资金盈利率=年盈利额/年均资金占用额×100%(4)单位产品成本指标单位林产品成本=生产费用/林产品数量成本产出率=林产品数量/生产费用该指标表示每百元成本可生产的产品量.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7.3.4林业综合生产率指标以上各指标有片面性和局限性林业综合生产率指标是用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三类指标的几何平均数综合而成的投入产出率指标.其中T为林业综合生产率t1t2t3分别为林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7.3.5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效益指标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投资总额/年平均利润额(2)投资效益系数投资效益系数=年平均利润额/投资总额表明单位投资经济效益的大小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7.4林业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方法7.4.1比较分析法通过调查,统计或实验所搜集到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数据资料加以分组和整理,根据可比性原则,运用各种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平行比较法:比较分析不同技术在相同条件下或相同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经济效益.例徂徕山林场刺槐林不同造林密度经济效益分析第二十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刺槐林造林密度经济效益比较

林龄密度材积立木材积成本(年)(株/hm2)m2/hm2%元/m3%6.5142530.5551009.651006.5258058.935189.536.8771.196.5333051.045164.169.4097.416.5468040.020128.7014.99155.34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2)分组比较法有时需要对林业技术经济资料按一定的标志进行分组,然后再比较各组的平均数并进行经济评价,即为分组比较法.例如:松楸混交林与纯林的经济效益比较树种组成单位株数林龄单位蓄积量单位成本单位纯收入(株/hm2)(年)(m3/hm2)(元/hm2)(元hm2)5松5楸219025249.6760.80707.2510楸219025197.11752.00338.1010松21902572.31291.20101.55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3)动态比较法以上两种方法用的是同一时期的资料,从静态上来比较.但有些林业经济效益还存在时间上的变化,需要从时间的角度,利用各项评价指标的时间数列进行对比.即动态比较法.前面两例加上时间因素,进行不同时间点上的数列的连续对比,即可变为动态比较法.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7.4.2边际分析法在生产活动中,对投入连续增加的每单位因素的作用,及其产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

y=f(x1,x2,x3,……xn)有关的几个概念:总产出,平均产出,边际产出,反应弹性,边际成本,边际收益.从下表中可以看出: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生产资总产出平均产边际投边际产边际产边际成边际收反应弹源投入(TPP)出入单位出单位出本益性(EP)量(APP)数数(MPP)(MIC)(MVP)xyy/x△x=△y=△y/△xpx×△xpy×△yMPP/APP

xn–xn-1yn–yn-1

0370.71040.44002000.57160.81090.94004501.13240.81080.84004001280.71040.44002000.57290.61010.1400500.1760290.5100040000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总产出TPP,表中用y表示平均产出APP=TPP/x=y/x边际产出MPP=△y/△x每增加一单位投入物所引起的产品数量的增加额反应弹性(生产弹性)EP产品数量变动率△y/y△y/△x

MPPEP====生产资源投入变动率△x/xy/xAPP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边际分析法的应用确定资源最佳投入水平判断公式:△y/△x=Px/Pyor:Py×△y=Px×△x

即生产资源投入的价格与产出的价格的比率应等于该项生产资源投入的边际产出.或,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其纯收益最大,资源投入达到最佳水平.此为边际平衡原理案例: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速生丰产林施肥与材积关系施肥施肥量材积量化肥材积边际边际纯收入单位数(kg/hm2)(m3/hm2)增量增量成本收益(元/hm2)(kg/亩)(m3/亩)(元)(元)00120.9012090375126.90250.40304012240750131.85250.333033122851125136.50250.313031123001500137.70250.083081197051875137.7025030011596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2)资源利用最佳配合比例

y=f(x1,x2)

找出两种资源的最佳配合比例,实现完成同样任务前提下的成本最小化.判断公式:△x1/△x2=Px2/Px1Inwhich:Px1Px2投入物x1x2的价格;△x1△x2投入物x1x2

的增量上式左边称为x2对x1的边际替换率,右边成为价格比率所以:生产中可以相互替换的生产资源最佳配合比例,是边际替换率与其价格反比率相等或相近时的比例.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例子:生产两年生油松苗,需两种化肥,按5种配合比例均能达到预定产苗量和质量,两种化肥价格不同,找出最佳比例分组x1量x2量边际替换率化肥成本△x1/△x21504.511143.88233.46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