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命题逻辑下_第1页
第五讲命题逻辑下_第2页
第五讲命题逻辑下_第3页
第五讲命题逻辑下_第4页
第五讲命题逻辑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命题逻辑下第一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一、基本推导规则1组合规则(∧+)

pq∴p∧q

2简化规则(∧-)

p∧q∴p第二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3假言三段论(∨-)

p∨qp∴q4附加规则(∨+)

p∴p∨q第三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5分离规则(MP)

p→qp∴q

6逆分离规则(MT)

p→qq∴p第四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7假言三段论(HS)

p→qq→r∴p→r8二难推理(CD)(p→q)∧(r→s)p∨r∴q∨s第五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等值替换规则9、交换律(COM)

(p∧q)(q∧p)(p∨q)(q∨p)

10、结合律(Ass)((p∧q)∧r)(p∧(q∧r))((p∧q)∧r)(p∧(q∧r))第六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11、德摩根律

(DeM)

(p∧q)(p∨q)(p∨q)(p∧q)

12、分配律(Dist)(p∧(q∨r))((p∧q)∨(p∧r))(p∨(q∧r))((p∨q)∧(p∨r))第七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13、实质蕴涵(Impl)

(p→q)(p∨q)

14、假言易位(Tran)(p→q)

(q→p)第八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15、移出律(Esp)

((p∧q)→r)(p→(q→r))16、实质等值(Equi)

(pq)((p→q)∧(q→p))第九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17双否律(DN)p

p

18重言律

(Taut)

p(p∧p)p(p∨p)第十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2.2有效推理的形式证明

在命题演算系统中对推理有效性的证明称作形式证明。形式证明的定义一个形式证明是一个命题公式序列A1,A2,…,An。其中的任一Ai(1≤i≤n)或者是前提,或者是由前面的公式根据推理规则得到的。序列的最后一个公式An恰好是结论。第十一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例3如果他主张减轻农民的税负,他将赢得农民的支持。如果他主张政府增加对社会福利的投入,他将赢得工人的支持。如果他既赢得农民的支持又赢得工人的支持,他就肯定能当选。但是他没有当选。所以,或者他不主张减轻农民的税负,或者不主张政府增加对社会福利的投入。第十二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①A→B

P②C→D

P③(B∧D)→E

P④E

P\∴A∨C⑤(B∧D)③④MT⑥B∨D⑤DeM⑦(A→B)∧(C→D)①②∧+⑧(B→A)∧(D→C)⑦Tran⑨A∨C⑥⑧CD第十三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2.4条件证明规则C.P为什么要引入C.P?例如下列推理

A→(B→C)∴(A→B)→(A→C)第十四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条件证明规则的根据?有效推理的逻辑特征是:前提真时结论必真,不存在有使其前提真而结论假的例示。

蕴涵式的逻辑特征:就不可能前件真而后件假,即前提真时结论必真。第十五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如果我们以有效推理的前提的合取为前件,结论为后件就能得到一个蕴涵式。这个蕴涵式是个重言式当且仅当这个推理形式是有效的。

第十六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移出律Exp:((p∧q)→r)(p→(q→r))

(p∧q)→r对应于

p

q∴rp→(q→r)对应于

p

∴q→r

第十七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这两个推理式有何区别?命题公式“q”在左边的推理式中是前提,而在边的推理式中是结论的构成部分。就是说,右边的推理式比左边的少了一个前提“q”,并且它们有不同的结论:左边推理式的结论是“r”,右边推理式的则是“q→r”,“q”从前提中消去而变成了结论的前件。第十八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结论:由于两个蕴涵式是逻辑等值的,即如果一个是重言式,另一个也必是;一个不是重言式,另一个也必不是。因此这两个推理式是等价的。条件证明规则C.Pp

•q∴p→q第十九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例4A→(B→C)\∴(A→B)→(A→C)解:①A→(B→C)P②(A∧B)→C①Exp③(B∧A)→C②Com④B→(A→C)③Exp ⑤A→B⑥A→(A→C)④⑤HS⑦(A∧A)→C⑥Exp⑧A→C⑦Taut⑨(A→B)→(A→C)⑤-⑧C•P第二十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我们在引入附加前提⑤的同时就用线段标明了这个附加前提的辖域。

注意:凡引入附加前提必须标明该前提的辖域。而辖域没有封闭,证明就不能结束,因为这时推演出的公式还依赖于附加前提,即依赖于给定前提之外的东西。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A→(B∧D)

B→((C→(C∨E))→F)/∴A→F

解:①A→(B∧D)P②B→((C→(C∨E))→F)P③A④B∧D①③MP⑤B④∧-⑥(C→(C∨E))→F②⑤MP⑦C⑧C∨E⑦∨+⑨C→(C∨E)⑥-⑦C•P⑩F⑥⑨MP⑾A→F③-⑩C•P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2.5间接证明规则RAA原理:间接证明又叫做归谬证明或反证法。在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先引入该定理的否定为假设。然后由这一假设推导出矛盾。由于矛盾是不可能的,假设一定错误,即该定理的否定不成立。由此就间接地证明了该定理成立。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启发:当我们为一有效推理建立形式证明时,不是直接去证明由前提推演出结论,而是将结论的否定作为一个补充前提引入形式证明。然后由扩充的前提集合推演出一个矛盾:即演出一个形式为“p∧p”的命题公式。由这个矛盾我们实际上推演出对这个补充前提的否定,即对结论的否定的否定,再根据双否律DN,就相当于推演出结论。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

A→(B∧C)

(B∨D)→E

D∨A/∴E

解⑴A→(B∧C)P⑵(B∨D)→EP⑶D∨AP/∴E⑷ERAA⑸(B∨D)⑵⑷MT⑹B∧D⑸DeM⑺D⑹COM,∧-⑻A⑶⑺∨-⑼B∧C⑴⑻MP⑽B⑼∧-⑾B⑹∧-⑿B∧B⑽⑾∧+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2.6间接证明方法的应用——证明重言式有一种命题的真是无条件的,不依赖于其它命题。这样的命题就是重言式。形式证明同样适用于证明重言式。可以证明重言式是不需要任何前提就可以推演出的命题。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证明重言式不需要任何前提,但建立形式证明需要有出发点。这意味着我们只能用条件证明或者间接证明的方法来证明重言式,因为只有这两种方法可以引入假设前提。我们以假设前提为出发点就能建立重言式的形式证明。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证明A→(B→A)是重言式。证:①A ②A∨B①∨+③B∨A②Com④B→A③Impl⑤A→(B→A)①-④C•P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证明((p→q)∧p)→q是个重言式。证:①(p→q)∧p②p→q①∧-③p①Com,∧-④q②③MP⑤((p→q)∧p)→q①-④C•P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证明A→(A∨B)是重言式。

证:①(A→(A∨B))②(A∨(A∨B))①Impl③A∧(A∨B)②DeM④A∧(A∧B)③DeM⑤(A∧A)∧B④Ass⑦A∧A⑤∧-第三十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第三节无效推理的证明

命题逻辑具有可判定性.问题:形式证明能否证明无效推理?3.1用真值表证明推理的无效性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思路:如果一个推理是无效的,其前提真时结论可真可假。因此只要在真值表上找到一组变元的赋值使得前提真而结论假,那么推理就是无效的。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C→(A∧B),A∨C/∴B→C证:给出相应的真值表:ABCA∧BC→(A∧B)A∨CB→CTTTTTTTTTFTTTFTFTFFTTTFFFTTTFTTFFTTFTFFTFFFFTFFTTFFFFFFT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例11判定如下推理是否有效:如果水稻长得好,那么水分充足并且肥料充足。只要风调雨顺,这块地就水分充足。所以,只要风调雨顺,那么如果这块地肥料充足水稻就长得好。证:A→(B∧C)

D→B∴D→(C→A)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只要找到一组对变元的赋值,使得推理的前提真而结论假,就足以证明该推理是无效的。现将这组赋列举如下:ABCDA→(B∧C)D→BD→(C→A)FTTT

TTF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上述简化真值表方法通过列出一组赋值,使得推理前提真而结论假,简洁清晰地证明了推理的无效性。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无效推理,它不能说明推理的有效性。

3.2用归谬赋值法证明推理的有效或无效性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思路:归谬赋值法的基本思路同间接证明方法类似。我们要证明一个推理是有效的,先假设它无效,这就是归谬。然后根据假设对前提和结论进行赋值,即给命题公式的变元指派确定的真值,以使得推理的前提真而结论假。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四如果找到这样一组的赋值使得假设成立,那么就说明推理是无效的。我们可以运用上述简化真值表方法把这一组赋值列出来,以证明推理的无效性。如果找不到使假设成立的赋值,那么就说明假设不成立,推理是有效的。所谓找不到使假设成立的赋值是指,根据假设对前提和结论赋值必将导致矛盾,即不可避免地要对同一个变元既赋值T又赋值F。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三页,编辑于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