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遗传分析演示文稿_第1页
细菌的遗传分析演示文稿_第2页
细菌的遗传分析演示文稿_第3页
细菌的遗传分析演示文稿_第4页
细菌的遗传分析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的遗传分析演示文稿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优选)细菌的遗传分析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17.14AmapoftheE.coligenome,showingselectedgenes.©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细菌的F因子营养互补还是其它细胞物质的交流细菌杂交是染色体的转移细菌染色体转移不是交互的,是有方向的F因子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17.4TheU-tubeexperiment.©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3、细菌杂交(遗传分析的重要方法)(1)F因子的发现BStrrE.coli不同缺陷型菌株A,B分别具有Strs,Strr两种基因型。实验:AStrs含Str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AStrrBStrs含Str的基本培养基上不长原因:AStrs是作为供体,尽管在Str培养基上不能分裂,但其基因可以转移;BStrr作为受体,既可以分裂,又可以接受外来基因。反之则不行,若受体B对Str敏感,接合的细胞不能分裂就不能存活。(发现了A中的F因子)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17.8AsummaryoftheclassicLederbergandTatumexperiment.©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2、F因子的特性三种大肠杆菌:F+:携带F因子质粒F-:没有F因子Hfr:F因子整合在染色体上(1)低频重组:F+хF-=F+,

F+重组通过质粒转移、复制进行。

重组频率为10-6左右。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

хF-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17.9F+xF-conjugation.©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高频重组(highfrequencyofrecombination),HfrF因子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上时,称为Hfr菌,具有较高频率的重组能力。HfrXF-

F-

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高频转导:HfrxF-F因子部分在最后转移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17.10SomeofthesitesofF-factorintegrationintheE.colichromosome.©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中断杂交3、梯度转移作图中断杂交实验:采用HfrxF-,根据染色体上基因进入F-细胞的时间和次序作图。Hfrthr+leu+azirtonrlac+gal+strs

XF-thr-leu-azistonslac-gal-strr

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17.12TheinterruptedmatingexperimentofWollmanandJacob.©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中断杂交的实验结果

基因 转入时间 thr+ 8 leu+ 8.5 Azis 9Tons 11 lac+ 18 gal+ 25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17.13Datafromtheinterruptedmatingexperiment.©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重组作图(recombinationmapping)Hfrlac+ade+strsXF-lac-ade-strr

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重组作图:Hfrlac+ade+F-lac-ade-F-lac-ade-Hfrlac+ade+F-lac-ade-F-lac+ade+Hfrlac+ade+F-lac-ade-F-lac-ade+没有发生交换两个基因都交换到受体上交换发生在两个基因之间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重组值计算(Lac-ade+)Lac-ade+(Lac+ade+)+(Lac-ade+)ade+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lac-ade之间的图距为:lac-ade=lac-ade+lac-ade++lac+ade+x1001、选择在腺甘酸(ade)缺乏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类型。它们表明ade基因已转入细胞。2、选出的lac-ade+类型即是重组子,因为ade+已进入,表明lac+也已进入,而lac-ade+表型就是供体受体lac、ade两个基因间发生交换的结果。可用此来计算重组值。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2、转导转导: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基因转移到受体菌中的过程。高频转导:通过双重溶源菌E.coliphagegaldgal+非正常切离感染gal-E.coligal-gal+gal-dgal+若dgal+进入的同时,也感染进去双重溶源菌形成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17.20Themechanismofspecializedtransductionbyλbacteriophage.©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噬菌体的裂解和溶源化

OL3OL2OLPLCIOr3Or2Or3PrCroCI蛋白质占据裂解方向转录启动子RNA多聚酶与左操纵子结合,溶源化。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

OL3OL2OLPLCIOr3Or2Or3PrCro紫外线CI蛋白质失活从占据裂解方向转录启动子上脱落,RNA多聚酶与Cro启动子结合,裂解。

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性导(sexduction)Hfr菌上的F因子从染色体上不精确解离,带有了染色体的基因,这种带有了染色体的基因的F因子称为F’(F-prime).F’上的基因与细菌染色体的基因形成了部分二倍体。利用F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的过程,称为性导。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17.11TheformationofanF’factor.©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

用紫外线诱导双重溶源菌,会产生约一半的正常噬菌体和一半的dgal转导噬菌体,所以它的转导效率很高。而单纯的转导噬菌体转导频率只有10-6局限性转导:phage经常插到特定的基因旁,转导该位点附近的基因。如phage.普遍性转导:phage整合的位置不固定,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被其转导。如P22phage.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共转导:phage往往不止转导某一个基因,而是将其附近基因与该基因一起转导。通过基因的共转导,可推测转导基因间的次序和距离。abacbc共转导频率0.60.10.5abcorcba可推测基因a,b,c在染色体上的排列为: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转化(transformation)没有噬菌体作介导,由DNA直接转入受体细胞的过程,称为转化。环状DNA转化:整体进入整合。片段DNA转化:单链进入整合。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17.2TheintegrationofacirculardonorDNAmoleculeintoacircularrecipientchromosomerequiresasinglecrossoverevent.©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17.18Theestablishmentoflysogeny.©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17.1Inorderforsuccessfulrecombinationtooccur,anevennumberofexchanges,twointhiscase,isrequiredbetweenthecircularmainchromosomeandthelinearfragments.©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17.15AsingleexchangebetweenalineardonorDNAmoleculeandacircularrecipientchromosomedoesnotyieldastructurallyintactrecombinantchromosome.©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17.6Bacterialtransformation.©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17.17Theformationofgeneralizedtransducingvirusesandthesubsequenttransductionofrecipientbacteria.©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顺序四分子分析粗糙链孢霉(Neurosporacrassa)单倍体营养体在营养或生长环境不利时,转入有性生殖。菌丝产生的单倍体分生孢子与另一个菌丝的原子囊果中的单倍体子囊孢子杂交。形成2倍体的杂合体,该2倍体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获得一个细胞内含有4个单倍体的产物,4个单倍体产物呈直线排列,称为:四分子,对四分子进行的遗传学研究,称为四分子分析(tetradanalysi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9.6aCulturesofNeurosporacrassa.©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Credit:FromanINTRODUCTIONTOGENETICANALYSIS5ebyGriffithsetal.Copyright©1993byW.H.FreemanandCompany.Usedbypermission.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9.8PhotomicrographshowingsegregationofdarkandlightascosporesinNeurospora.©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Credit:ScienceSource/PhotoResearc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9.7SegregationpatternsinNeurosporaasci.©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9.6ProductionoforderedtetradsofascosporesinNeurospora.©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9.9CentromeremappinginNeurospora.InCross1,themutantstrain,thi-,requiresthiamin;inCross2,themutantstrain,chol-,requirescholine.©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9.17Somatic-cellhybridizationexperimentstolocatethehumanTK+andHPRT+genesonspecificchromosomes.©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着丝粒作图根据四分子标记基因间的交换,计算着丝粒与标记基因的重组值,被称为:着丝粒作图。例如:Lys-X

lys+

Lys-Lys-lys+lys+

--++

-+-+

----++++

--++--+

+

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四分子重组值着丝粒-基因:重组值=交换型X1/2交换型+非交换型因为交换型子囊中,只有一半的子囊孢子发生了交换,所以,计算重组值时,要乘以1/2

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

nic+X+ade

+adenic++adenic+

PDNPDTTPDNPDT+a+++++a+a+++++a+++anan+nanan+nan++++a+++an+nanan+n+nan+M:11111221222222

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M1:第一次分裂分离

着丝粒与标记基因的分离时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期M2:第二次分裂分离着丝粒与标记基因的分离时期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期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重组值计算着丝粒-基因重组值=交换型子囊X½总子囊数=M2X1/2总子囊数

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例题

ABXab

ABabA/a:M1ABB/b:M1NPDab画出染色体交换图。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Fig9.3Crosswithlinkedyeastmutations.©2003JohnWileyandSonsPublisher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突变的检测和基因定位突变种类:颠换:嘌呤与嘧啶之间的突变A:T---C:G转换:嘌呤之间或嘧啶之间的突变同义突变:CAA---CAGpro---pro错义突变:CAA---CACpro---his无义突变:UUA---UAAleu---无义移码突变:由于硷基的缺失或增加,造成遗传密码的移动的突变。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A:T------C:GATAATATBUGGBUCBU:5’-溴尿嘧啶,可替换T,以烯醇式存在时,与G配对。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基因转换(geneconversion)由于DNA单链发生的交换,产生基因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基因转换。粪壳菌(sordariafimicola)g+:子囊孢子黑色g-:子囊孢子灰色g+Xg-g+g-4:4++++----;6:2++++++--5:3+++++---;3:1:1:3+++-+---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DNA损伤修复避免差错的修复光复活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倾向差错的修复应急修复(SOS)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光复活与切除修复1949年发现紫外线的对DNA的损伤可以通过可见光照射而提高生存率。1960年R.B.Setlow发现紫外线的对DNA的损伤是形成T=T二聚体。光复活酶修复:光复活酶基因表达,解开T=T二聚体。切除修复:UvrA,B,C基因编码的内切核酸酶切除T=T两端12-13个bp,然后在DNA多聚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以正常的链为复制模板,合成正常的DNA链。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45分重组修复1965年A.J.Clark发现uvr突变后,E.coli仍可对紫外线造成的损伤进行修复,发现了重组修复机制。参与基因recA。T=T5’-------3’3’-------5’5’-------3’5’-------3’3’-----5’3’-------5’

5’-------3’3’-------5’

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日\22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