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美德事迹心得体会_第1页
孝老爱亲美德事迹心得体会_第2页
孝老爱亲美德事迹心得体会_第3页
孝老爱亲美德事迹心得体会_第4页
孝老爱亲美德事迹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孝老爱亲美德事迹心得体会孝老爱德事迹心得体会【篇1】

我国有老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经常被人们责备。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和的优良传统。谭之平就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者中的一员。

“我是远山深处的一只小鸟,苦难是套在脖子上的一把钥匙,当人生的一扇大门向我关上时,它会提示我,总有一扇大门向我打七。”这就是一位来自山村的大家庭高校生——谭之平,在她的一首小诗中所诉说的。

谭之平一位自强不息的强者。在她考上县重点高中时,一件震惊的事发生了:她家的房屋在一次山村的地质灾害中倒塌,谭之平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亲溺水去世,面对家里的情形,她含泪作出了选择:停学。

为了挣钱补贴家用,她来到长阳县318国道边的一个超市找工,成为一各“打工妹”。

20XX年正月初八,她揣着2万多元在汉口火车站附近开了一家超市。她开头创业。在创业期间,一箱书陪伴她六年。这就是她的自学之路。

在20XX年7月回到家乡后,她来到湖北职院求学。

谭之平就是这样在苦难中停学、打工、创业、自学、求学。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她一次又一次地把孝亲敬长的感恩旋律奏响,在此,我借用湖北职院党委书记张盛仁所说的,谭之平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社会,以坚强的品行应对困难、以端正的看法修好学业、以求学的精神不断创业,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宝。

关于洪战辉大家肯定都明白他的故事。他出身贫寒,他渴望富有;他阅历苦难,他追求幸福;人们怜悯弱者,他选择坚强。这就是全国孝亲敬长模范洪战辉。他辛酸的往事我不愿重提。

20XX年7月,河南西华县二中得知洪战辉回乡探亲,请他回母校做一次演讲,他表示:“我将一如既往,做命运的主人。”洪战辉,这位一般在校高校生的平凡故事,自20XX年底被媒体披露以来,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人们不仅以各种方式向他表示敬意,并从他的人生阅历中感觉到一种发奋向上的力量。

与此同时,山东丘陵邻水县,20XX年夏季始终为一位姑娘的故事感动着:该县年仅19岁的石永中学同学曹于业为了挽救父亲,毅然割舍自己的右肾,用爱延续了父亲的生命。

一个又一个的事例向我们演绎着孝亲敬老的美德。在此,我呼吁,让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孝老爱德事迹心得体会【篇2】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少年的职责。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父母赐予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养大,日夜奔波劳累不都是为了我们吗当我们生病时,父母脸上的焦虑;当我们开心时,父母陪我们一起欢乐;当我们难受时,父母心里比我们还要难受;当我们取得好成果时,父母比我们还要开心……我们的喜怒哀乐,父母会陪我们一起度过。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他们的全部心血。我们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成为了一个少年,我们在慢慢长大。“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伴着时间的匆忙流逝,父母也在慢慢衰老,我们何不趁着如今好好孝敬父母呢

老师曾为我们布置一项“作业”——为妈妈洗脚。当时同学们都很茫然,平常都是妈妈帮我们洗脚,我们却从未给妈妈洗过脚。

回到家后,我始终不好意思开口。吃完晚饭后,妈妈又忙着整理完家务,最终累得满头大汗,一下子坐在沙发上。一副腰酸背痛的样子。我着格外心疼,终于说出了那句让我觉得难以启齿的话:“妈妈,我帮你洗脚吧!”妈妈欣慰地说:“好啊,没想到我的女儿这么懂事了,时间可过得真快呀!”

我打好一盆热水放在妈妈面前,在帮妈妈脱袜子的时分,我看到了妈妈的手,那是一双粗造极了的手,并且还裂开了好几道深深的口子。我不禁鼻子一酸,含着泪花温柔地帮妈妈洗好脚。脚洗好后我又开头帮妈妈捶背,我留意到了妈妈眼角的皱纹,岁月在慢慢地夺走了妈妈的年轻,它无情地在妈妈的眼角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妈妈为我们日夜奔波变得苍老,我平常却少有发觉。想到今天为妈妈洗脚还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作业”最初还难于启齿,内心一阵惭愧。

伴着光阴的流逝,我慢慢长大,尊老敬老的美德种子也在我心间慢慢长成大树,虽然妈妈的皱纹在加深,头上的银发在变多,但脸上的愁容却渐少,多了的是绚烂的笑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与孝心,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让长辈们的世界到处阳光绚烂,暖意融融。

孝老爱德事迹心得体会【篇3】

在我们成长的每一天,是谁为我们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是我们可敬的爸爸妈妈。有人说,世界上全部的荣耀和宏大都来自母爱,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责任。最近我读了《孝在我心中》这本书,我一次又一次地为书中的故事深深地感动。这里有奥运冠军孝顺父母的情怀,有久病床前的孝心媳妇,有情系养母的山村孩子,有火海救母的壮举,有感人的孝心接力,有小儿郎擎起的一片天,有把苹果留给妈妈吃的乡村女孩……一篇篇,一行行,都是爱的浓缩。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要数把苹果留给妈妈吃小东艳。小东艳的妈妈患小儿麻痹症,天生就有严峻智障,走不了路,后来父亲去世了,小东艳英勇地挑起了照料妈妈的重担。她给妈妈蒸馒头,帮妈妈洗脸洗脚,晚上睡觉时,她害怕睡觉着凉了,就和妈妈盖一床被子,别人送给她一个苹果,她都要留给妈妈吃。读到这里,我想到了古代出名的孝子——郯子。郯子的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郯子总是细心照料他们。有一天,郯子的父母想喝鹿乳,他就上山去找。可是,鹿群很难接近,他只好披着鹿皮混在鹿群中。几天之后,郯子终于得到了鹿乳,满意了父母的要求。小东艳和郯子照料父母是多么的细心啊!

孝顺父母尊长辈,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父母的传世佳话数不胜数。沈云英忠孝双全,狄仁杰望云思亲,孝女缇萦上书救父,孝子孟宗哭竹生笋……这些故事多么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弟子规》告知了我们很多孝顺父母的道理。比方:父母呼,应无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冬则温,夏则清。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对父母多一份感恩的心。当父母回到家时,我们应当按时给父母开门,递上一双拖鞋;吃完饭后,要按时整理碗筷,减轻父母的负担;天冷了,我们应当给父母端上一盆洗脚水。我们要做父母的“小棉袄”,不要做父母的“小懊恼”。

孝是一种美德,一种担当,一种责任,是一种对父母长辈的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要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怀,在社会铸爱心,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孝老爱德事迹心得体会【篇4】

人物简介:唐强,男,中国共产党党员,20XX年1月诞生,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家住宿州市埇桥区金海街道。

事迹简介:唐强,他孝敬父母,关爱家人,是父母眼中孝顺的孩子;他尊重领导,照料同事,在单位深得大家的宠爱。

正文:

爱在人间,身边的好人数不胜数,唐强就是其中的一个。每当提起唐强,无论是单位还是左邻右舍总是交口赞扬,夸他是一个尊老爱幼、和善开朗的好小伙。

孩子的好爸爸妻子的好丈夫

作为一名父亲,他用无私的父爱悉心呵护着孩子,他对孩子从不粗暴教育,而是耐烦细致的正面教导,并以主动乐观的看法影响孩子。唐强还是文明创立城市的一份子,在创立文明城市期间,他几乎放弃休息时间,他每天工作从早忙到晚,一心扑在创立工作中,无论社区环境整治、安全生产,不文明行为劝导,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的卫生死角清扫,还是与群众商户沟通,铲除“牛皮癣”小广告每天他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都咬牙坚持着。尽管这样,只要是回到家他仍坚持着帮着妻子做做家务、跟孩子互动一下;他用爱为妻子和孩子营造了一个暖和和谐的家;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也处理得井井有条。

父母的好儿子

他不仅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关爱的丈夫,也是一位孝顺的好儿子。作为人子、人夫、人父的他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料好妻子、孩子和父母。

每逢周末,唐强总会和妻子回到萧县老家烧上一手父母喜欢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他总是节衣缩食,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品。每个家庭都会多多少少地遇到一些烦心事,而他面对这些却总是以乐观主动的看法区面对。母亲常年高血压,在前年的7月份突发脑出血,在住院治疗期间,唐强除了在医院照料母亲,还要四处找亲戚好友借钱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好在母亲的命终于是保了下来,但也因脑出血后遗症坐上了轮椅。母亲出院后坐在轮椅上需要家人照料,心中总觉得拖累了家人,父亲也因此疲惫不堪,常常是愁容满面。唐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和妻子商议,抽空就带孩子回家,帮忙父亲照料母亲,做做家务,陪陪他们聊聊天,说些宽心的话劝慰他们,帮忙父母从愁苦中走出来。周末时间很短,唐强没有把时间留给自己的小家,而是分给自己的父母和妻子的父母,常常带着妻子和孩子去陪伴两家老人,消退他们心中的孤寂感。

他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挂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在逆境中扶助着老人。他用和善、无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质支撑、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他孝老爱亲的行为也受到了乡邻的全都赞扬和好评。

在他的心中,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妻子的父母,位置都是一样的。只要家人能欢乐幸福,全部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春风细雨播洒爱,万紫千红总是春。他是邻居口中的孝顺孩子,是父母心里的好儿子,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是孩子心中的好父亲。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他是一位一般的人,却从平凡中表达了真诚,从详情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孝顺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敬佩的敬老乐章。

孝老爱德事迹心得体会【篇5】

“我志愿参加社志愿者队伍,为志愿服务奉献我的微薄之力”,这是大街街道长安社区68岁老人XX的志愿宣言。多年来,她用瘦弱的肩膀承受着生命之重、生活之痛,以拳拳的孝心、宽厚的善心、宏大的爱心、坚毅的恒心,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孝老爱亲的奉献之歌、真爱之歌、生命之歌。

XX,女,1944年12月诞生,初中文化,1980年1月参与工作,现为XX集团退休职工。她为人老实、心地和善,乐善好施,工作上对事业勤勤恳恳,生活上对家人无微不至。五十年来她始终照料残疾的女儿,同时她还义务帮扶困难群众,她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家人,也奉献给了社会。

五十年前,XX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切都是平淡无奇。但1963年,命运跟她开了一个大玩笑,最小的女儿赵静一生下来就是先天性脊柱侧弯,无法同正常孩子一样行走,长大后生活根本不能自理。得知这个噩耗,XX大哭了一场,稳定心情后,老人犯起了愁:孩子这么小,以后怎么生活别人会怎么看她她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吗有人说:你都有四个孩子了,这个孩子天生有病,要不就把她送走吧。XX想都没想,马上一把抱过女儿哭着说:“我不会送人的,再苦再难我也得养着她,实在不行我就养她一辈子。”没想到老人这句话成了现实,而且一养就是五十年。

伴着女儿慢慢长大,XX也苍老了很多,头上的白发比同龄人多了一圈。由于女儿不能自理,身边离不开人,XX白天上班,下班带女儿去锤炼,晚上再回家做饭、照料孩子、服侍公婆。丈夫工作忙,家里的重担全都落到XX一人身上,可上天却没有眷顾这个坚强的女人,19XX年不幸再次降落到女儿身上。在上学途中,赵静出了车祸,送去医院连动了三次手术,腿部留下了后遗症,原来就不利索的腿如今已无法行走,腰部也受到重创,属下肢瘫痪状态。XX得知后生了一场大病,病好后,她擦干眼泪,重新面对现实。XX说:“当我得知女儿出车祸后觉得天都塌下来了,我可怜我的女儿,一想到她的苦难命运我就忍不住落泪。可作为一个母亲我不能倒下,生活还在连续,我得乐观起来,得让她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念。”XX每天守在女儿身旁,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赵静的腿需要做长时间的按摩和护理,不然会留下肌肉萎缩的后遗症。刚开头XX用轮椅推着女儿去做按摩,后来她自己又重新捡起书本,自学按摩护理学问,不懂就向专业医生请教。慢慢的,她也能为女儿做简洁的按摩治疗了。杨老这样一照料就是十几年,慢慢的,老人的白发越来越多,可坚强的信念却从未动摇。有时分,老人也会背着女儿偷偷的抹眼泪,可在女儿面前,她总是一副坚强的样子,有一份打不败的精神头。由于自己天生残疾,赵静从车祸后始终在家中静养,原来就不情愿见人,再加上处在更年期,五年前得了轻度抑郁症。不说话,不见人,成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脾气也变得极其急躁。XX不怕苦、不怕累,除了生活上照料女儿外,每天都跟女儿谈心,专心去开导她,陪她下楼漫步,为她树立生活的信念。女儿快乐了,一家人都跟着快乐,女儿发脾气了,她也默默忍受,她说女儿太苦了,让她发泄发泄会好点。就这样,杨老陪着赵静共同度过了这段困难的岁月,如今的赵静开朗了很多,平常也能干点家务活,能够擦擦桌子、刷刷碗了。她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和教育着其他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很上心照料这个残疾姊妹。面对如此困难的生活,XX却说:“我挺知足的,虽然上天跟我开了个玩笑,可那是我女儿,是一条生命,无论再苦再难我也养着她,我天生乐观,希望我乐观的性格也能影响到我的女儿,让她有生活的士气,如今的我很满意,人家不是说知足就是福嘛,我如今就是在享福了……”

孝老爱德事迹心得体会【篇6】

,男,汉族,1979年5月生,20XX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凭,现任XXX村村委委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胜利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领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妻子,与之白头到老,细心哺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怀、关爱妻子,尊重老人,不断增加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中享受天伦之乐。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分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孝心散发着炽热的光线,感染了四周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谐。村民们每次提起他都是拍案叫绝,说他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伴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对他更加信任,以他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情愿让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房子在滑坡险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裹挟着泥沙的滑坡体时辰威逼着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经济困难,他便在天晴时,一个人拿着铁锹铲除淤泥,疏通水道,确保房子安全,让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时分,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常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由于他担忧自己睡的太死,让老人受到损害。

XXX年5.12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里做饭,当感到房子显现猛烈晃动时,他第一时间飞奔进老人的卧房,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过去后,他回到房子检查受损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尽管大震过去了,但小震却不断,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异样,便马上转移老人。在震后的一个多月里,他时时辰刻都担忧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伴着灾后重建的开展,想尽一切方法筹措资金,克服各种困难盖起了新居,他让老人住进了宽敞安全的房间,终于不用再担忧房子的安全了,他心头的担子一下轻了不少。

不但孝敬老人,还和谐邻里,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无论是经济,还是家庭纠纷他都主动帮忙化解,邻居邻居谁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赞扬。

婚后,为了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给自己改善,仍然把可口的饭菜端给老人并一再吩咐孩子们不准动老人的饭。他做在先、吃在后,整理完碗筷,顾不得休息,就又抄起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

30多年来,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肯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假如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由于这会让父母很担心心。但这样的情况在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容。

有一次,老人因突发脑堵塞晕倒,他急忙找人、找车把老人送进医院。看着病床上苦痛嗟叹的老人,二话没说,拿出全部积蓄,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按时为老人看病。住院期间,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料得无微不至。半个多月过去了,经过细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别快乐。

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料的时分,我如今得做出典范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常常说:他觉得:孝敬老人,照料妻子,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欢乐。

这位一般的农民,付出了人人间最珍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他用他那颗和善的心怀暖和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这样一些勤劳、和善、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孝老爱德事迹心得体会【篇7】

供销社经济发展科副科长,是个让人一见过目不忘的、个头高条、漂亮漂亮的中年女性。多年来,她在杰出的完成单位本职工作的同时,用真情悉心孝敬公婆,为老人排忧解难,为年老的父母撑起一片睛朗的天;用真心教育着聪慧可爱的儿子,是儿子的第一任好“老师”,在儿子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劳碌,是丈夫工作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呈现了一个东方女性的和善和贤惠。

公婆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

1985年,邹春凤带着女孩的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20多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

邹春凤丈夫是家中的长子,因此在赡养老人问题上,邹春凤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小事不计较,大事做表率”。只要老人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显现。

为了让公婆安度晚年,,她为公婆在市内买下楼房。为了给公婆一个舒适的环境,她每周到公婆家里清扫房子,把家里整理得洁净干净;为了让公婆增加养分,她就隔三差五变换着把戏给老人做菜;为了排解公婆孤独的心情,她常常利用周未陪老人外出散心;每年春秋和过年过节,给两位老人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乐开了花,总是乐呵呵的,在老战友面前也扬眉吐气了。公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媳妇,是我们前生修来的福分。”

6月5日婆婆外出突发过敏,当帮忙人问她家在哪时,她脱口而出的不是儿女的联系电话,而是儿媳邹春凤的联系电话。

有一次,婆婆生病,她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去照料婆婆。每天为婆婆喂水喂饭,洗洗涮涮。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婆婆在床上最长躺的三个月。她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细心侍侯,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春凤待我比亲闺女还亲。”为照料卧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走娘家,偶然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忙去也匆忙,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

如今,公婆都已经80高龄,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身体健康、精神舒服,走起路来根本不象80岁的老人,邻居说他们有福气,婆婆说:“都是媳妇照料的好”。而她却说:“爸妈,作为小辈,我们孝敬你们是应当的,为什么非要让别人明白呢”

儿子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

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儿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儿子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爷爷奶奶不吃就硬往他们嘴里填;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爷爷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爷爷左右,把爷爷感动的直掉眼泪;儿子上学、放学的路上经常会遇到一些行乞的残疾人,每次他都会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送给他们;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同学捐款,儿子捐的总要比别人多;坐公交车遇到老人时,儿子赶快让座并把老人搀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儿子总是主动把雨伞让给离家远的同学。如今,已经高校毕业的儿子一个人在乌鲁木齐打拼,面对剧烈的竞争环境,她常常教育儿子,要自己努力认认真真做事,要礼貌特人,尊重领导、同事等。通过她的悉心教导和激励,儿子能正确地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为自己理想事业努力勤奋的工作着。

丈夫说:“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丈夫从事工作,她了解丈夫、理解丈夫,为了支持丈夫干好工作,她承揽了全部家务。为了做家务,这么多年她中午从不睡午觉,晚上忙到12点多。为丈夫工作性质的原因,常常出差,为了让丈夫安心在外工作,公婆病了,儿子病了,自己颈椎疼的抬不起了她都一个人扛着,从来不告知在外出差的丈夫。

人常说“患难见真情”,20XX年7月丈夫不幸遇到火灾,造成全身十几处骨折,几处烧伤。因伤情严峻,有时分脾气不太好,她总是无怨无悔地悉心照料着。前期丈夫不能下地,她守在丈夫床前,细心照料,端屎端尿……没有一句怨言。出院后,丈夫不明原因全身痛痒,她跑遍了五师、州市大小医院,请大夫到家给丈夫看病,找多少药方,抓了多少中药煎熬喝了但效果不好,没有方法的她就一晚上很多次给丈夫用手搔痒。丈夫病情稍有好转,她就激励丈夫多活动,防止长期卧床肌肉萎缩,一日三餐丈夫想吃什么,她就赶紧做什么,为怕丈夫孤独,她买来很多丈夫爱看的书,让他在床上看,消除病痛的折魔。

同事说:“她待我们情同姐妹”

她说能在一起共事是缘分,她把同事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无论谁有困难她都当机立断地去帮忙。几年前,单位一位同事下午下班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