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三跨”设计技术原则_第1页
配电线路“三跨”设计技术原则_第2页
配电线路“三跨”设计技术原则_第3页
配电线路“三跨”设计技术原则_第4页
配电线路“三跨”设计技术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本原则规定了35kV及以下电力线路跨越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和高速大路〔以下简称配电线路〕求,适用于建、改〔扩〕建中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其他C以下文件对于本原则的应用是必不行少的。但凡所注日期的文件,其最版本〔包括全部的修改单〕适用于本原则。GB50061GB5021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DL/T5219架空输电线路根底设计技术规程DL/T5221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11006舞动区域分析标准和舞动分布图绘制规章Q/GDW22055电力网设备标识技术标准3.1电力线路electricalpowertransmissionline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3.2电缆通道cablechannel电缆隧道、电缆竖井、排管、非开挖顶管〔拉管〕工作井、电缆沟、电缆桥等电缆线路的土建设施。3.3铁路railway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和非电气化一般铁路。3.4设备标识equipmentidentifications用以标明设备名称、电压等级、编号等特定信息的标志,由3.5cross架空线路跨越或者电缆线路穿越。3.6subgrade多孔跨径总长大于或等于100米且小于或等于1000梁或单孔跨径大于等于40米且小于1503.8中桥bridge多孔跨径总长大于30米且小于100米的桥梁或单孔跨径大2040EE.2 总体要求在工程建设中宜兼顾不同区域经济进展水平、地理气候特点以及负荷特性等差异化需求。电力线路跨越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计规程、标准。E.3E.3.1

一般要求电力线路跨越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高速大路区段的设计,应同时满足电力和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或高速大路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E.3.2 建或改〔扩〕建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高速大路或电力线路,原则上应避开穿插跨〔穿〕越,遇有穿插需要协作改造时,应尽量实行分区供电方式,确需穿插跨越路基时,必需按电时,应依据以下原则处理:既有35kV分区供电或电缆下穿方式;其他跨越应依据既有降压为35kV运行的110kV线路,假设存110kV10〔206〕kV既有380〔220〕VE.3.4 DL/T5221的相关要求,按远期规划预留电力通道,并一次建成,同时预留通讯通道。E.3.5

架空线路跨越区段,应按远期规划预留回路数,并将跨越段预留导线一次建成,同时预留通讯通道。E.3.6

架空线路跨越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线路杆塔宜位于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防护围栏之外,杆塔〔近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侧〕外缘至最近的铁路轨道路基边缘距离应不小于杆〔塔〕3E.3.7 架空线路跨越高速大路,线路杆塔宜位于高速大路防护围E.4E.4.1

跨越位置跨越位置应结合前后段线路路径方案,考虑现场环境,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E.4.2

选择跨越位置应综合考虑微地形、微气象以及水文、地质等条件,避开影响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地带,无法避开时应实行DL/T5221的相关要求。E.4.3 电力线路不应在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出站信号机以内跨越。E.4.4

架空线路跨越高速大路位置应避开高速大路收费站、效劳区和桥梁,跨越高速大路位置距大桥不应小于10050E.4.5在满足安全和各方要求的条件下,电缆跨越应遵循电缆路径长度最短的原则,跨越位置宜选取桥梁段、不影响桥墩根底稳定的位置。E.5E.5.1

跨越方式GB50217的相关要求〔详见附录A。E.5.2

架空电力线路跨越应承受独立耐张段。独立耐张段一般采〔详见附录B,直线杆F.2F.2.1

电缆路径应结合沿线及路径四周道路、规划、道路交通、供水、供GB50217F.2.2 应避开高差较大、存在化工污染腐蚀的地段。特别状况无法避开时,需实行肯定防范措施。F.3F.3.1

电缆敷设MPP管等高强度保护管,内径不得小于200mmQ/GDW3717度及以上地震区、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盐渍土等特别地质条件下时,应实行有效的防护措施。电缆线路穿越时不应设置中间接头,遇有敷设超长电缆确需中间接头时应将其设在路基范围以外。

电缆线路穿越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非桥梁段,在路基范设备的正常使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电缆工作井,电缆工作井宜位于高F.4F.4.1F.4.2

电缆选择电缆的选择应考虑远期规划的负荷要求一次选定。10kV电缆应承受阻燃型三芯交联聚乙烯铜芯电缆,35kV电缆应承受阻燃型三芯或单芯交联聚乙烯铜芯电缆。F.5F.5.1F.5.2

电缆终端杆塔电缆终端杆塔宜承受钢管杆或角钢塔。电缆终端杆塔及根底的设计应满足 GB50061和DL/T5219。F.5.3

电缆终端杆塔应加装避雷器。G架空线路建、整体改造G.2G.2.1G.2.2

架空路径电力线路应合理选择路径方案,便利运行维护。电力线路在选择跨越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高速大路杆塔位置时,应掌握使用档距和相应的高差,直线杆塔两侧档距比不应大于2:,耐张杆塔应承受钢管杆或角钢塔。G.3 气象条件架空线路跨越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高速大路独立耐张段段的微地形、微气象条件,按相应规程、标准以及四周已有线路的G.4.1 导线与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高速大路穿插的最小垂直GB50061的相关要求。G.4.2G.4.3

穿插角度应以垂直穿插为宜,但不应小于45导线适用档距、安全系数及允许最大转角角度应参照国网公司典型设计给定的原则选取,宜承受钢芯铝绞线。G.4.4

承受架空线路〔建、整体改造〕跨越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高速大路时应架设地线。可依据实际状况预留光缆通道。G.4.5

架空线路跨越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高速大路时,线路跨越耐张段导地线不应有接头。G.5G.5.1

金具和绝缘子金具和绝缘子的选用应考虑强度、耐冲击性、耐用性、紧密性和转动敏捷性,应满足GB50061的相关要求。G.5.2

依据导线类型和最大使用拉力、地区所处海拔和环境污秽等级,选用适用的绝缘子类型及数量。G.5.3

架空线路跨越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高速大路时,绝缘子串〔承受双联双固定,地线应承受双线夹。G.5.4G.5.5

耐张塔的导线耐张串宜承受防松型线夹。与塔体连接的第一个金具应转动敏捷且受力合理,其强度应高于串内其他金具强度。G.6G.6.1

防雷和接地架空跨越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高速大路应实行有效的防雷措施并做牢靠接地。G.6.2

跨越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高速大路的接地装置宜向远离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高速大路的方向敷设,地线宜承受逐塔接地方式。G.6.3G.7G.7.1G.7.2

接地电阻满足规程要求。杆塔和根底11跨越耐张段的杆塔,靠近地面的连接螺栓实行防卸措施,其他局部实行防松措施。G.7.3

线路杆塔根底应依据杆位或塔位的地质资料进展设计,杆塔的根底型式、根底的倾覆稳定应符合DL/T5219的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G.8G.8.1

防舞动应依据Q/GDW11006舞设计应从缩小档距、适当提高金具和杆塔强度、加强螺栓防松性能等方面综合考虑。G.8.2 适当提高耐张塔导线挂点、横担和塔身连接处等重要部位HH.2H.2.1

加强原则年限超过10措施。H.2.2

导线与高速大路穿插的最小垂直距离不满足 GB50061中相关要求的架空线路,不应实行加强措施,应改电缆或整体改造后跨越。H.3H.3.1

加强措施既有线路杆塔为水泥杆时,承受线,耐张杆应补足四方拉线,依据需要还可实行在水泥杆底部增加水泥墩等补充措施,有条件的宜将水泥杆改为钢管杆或角钢塔。H.3.2 跨越耐张段的杆塔加强后,靠近地面的连接螺栓实行防卸措施,其他局部实行防松措施。H.3.3

既有线路杆塔为角钢塔时,宜将主材改为双主材连接,塔头局部可仅在强度缺乏的地方布置背角钢,与横担主材相碰撞的地方进展切割处理。H.3.4 适当增加耐张塔导线挂点、横担和塔身连接处等重要部位跨越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高速大路的电力线路应设置醒目的设备标识牌,标识牌应执行Q/GDW22055有关要求;标识牌应标明相对轨顶、路面设施限高和电缆防护等信息。在强风、重覆冰、易舞动、不均匀沉降地质等特别区域,跨越高铁、电气化一般铁路、高速大路的电力线路应加装在线监测装置。应依据实际状况实行必要的防盗等防外力破坏措施。附录A〕电缆穿越高速、铁路示意图电气示意图电缆穿越高速大路、铁路电气示意图参见图A.1。图A.1电缆穿越高速大路、铁路电气示意图土建示意图电缆穿越高速大路、铁路土建示意图参见图A.2。图A.2电缆穿越高速大路、铁路土建示意图电缆穿越高速大路、铁路土建剖面示意图参见A.3。图A.3电缆穿越高速大路、铁路土建剖面示意图电缆穿越高铁桥梁段剖面示意图参见A.4图A.4电缆穿越高铁桥梁段剖面示意图附录B〕架空跨越高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