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分离膜与膜分离组件1第1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三节分离膜的分离特性与结构
分离效率、渗透通量、通量衰减系数。1、分离效率:脱除率或截留率R-适于溶液脱盐,高分子物质脱除。
Cb-主体浓度,Cp-透过液浓度一、膜的分离透过特性2第2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分离系数α或β-混合物分离
YA-透过液中A的摩尔分率,XA-原液中A的摩尔分率。2、渗透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透过物的量。
3第3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V-透过液的容积或量;S-膜的有效面积;t-时间;
渗透通量Jm通常以mL/(cm2·h)或L/(m2·d)为单位。3、通量衰减系数:
Jt
–运行t小时的渗透通量;J1
–运行1小时的渗透通量;m-通量衰减系数。
4第4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分离膜的形态结构
高分子聚合物膜的结构:
致密膜(对称膜):均匀的致密薄膜(均质膜),物质在膜内各处的渗透率相同。膜厚5nm-5μm。使用较少。
微孔膜:平均孔径0.02-10μm,膜孔有一较宽的分布范围,孔道曲折,膜厚50-250μm,应用较普遍。
非对称膜: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分离膜。非对称分离膜一般由两层组成,表面活性层和支撑层。5第5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表面活性层非常薄,厚度0.1-1.5μm。表面活性层起分离作用(即选择透过作用),其孔径和表皮性质决定分离特性,厚度决定传递速率。表面活性层可以是致密的,也可以是多孔的。下面的支撑层起机械支撑作用,是多孔的,对分离特性和传递速率影响很小,厚度50-250μm。表面活性层与支撑层用同一种膜材料,在制膜过程中同时形成,习惯上称这种膜为非对称膜。
6第6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复合膜(非对称膜):表面活性层与支撑层分两次形成,先制成支撑膜,再把皮层复合到支撑膜的表面上,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非对称膜叫做复合膜,一般复合膜的表面活性层和支撑层是两种膜材料。表面活性层厚度0.25-15μm。表面活性层可用各种材料,应用广泛。离子交换膜:为均质膜,膜厚200μm,主要用于电渗析。7第7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1、表面活性层对分离膜的性能起决定性影响:
(1)表面活性层愈薄,膜的渗透通量愈大。有些膜分离过程(如反渗透),膜的渗透通量与表面活性层厚度呈反比;
(2)表面活性层如果属多孔结构,则单位面积上孔数愈多(孔隙率愈大),膜的渗透通量愈大;
(3)表面活性层上孔分布愈狭,分离产品的纯度就愈高,即除了希望得到的产品外,其他杂质愈少。起分离作用的表面活性层不能存在缺陷(大孔)。否则分离效率急剧下降,渗透通量变得异常高。
三、分离膜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8第8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2、支撑层对分离膜的性能也有一定影响:支撑层孔愈大、孔隙率高也能使膜的通量有所提高。
可见,高性能的分离膜除了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外,它应具有非对称结构,即具有致密(或多孔)的、无缺陷的、超薄的(几十纳米厚)表面活性层和孔隙率高的多孔支撑层。对复合膜来说,支撑膜表面要有合适的孔径。孔分布要窄,且无大孔。
在生产商品膜过程中,要制造表面活性层这样薄而无缺陷的膜,技术要求相当高。9第9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四节分离膜的污染与劣化
1、膜的污染:
因为膜表面形成附着层或膜孔堵塞等外部因素导致膜性能发生变化的现象。膜污染一般导致膜的渗透通量下降,对截留率影响不定。
2、膜的劣化:
因为膜自身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等内部因素导致膜性能发生变化的现象。膜劣化对渗透通量、截留率影响不定。10第10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膜劣化的原因:化学性劣化:由膜材料的水解或氧化反应等化学因素造成的。例如PH值超出允许范围导致反应。物理性劣化:由膜结构发生不可逆转变形等物理因素造成的。例如高压或干燥状态下的变形。生物性劣化:由料液中微生物导致膜发生生物降解反应等生物因素造成的。11第11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膜污染与劣化的防止方法:预处理法操作方式的优化膜组件结构改善膜组件的清洗: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分化学清洗和物理清洗。抗劣化抗污染膜的制备12第12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死端操作:
料液置于分离膜的上游,在压差作用下进行。缺点:截留物在表面形成污染层,且随时间增厚,阻力增加,若操作压力不变,通量下降。污染层厚度渗透通量时间操作方式13第13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2.
错流操作:
料液以切线方向流过分离膜表面。料液流经膜表面所产生的高剪切力可使沉积在膜表面的颗粒扩散返回膜主流体,当沉积速度与返回速度达平衡,表面污染层不再增厚,渗透通量可较长时间保持稳定。污染层厚度渗透通量时间14第14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三章反渗透
第一节概述
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作用下,只有溶液中的水透过膜,而所有溶液中大分子、小分子有机物及无机盐全被截留住。
理想的反渗透膜应是无孔的,分离的基本原理是溶解扩散以及毛细孔流学说。“膜孔径”为1到10埃,截留物为0.1~1nm小分子溶质,采用压力为1-10Mpa。
反渗透主要应用领域是海水或苦咸水的淡化。15第15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二节反渗透基本原理一、反渗透原理(a)(b)(c)
16第16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稀溶液的Van’tHoff渗透压公式:
π=RT∑Cs
R=0.082atm•L/(moL•K);Cs为各溶质离子浓度总和mol/L;T为开尔文温度K。
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方向迁移运动,溶液浓度越高,π值越大。在反渗透过程中所要施加的实际压力必须远大于按渗透压公式算出的溶液的π值。在系统和膜强度允许的范围内,一般为π值的几倍到近十倍。
反渗透过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有一种高选择性和高透过率(一般是透水)的选择性透过膜;2:操作压力必须高于溶液的渗透压。17第17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反渗透过程传质机理
1、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机理:1960年,sourirajan在Gibbas吸附方程基础上,提出了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机理,为反渗透膜的研制和过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而后按此机理发展为定量表达式,即表面力-孔流动模型。下图表示水脱盐过程的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机理。在这过程中,溶剂是水,溶质为氯化钠。由于膜表面具有选择性吸水而排斥盐作用,水优先吸附在膜表面上,因此在压力的作用下优先吸附的水渗透通过膜孔,就形成了脱盐过程。18第18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当水溶液与多孔膜接触时,如果膜的物理化学性质使膜对水优先吸附,那么在膜与溶液界面附近就会形成一层被膜吸附的纯水层,纯水层的厚度与溶质和膜表面的化学性质有关。对于对称电解质水溶液的纯水层厚度,可用matsuura提出的修正Gibbas等温吸附方程计算:式中ƒ为溶液中溶质的活度系数;m为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mol/kg;CAb为氯化钠的摩尔浓度,mol/m3。19第19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膜表皮层的毛细孔接近或等于纯水层厚度两倍2t时,微孔膜能获得最高的渗透通量和最佳的分离效果,当膜的孔径大于2t时,则溶质就会从毛细孔的中心通过,而产生溶质的泄漏,因此2t为膜的临界孔径值。2.溶解-扩散模型
20世纪60年代,Lonsdale和Riley等人在假定膜是无缺陷的理想膜基础上,提出溶解-扩散机理来描述反渗透过程。20第20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该机理假定溶剂和溶质首先都溶解在均质无孔膜的表皮层中,然后各组分在非偶合形式的化学位梯度作用下,从膜上游侧向下游侧扩散,再从下游侧解吸。故溶剂和溶质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是该机理的主要参数。溶质传递通过膜的浓度分布21第21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Lonsdale等人通过费克定律来描述溶剂在膜内的扩散。通过膜的水的渗透通量:
Jw=A(ΔP-
Δπ)
A为溶剂的渗透系数,ΔP为膜两侧压力差,
Δπ为膜两侧渗透压差。通过膜的溶质的渗透通量:
DWA为溶质在膜中的有效扩散系数,δ为膜厚度,K为相平衡常数,CAi、CA2分别为膜的料液侧表面和透过液中溶质的浓度。
A、(DWA/δ)反映了溶剂和溶质透过膜的特性,与溶剂、溶质和膜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膜的形态结构、操作温度、压力等有关。22第22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四节膜分离工艺流程
为了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处理能力和分离效果,需进行多个膜组件的串联或并联:通过组件的不同配置方式来满足不同要求;膜元件的使用寿命与此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中应重视膜组件数量的选择和膜组件的合理排列组合。一、膜组件合理排列组合的意义23第23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概念:段:指膜组件的浓缩液(浓水)不经泵自动流到下一组膜组件处理,流经n组膜组件,即称为n段;级:指膜组件的透过液(产品水)再经泵到下一组膜组件处理,透过液(产品水)经n次膜组件处理,称为n级。按照“级”和“段”的概念,反渗透的操作模式有多种。二、膜组件的排列组合(流程)24第24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一级一段连续式透过液的回收率不高,在工业中很少采用。
25第25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一级一段循环式部分浓缩液返回进料液贮槽与原有的进料液混合后,再次通过组件分离。因浓缩液中溶质含量较原料液高,所以透过液的质量有所下降。26第26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一级多段连续式水的回收率提高,浓缩液的量减少,但浓缩液中溶质的含量增大。
27第27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一级多段循环式第二段的透过水质较第一段差,这种方法可得到较高浓度的浓缩液。28第28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5、多段锥形排列这种方式得到的浓缩液由于经过多段流动,压力损失较大,生产率下降,为此需增设高压泵。29第29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6、多级多段(实用价值高)30第30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1第31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对膜的选择更广泛每一级膜两侧的浓差减小,操作压差可以降低对设备的要求降低;但各级多需要泵将料液提高到较高的压力,能耗增加。32第32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五节反渗透的应用1、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反渗透过程已成功使用30多年,据统计,在全世界所有淡化过程生产11.5×106m3/d的饮用水中,反渗透法占23.4%。优点:能耗和投资运行费用低,占地小,设备腐蚀轻,易建造、操作、维修,建厂时间短。33第33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一般分三个工序:
(1)预处理,去除悬浮物、杂质;(2)脱盐处理,一般采用RO预脱盐;(3)后处理,最后精制,灭菌。
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已被普遍用于电子工业纯水及医药工业无菌纯水等的超纯水制备系统中。
2、纯水生产34第34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初级纯水处理:
原水→预处理→离子交换→用水点
纯水生产流程:
超纯水生产流程:35第35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废水处理
反渗透膜对阳离子基本上遵循感胶离子的顺序拦截,即:
Al3+>Fe3+>Mg2+>Ca2+>Na+>NH4+>K+对阴离子的拦截顺序为:SO42->
CO32->
Cl->
PO43->
F-=
CN->
NO3->
B4O72-例如:电镀废水,电厂污水,造纸污水,放射性废水处理。36第36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用反渗透代替精馏,从水溶液中分离低分子量有机组分是当前反渗透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对乙醇水混合物的分离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从乙醇水的相平衡曲线可知,用蒸馏法将5%(wt)以下浓度的乙醇浓缩到15%(wt),把90%(wt)以上浓度的乙醇脱水,超过恒沸点制备无水乙醇是耗能非常大的过程,用RO进行这些分离可节省大量能耗。
从目前的研究看,在高浓度区(恒沸点附近)有以渗透蒸发膜过程代替蒸馏的趋势。在低浓度区(稀乙醇)的浓缩则转向反渗透。5、低分子量物质水溶液的浓缩37第37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五章超滤与微滤
第一节超滤和微滤过程原理
一、超滤分离原理
超滤的分离原理主要是筛分原理,膜的表面活性层上孔的大小和形状对截留率起主要作用,但膜表面的化学性质也有重要影响。表面活性层上孔径为10~200埃(0.001m-0.02m),可截留分子量500以上的可溶性大分子物质,采用压力为0.1~1MPa。38第38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分离原理是筛分原理,微滤膜的孔径为0.02m-10m,截留直径为0.05m-10m的微粒或分子量大于106的高分子,采用压力为0.01-0.2MPa。决定膜分离效率的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大小与形状。
微滤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膜分离方法。二、微滤分离原理39第39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二节超滤膜和微滤膜
一、超滤膜
一般为非对称膜,但与反渗透膜不同,超滤膜表层有孔,孔小且不规则。
常用超滤膜材料
聚合物:聚砜、聚醚砜、醋酸纤维素;无机材料: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超滤过程中溶质的截留机理包括:膜表面上的机械截留(筛分)、在膜孔中的停留(阻塞)、在膜表面和膜孔内的吸附三种方式。
40第40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对于筛分膜,普遍认为膜表层截留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的(1)比膜孔大的颗粒的机械截留;(2)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聚集、吸附)及颗粒与膜表面的吸附;(3)颗粒之间的架桥作用。对于“深层”膜,人们认为颗粒被截留在网络孔的内部,而不是在膜的表面。截留机理41第41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截留机理42第42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三节超滤、微滤与反渗透的比较
微滤(MF)、超滤(UF)与反渗透(RO)都是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组成了分离溶液中的离子、分子到固体微粒的三级膜分离过程。43第43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反渗透超滤微滤膜表层致密的非对称膜、复合膜非对称膜,表面有微孔微孔膜,多孔膜操作压力MPa2~100.1~0.50.01~0.2分离物质分子量小于500的小分子物质分子量大于500的大分子物质和细小胶体微粒粒径大于0.1的微粒分离机理非简单筛分,膜物化性质起主要作用筛分,膜表面的物化性质对分离有一定影响筛分,膜的物理结构起决定作用水的渗透通量0.1~2.5m3/m2.d0.5~5m3/m2.d20~2000m3/m2.d微滤、超滤与反渗透的原理与操作性能比较44第44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5第45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6第46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六章电渗析
第一节电渗析过程原理
电渗析是指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的带电离子定向迁移,选择性地透过离子交换膜过程,达到电解质溶液的分离、提纯和浓缩的目的。
一、离子交换膜膜状的离子交换树脂,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高分子骨架、固定基团及基团上可移动(可解离)离子。
47第47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分类
按活性基团与骨架结合方式可分为:
均相膜,异相膜,半均相膜。按活性基团种类可分为:
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特殊离子交换膜。
阳离子交换膜:强酸型,如磺酸型(-SO3H),中强酸型,如磷酸型(-OPO3H),弱酸型,如羧酸型(-COOH),酚型(--OH),混合型,如苯酚磺酸型;48第48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阴离子交换膜:
强碱型,如季胺型(-N(CH3)3OH)中等和弱型,如伯胺型(-NH2)、仲胺型(-NHR)、叔胺型(NR2),混合型,如混合胺型;特殊离子交换膜:
表面涂层膜,双极膜,两性膜,镶嵌膜,其他膜。49第49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孔隙作用
膜中孔隙对水合离子的筛分作用。静电作用和扩散作用基膜上带固定电荷的活性基团对离子的静电作用。
50第50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电渗析原理阳膜阳膜阳膜阴膜阴膜淡化室淡化室淡化室浓缩室浓缩室浓缩室电解质溶液51第51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直流电场下阴阳离子的定向迁移;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渗透性。
在正负两电极之间交替地平行放置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膜,依次构成浓缩室和淡化室。阳离子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定向迁移,通过阳膜而被阴膜阻挡;相反,阴离子通过阴膜而被阳膜阻挡。结果是浓缩室离子浓度增加,淡化室离子浓度下降。1.电渗析过程的基本条件:52第52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电渗析过程中的迁移过程53第53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电渗析中的电化学过程(1)阳极
H2O=H++OH-2OH-
–2e
→1/2O2+H2OCl-
–e
→1/2Cl2
H++Cl-
→HCl
(2)阴极
H2O=H++OH-2H+
+2e
→H2
Na++
OH-=NaOH电化学反应54第54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电化学反应结果:
阳极呈酸性,对电极产生腐蚀;
阴极呈碱性,易与Ca2+、Mg2+生成沉淀。
电极电位:
需大于平衡电极电位,两者之差为过电位;膜电位电阻
由膜两侧浓差产生,与反离子迁移方向相反;
溶液电阻(极室,浓缩室,淡化室)和膜电阻;55第55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电渗析过程所需电压为电极电位,膜电位,克服各种电阻所需电压之和;电流电压随电流大小而异。
电流增加使离子迁移量增加,同时克服各种电阻所需电压增加,电耗增加;
电极反应消耗电能与膜对数量无关,所以为了降低能耗,一般采用多膜对串联结构。56第56页,讲稿共6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浓差极化
电渗析器运行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离子做定向迁移,传递一定电荷。根据膜的选择透过性,反离子在膜中的迁移速度比在溶液中快,当操作电流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离子迁移被强化,主体溶液内的离子不能迅速补充到膜的界面,使膜界面内反离子浓度趋于零,从而迫使水分子电离产生H+和OH-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设备租赁合同终止协议书格式模板
- 南师考古考研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短视频创作者合作协议(内容授权)
- 2025年新能源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策略与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驱动报告
- 2025年短视频MCN转播合同协议
- 2025年十九大精神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少儿主持人考级培训行业品牌建设策略报告
- 2025年棉花采摘服务行业自动化设备维护保养指南报告
- 2025-203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盟市场政策解读报告
- 2025年工业厂房环氧地坪抗冲击性能检测技术报告
- 学堂在线 精确制导器术道 章节测试答案
- 亚当斯密管理思想
- 科学健身与健康生活大讲堂
- DB52∕T 1837-2024 党政机关办公区物业管理服务规范
- 工程劳务合作管理办法
- 国开学习网电大《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形考任务1234答案
- 水利执法实物培训课件
- 给小学生讲建筑的课件
-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旅游创新融合研究-洞察及研究
- 清平乐会昌课件
- 压疮护理安全警示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