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就业歧视的界定开题报告(含提纲)】_第1页
【论就业歧视的界定开题报告(含提纲)】_第2页
【论就业歧视的界定开题报告(含提纲)】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论就业歧视的界定选题背景(含题目来源、应用性及发展前景等)题目来源:人人生而平等,已为社会各界所达成共识。虽然人因先天因素和后天的机遇不同,使人与人之间在生理及知识构成上有所差异,但是人人都有平等的追求幸福的机会。在就业方面亦是如此,但是就业歧视却站在了就业平等的对立面,限制和剥夺劳动者享有的就业平等权。可是当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遭遇歧视并诉求法律时,却不得不面对我国就业歧视认定标准缺失的困境。由于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司法实践起步较晚,进度较慢,导致对就业歧视的认定没有一个明确系统的认定标准,造成整个就业歧视认定标准体系存在许多欠缺、空白和矛盾,将劳动者排斥在反就业歧视法律救济的大门之外。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就业歧视认定标准的立法现状的分析和对国外比较成熟的反就业歧视法律的参考,结合国内一些典型的案例,系统地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就业歧视认定标准这一问题,以期为我国反就业歧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应用性:劳动者就业并获得薪酬是劳动者活身养家的基本条件,也是劳动者维护自身尊严、追求更高人生价值的前提,但是就业歧视限制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侵犯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因此,反就业歧视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和司法实践起步晚,当前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仍不健全,缺乏合理且具有操作性的认定标准对就业歧视行为予以认定,加之违宪审查制度的缺失,使很多就业歧视认定的“伪标准”仍有存身之地,从而限制了法律对就业歧视的规制和对劳动者的法权益的保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从立法上建立健全就业歧视认定标准体系,并以违宪审查制度为辅助。总之,随着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制的完善,相信我国的反就业歧视的实践进程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发展前景:歧视,是人们内心刻板印象的外化。《世界人权宣言》开宗明义地指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反歧视首先是对个人尊严的保障,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目标。每个人包括人格尊严在内的各项基本人权均应当受到尊重与保护。没有人注定应当成为孤岛,即便他属于社会群体中的少数人。其次,反歧视是对平等价值的追求与呼唤。皮埃尔·勒鲁在其著作《论平等》中提到,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唯一基出。正如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消余歧视,实现形式与实质上的平等,既是宪法课以国家的义务,也是社会发展的终及目标,应当一以贯之。二、设计方案(含设计主要内容、方法手段)主要内容:引言一、就业歧视概述(一)就业歧视的概念(二)就业歧视的特征(三)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1.性别歧视2.户籍歧视3.年龄歧视2.健康歧视二、就业歧视出现的原因三、我国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的不足(一)现有反就业歧视相关立法不完善1就业歧视的界定不健全2就业歧视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健全(二)缺少有效的劳动争议救济1劳动争议的救济2救济机制的空隙(三)现有法律落实不充分四、完善我国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的建议(一)制定反就业歧视法(二)拓展就业歧视的救济途径1制定具体可实施的法律救济机制2建立平等就业委员会(三)改进并弥补现有机制1促进我国与国际反就业歧视共同合作机制2充分发挥现有反就业歧视法律法规的适用结语方法手段:(一)案例分析法本文选取了十二例已审结的就业歧视诉讼案件及其法律文书作为分析文本,梳理了案件的基本事实、法律依据、法律适用、裁判逻辑,并从法益保护、举证责任、法律责任等方面指出我国现行司法认定标准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论证就业歧视的构成要件、抗辩事由等问题时,借鉴国外相关判例,论证提出的新司法认定标准的合理性。(二)比较研究法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反就业歧视立法及司法实践进行梳理,研讨各国在歧视构成要件、抗辩事由等方面的差异,结合我国现行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提出完善的建议,以切实保障平等就业权。三、目标及工作进度1.搜集与阅读整理资料:2021年9月1日——2021年10月7日2.确定论文题目,完成课题申请表:2021年10月8日——2021年10月16日3.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2021年10月17日——2021年10月24日4.完成开题报告:2021年10月25日——2021年11月25日5.撰写成文阶段:2021年11月26日——2022年1月20日6.中期检查,并提交中期报告:2022年1月21日——2022年3月5日7.论文定稿、审核、复制比检测:2022年3月6日——2022年4月20日8.提交论文终稿、评阅:2022年4月21日——2022年5月4日9.论文答辩:2022年5月5日——2022年5月22日四、主要参考文献(按作者、文章名、刊物名、刊期及页码列出)[1]李雄,刘山川.我国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若干问题研究[J].清华法学,2010,1(11).[2]刘小楠.反就业歧视你的策略和方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3]高倩男.我国就业歧视现状分析及立法完善[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2011(1).[4]曹艳春.对就业歧视现象的反思[J].工运研究,2002,(20).[5]王全兴.劳动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刘廷华.中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2(5).[7]董保华.劳动关系调整的社会机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8]朱艳,戴良铁.就业歧视的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3(2).[9]叶静漪,魏倩.健康就业歧视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人权,2010(3).[10]蔡定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