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省质控班_第1页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省质控班_第2页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省质控班_第3页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省质控班_第4页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省质控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省质控班课件第1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概述(Surgicalsiteinfection)第2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

指发生在切口及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第3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切口感染围手术期感染术后感染第4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占医院感染的15%左右,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第3位。第5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009年广东汕头一医院

18名剖宫产妇术后感染事件

2009年12月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谷饶华侨医院38名剖宫产患者中,共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

院长行政记过,主管副院长行政记大过处分,撤销护理部主任及妇产科主任、护士长的职务。医院感染暴发第6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害

导致手术失败增加病人痛苦、甚至死亡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纠纷减少医院收入第7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类型

标准

清洁切口

Ⅰ类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清洁-污染切口Ⅱ类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第8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类型

标准

污染切口

Ⅲ类

新鲜开放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污秽-感染切口Ⅳ类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第9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第10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切口浅部组织

的手术部位感染

第11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第12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切口浅层组织有化脓性液体;从切口浅层组织的液体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至少有下类感染的症状或体征:疼痛、触痛、局部肿胀、发红、发热;外科医生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第13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不列入切口浅层

组织的手术部位感染

第14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后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感染性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第15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切口深部组织的手术部位感染

第16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感染发生手术后30天内(无植入物)或1年内(有植入物);感染与外科手术有关,以及感染涉及到切口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第17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打开,同时病人具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之一:发热(>38℃)局部疼痛或肿胀;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或影像学发现切口深层组织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第18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器官/腔隙手术部位感染

第19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感染发生在手术30天以内(无植入物)或发生在1年以内(有植入物),感染与手术有关,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间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第20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器官/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从器官/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或影像学发现有脓肿或感染的其他证据;

第21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手术部位感染发生过程

细菌(内源性、外源性)污染:早期容易清除;定植:细菌粘附于组织细胞表面但未大量繁殖,不易迅速清除;感染: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炎症。第22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不同类别手术部位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1%清洁-污染切口7%污染切口20%

污秽-感染切口40%第23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

病人医院第24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病人

年龄营养状况:肥胖、营养不良者;基础疾病:糖尿病,肿瘤患者;生活习惯

:吸烟;以往的治疗

:免疫抑制剂,化、放疗;其他部位有感染灶,已有细菌定植;置入人工材料。第25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医院

医院管理者主管及主刀医生参与手术的其他人员病房的护理人员院感专职人员医患情况:暴露机会增多第26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评分标准

危险因素

评分标准

手术时间

≤75百分位

0>75百分位

1

伤口清洁度

清洁,清洁-污染

0污染或感染

1

ASA评分

0Ⅲ

1第27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手术部位感染危险指数

(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制定)

病人术前已有≥3中危险因素污染或严重的手术切口手术持续时间长第28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措施

第29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病人

治愈其他部位的感染;控制基础疾病,改善全身状况;改变生活习惯;手术野皮肤的准备:备皮、修剪指(趾)甲、沐浴等;抗菌素的使用;心理准备。第30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医院管理者

思想重视资金支持设备支持管理到位

第31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主管及主刀医生

手卫生无菌操作手术技巧(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术后观察及处理自身感染的控制第32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3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手术室人员

环境的保障;无菌物品的质量控制;手术器械的无菌保障:特别是外来及植入器械的管理;手卫生的强调;手术间的安排,人员的控制;上台护士的无菌操作及技术操作;手术床(车)及病人的保暖。第34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5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正压、气流组织、最小换气次数、管理和维护保持手术室门关闭第36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7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8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9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0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麻醉师

手卫生的强调无菌操作麻醉操作技巧

第41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病房护理人员

手卫生的强调细致的观察无菌操作

如PICC置管及护理第42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院感专职人员

指导督促检查监控第43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随访

完善随访机制,及时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动态,对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第44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几个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手卫生备皮换药抗生素的使用外来器械的管理第45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手卫生

设施完善;医务人员的依从性提高,特别是非主管(主刀)医生应加强责任心;院感专职人员及手术室人员的督促检查。第46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备皮

原则上只要不影响手术,不主张备皮。如需要去除毛发,可在当天手术前去除,最好使用电动发剪。不正确的备皮将提高手术部位的感染(循征医学已证实)。第47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8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换药

手卫生;无菌操作;提倡术后48小时后更换敷料;换药频率,无渗出的伤口2-3天/次;有渗出的伤口一般以湿透外层敷料为准,随时更换。第49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50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51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52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53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抗生素的使用

严格遵循《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第54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抗生素预防,一般清洁切口手术如头颈

、躯干、

四肢的体表手术

大多不需使用抗生素。第55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Ⅲ类污染切口手术;清洁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者(如开颅、心脏和大血管、门脉高压症手术);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高龄等);Ⅳ类切口及严重污染的Ⅲ类切口,应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第56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怎样选择预防用抗生素

应选择相对广谱、有效、安全、廉价的药物;头孢菌素列为首选;心血管、头颈、四肢手术、首选一代头孢;进入消化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手术,多用二代头孢,少数用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有耳肾毒性,选择应注意;一般不用喹诺酮类药物(泌尿系手术有时用)。第57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青霉素和头孢类过敏者,可用克林霉素和氨曲南联合使用;器官移植病人,需使用覆盖面更广的抗生素,如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头孢四代,甚至碳青霉烯类药物。第58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用药时机不同

用药期限也应有不同

一次性用药

用药24小时

用药48-72小时细菌污染定植感染

数小时

从数小时

到十数小时第59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根据PK及PD,选择术前30分钟—2小时用药;直肠手术前1天用抗菌药物准备肠道;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加用1次;手术出血量超过1500ml,加用1次;预防用药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器官移植病人,术后需用药数天(3—5天)。第60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短时间预防用药的优点

减少毒副作用不易诱导产生耐药菌株不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可以选择单价较高但效果较好的抗生素减少护理工作量第61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时机不当(手术结束后再用药);时间太长(择期术后用药多日);选择不当(缺乏针对性,如Ⅰ类切口手术用三代头孢)。预防用药易犯的错误

第62页,讲稿共6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抗菌药物的局部预防应用

局部抗生素冲洗创腔伤口无确切预防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