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出血的相关研究_第1页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出血的相关研究_第2页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出血的相关研究_第3页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出血的相关研究_第4页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出血的相关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出血的相关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出血的关系。方法: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合并颅内出血或肺出血的29例早产儿作为出血组,同时取同期选择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或)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合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无合并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等其它并发症的36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有出血组及无出血倾向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为,;血小板比积为,;血小板平均宽度为,(±)。提示有出血倾向组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PLT、PCT、MPV显着降低,而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不明显(PDW:t′=1.08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早产儿出血的发病机制,要重视对早产儿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尤其需严密监测血小板比积的变化,早期警惕早产儿出血的出现,并尽早预防及减少其发生。

【关键词】血小板参数出血早产儿

颅内出血、肺出血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有颅内出血、肺出血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血小板参数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和肺出血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1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收集2006年8月~2007年1月收入我院新生儿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无合并症及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并发颅内出血、肺出血的病例共65例,出生体重1500g~2300g,胎龄30W~35W,男45例,女20例,所有早产儿均于生后24h内抽桡动脉血检测血小板参数,有颅内出血、肺出血作为出血组,出血组的肺出血出现于生后48h内,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无合并症和(或)合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者作为对照组。上述两组均剔除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者。所有早产儿均于生后4d~6d行头颅CT检查,有颅内出血者归出血组。

方法

两组早产儿均于生后24h内抽取桡动脉血,出血组于7d复查血小板参数,抽取桡动脉血,以EDTA抗凝,在室温下1h内使用美国雅培公司的CD37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109PL);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fl)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tatistic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应用t检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血小板参数见表1,出血组生后24h及生后7d血小板参数见表2。表1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血小板参数表1提示:合并颅内出血、肺出血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积、血小板平均容积均低于无合并症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两组血小板分布宽度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表2出血组生后24h及生后7d血小板参数表2提示:出血组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后24h及7d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积、血小板平均容积值有明显升高,PDW的变化不明显。

3讨论

周围循环血液中血小板来源于骨髓巨核细胞,其数量多少、体积大小、密度、功能等存在较大差异。血小板比积表示血小板在全血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数,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血小板平均容积(MPV)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主要反应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增生代谢和血小板生成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血小板超微结构和功能状态。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表示血液中血小板大小(即容积)的离散程度,一般平均血小板容积增大,血小板分布宽度也增大。骨髓功能正常时,PLT与MPV、PDW呈非直线负相关,分析三者的关系可准确评估血小板的代谢状态。

研究表明新生儿血小板的数目、体积和形态与成人无明显差别,但在新生儿早期,由于血小板表面P选择蛋白和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的表达增加而糖蛋白ⅠbⅨ的表达降低,新生儿血小板的活性明显低于成人,以生后3d~4d内最明显,至生后10d~14d时接近成人水平[2]。且早产儿肝肾功能不成熟,可致自身增加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水平能力较弱,出生时骨髓增生低下致血液中巨核细胞前体的数量较少,导致血小板产生减少。故新生儿期的PLT与MPV、PDW、PCT等的相关可能与成人不同。本研究可见两组早产儿的PLT与MPV、PDW并非呈非直线负相关,本研究发现出血组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PLT、PCT、M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恢复期较生后明显升高,这可能出血组的早产儿多合并缺氧酸中毒,使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增加,从而使血小板分布异常和消耗增加,从而出现以上结果。这提示血小板参数可能参与了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颅内出血、肺出血的发生机制。

本组资料出血组及对照组其出生24h内的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因此,往往会忽视发生出血的可能,只有出血组的血小板比积的值在正常范围以下,医师们才会对之引起重视,故临床工作中,血小板比积对于早期警惕出血的发生,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贺继雯,赵娟,刘敬,等.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早产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