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座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座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座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座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安徽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复习策略探讨

一、中考记叙文(含散文、小说)

命题解读1、命题的基本特点记叙文阅读所选文章,或写景,或状物,或记事,都是文质优美的散文或小说,内容大都是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对亲情、友情及生活的热爱颂扬。在考题的设置上,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重点词句的赏析、写作技巧的分析、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并谈出自己的感受等。这些题目大多是简答形式,有时也有填空题形式,其分值大多在22分左右。2013年散文远去的乡村说明文西塘古镇记/书《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2014年小说红书包议论文学者的态度与精神说

《爱莲说》2015年散文槐花说明文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议论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16年小说那个春天,很暖议论文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记《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比较阅读2017年散文扁担的一生说明文冬眠的奥秘铭《陋室铭》与《论语·子罕》2018年小说歪儿说明文冰雪精灵——雾凇历史故事《曹刿论战》的《左传》和《国语》2019年散文?议论文?

2、命题趋势和预测

小屁孩的故事

2014年《红书包》小女孩臭美→懂得美2016年《那个春天,很暖》女儿嫌弃残疾奶奶→明白了血浓于水的亲情2018年《歪儿》欺负、捉弄残疾儿童→真诚的友谊点亮了歪儿的眼睛。暖男对眼前或逝去景物的感慨2011年

小说

红橘甜了骆驼2013年散文远去的乡村李汉荣2015年散文槐花季羡林2017年散文扁担的一生范宇2019年

??三、2019年《考纲》(现代文阅读)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C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C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C4.准确概括文中描写或说明的人物、事物的特征C5.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B6.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B7.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B8.了解文章常用的写作手法并能作出简单分析C9.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B10.区分简单议论文中的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做出判断C11.领会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C1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E13.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B14.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的感受)E15.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E删去2018年考纲11.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做出分析。(C)四、对应考纲考点复习指导考点一选词填空

(10年2考:2016.6;2014.6)

考纲链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B

例题一:2.(2014安徽《红书包》)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捂只眼

凑近着

退远点B.凑近着

捂只眼

退远点C.凑近着

退远点

捂只眼D.退远点

捂只眼

凑近着【解析】选C。此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解答时,联系语境仔细推敲。与“单眼看”相照应的是“捂只眼”,所以第三个空应填“捂只眼”;之所以“捂只眼”,因为距离稍远,所以第二个空应填“退远点”;最后剩下第一个空,答案就显而易见了。例题二:2.(2016安徽《那个春天,很暖》)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怯怯地愤愤地失望地

B.失望地愤愤地怯怯地C.愤愤地怯怯地失望地

D.怯怯地失望地愤愤地【解析】选D。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推测。如第4段括号前后的语句“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根据“狠狠”“扔”“倒霉死了”等词语,可以推断出此处括号内应填“愤愤地”。例题三:6.(2016年模拟题《闻一多先生上课》)在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颜色特别浓烈文采斐然一笔不苟B.一笔不苟文采斐然颜色特别浓烈

C.一笔不苟颜色特别浓烈文采斐然D.文采斐然一笔不苟颜色特别浓烈6.(3分)答案C例题四:6.(2017年模拟题《下雨天,真好》)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嘶嘶的

哗哗的

悠扬的

B、悠扬的

嘶嘶的

哗哗的C、哗哗的

嘶嘶的

悠扬的

D、悠扬的

哗哗的

嘶嘶的答案:(3分)c【方法指导】针对此类选词填空的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关联法,即看前后文内容关系。根据前后文内容确定作者表达的顺序,如由远及近,由动到静等。(2)语意法,即看要填的词语前后的语境意思。揣摩空出来词语的前后语境,寻找对答题有帮助的信息。(3)排除法。确定了一个空,其他不符合的选项即可排除。选好词语后,代入语境,进一步验证。把确定好的词语代入句子仔细阅读,看是否符合句意及逻辑,是否符合段意及层意等。考点二语句还原(10年3考:2018.10;2017.10;2015.11)考纲链接:体味和推敲重要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B例题一:2.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3分)()(2018安徽《歪儿》)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A.【甲】B.【乙】C.【丙】D.【丁】答案:D例题二:

1.(2017安徽《扁担的一生》)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第③段应填(

)。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答案:B

A

例题三:1.(2019年考纲《鲜花课》)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如同太多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甚至如同人生。A.[甲]

B.[乙]C.

[丙]

D.[丁]

[答案]

C[说明]该题侧重考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考查的水平层级为“理解”。【方法指导】解答还原语句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注意内容的相互照应。一般来说,要求还原的语句都与选文某一语段的上句或下句有一定的照应关系,抓住它们的照应关系就可以解答这种题。尤其要注意代词和人称的照应。(2)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要还原的句子和原文陈述的话题要是同一事物;如果内容差别较大,则不符合语境。(3)注意语言风格的和谐性。要注意原文语境的情感基调、感情色彩及语言风格等。比如句子表达内疚情感,就要找到与“内疚”相符的语境。(4)注意写作顺序的合理性。描写事物或叙述事件,总会遵循一定的顺序,如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有时也会是情感顺序等。再结合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如此就能找到所给语句的正确位置。考点三行文思路(2017.11;2016.5;2014.7;2011.9)考纲链接: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C例题一:2.(2017安徽《扁担的一生》11题)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4分)上好的木材→

→渐弯的扁担→

()【答案】笔直的扁担(或“不屈的扁担”)落寞的扁担(或“无奈的扁担”“孤单的扁担”)(共4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例题二:3.(2014·安徽中考《红书包》)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6分)

________________→“我”找到卖红书包的文具店→________________→

“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________________

答案:喜欢红书包并渴望得到它磨父母买红书包珍藏回忆红书包获得教益【解析】本题考查对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观察已给出的示例,都是由人物和事件要素构成,所以在解答时,我们先要找到要概括的段落,然后“依葫芦画瓢”可得答案。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第一个空对应的是前三段,讲述的主要内容是“我”羡慕别人的红书包;第二个空对应5~9段,主要内容是“我”急切地想得到红书包;第三个空对应最后一段,内容是“我”珍藏红书包。例题三:

1.(2019年考纲《拾荒》万吉星)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4分)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_____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_______答案:1.(4分)婆媳争吵,妥协寄居捐建学校,抬荒依旧(各2分,句式不合要求扣1分)五岁时七岁时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九岁时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例题四:1.(2016·《那个春天,很暖》)“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情感变化的把握。首先找到相关段落第3、5段,然后筛选出“女儿”对“奶奶”态度的语句进行概括。如抓住第3段中“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一句。答案:五岁时:认为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九岁时: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例题五:5.

(2017年模拟题《下雨天,真好》琦君)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6分)

文中所写雨天中的事例我的感受或心情1感受到了人世间的善良在水沟里漂小木船23感受雨中花木的生机听鼓儿词45这工作真好玩,不用读书到杭州念书,雨天站在梧桐树下6答案:5.(6分)听母亲讲雨天瞎子赖伞的故事感受到了人世间的善良在水沟里漂小木船享受雨天玩水的童趣随父亲赏花,“我”摘花送邻居感受雨中花木的生机听鼓儿词有做喜事的感觉,帮母亲捡麦粒中的麴这工作真好玩,不用读书到杭州念书,雨天站在梧桐树下我有一股凄凉寂寞之感。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结合题干信息,推测答题区间。若题干给出答题区间,就锁定该段落区间进行分析;若没有给出具体的段落或区间,要明确题干已给信息,圈画已给信息所属的段落内容,划分已给信息所在段落,在剩余段落中判断答题区域。(定位跳读)

第二步,从题干已给信息中锁定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具体事物、人物、情感、态度等线索关键词。如2014年安徽7题已给信息中的“我”“红书包”。

(搜取)

第三步,对答题区域的内容进行仿照式概括:仿照题干已给信息的句式进行简洁概括,或根据题干已给信息锁定的关键词进行概括,有时还要注意题干对字数的限制。如右2题,填写答案时要根据已给出的“上好的木材”“渐弯的扁担”这种“二字形容词+的+名词”的形式进行概括。(组合、概括)考点四词语理解与赏析

(10年4考:2018.11;2015.12;2013.13;2011.11)

考纲链接: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例题一:3.(2018安徽《歪儿》11题)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4分)(1)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2)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答案】

(1)运用夸张(或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想去玩游戏的急切心情。(2)运用反复(或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歪儿对游戏的热爱和对友谊的渴望之情。(共4分。手法、效果各2分。意思对即可)例题二:7.

(2016年模拟题《闻一多先生上课》)理解第八段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答案:7.(3分)这是闻一多先生对那位同学的赞赏(1分)。因为这篇读书报告写得准确形象,(1分)说法新奇,有创见。(1分)例题三:6.(2019年模拟题《雅舍》)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6分)

(1)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请从修辞角度赏析。)(2)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

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答案:(6分)(1)(3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雅舍”盖得经济(或简陋)(1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雅舍”的不满(1分)。(2)(3分)“荡漾”原指水面等起伏波动(1分),这里作者用欣赏的眼光写出了各种声音时断时续,高低起伏,打破了我宁静的生活(1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雅舍”不能隔音,俗中有雅。例题四:(2019考纲《鲜花课》)

3.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这件事虽然很温馨,但他看起来依然很严肃,一点儿都不热情,还有一些腼腆。不得不承认,这种腼腆在他脸上,显得很可爱。[答案]“温馨"原指温暖,馨香。文中指中年男人给旅客分手中鲜花的画面带给人的和谐温暖的感觉,“温馨”写出了“我”对他的这一行动的肯定与赞扬。“腼腆”指的是因害羞而举止不自然。文中指中年男人分花时看似严肃不热情中的那份真诚,不仅仅是害羞、不自然,更是对鲜花、对他人的尊重。“可爱”词写出了“我”对中年男人这一举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说明]该题侧重考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考查的水平层级为“理解”。【方法指导】

考向1词语的赏析(2018.11;2013.13;2011.11)第一步,定位词语在文中的具体位置或具体语境。第二步,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或指出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安徽近10年考查的4个赏析词语题中,动词(2次“飞”“闪”)、形容词(1次“固执”)、副词(1次“宁愿”)是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一般答出该词写出了人物的某种心理(状态、情感),表现了人物的某一品质或心理即可。

第三步,揭示表达效果。分析该词是否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准确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或是否指出其与中心句、上下文的关系,揭示了作者或人物的特殊情感等。答题格式:①说特点:××有××意思(或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方法);②切内容、切中心: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的心理(或感情),(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考向2词语的指代(2015.12)词语指代可分为:指示代词的指代和常规词语的指代。作答此类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指示代词的指代:

(1)找到指示代词的位置,联系文章大意,辨认这个代词是近指还是远指。(2)明确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由近及远地看上下句、本段、全文中的关键词句,理清关系,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例题四:3.(2015安徽《槐花》)

第⑯段画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3分)【解析】此题考查对代词指代内容的区分。回答时一般从与之相邻的前面句子来寻找,但应注意,有时不一定是完整的句子,可能是句子的某一部分。答案: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常规词语的指代:(1)分析词语本身的特点,包括词性和修辞。(2)明确词语本义。(3)联系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指代义。(4)在原文中找出词语指代内容的相关语句,概括即可。注意:无论是指示代词的指代还是常规词语的指代,最后得出答案一定要代入原文检验,看是否顺畅,是否与文意相吻合。考点五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0年3考:2015.13;2013.12;2009.7)

考纲链接: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E或B点例题一:(原创)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我忽然见他的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像晨星一样光亮!【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歪儿的目光比作晨星一样光亮,突出了歪儿当时兴奋、亲热和满足的情绪。小伙伴的体贴与帮助,让歪儿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也体验到了友情、关爱和尊重带给他的温暖,这使他的心灵充满了阳光,从而点亮了他的眼睛。(共6分。修辞手法2分,表达效果4分。意思对即可)例题二:4.(2015安徽《槐花》)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解析】此题考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来赏析句子。回答时,先要分析运用的描写方法,然后点明突出了景物(人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案:

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例题三:7.

(2017年模拟题《下雨天,真好》)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6分)

1.院子里各种花木,经雨一淋,新绿的枝子顽皮地张开翅膀,托着娇艳的花朵。2.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笛声低沉而遥远,然而我却仍能依稀听见,在雨中……答案:1.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1分),从孩童的视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枝及枝头花朵受雨润泽后的生长情态(1分),充满童趣。(1分)2.因为随着世事变迁,童年记忆中故乡的人物、风物等,离自己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模糊,所以感觉“遥远”、“依稀”;(1分)蓦然回首,思乡之情沉重而又惆怅。(2分)例题四:21.(6分2017年中考《陪母亲磨面》)探究下面一组句子,你有哪些发现?试简要阐述。①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②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③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21.答案:

这三个句子依次描写了母亲搓麦、淘麦、磨面过程中的神态;生动表现了随着愿望的逐步实现,母亲的快乐与幸福感越来越强烈。【方法指导】

解答句子赏析题,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1)从描写角度入手。[2015年13题考]从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方法入手,揭示其与描写对象特点之间的关系或作用。答题格式:运用了……的描写方法,细致生动地点明(写出、抒发或交代)了……(2)从修辞角度入手。[2013年12题考]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从用词的角度入手。一般可以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答题格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4)从表现手法入手。如照应、对比、衬托、联想、想象等。答题格式: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或形象。(5)从句式入手。[2009年7题考]常见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句,加强语气;感叹句,抒发强烈感情;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答题格式:这是个……句,表达了……(作用)。考纲链接: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B考点六:理解句子含义(10年3考:2016.7;2012.11、12;2010.14)例题一:(原创)联系全文,说说第⑦段“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的含义。(4分)【答案】一是“我”和歪儿躲藏起来怕被伙伴发现的紧张感;二是歪儿得到了我们的欢迎和帮助后无比的幸福,我们能够用友谊帮助歪儿获得快乐而充满自豪感。(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例题二:3.

(2016安徽《那个春天,很暖》)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6分)

①那个冬天,很冷……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把握。第①句应理解“寒冷”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第②句应理解“钓蝴蝶的快乐”,即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答案:①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②女儿陪奶奶玩钓蝴蝶游戏的目的不在于钓到蝴蝶,而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例题三:5.(2018年考纲《善良的种子》)“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请根据选文情节,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提示】围绕父亲“善举”来谈,联系现实来答,符合题意即可。【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及“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考查的水平层次为“欣赏评价”。【方法指导】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思路:(1)解释这个句子这么说的原因;(2)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的语境意义或者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出来。答题时,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若是总领句,可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若是总结句,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若是过渡句,就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其内涵。(2)从句中的关键词语入手。关键词语在句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从关键词语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意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3)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入手。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考点七内容理解与概括[6年6考]

考纲链接: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C考向1概括段落层意例题一:1.(2015安徽《槐花》)文章③~⑮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6分)【答案及评分】(6分)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或: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迷惑不解。(共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例题二:

5.(2016年模拟题《闻一多先生上课》)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4分)

事例一:事例二:答案:(4分)事例一: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事例二: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此类题的一般答题思路是: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案提示,如答案可能出自哪一段哪一层或全文,可能有几点,应该紧扣什么内容来寻找答案等。第二步:找准关键词句,锁定有效信息范围。(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找出文章或段落中的中心词和关键句子。①抓抒情、议论段。它们往往起着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②抓中心句。它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石,常常是阐释文章大意的一个分支。③抓关键词。便于概括文段内容,弄清文段所要揭示的主旨。考向2概括内容或归纳中心思想

例题一:

5.(2019年考纲《拾荒》)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5分)

答案:(5分)①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②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或:正确的金钱观、纯真,③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每点2分,答到3点5分)例题二:

8.

(2019年模拟题《雅舍》)文中说:“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作者认为“雅舍”有哪些“个性”让人觉得可爱。

(6分)8.(6分)①位置虽偏,但好友来访足见情谊;②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③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照抄原文,每点只给1分。)

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出重要信息。所以“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内容进行简要提炼,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①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②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总结出全文大意。③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④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⑤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考点考点八主旨概括(10年4考:2017.14;2012.13;2011.13;2009.8)考纲链接: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E例题一:5.(2017安徽《扁担的一生》)“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①扁担是农具,担负着农人家庭生活的重担。②扁担是农人的精神脊梁,担负着村庄的历史和期盼。③扁担的一生是农人的一生,与农人、村庄的命运相始终。(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亦可酌情给分)例题二:9.(2017模拟题《下雨天,真好》)作者为什么说“下雨天,真好?”(4分)答案:(4分)(1)因为下雨天总能把“我”带到另一处所,远离纷扰的世界;(2)在宁静中回忆自己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3)体味到人间真情的融洽;(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意思对即可)【方法指导】概括文章主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标题提示法,即从文章标题中窥视文章的中心主旨。(2)首尾归纳法,即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3)段意串联法,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4)重复中心法,即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中概括文章的中心主旨。(5)层次顺序分析法。概括文章主旨时,要明确文章具体叙述了什么事。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作品内涵,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6)关键信息归纳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文章主旨。考点九把握思想情感

(10年2考:2017.13;2010.13)考纲链接: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B例题一:4.(2017安徽《扁担的一生》13题)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答案】①对农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感到无奈。②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深怀敬意。(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例题二:3.(2017安徽《扁担的一生》)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3分)答案:

将扁担人格化,叙述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对扁担的深厚情感。(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方法指导】

具体知识见P105“文体知识梳理”中的“(四)记叙人称”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所使用的人称,其次分析时要切合不同人称的特点,表述作用时要符合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文章主旨。

例题三:

7.(2017年模拟题《下雨天,真好》)结合语境,体会文中画线句子表达的情感。

(3分)

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笛声低沉而遥远,然而我却仍能依稀听见,在雨中……

答案:

因为随着世事变迁,童年记忆中故乡的人物、风物等,离自己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所以感觉“遥远”、“依稀”;(1分)蓦然回首,思乡之情沉重而又惆怅。(2分)例题四、2.(2019考纲《拾荒》)小说第②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答案]示例一: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给你们买房子。示例二: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挠,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示例三: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会。[说明]该题侧重考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和“根据表达需要,进行缩写、扩写、续写、改写”,考查的水平层级为医院“理解”和“表达应用”。例题五:5.(2019年考纲《顶碗少年》)第④段和第⑤段都写到了顶碗少年鞠躬,结合上下文,揣摩并描绘其不同的心理活动。[答案]第④段中顶碗少年鞠躬是出于礼节,二是为了风度,三是表达歉意。此时他的心情虽有失落,但还是充满信心的,是不畏惧表演的。第⑤段中顶碗少年鞠躬是在得到老人的鼓励和信任以后,这一鞠躬不仅是为感谢观众们的支持,更表达了自已战胜失误、走出阴霾的自信和勇气。[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考查的水平层级为“欣赏评价”。【方法指导】作答这类题,可按照以下方法:

(1)找出与对象相关的言行、事件等,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情感。

(2)抓重点词句,如抒情句、主旨句、心理活动等,并进行分析。抒情句有突出文章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主旨句往往可以体现文章的主旨大意,有利于把握思想情感;心理活动是人们心理变化过程的反映,可以体现出情感变化。如右4题,理解作者情感时首先要抓住画线句的关键词句“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坚信”“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这其中蕴含着作者对农人命运的无奈,再结合结尾主旨句可知,还有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的敬意。

(3)规范作答,注意语言的简洁性。考点考点十理解文章标题(10年2考:2018.14;2013.14)考纲链接: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B例题1:(2018安徽《歪儿》)14.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4分)

【答案】示例:

歪儿。因为本文通过写我们同歪儿一起玩“玩踢罐电报”的游戏,表现了孩童时代天真、纯洁的友谊与快乐,重点突出了歪儿的形象特点。考向1拟写标题(2018安徽《歪儿》14题)

【方法指导】拟写文章标题可以从文章的线索或中心入手,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1)抓住核心人物;(2)寻找文章线索;(3)明确主旨和思想感情;(4)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5)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6)抓住核心事物;(7)抓住核心事件;(8)把握作者情感。

为文段拟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考向2标题含义(2013年安徽《远去的乡村》14题)

例题一:1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的理解。(6分)答案:

(1)乡村的诗意日渐消亡;

(2)表达了作者对乡村诗意日渐消亡的惋惜之情。

例题二:3.(2017年考纲《善良的种子》)标题“善良的种子”有何深刻含义?请用文中原句作出回答。

【答案】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考查的水平层次为“理解”。例题三:5.(2019考纲《鲜花课》)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答案]

交代文章线索:鲜花;点明文章事件:围绕鲜花上了怎样的一堂课;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好奇心。方法指导理解标题的含义:(1)联系文章主题;(2)联系作者或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3)结合文章内容从标题的表层含义和内在深层含义两方面分析;(4)从主要人物形象或描写对象的特点等方面;(5)从标题本身的特点及其与文章内容的联系入手分析。考向3标题作用

(1)散文标题:①交代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②点明文章主旨;③交代行文线索;④奠定感情基调;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2)小说标题:①突出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②设置悬念;③指明文章线索;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⑥交代文章内容。考点十一写作手法

(10年3考:2014.8;2011.12;2009.6)

考纲链接:了解文章常用的写作手法并能作出简单分析C

例题一:

(2018安徽《歪儿》)13.第⑦段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完些变化。答案:大家对歪儿由捉弄、讥笑到关爱、保护;歪儿由孤独痛苦到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满足;(理解对比手法。)

例题二:12.(2011安徽《生机勃勃的太阳花》)第②段写太阳花的美丽时,是如何进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6分)

如何进行正面描写:()如何进行侧面描写:()

答案:4.正面描写:从形态、色彩及变化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描写;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形象生动描写。侧面描写:写最不爱花的人也被深深吸引,以衬托(或突出)太阳花的美丽。例题三:4.(2019考纲《鲜花课》文中两处画线句都写了“我”对鲜花的感悟,请结合上下文理解各自的作用。

[答案]第一处写出了“我”对收到鲜花的不同态度,引出下文男人对鲜花的态度与处理方式,与自己的幸灾乐祸形成对比。第二处写出“我”对鲜花的虚妄意识和对人生的消极态度,从而更好地衬托了男人对鲜花的态度和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说明]该题侧重考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考查的水平层级为“理解”。【方法指导】

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等。此处讲解如何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1)明确写法,读出情感。①把握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从上下文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技巧。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都讲究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作者构思的妙处。②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全文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看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看是否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等。③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分析表现手法。有时作者会别具匠心地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手法。(2)找到内容,分析作用。有些题目已经明确提示了文章使用的写作手法,应阅读全文,准确找出相关内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以及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情感等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3)抓住主体,通晓意图。首先要细心揣摩,明确文章的主要对象,并由此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此类题目应按照“明写法——述内容——析效果”的格式组织答案,切勿停留在文章表面作浅层次的分析。考点考点十二:详写和略写的作用(2019考纲删去)考纲链接: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做出分析。例题一:4.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考纲《拾荒》)(4分)【答案】②③段详细描绘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婆捡拾弃婴的过程,更能够充分展示弃婴的可怜和王婆婆的善心,⑬段中,学校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对全文主旨的表达作用不大,故一笔带过。例题二:17.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为什么?(2分《陪母亲磨面》)答案:17.因为淘麦子是磨面的重要环节,且最为繁重,能有力突出母亲为儿女不辞辛劳的品质,所以详写。例题三.

(2019年考纲《鲜花课》)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从作者的角度,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和鲜花,亲切自然又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对事件的关心,推动下文的情节发展。考点十三:人物形象分析(2016.8考)考纲链接:准确概括文中描写的人物、事物的特征。例题1:2.(2016安徽)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母亲对待奶奶、对待女儿的行为进行分析。如教育女儿关心奶奶、尊敬奶奶表明“我”既孝敬老人又教子有方。答案:作为儿媳,“我”心地善良,孝敬老人,包容体谅患病的婆婆;作为母亲,“我”关爱孩子,教子有方,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方法指导】分析人物形象,可按以下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若题干要求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需从“概括人物形象”和“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方面入手。若题干只要求概括人物形象,则答案不需具体分析。

第二步,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梳理与人物相关的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细节描写、关键语句。【变式设问】1.(统编九上《我的叔叔于勒》)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依据小说内容和你自己的理解,与同学讨论。(1)分析环境描写,了解人物命运。自然环境的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社会环境可以交代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分析人物形象。(2)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通过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描写,深入细致分析。[具体知识详见P107“文体知识梳理”的“(五)写作手法”中“3.常见的描写方法”](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据情论人,具体的故事情节能彰显一个人的品质。(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5)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人物形象。文章开头和结尾往往有议论或抒情性的语句,一般是作者对人物的分析和感悟。还要抓住作者或他人对人物的介绍或评价。第三步,具体概括。分析概括时要从多方面入手,不可笼统含糊,要保证人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有理有据。第四步,标清序号,增加条理。答题规范:(1)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征。(2)××是一个……(性格、思想品质)的人+作为什么人,表现怎么样。考点十四:主观表达(10年3考:2016.9;2014.9;2011.14)考纲链接: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例题一:(2016安徽《那个春天,很暖》)“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解析】此题考查阅读感悟。围绕“成长”写感悟,如“女儿”对奶奶的态度变化,感悟出成长需要引导呵护、成长过程中需要关爱他人等。答案(示例):①成长需要时间。②成长过程是曲折的。③成长过程中要勇于改正错误。④成长过程中既有烦恼,也有快乐。⑤成长过程中需要关爱他人。⑥成长需要引导呵护。(写出两点即可)例题二、5.

(2014安徽《红书包》)从全文看,篇末的“启示录”包含了哪些内容?(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和中心的理解。答题时紧扣爸爸的那句话:“爱美不是件坏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了,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结合文章中心,理解回答。答案:(1)人都应追求美好的东西。(2)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3)追求美但不一定要得到它。例题三:9.(2018安徽《冰雪精灵——雾凇)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你哪些启示?(6)

答案:人生的成功如同雾凇奇观的形成,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付出艰辛努力,还要抓住机遇。【方法指导】谈感悟、启示等主观类题,要求在把握原文创作意图、作者创作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理解。“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谈”的内容应从原文出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1)仔细审题。如“结合主题谈启示”一定要明确结合主题进行谈论,“文章给你感受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