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读书笔记_第1页
《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读书笔记_第2页
《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读书笔记_第3页
《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读书笔记_第4页
《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读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读书笔记《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读书笔记一、书籍简介书名:《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作者:孔祥智等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0月字数:200千阅读时间:2020年11月二、主要内容本书共十章,第一章全面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内涵及其实施,第二至六章分别解读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要点,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第七至十章从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创新、人才支撑和资金来源四个不同角度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策略。三、阅读收获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这一战略的具体实施作了详尽的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首先,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是递进的关系。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此政策框架下,城乡关系开始初步进行调整。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八大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方针,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即通过体制机制的建立和政策体系的构建,促进城乡之间水乳交融,互为发展条件。可见城乡融合是更高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要素融合、区域融合和生活方式融合三大方面。其次,城乡融合必然要求振兴乡村。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落实实施,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最后,产业兴旺要以农业为中心拓展多种产业。做强农业,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充分挖掘农业多功能性;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服务产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解决四大关键问题,一是进一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强化农村金融支持政策;三是继续向改革要红利;四是有效解决乡村振兴的人才和资金短缺问题。此外,还要做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主攻方向。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在乡村,村“两委”(村委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是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作用。首先要开展乡村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有效治理;其次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抓紧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再次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理念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是乡村振兴五个总要求的第一个。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农民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的关键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离不开农业增效,离不开产业发展。只有产业兴旺,农民才能富裕,乡村才能真正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提高农民的农业经营收人,增强农业在国际上和国内不同部门间的竞争力,离不开强有力的农业体系。这要求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建设来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以经营体系建设来创新农业资源组织方式和经营模式。构建强农业体系,需要在协调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为了加快乡村的产业振兴,在基层方面需要加快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加强有关部门协作,引导工商资本去乡村发展现代化种养殖和生态旅游等产业;在顶层设计方面需要加快出台相应政策,提高农村资源资产的市场流动性,提升农户对接现代产业发展的能力,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成果。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关键。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态宜居,一方面是适应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生态宜居”的实现,能够让城里人“愿意来、留得下、过得好”,让美丽乡村“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实现生态宜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系重要论断的现实部署,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生态宜居的抓手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树立自然资本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供给;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十八大以来,中国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政策体系日臻完善。但当前农村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污染、农村厕所粪污以及农村生活污染等。生态宜居的实现,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实现对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转变对农村环境“脏、乱、差”的传统印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生态补偿制度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目前已经被普遍认为是生态保护的有效手段,具体来说,目前中国生态补偿主要包括政府购买生态服务模式,生态环境服务付费模式,生态税模式和绿色金融模式四种模式。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生态宜居的重要表现形式,当前面临着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和农村空心化问题凸显三大难题,需要做到坚持多元化建设,坚持多主体建设和坚持多渠道宣传三个坚持。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的保障。建设乡风文明既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乡风文明不仅反映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强国梦的重要条件。乡风文明建设不能通过急功近利的运动方式来完成,也不可能通过搞涂脂抹粉的形式主义来实现。而是要把传统优秀文化和现代文化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乡村生产和社会生活方式中,并转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内化为人们的信仰和习惯。文明乡风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培育文明乡风,有利于营造宽松、文明、充满活力的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有利于凝聚精气神,点燃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农民群众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的信心。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文明乡风能够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文明乡风是实现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文明乡风能优化农村人文社会环境,激励人们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爱国爱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可以通过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乡风文明建设活动两个方面来打造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优秀传统文化是乡风文明之源,涵育现代文明乡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创建机制、法制机制、组织机制等一系列让城乡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质同步提升,吸引人人参与创建乡风文明活动,保持创建乡风文明生机与活力的体制机制。治理有效: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与否,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治理有效,是乡村治理的目标。构建治理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抓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建设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三治结合”治理体系;以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实现乡村形态的稳定。建设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需要做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五个方面。实现治理有效,在保证乡村意识形态不动摇的基础上,既要能够实现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构建,又要充分发挥自治、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作用。针对当前乡村基层治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构建,如何确保自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要义、德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扬善之义、法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应有之义。实现乡村形态的稳定,做到乡村治理有效,就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保障。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根本。生活富裕是建立美丽社会、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实现乡村振兴,农民生活富裕是根本,而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国农村约有6亿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是要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二是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保障需求;三是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实施乡村振兴,基础设施要先行;四是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五是要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前提。贫困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农村贫困人口基数庞大,脱贫难度越来越大,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是需要脱贫人口总量庞大且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二是区域性整体贫困程度较深但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三是扶贫脱贫政策工具在实践中的“精准”难度非常大。当前精准扶贫主要有九种方式:特色产业扶贫、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转移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和兜底保障扶贫。其中,特色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直接着力于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发展能力和收入水平;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扶贫着力于在扶贫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着眼于长期中贫困人口人力资本的提升,以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兜底保障扶贫是指针对无法通过产业、就业等方式实现脱贫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救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乡村振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前所未有,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容忽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制度性约束和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只有抓好农村改革,才能有效破解这些制约和挑战,不断拓展农业农村发展新空间。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我们应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乡村振兴搭建起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首先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和基础,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家庭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底色,普通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相互建构,分散经营与统一经营主体相互融合。其次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农业之源、农民之本,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也是决定经济社会全局的基础性制度。新形势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线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第三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代产权制度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根本支撑。第四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这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包括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整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两大方面。人才支撑与乡村振兴。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乡村振兴,根本在政策支持,出路在制度创新,要害在人才支撑。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农业的发展亟需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使之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只有汇聚各类农业人才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动力,进而实现乡村振兴。解决乡村的人才支撑问题是振兴乡村的关键所在。实现人才支撑最主要的是发展并壮大从事农业的人员队伍,这是关系农业长远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大计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人才支撑,可采取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以及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等措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能够对农民在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环节所出现的问题或困难给予解决和引导。通过系统的职业教育,能够培育出一批具备较高文化水平、较高技能素质、较强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能够引导小农户使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技术手段,加快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从而为乡村振兴的“三农”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此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可以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通过发挥科技人才作用,实现中国农业在关键技术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使中国农业科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满足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提高农业生产力,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在新时代下,创新型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能手等不仅需要从农村本地培训,也需要城市向农村输送或者回流。在培养乡土人才的同时,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发展农村。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投人的保障和支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人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既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资金保障渠道,也对财政支农体系、金融支农体系及农村产业多元投融资机制创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财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工具,财政资金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支持各项“三农”政策的顺利实施。由于农村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发育均不够完善,农村各产业的生产经营风险相对较高,金融机构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高、风险大,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的积极性不足,金融资本不愿意进入农村。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内部的资源配置结构,引导非政府部门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并借助税收优惠、增加投资和补贴等方式调整财政资金的转移力度,从而促进产业发展、优化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增长。此外,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设立产业基金,农业融资租赁,农村产业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方式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四、总结思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比两个20字总要求,物质基础方面,从“生产发展”升级为“产业兴旺”,前者主要指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有机构成提高的高度概括;而后者则不限于农业产业的发展,主要侧重于充分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产业体系。设施条件方面,“村容整洁”侧重于对村容村貌的要求;而“生态宜居”则是在村容整洁的基础上强调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强调农村生活环境的宜人和舒适,进而隐含着农村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所不具备的,是农村能够吸引城市居民前来短期乃至长期居住的原因之一。精神要求方面,都是“乡风文明”,概括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既是当前的要求,又是未来要达到的目标。政治保证方面,“管理民主”是农村村民自治的要求之一,自治就是要在民主的大前提下实现,没有民主,村民自治就失去了意义,和国家的国体、政体不符;而“治理有效”是对民主基础治理效果的要求,要“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实现农村治理的有效和可持续性。中心目标方面,“生活宽裕”和“生活富裕”都是对农民生活水平的要求,前者是对小康阶段生活水平的概括,后者是对富足阶段生活水平的概括。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是由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背景下的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的升级。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需要继续巩固和完善。迄今为止,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已全面转向多层次、立体式、复合型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同时,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一些固有缺陷开始显现,集体经济组织“统”的职能发挥不足、家庭经营过于分散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难度加大。农村土地细碎化严重,降低了农地的规模经营效益和粮食产量。农村土地所有权界定不清,影响了农地利用效率和农业长期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要通过多种途径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