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可编辑ppt2可编辑ppt【真题一】(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文本见“考向一”【典例探究】【真题一】。3可编辑ppt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4可编辑ppt【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前“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后“而”是连词,表示并列。B项,两个“且”都是副词,都可译作“将要、将近”。C项,前“也”是语尾助词,舒缓语气,协调音节;后“也”是助词,表示判断语气。D项,前“之”是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后“之”起调节音节的作用。5可编辑ppt【真题二】(2009·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文本见“考向一”【典例探究】【真题二】。6可编辑ppt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7可编辑ppt【解析】选C。此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本题为传统题型,所考查的虚词也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中的。考生可用代入法进行排除。A项,代词,指“天地变化”/连词,“还是”,出自课文《烛之武退秦师》;B项,介词“比”/介词“对于”,出自课文《五人墓碑记》;C项,两个“以”均为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对照句出自课文《归去来兮辞》。D项,代词,“……的人”/语气词,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考生可能会在C项和D项间犹豫。需要仔细辨识,反复推敲。8可编辑ppt【特别提醒】做虚词辨析题时,“代入法”也是一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虚词考试题一般分四组,每组两句,一课外一课内,可将课内已掌握的虚词的意义、用法代入课外句中试一试,结合上下文看看是否讲得通。9可编辑ppt10可编辑ppt11可编辑ppt12可编辑ppt13可编辑ppt14可编辑ppt15可编辑ppt16可编辑ppt17可编辑ppt18可编辑ppt19可编辑ppt20可编辑ppt21可编辑ppt22可编辑ppt23可编辑ppt24可编辑ppt1.“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B.王好战,请以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25可编辑ppt【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题干中的“以”是介词,是“用、拿”的意思。A.“以”为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B.“以”是介词,相当于“用、拿”;C.“以”为介词,意为“因为”;D.“以”是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动作。26可编辑ppt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7可编辑ppt【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为:①介词,被;②介词,替、给。B.于:①介词,在,表处所;②介词,对、对于,表对象。C.以:①介词,用、拿;②介词,因为。D.两个“因”均为介词,依靠,凭借。28可编辑ppt【特别提醒】介词多为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常用的介词有“以”“为”“因”“于”“与”等。对介词的考查,通常是结合对文句的理解进行的。29可编辑ppt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0可编辑ppt【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②连词,表转折,却。B.且:①副词,将要;②连词,表递进。C.何:①表反问的代词,怎么;②表疑问的代词,什么。D.乃:都是表承接的副词,于是,就。31可编辑ppt【特别提醒】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等意义的词,常用的副词有“乃”“其”“且”“则”等。高考中,有时会直接设题考查辨析副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32可编辑ppt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3可编辑ppt【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①连词,表修饰,不译;②连词,表递进,而,而且。B.以:①连词,表并列,并且,而;②连词,表顺承,不译。C.与:均为表并列的连词,“和”“跟”“同”的意思。D.且: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尚且,还。
34可编辑ppt【特别提醒】连词是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者句子与句子的词。常用的连词有“而”“且”“以”“则”“与”等。对连词的考查,主要是区分连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35可编辑ppt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6可编辑ppt【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之:①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也:①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②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起舒缓语气的作用。C.所:①名词,适当的处所或位置;②助词,与“为”共同表被动。D.两个“乎”均为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反问。37可编辑ppt【特别提醒】助词是依附在别的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表达某种语气或起调节音节作用的词。常见的助词有“之”“乎”“者”“也”等。高考往往从助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细微区别的角度设题。38可编辑ppt6.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耳:而已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于之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诸:之乎D.子曰:“盍各言尔志。”盍:何不﹒﹒﹒﹒39可编辑ppt【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兼词在古文中虽不多见,但在理解文句时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A.“耳”是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B.“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是”。C.“诸”是兼词,用在句中相当于“之于”,用在句尾,相当于“之乎”。D.“盍”是兼词,相当于“何不”。40可编辑ppt【特别提醒】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词,常见的有“诸”“焉”“盍”等。对兼词的考查高考虽涉及不多,但也应引起注意。41可编辑ppt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天下事有难易乎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④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①④相同,②⑤不同B.①③相同,②⑤不同C.③④不同,②⑤相同D.④⑤不同,②③相同﹒﹒﹒﹒﹒﹒42可编辑ppt【解析】选A。①④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吗”;②在句中表停顿,不译;③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⑤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43可编辑ppt8.下列句中加点字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中的“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某所,而母立于兹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4可编辑ppt【解析】选B。B项与例句均为“所”字与动词相结合,形成名词性短语,相当于“……的(事、物、地方、人)”等。A项为名词,表处所;C项“为”和“所”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D项“所”和“以”连用,组成“所以”的固定格式,表凭借,可译为“用来……的”。45可编辑ppt9.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夫差与之成而去之④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⑥余闻而愈悲A.①④/⑤⑥/②③B.①/④/②③/⑤⑥C.①/②⑤/③⑥/④D.①/②/③⑥/④⑤【解析】选C。①通“尔”,译为“你的”;②⑤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③⑥表顺承关系,可译为“就”;④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因此”。﹒﹒﹒﹒﹒﹒46可编辑ppt【特别提醒】湖南高考《考试说明》要求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说已把考试范围缩小到了最小限度。这就为我们牢固掌握这18个虚词的各种用法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用列表的形式,把每一个虚词的词性,每种词性的各种用法及意义都分条列出,并附上课文中学过的例句,然后熟记于胸,以后在文言文阅读中遇到某个虚词就可作出用法选择了。47可编辑ppt48可编辑ppt49可编辑ppt50可编辑ppt51可编辑ppt【解析】选D。两个“之”均为代词,指代僧人义端。“说之”意为“劝说他”。A.及:①副词,意为“到、等到”;②动词,意为“赶上”。B.乃:①表判断的副词,是;②表承接的副词,于是。C.以:①顺接连词,相当于“而”;②介词,意为“用、拿”。52可编辑ppt【特别提醒】有的文言虚词兼有多种意义,在不同的语法结构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另外,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虚化而来的。因而有些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如“之”,可以是助词,可以是代词,还可以是动词。还有上题中的“及”。所以,要根据语境具体分析。53可编辑ppt54可编辑ppt55可编辑ppt56可编辑ppt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模板合同履约金协议
- 肉类副产品在食品工业中的循环利用技术考核试卷
- 海洋工程装备模块化设计考核试卷
- 木材制浆与造纸化学品考核试卷
- 石棉云母矿选矿厂智能化改造与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包装色彩学与视觉传达考核试卷
- 禽类产品品质认证与市场信任建立考核试卷
- 生物基纤维在环保吸附材料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铁路班前安全教育
- 中学生感恩教育体系构建
- 中国银联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安徽制造业发展报告
- 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实战 课件 任务5 E-mail人机交互自动化-2
- 【华为】通信行业:华为下一代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白皮书2023
- Python 程序设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四川师范大学
- 城乡环卫保洁投标方案(技术标)
- 充值合同范本
- MSDS中文版(锂电池电解液)
- 《职业病防治法》知识考试题库160题(含答案)
- 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 环境监测仪器安装施工方案(更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