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1页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2页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3页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4页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2021-2022学年七(上)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班级:姓名:座号: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范文正公仲淹既贵,常以俭约训人,戒诸子曰:“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今而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汝母又已早世,吾所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贵之禄耶?”子纯仁娶妇将归,以罗绮为帷幔,公闻之不悦曰:“罗绮岂帷幔之物耶?吾家素清俭,安得乱吾家法?敢持至,当火于庭。”(明代刘元卿撰《贤弈编·卷二·范文正公仲淹既贵》)注释:①范文正公仲淹:即范仲淹,“文正”是他的谥号。②执爨(cuàn):烧火做饭。③躬:亲自。④甘旨:美味的食物⑤充:请人代劳。⑥恨:遗憾。⑦若曹:你们。⑧罗绮:罗和绮,多借指丝绸衣裳。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俭以养德()(2)不能励精()(3)未尝充也()(4)闻之不悦()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B.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C.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D.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分)(2)今而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3分)4.两篇文章中都谈到了对孩子的教育,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4分)

**中学2021-2022学年七(上)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二班级:姓名:座号: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诸葛亮《言家事》)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非学无以广才()(2)非宁静无以致远()(3)悉仰于官()(4)及卒,如其所言()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B.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C.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D.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分)(2)子弟衣食,自有余饶。(3分)4.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中学2021-2022学年七(上)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三班级:姓名:座号: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智犬破案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①,香火颇旺。一夕,有盗逾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②货而亡。翌日③,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途经一酒肆⑤,见五六酒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注释】①刹(chà):寺庙。②越:抢劫。③翌(yì)日:指第二天。④诣:到。⑤肆:店铺。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有盗逾墙而入()(2)遂越货而亡()(3)顾野有麦场()(4)弛担持刀()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B.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C.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D.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翌日,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2分)(2)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3分)4.文中犬之“智”的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4分)

**中学2021-2022学年七(上)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四班级:姓名:座号: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余乡延溪①有石犀牛,其来颇久。近岁居民艺②麦,被邻牛夜食几尽。牛主惧其讼己,乃故言曰:“早见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食邻麦者,殆是乎?”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嗟夫,邻牛食麦,石犀受击。石犀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凡事何可不揆③诸理?(选自明朝江盈科《雪涛小说》)【注释】①延溪:地名,在湖南桃源东。②艺:种植。③揆:度量,考察。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国人道之道:(2)闻之于宋君闻:(3)牛主惧其讼己讼:(4)殆是乎殆: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B.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C.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D.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分)(2)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2分)4.两段文字中的哪一句话揭示了“闻而传之者”和“艺麦家”最终成为笑柄的原因?乙文中石犀牛为什么会被断足?(4分)

**中学2021-2022学年七(上)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五班级:姓名:座号: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沈屯子多忧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③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家人为之请巫。巫曰:“稽冥籍④,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所适⑤夫麻哈回也,貌甚陋。”沈忧病转剧。亲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耳。”沈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麻哈回作休书见付乃得也。”(选自明代刘元卿《贤奕编》)【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③纾:解除④冥籍:阴间的书簿。⑤适:侍奉,这里是“嫁”的意思。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因往晓之晓:(2)其人舍然大喜舍:(3)日夜忧念不置置:(4)归忧益重益: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B.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C.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D.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3分)(2)善自宽,病乃愈耳。(2分)4.【乙】文中沈屯子的“多忧”,是不必要的担忧呢,还是居安思危?结合你对【甲】文“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阐述看法。(4分)

答案:一、1.(4分)(1)培养;(2)振奋;(3)曾、曾经;(4)高兴、愉快2.(3分)C3.(5分)(1)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2分)(2)如今得到优厚的俸禄了,想用来奉养父母,(但是)父母(已经)不在了。(3分)4.(4分)《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修身养德、广才成学的关键是要做到淡泊宁静,切忌淫慢险躁;《范文正公仲淹既贵》中范仲淹时常训诫儿子们要极力保持的家风和美德是勤俭节约。附译文:范仲淹(谥文正)先生地位高了以后,常常以俭省节约来训导家人,(他曾)训诫自己的几个儿子说:“我贫穷的时候与你们的母亲奉养我的父母,你母亲亲自烧火做饭,而我亲自预先代尝咸淡,从来不曾让人代劳。如今得到优厚的俸禄了,想用来奉养父母,(但是)父母(已经)不在了。你们的母亲又已经早早去世了,我所最遗憾的,就是怎能忍心让你们安享我富贵的俸禄呢?”(他的)儿子范纯仁迎娶妻子将要回家时,用轻而薄的罗作路帐,先生听说这事儿不高兴地说:“罗和绮这样的丝织品岂是作路帐的东西呢?我们家一向清廉俭朴,哪能乱了我们的家法?(如果你)敢带回家,就会在院子里烧掉。”二、1.(4分)(1)扩充、增长(2)达到,实现(3)全,都(4)死2.(3分)D3.(5分)(1)贪图享乐、怠惰散慢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2分)(2)这些子孙们的衣食,自给是有富裕的。(3分)4.(4分)①有清廉的智慧:高风亮节,不谋私利。从《言家事》中看出,身为蜀国丞相,他却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②有教育的智慧:“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可见诸葛亮不为下一代积累物质财富,却对下一代谆谆教诲,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教导子女要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③有学习的智慧:“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深谋远虑,也是日积月累的学习而达到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只有带着心志才能获得学习的果效。(至少回答两点,每点2分)附译文: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章说:“\t"/item/%E4%BA%AE%E8%87%AA%E8%A1%A8%E5%90%8E%E4%B8%BB/_blank"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15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等到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三、1.(4分)(1)越过(2)逃跑,逃亡(3)看,视(4)解除,卸下2.(3分)C3.(5分)(1)第二天,有两个小和尚进入房间,看见了那位僧人的尸首,非常惊讶。(2)一会儿狗跳进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鬼不放。4.(4分)一智是警觉,能够及时发现盗贼,提醒僧人注意;二智是记忆,在第二天可以准确地从五六个人里面发现盗贼;三智是坚持,咬住盗贼就不松口,等待主人把盗贼抓住。(能答出两个方面,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离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个盗贼翻墙进入(寺庙)。狗大叫不止,一名僧人发现了盗贼。盗贼将和尚砍倒在地,于是就带着货物逃走了。第二天,有两个小和尚进入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于是到官府告状,狗也去了。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五六个酒鬼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对此很奇怪。突然狗跳进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鬼不放。和尚怀疑他是盗贼,绑起来送到官府。官吏审问后,果然就是他。原来狗也很聪明。四、1.(4分)(1)讲述(2)使知道(3)诉讼,打官司(4)大概2.(3分)A3.(5分)(1)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2)众人都相信是这样,认为石犀牛年岁久了变成了犀牛怪。4.(4分)第一问:凡事何可不揆诸理?第二问: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种植麦子的人家轻信牛主之言。参考译文:我的家乡有一头石犀牛,它的来历很久远。近年来乡村里的人种植了很多小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