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落细胞学检查技术及基本知识_第1页
脱落细胞学检查技术及基本知识_第2页
脱落细胞学检查技术及基本知识_第3页
脱落细胞学检查技术及基本知识_第4页
脱落细胞学检查技术及基本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脱落细胞学检查技术及基本知识05.07.20231第1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2第一章

脱落细胞检查技术和临床应用评价

脱落细胞学:是对人体各部位特别是管腔器官表面的脱落细胞,或对病变组织通过细针吸取的方法获得的细胞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作出诊断,又称诊断细胞学。标本来源:自然排出物体腔抽出液细针穿刺吸取液第2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3第一节标本采集和涂片制作一、标本采集原则:尽量减少受检者的痛苦,取得合作;方法简便、实用、经济;尽量取得足够供诊断的细胞成分;及时快速送检立刻制片;绝对避免污染;标本号标记清楚。途径:细针穿刺;脱落细胞学检查第3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4常用方法:直视采集法:直接用刮片刮取、吸管吸取、刷洗自然分泌液采取法:痰涂片、尿液涂片、前列腺液涂片、乳头溢液涂片灌洗法:空腔器官、盆腔或腹腔摩擦法:鼻咽、食管、胃针穿抽吸法:浆膜腔关节腔积液,淋巴结、软组织、甲状腺、肝第4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5浆膜腔积液的处理:抽出应立即送检(4℃保存,24h内处理完标本)对检查影响较大的是过多成熟的红细胞和标本的严重凝固,需处理,淋巴细胞分离液或低渗方法可去除红细胞,凝固的积液将凝块吸出,剩余液体离心涂片。第5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6二、涂片制作(一)要求:

1标本要新鲜

2操作要轻柔:细胞分布均匀;薄厚适当勿挤压摩擦,以免细胞损伤变形;

3玻片要清洁

4涂片要牢固

5涂片数量

6标号准确第6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7(二)涂片制备方法推片法涂抹法压拉涂片法吸管推片法喷射法印片法第7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8(三)涂片的固定目的:保持细胞形态结构,防止其自溶。

固定液:首选95%酒精,乙醇乙醚,氯仿乙醇

注意事项:巴氏染色,涂片勿在空气中干燥后染色;固定时间不短于15分钟(48h内进行巴氏染色);固定液要达到90%以上;液体标本离心后涂片,待潮干后再固定,宫颈的刮片、痰涂片、拉网涂片、内窥镜的刷片、针吸涂片应立即固定。第8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9固定方法:带湿固定干燥固定固定时间:15~30min(四)涂片的染色目的:使细胞结构清晰显示;应用各种染色使细胞浆与核恰当显示不同颜色;使细胞透明度高,结构清晰。方法:常规染色为巴氏染色,配合HE、Giemsa、特染等。第9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101巴氏染色法

水化:固定好的涂片→80%、70%、50%乙醇→蒸馏水各1min

染核:苏木素染3~5min

分色:1%盐酸中数秒,水洗

蓝化:置饱和碳酸锂溶液中1min,水洗

脱水:50%、70%、80%、95%乙醇各1min

染浆:置于橘黄G液中染2~4min→95%乙醇洗2次→置于

EA36染液中4~5min

脱水:95%、无水乙醇各1~2min→二甲苯透明2~

3min×2

封片:中性树胶封固第10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11结果判定:胞核呈紫蓝色,核仁红色,底层细胞、中层细胞和表层角化前细胞为淡蓝色,不全角化细胞(角化前细胞)呈粉红色,角化细胞呈桔黄色。适用于上皮细胞染色和阴道涂片观察女性激素的影响优点:细胞具有多色性缺点:染色程序较复杂第11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12

注意事项:

染液要充分溶解苏木素要染前月余配制,用时每天过滤1次,加新液。室温低时不易着色,可<50℃加热盐酸分化前镜下观察以确定分化时间涂片在橘黄液中不宜过长EA36染液配制和使用前应用滤纸调试第12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132HE染色:透明度好、核浆对比鲜明、染色效果稳定,核紫蓝色、浆淡玫瑰红色。步骤简单,适用于痰涂片。3瑞氏-吉姆萨染色:多用于血液、骨髓细胞学检查第13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14常规巴氏制片与液基薄层制片比较巴氏液基薄层制片10~20%标本移至玻片100%标本收集至保存液中干固定湿固定制片技术不稳定,不能重复技术稳定,可重复易受血黏液炎性渗出物覆盖去除血黏液和大量炎性遮盖物细胞分布不均匀,易重叠细胞分布均匀集中,不易重叠镜下观察费力,易漏诊镜下观察省力,不易漏诊成本较低成本较高第14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15

染色一、瑞特染色法(Wright's)

特点:固定和染色合并在一起,手续简便,染色时间短,对白细胞特异性颗粒着色较好,但对核的着色差.1.瑞氏染料: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组成有复合染料。

亚甲蓝(M+)为四甲基硫堇染料,有对醌型和邻醌型两种结构。通常为氯盐,即氯化美蓝,其有色部分为阳离子,无色部分为阴离子

。美蓝容易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染料。市售美蓝中部分已被氧化为天青。

伊红(E-)通常为钠盐,既伊红化钠有色部分为阴离子,无色部分为阳离子,其有色部分为酸性

。伊红和亚甲蓝混合后,产生一种憎液性胶体伊红化美蓝中性沉淀(ME),即瑞特染料(其溶于甲醇即瑞特染液)。

ME(瑞氏染料)————→M++E-第15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16

2.甲醇的作用:用甲醇作瑞氏染料溶剂,即成瑞氏染液。甲醇是瑞氏染料良好溶剂,有两种作用:(1)溶解:甲醇使瑞氏染料中美蓝(M)与伊红(E)在溶液中离解,可使细胞成分选择性吸附其中的有色物质而着色。ME(瑞氏染料)————→M++E-在配制的瑞氏染液中美蓝如放置过久即可氧化而含有天青,美蓝天青与伊红化合物能使核染成紫红色,但不能使胞浆染为蓝色,多余美蓝就可以使胞浆染成蓝色,染色主要是化学作用,是离子彼此结合的反应。(2)固定,升温:甲醇具有强大的脱水力,可将细胞固定在一定形态及增加细胞结构的表面积,提高细胞对染料吸收作用,同时由于甲醇吸附染色液中的水,使染色液升温,加速染色反应。第16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17

3.染色原理:

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⑴.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⑵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蛋白质,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⑶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淡紫红色,称为中性物质。第17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18

4.影响因素:⑴PH对细胞染色影响:细胞各种成分均为不同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下在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蓝或天青结合,染色偏蓝。因此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染色用片必须清洁,无酸碱污染。配制瑞特液必须用优质甲醇,稀释染液必须用缓冲液,冲洗用水应近中性,否则可导致各种细胞染色反应异常,以致识别困难,甚至造成错误。⑵空气氧化作用:新鲜配制的染料偏碱,须在室温或是37℃下贮存一定时间,待染料成熟,主要是美蓝逐渐转变为天青B后才能使用,贮存时愈久,染色效果愈好。⑶挥发:瑞特染液贮存过程中,必须塞严,以防止甲醇挥发和被氧化成甲酸。有人主张在配方中加入甘油30ml,防止甲醇挥发,并可使细胞染色清晰。甲醇必须纯净(AR级),如甲醇中丙酮含量过多,染色偏酸,使白细胞着色不良。

第18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19

5.瑞氏染液配制:

(1)瑞氏染液Ⅰ液:瑞氏染料830mg或1g甲醇(AR)500ml或600ml甘油15ml

先将干燥(事先放入温箱干燥过夜)瑞氏染料放置乳钵内,用乳棒轻轻敲碎染料成粉末,再行研磨至听不到研芝麻声即呈细粉末声,加少许甲醇溶解研磨,使染料在乳缸内显“一面镜”光泽,而无染料粉粒沉着,再加较多量甲醇研磨呈一面镜光亮,静置片刻,将上层液体倒入一清洁储存瓶内(最好用装过甲醇的空瓶),再加甲醇研磨,重复数次,直至乳钵内染料及甲醇用完为止,摇匀,用甘油密封瓶口,存室温暗处,储存愈久,则染料溶解、分解就越好,一般储存3个月以上为佳。第19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20

(2)瑞特染液Ⅱ液缓冲液:1)缓冲液作用:染色对氢离子浓度是十分敏感的,据观察pH值的改变,可使蛋白质与染料形成的化合物重新离解。缓冲液须保持一定的pH使染色稳定,pH一般在6.4~6.8,偏碱性染料可与缓冲液中酸基起中和作用,偏酸性染料则与缓冲液中的碱基起中和作用,使pH恒定。2)缓冲液配制(pH6.4~6.8,弱酸性):配方1:配方2:KH2PO4—0.3gNa2HPO4—0.2g(1%磷酸二氢钾30ml加1%磷酸氢二钠20ml

)H2O(新鲜)加至1000ml

置室温黑暗处,瓶口密封,防止霉菌污染,如有污染则应报废。

第20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21

6.染色:a.取已干燥的血涂片,用蜡笔在血膜两端划线

b.将血涂片放平(置于染色架上),用滴管滴染液3-5滴于片上,并用滴管或吸球将染液驱散,使其布满整个血膜,放置约30秒钟。

c.加入等量缓冲液,用吸球轻轻吹动,使染液与缓冲液充分混匀,放置染色约5-10分钟。

d.然后用细小流水自片端冲去染液,切勿先倾去染液再用水冲。

e.血片自然干燥后即可镜检。第21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22第二节显微镜检查一、阅片要求:核对送检单与涂片的编号;了解病史及临床情况与送检目的;涂片应封固;先低倍镜逐个视野仔细阅片每个视野部分重叠,以免遗漏;找到具有诊断意义或值得讨论的细胞,要作标记。观察项目:涂片中的细胞成分;细胞的排列方式;一群细胞的毗邻关系;单个细胞的特征;核浆比例;细胞的退变情况;涂片背景中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第22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23诊断回报方式分级诊断法和描述性诊断法。改良巴氏五级分类法:

Ⅰ级:为见异常细胞

Ⅱ级:细胞有异型性但无恶性特征

Ⅲ级:疑为恶性但证据不足

Ⅳ级:高度提示恶性

Ⅴ级:肯定恶性第23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24细胞学诊断的质量管理体系标本采集制片过程阅片诊断理论学习复查会诊定期随访第24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25第三节

脱落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评价优势:安全简便、快速准确、检查范围大细胞诊断学的应用范畴(一)防癌普查(二)肿瘤治疗后随访观察(三)癌前病变的追踪观察(四)作为某种治疗手段的监测指标(五)估计卵巢功能,指导内分泌治疗第25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26细胞诊断学的应用价值

(一)对初筛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二)可发现早期癌,做到早期诊断(三)具有广泛应用的基础(四)对难于取得组织学诊断材料时,细胞学诊断可弥补形态学诊断的空白。第26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27细胞学诊断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原因:(一)取材不佳(二)制片质量欠佳(三)病变的情况:肿块大小、肿物的性质、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的组织类型、肿瘤的早晚、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第27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28不足:

1有一定误诊率:细针穿刺10%假阴性,痰涂片>20%的假阴性

2具体部位难确定

3肿瘤分型困难

4非肿瘤性疾病诊断研究少细胞诊断学与病理诊断的关系

细胞学诊断准确性低于病理组织学诊断,因此细胞学诊断有赖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证实。第28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29

辅助检查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DNA分析染色体倍体分析电镜第29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30第二章脱落细胞检查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细胞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一、细胞增生活跃细胞体积增大,核明显增大,核染色质增多,颗粒增粗,核仁增大增多,核浆比例失常,胞浆蓝染(巴氏),可伴核分裂像。二、组织修复细胞组织损伤或修复过程中从新生上皮脱落下来的细胞特征:细胞多成片出现,似合体细胞,排列规则;细胞稍增大,胞核也增大,核不深染,胞浆尚丰富,深染;核仁明显增大或增多;可能出现核分裂像。第30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31组织修复细胞第31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32三、细胞化生

1未成熟的鳞状上皮化生细胞的特征:似正常上皮外底层细胞大小;多成群出现,可呈铺砖式排列;细胞呈圆或卵圆形,边缘有小突起;胞浆常有小空泡使胞浆透亮。

2成熟的鳞状上皮化生细胞的特征:细胞似正常鳞状上皮中层细胞大小;多成群出现,细胞呈多边形,有锐角突起,形态多样;胞浆中常见小空泡。胞浆少,排列紧密,无细胞间桥。第32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33鳞状化生第33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34第34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35第35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36四、储备细胞增生

储备细胞是柱状上皮细胞下的一层具有分化潜能的幼稚细胞(或未分化细胞)。

形态特征:细胞小,似鳞状上皮内底层细胞大小;圆或卵圆形,胞浆有小突起;胞浆淡染可见小空泡;核偏位,可能大小稍不一致;核染色质匀细,可见核仁和几个大小一致的核粒;细胞常成群,有时彼此相连;其周围常伴化生细胞。第36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37成团增生的基底细胞支气管黏膜第37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38五、细胞增生细胞分裂增强,数目增多,体积可增大,形态可出现异常。细胞大,核大,核染色质增多、增粗,双核或多核,核仁明显,核膜增厚,甚至轻度不规则。可分为轻度和重度增生。六、细胞分化从幼稚细胞发育成具有完备结构和功能的成熟细胞的过程。上皮细胞分化的形态表现:1细胞体积由小到大2胞浆量由少到多3核浆比由大到小4饱和由大到小5染色质排列由疏松到致密6核仁由大到小,由多到少

第38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39增生柱状上皮混杯状细胞第39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40七、细胞核分裂像病理性分裂像应与核碎裂鉴别(核染色质呈大小不等的块状)八、细胞退行性变细胞退变包括变性和坏死,涂片中二者鉴别较困难,统称退变。

1人工引起的退变

原因:标本放置过久,细胞自溶;细胞置于高渗或低渗溶液中;固定液浓度或时间不适合,过湿或过干

形态特征:细胞呈大片结构不清,细胞均增大或均缩小,胞浆多呈红染,各种类型细胞退变形式一致。第40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41核分裂像第41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422细胞自然退变原因:细胞脱落过久,细胞营养不良,炎症、放疗、化疗的影响,肿瘤表面供血不足,细胞生理性衰老类型:

(1)肿胀性退变--细胞及胞核肿大,染色质模糊、断裂并淡染,核内有空泡。胞浆空泡状、蜂窝状或网孔状,胞界不清胞膜消失。

(2)固缩性退变--细胞及胞核缩小,胞浆红染、橘黄、淡黄或多彩,常出现核周晕,核固缩,染色质致密,核碎裂核膜消失。第42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43脱落细胞肿胀性退变过程第43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44细胞退行性变第44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45细胞退行性变第45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46第二节正常脱落细胞形态

一、上皮细胞(一)复层鳞状上皮由底层到表层分为:基底层、中层、表层

1基底层细胞:(1)内底层细胞:单层立方或柱状,很少脱落。(2)外底层细胞:2~3层第46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47中层细胞表层细胞

(1)角化前细胞(2)不全角化细胞(3)完全角化细胞第47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48第48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49第49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50第50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51储备细胞增生不成熟鳞化成熟化生细胞第51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52(二)柱状细胞类型: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柱状上皮涂片中常见:

1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2黏液柱状上皮细胞

3储备细胞第52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53气管壁:黏膜、黏膜下层、外膜支气管黏膜:黏膜上皮及固有层第53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54支气管黏膜第54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55成团、多核纤毛柱状上皮第55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56多核纤毛柱状上皮第56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57成团增生的基底细胞支气管黏膜第57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58(三)移行上皮细胞

1表层

2中层

3低层(四)上皮细胞成团脱落的形态

1鳞状上皮

2纤毛柱状上皮

3黏液柱状上皮第58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59移行上皮细胞第59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60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第60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61增生的柱状上皮第61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62二、间皮细胞

1分化程度:成熟型和幼稚型

2大小:大、中、小

3胞浆嗜色性:嗜酸性、嗜碱性

4花边间皮细胞

5创伤性间皮细胞第62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63增生的间皮细胞第63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64三、非上皮细胞

1内皮细胞

2成纤维细胞

3组织细胞

4多核异物巨细胞

5血细胞第64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65肺泡吞噬细胞多核第65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66四、背景成分

红细胞炎细胞多核巨细胞坏死物黏液等第66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67炎症增生时脱落细胞的形态一、一般形态特征(一)上皮细胞急性炎症:退化变性坏死慢性炎症:增生再生化生,退化变性

1鳞状上皮细胞(1)细胞核:核肥大、核固缩、核碎裂第67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68

(2)细胞形态:变形(梭性、星形、蝌蚪形、不规则形),核改变不明显--柱状上皮的鳞状化生。常见底层和中层细胞团(正常或轻度畸形)2柱状上皮细胞:纤毛柱状上皮常成片脱落,以固缩退变为主。(1)细胞核:固缩退变(2)细胞形态:缩小第68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69第69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70变性,无核纤毛丛第70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71

3病毒感染所致的上皮细胞改变

(1)单纯疱疹病毒:鳞状细胞核肿大,弱嗜碱性不透明,大的嗜酸性包涵体,多核巨细胞--细胞变性。(2)巨细胞病毒:胞体增大,胞核、胞浆见嗜酸性包涵体。第71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72病毒感染的柱状上皮第72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73(二)上皮增生再生化生时的形态1增生*共同特点:胞浆嗜碱性胞浆相对减少,核浆比略大核增大可见核仁核分裂活跃(1)鳞状上皮(2)纤毛柱状上皮第73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74增生基底细胞第74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75增生柱状细胞及少量基底细胞第75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762再生:再生上皮和基底层细胞再生细胞核大染色深,染色质结块及有丝分裂,核仁大、多,浆略嗜碱性,见双核多核,常见炎细胞。3化生:不成熟的鳞状化生上皮似基底层与棘层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成熟的鳞状化生上皮与正常鳞状上皮很难区分。如化生的细胞核染色质增粗,染色深,核大,染色大小异常称不典型化生或异型化生。第76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77鳞状化生第77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78(三)各种炎症时脱落细胞的特征1急性炎症:上皮细胞常严重退变,有较多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坏死细胞碎屑,纤维素。2亚急性炎症:退变上皮细胞、坏死细胞碎屑和增生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3慢性炎症:较多成团的增生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第78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794肉芽肿性炎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仅靠此细胞诊断结核不可靠,需同时见到上皮样细胞和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若邻近出现上皮样细胞,更支持结核的诊断。其他细胞: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第79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80类上皮细胞,第80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81核异质和角化不良的脱落细胞形态(一)核异质

1轻度核异质细胞:又称炎性核异质,病因去除多能恢复。多见于鳞状上皮的中、表层细胞。

与炎性增生细胞的鉴别:核虽大,但染色质仍为细颗粒状,分布均匀,无染色加深和核畸形。第81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82第82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83第83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84重度核异质细胞:见于慢性炎症,可发展为癌细胞,又称癌前核异质。核增大1~2倍,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略不均,核膜增厚,核仁大、多,胞浆与正常细胞相似,核浆比轻度增大。见于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的细胞与癌细胞的鉴别:核异型性中等,核浆比无明显改变。第84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85第85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86第86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87(二)角化不良又称异常角化、不成熟角化、细胞内角化细胞呈圆形,核深染,胞浆呈深红色,巴氏染色呈桔黄色,此种细胞出现在底层、中层时,可能为癌前病变的表现,在老年和更年期妇女应高度重视。第87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88角化不良第88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89三、放疗对细胞形态的影响(一)良型上皮细胞的改变

1急性放射反应

2上皮细胞持续性放射改变(二)癌细胞放射后的改变(三)放射灵敏度、放射治疗反应及灵敏反应

1放射灵敏度

2放射治疗反应

3灵敏反应第89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90放射治疗后第90页,讲稿共11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05.07.202391第三节肿瘤脱落细胞形态一、一般特征(一)核异型性

1核大大小不等

2核染色质深染粗糙

3核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