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套种中药材技术示范项目策划建议书_第1页
林地套种中药材技术示范项目策划建议书_第2页
林地套种中药材技术示范项目策划建议书_第3页
林地套种中药材技术示范项目策划建议书_第4页
林地套种中药材技术示范项目策划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2东山林地套种中药材技术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一、概述1.1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1.2国内外现状分析1.3项目单位的概况及优势1.4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技术培训1.5项目产业化前景二、技术可行性分析2.1基地育苗技术2.2林地套种技术2.3技术路线、工艺的合理性和成熟性2.4关键技术的先进性和效果2.5产品技能水平和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比较2.6项目的技术研发所处阶段三、市场需求情况和风险分析3.1国内中药材市场需求分析3.2国际市场状况分析3.3对策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1投资估算4.2资金筹措4.3投资使用计划五、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5.1未来三年生产成本、销售收入估算5.2财务分析5.3不确定性分析5.4财务分析结论5.5社会效益分析六、综合实力和产业基础七、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八、其它8.1环境保护8.2劳动保护和安全8.3附件九、结论东山林地套种中药材技术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概述1.1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中药属纯天然药物,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天然药物、回归自然等风靡世界各国。近年来,面对现代医药特别是西药的一些窘境,天然药物在全世界获得重视。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中药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每年30%以上的增长速度,中药销量逐年上升,中医药产业在全球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当前我国中药产业存在的问题是: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工艺比较落后,产品质量较差,市场竞争能力弱。为弘扬“国粹”,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从建立原料基地入手规范操作,实现中药生产的产业化、集约化。建设现代化中药大型产业化种植基地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办发[2007]第23号,以下简称《规划》),“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坚持自主创新、国际合作、重点突破、集聚发展、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保护特有生物资源,保障生物安全。力争通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将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社会的主导产业。依据《******市东西山绿化条例》有关规定,******市东山区域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退耕还林、改善市民生存环境,绿化、美化******的生态战略重大举措,具有重大意义。但从实施情况来看,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一是退耕还林后的管护问题。退耕还林后,当地村民在林木栽植后对林地的管护不够,致使林地杂草丛生,既影响了树木的生长,也给护林防火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二是由于林木生长期长,新造林地苗木小、密度低,农民对退耕还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持有怀疑,对稳定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不利。三是退耕还林后,村民基本无事可做,虽然有大批村民外出务工,但由于近年受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返乡或下岗者大有人在,很多农村养殖承包户也因经营不善而中止原有项目,这些都对我市的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对此,******有限公司在******市各级政府及******警备区的领导下,在当地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对东山退耕还林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走访退耕还林农户、周边各村农户、养殖户、经营户及相关人员,针对上述问题,依据退耕还林、东西山绿化等有关方针政策及中草药市场情况,提出在东山及周边区域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1.2国内外现状分析由于中药材主要起源于中国,所以在国外发展很少,中药材是我国有特色的治病救命的医药宝库,而中药材种植是中药产业的基础,是中药生产的第一车间,只有保证中药材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才能让我国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此外,随着中药种植经济效益逐渐凸显,中药材的种植也为越来越多农户所重视。但长期以来,我国中药材种植的现状基本是“农户+市场”的模式。这种模式因为农户数量多、分布广、质量参差不齐等不足,既不利于种植规模的扩大,又不利于药材质量的保障,已越来越不适应中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更被市场接受的是“公司+农户”模式,引进农业种植企业,完善产业链条。这种模式无疑对改变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有利于农户规避风险。以国家权威机构审批过的高新技术企业——广州荟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这是国内目前发展较为成功的农业种植企业的典型代表,是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内的重点龙头企业,已成为铁皮石斛产业的领头羊。广州荟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科学研究单位为技术依托,研发出了丰富的繁殖和栽培铁皮石斛的技术,能够为种植户提供优质的种苗和专业的技术指导,使药材质量得到保证。同时,广州荟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还能对农户生产出来的成品进行集中收购,大大降低了农户的市场风险。已有越来越多农户意识到“农户+市场”模式的不足,从而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并从模式的转变中获得更多收益。1.3项目单位的概况及优势1.3.1地理优势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杏花岭区小返乡,包括后沟村、东坪村、麦坪村、小返村、南坪村、水沟村、窑头村、榆林坪村等。1)水文气象******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冬季少雨,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年平均降雨量为500mm左右,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年平均气温9.5摄氏度,日照充足,冬季温度低,天气干冷,年平均无霜期150天左右。基地内水资源丰富,水质质量较好,有专用深井灌溉水源。2)土壤类型土壤耕层内无有毒离子和倾倒物富集,主要为砂质黄壤土,土质松散,物理性状好。厚度5米以上,PH值适中,适于多种药材作物种植。土质肥沃,地下水位较低,不积水,便于灌溉。3)交通电力药材种植区位于******市城郊,且毗邻全省高速,交通极为便利。电子供应充足稳定,能够确保生产加工季节的电力需求。4)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发生较少,一般年景是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气候温凉,天气晴朗少雨,冬季干冷晴天多霜冰冻。1.3.2项目单位优势******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营项目为:生态林与经济林种植,中药材种植、加工和家禽、家畜养殖。地址位于******市杏花岭区小返乡后沟村,拥有土地1100多亩。我基地以“科技兴村,科普惠农”的思想为指导,在发展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周边十多个村,普及推广林地套种、中药材种植与深加工技术,传播现代农业科技信息和先进管理方法,走出了一条以种植养殖园基地为载体,兼办科普教育的富有特色的农村科普基地的道路。我公司已与杏花岭区小返乡政府就中药材种植项目达成意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依托,利用当地荒山林地,共同推广中药材种植,促进农民增收。计划新增种植面积4000亩以上,全部纳入种植基地管理。公司出种子秧苗,小返乡政府负责规划用地,并组织农户在基地的指导下开展中药材种植。本项目避免了“农户+市场”模式的不足,改进了“公司+农户”模式,在此基础上模式得到升级,采用“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农户可以根据基地的示范随时调整种植结构与方式,从转变中获得更多收益。1.4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和技术培训1.4.1实施方案本项目先基地育苗,然后结合退耕还林推广,进行林药套种,采用“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由******市东来生态有限公司与种植户签定种植合同,集中育苗,分散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分类,统一销售。第一年选择水浇地育苗和部分旱地直播方式,建立育苗基地1000亩;第二年完成种植开发任务5000亩;第三年推广面积达10000亩。1.4.2技术路线技术主要包括基地育苗技术和林地套种技术两方面:①育苗技术路线:播种材料准备→试管苗移栽设施、设备准备→基质准备→育苗→苗期管理→炼苗出圃②套种技术路线选地、整地→选种或选苗→播种或育苗定植→田间管理(水肥管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采收储存1.4.3技术培训1)建立科技培训体系。依托“村村通”网络平台,落实培训场所,配置电脑、音响等相关培训设施,建立农民信箱、手机虚拟网,形成信息采集、储藏、传递等渠道。2)依托找药材项目基地,根据生产关系问题进行培训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设计。3)每月定期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每期l—2天),使95%以上的种植都能得到全面的培训。组织、设计的培训内容有:中药材为主要产业的农业生产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无公害中药材、中药材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有关法律知识和农村政策等。4)选送一定数量的青年农民和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到山西农业大学学习;组织参加政府及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5)邀请******市科技局星火中心的技术人员进行《******市有害生物智能咨询系统》的使用的培训,能及时地防治中药材的病虫害发生。6)征购和发放《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安全用药等资料分送到每个种植户手中;征订中药材报刊、杂志,赠送给村民代表及种植大户,组织各种相关技术资料,分发给种植农户。1.5项目产业化前景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各种药善调理需求日趋强烈,对中药材品种、品质、品位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我市境内天然野生中药材又非常丰富,品种繁多,品质上乘,品位较高,这就为我们进一步开发野生中药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今后中药材种植开发前景会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广阔,种植中药材效益也会日益显著。实践证明:东山地区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是农业发展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黄芩种植为例,每亩产300—500斤干黄芩,以市场价每斤4.5元计算,每亩最低收入也在1300元以上;甘草种植每亩收干甘草400斤左右,亩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随着我国医保事业和中药业现代化飞速发展,对于中药材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符合《GAP》标准和国际通行标准的中药材需求越来越大。东山建设中药材示范基地,就是要主动适应这一巨大市场需求,全力开发符合GAP标准的我省地产药材。因此,在国际国内中药材市场需求中,东山地区地处******市上风上水地段,无工业项目,纯天然,无污染,中药材建设基地更具有明显优势。为社会提供符合标准的绿色中药材产品,是我国医药卫生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国家大力推动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我乡也全力建设中药材示范基地,既满足了这一需求,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对于农村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东山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科学开发中药材,是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药材种植开发,配合全乡退耕还林,既可以获得明显的生态效益,又能美化旅游环境。使10000亩山地资源被科学开发利用。中药材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和较高品质,采取科学种植和合理采挖相结合,对保护******市上风上水地段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东山建设中药材基地示范且推广,可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农业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优势,促进农业经济优化升级。经过三年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必将形成新的农业支柱产业。二、技术可行性分析本项目主要实施两项技术:基地育苗技术和林地套种技术。2.1基地育苗技术工厂化育苗是一项先进的农业科技新技术。目前,工厂化育苗已应用于花卉、蔬菜、绿化苗及中药材。此技术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和地域性的限制,可以实现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商品化供应,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农业的一个标志。至今,工厂化育苗已发展成一项成熟的农业先进技术。中药材工厂化快繁育苗技术除可以在现代化温室,即连栋温室中应用外,还可以在日光温室,甚至简易的塑料大棚及荫栅中进行中药材的快繁育苗工作。应根据自身具备的设施条件,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快繁育苗技术之路。2.1.1育苗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了3种育苗模式,即穴盘育苗、营养袋育苗、沙床育苗。其优点及生产注意事项如下:2.1.1.1穴盘育苗(1)优点:①优良品种推广率高、速度快、生产效应大;②节约种子、材料,生产成本低;③机械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④出苗整齐,病虫害少;⑤移植过程不伤根系,定植后成活率高,不需缓苗;⑥种苗适于长途运输,便于商品化供应。(2)生产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法:适合此育苗方式的中药材为草本类。注意选择合适的穴盘规格。因不同规格的穴盘对种苗生长影响差异很大。孔穴大有利种苗生产,但生产成本高;孔穴小则不利种苗生产,但生产成本低。因此,在生产中,应根据所需种苗大小、生产速率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穴盘,以兼顾生产效能与种苗质量。一般有32、64、128、288孔等穴盘。生产管理过程中,注意水、温度、光照的控制,特别是出苗前遮阳应控制在70%左右,并保持基质湿润。2.1.1.2营养袋育苗(1)优点:①繁殖速度快,短期内即可形成一定规模。②根系发达,苗齐苗壮。③不归圃,可直接定植。④可待墒定植、常年定植,不受季节限制。⑤带袋移栽不缓苗,生产速度快,根系完整,成活率高。⑥管理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⑦保水保肥,便于长途运输。(2)生产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法:适合此育苗方式的中药材为木本播种苗或扦插苗。营养袋选用8cm×12cm的规格为好,既利于种苗生产,又节省成本。播种育苗应注意播种前种子的清选、消毒及催芽处理。有些种子种皮厚,要经过特殊的种子处理,如五味子、山茱萸种子应经过冬季低温和智能温控催芽处理才可出苗,因此,应针对不同种子选用适合的处理方法。扦插育苗应注意插穗的采集(选生长健壮株)、剪裁、消毒及生根剂处理等环节。根据不同中药材品种及其生根难易程度,选用不同浓度,甚至不用生根剂也可。扦插(播)后注意水分、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控制。例如,每种中药材都有最佳的出苗(生根)温度,因此,苗期环境管理至关重要。2.1.1.3沙床育苗(1)优点:①生产成本低;②统一管理、成活率高;③采用立体育苗方式,节省空间。(2)生产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法:适用于个别中药材的扦插繁殖,沙床为7.5m×2.5m(宽长)规格,四周用砖砌好,苗床厚度为30cm。沙床育苗虽采用立体育苗方式节省了育苗空间,但遮阳率不能过大(不超过60%)。选择品种时应选用较耐荫的中药材种类,否则,遮阳率过大时将影响其成活率。中药材工厂化快繁育苗技术材料准备扦插材料的准备:即插穗的采集、剪裁及消毒。从幼龄母树(株)上采集枝条,采集后放在阴凉潮湿处以免失水,然后将枝条剪成长8cm~20cm的段(株),留2个~3个芽(节)为宜(带叶扦插时留1个~2个叶片),上端在芽上2cm处剪平口,下端剪斜口并落在节上;用0.1%KMnO4浸泡10s,阴干。对于扦插较难生根的插穗应用生根剂处理。根据生根难易程度选用不同浓度处理。一般用400mg/L的生根剂溶液进行快蘸(10s左右)。2.1.2育苗技术路线播种材料准备→试管苗移栽设施、设备准备→基质准备→育苗→苗期管理→炼苗出圃2.1.2.1播种材料的准备即种子的清洗、消毒、预处理。清洗种子,剔除劣质种子,然后用0.1%KmnO4溶液或50%多菌灵拌种,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2%~1%。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播种前可进行浸种催芽。采用机械损伤或化学药剂等处理方法,打破种子休眠,增加种皮透性,使种子吸水快、早发芽。最好用温汤处理与智能温控催芽方法。温汤处理即用冷水或40℃~50℃温水浸泡种子12h~24h,种子捞出后稍晾晒即可;智能温控催芽法即将种子与沙拌匀(1∶1),放入专用催芽架,置入智能催芽室,保持室温20℃~30℃(注意应根据种子最适宜发芽温度决定温度范围),湿度95%~100%进行催芽。催芽期间,每天要检查种子萌芽程度,待大部分种子露白,停止催芽,过筛后备用。2.1.2.2试管苗移栽设施、设备准备即保护地栽培设施,主要有温室、塑料薄膜拱棚、防虫网棚和防雨遮阳棚等。根据现有的日光温室,经再次改良后即可利用。2.1.1.3基质准备(1)草本中药材育苗基质准备选用草炭、珍珠岩,按3∶1体积比混合均匀,搅拌时喷入0.5%多菌灵溶液消毒杀菌,拌匀后装入穴盘备用。木本中药材营养袋育苗基质准备:将河沙、黏土、有机粪肥分别过筛,以1∶1∶0.5体积比混合拌匀。在拌沙土过程中用喷雾器喷入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杀虫剂(稀释至800倍)和杀菌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水稀释至600倍~800倍),拌土3遍~4遍,直到溶液喷完,堆积48h后(盖上塑料薄膜),装袋备用。(2)沙床基质准备选用河沙加少许腐殖土,喷入杀菌剂多菌灵溶液(稀释至800倍),拌匀,填入沙床,厚度为30cm,填平、压实,在用前喷0.1%KMnO4溶液消毒待用。(3)组培苗苗床基质准备将蛭石、草炭、消毒田园土按1∶1∶1体积比混合,每立方米基质加入2kg磷酸二铵和2kg高温膨化鸡粪做基肥,拌匀,铺平,备用。2.1.1.4育苗根据不同中药材品种,选择相应的快繁方法。草本中药材,如丹参、柴胡、远志、板蓝根、桔梗、黄芩、白术等品种,选用穴盘育苗方式。种子处理后,将种子播入准备好的穴盘中,抹平,覆盖种子、喷水,适当遮阳。木本中药材,如连翘、金银花、杜仲、山茱萸等品种可选用营养袋育苗与沙床育苗方式。选用与枝条粗细相当的木棒打孔,然后插入插穗,并压实,浇透水遮阳。2.1.1.5苗期管理(1)扦插苗、播种苗管理播(插)后浇透水,使温室内湿度保持在90%以上,遮阳60%~80%,温度控制在19℃~30℃之间。根据天气变化情况,用喷雾方式调节室内湿度情况,晴天喷3次~4次,阴雨天少喷或不喷。夏季遇高温时用风机、湿帘降温,冬季用取暖设备提温。出苗(生根)后,用10~20~10专用液体肥(50mg/kg~100mg/kg)助长液喷施,每隔7天~10天喷1次。(2)组培苗管理组培苗移栽入防虫温室后,1周~2周为关键管理阶段,主要是光照、水分、通风、透气等方面。本阶段需弱光、适当低温和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高温季节简易温室气温回升快,应加强通风、透气,进行人工喷雾。本阶段可适施薄肥,结合喷水喷施14~0~14苗无缺可溶性溶液。一周后每隔3天叶面喷施营养液1次。由于空气湿度高,气温低,幼苗易感染立枯病、猝倒病、枯叶病,造成死亡,因此要喷药,防治病虫害。2.1.1.6炼苗出圃出苗生根后,加强水肥管理,出苗时控水、控肥、控光,进行炼苗后移栽出圃。组培苗的“绿化”炼苗:温室组培苗移栽成活4周~6周后,可进行炼苗。本阶段特点是幼苗由驯化、缓苗期进入正常的生长期,根系刚恢复生长,幼叶长大,嫩芽抽梢。该期肥水管理非常重要。首先,结合浇水浇灌营养液。营养液的供给时间应适当提前,一般,每3天~5天应供给营养液1次。在施用营养液时,应根据不同中药材种类,采用不同配方。绿化前期、秧苗较小时,营养液浓度应低一些,一般为0.15%~0.2%,随着秧苗长大,营养液浓度可逐渐加大到0.3%左右,使幼苗顺利实现从异养生长向自养生长的过渡。其次,要逐渐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度。要保持透明覆盖物的洁净和及时掀揭,绿化室内光照度应由弱到强,循序渐进,否则会因光强增加过快而导致秧苗的灼伤。有条件的地方在绿化期进行人工补光效果好,此期进行补光对提高秧苗质量有较大作用。补充光照时可用植物效应灯、高压氯灯或日光灯,使秧苗受光在3000Lx以上。补充时间因种类不同而异。其三,绿化室内苗木密集,空气湿度大,病害易发生,每隔7天~10天需交替喷100倍百菌清或灭枯净。组培苗“绿化”炼苗后即可出圃,移至大田,加强田间管理。2.2林地套种技术随着我国“退耕还林”、“平原绿化”和“天然林保护”三大工程的实施,苗圃、林场面积不断增加。但单一苗木果林生长周期长、见效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利用生物问的共生关系,结合某些中药材品种的生长特性,推广利用退耕地套种中药材,不但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可增加农民收入。北方林药套种的模式有以下几种:2.2.1套种模式2.2.1.1人工林的药材间作人工林通常是开垦的荒地、荒山栽植的树类,退耕还林一般是耕地上栽植树的树类,一般是杨树、柳树、水曲柳、落叶松、樟子松等。(1)杨树、柳树类的药材间作行距一般2米,株距1-2米,在2米宽空中间种。1-3年内树冠较小,可以作畦间作的药材品种有龙胆草、防风、柴胡等品种,可以垄作黄芩、绵黄芪、板兰根、远志等品种。3年后,树冠变大可以间作细辛、龙胆草、柴胡、三七等品种。(2)落叶松、樟子松林的药材间作在落叶松l-3年的苗期和樟子松l-5年期间可以作甘草、防风、柴胡、苏子、板兰根、桔梗、龙胆草、绵黄芪等品种。落叶松、樟子松树冠变大以后大多数药材不宜间作,可选喜荫的品种柴胡、细辛、天南星、三七、天麻等。2.2.1.2防护林的药材间作(1)田边防护林的间作所选用的品种同退耕还林地药材品种相同。树冠长大后可选择刺五加、防风、大力子、水飞蓟、苍耳等品种。(2)防沙固土林地在退耕还林的沙土地、河边荒地可栽植枸杞。行距2米,株距l米、2米的空间种植甘草、防风、黄芪等根类药材。枸札3-5年后丛生,树冠大,能起到防风固沙,防水土流失的作用,河边地过水后仍能正常生存,同时达到了退耕还林的目的。2.2.1.3天然林、次生林的药材间作天然林一般生长着株距不等,疏密不均的各种杂木,如杨树、桦树、椴树、榆树、柞树等树种。适宜间作的药材有四种:(1)五味子的林药间作。栽植五味子需要进行清林,方法是隔两米清两米,清除空带内的榛柴和各类灌木,在空带中栽苗,中间留1.2米宽的人行道,以便于管理和收获,行距行成了1.2米+2.8米,株距0.5-l米,形成亩保苗34O-670株。在管理时将五味子的蔓顺在没清的2米宽带榛柴和杂棵上作支架,控制蔓生长时不要爬上树,避免长的过高不利于采收果实。(2)穿山龙的林药间作。穿山龙适宜次生林荫湿的环境生长,在清林时清2米留l米不清,在清过的空带中栽种穿山龙种根,中问留人行道1.5米,行成行距1.5米,株距3-5Ocm,穿山龙出苗后爬在l米宽没清的灌木棵上作去架。(3)刺五加的林药间作。栽植刺五加需要全面清林,亩保苗800-1000株为宜,注意栽植时不要栽在树根,要离开树根半米以上为宜。(4)其它可间作的品种。在天然林清林的情况下可以种植铃兰、鹿药、老苍芹、柴胡等品种。在天然林不清林的情况下可以种植福寿草、鹿草等品种。自然林中的朽木和树桩可自然生长桑臣也可以培植天柄灵芝等药材。2.2.2套种技术路线选地、整地→选种或选苗→播种或育苗定植→田间管理(水肥管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采收储存2.2.2.1选地、整地根据不同中药材的生活习性,选择不同的荒坡或林地,大多数中药材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忌在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块栽培。在种植(或播种)前1~2个月翻耕土壤,按1.6m划线起畦,畦宽1.2m,沟宽0.4m,沟深30~35cm,起畦后,在畦面撒施经充分沤制腐熟的农家肥。2.2.2.2种子处理或移栽有的中草药适合直播,直播的中药材可以预先处理种子,处理方法同育苗时种子处理相同,有的适合先育苗再移栽到大田,种子繁殖的药材一般都会移栽,当该区域的药材幼苗长到一定时期,进行移苗移栽。筛选好的种芽或粗壮强势带土幼苗进行移栽。按照计划好的行距和窝距进行合理密植,同时施足基肥。主要技术措施是:打塘规格60cm见方即可,成片造林株行距以2×3m,3×4m,4×5m为宜。农田林网、四旁栽植单行株距3-4米,两行以上株行距4-5米。栽植深度应掌握在根茎以上5cm,不宜深栽,栽植后浇透水,填土踏实,在岗淤土地或低温条件下栽后要覆盖地膜,保墒增温,提高造林成活率。农田林网上栽植一定要培垄栽植,避免出现“水包树”现象2.2.2.3田间管理(1)间苗、定苗一般垄作直播的间苗,当小苗长出了3片真叶时间苗,于苗出齐后进行,按8-10cm株距,保苗1万-1.5万株/666.7m2。(2)平衡肥水,及时中耕培土根据各个药材生长时节,而及时施加肥水。分苗期进行人工除草或苗前灭草,当植株生长到7cm左右时进行人工锄草,用人工锄草一般锄草3-4次。要点是早耕、勤锄,将杂草消灭在苗期,结合最后一次锄草要进行培土,盖住根茎。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出苗后的第二、三年根据不同中药材的需肥要求追肥。施肥管理:①根据中药材的品种特性施肥②因土施肥③施肥原则1)以三元复合肥为主,搭配使用有机肥。2)以基肥为主,配合使用追肥和种肥。3)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施用化肥,以改良土壤,提高中药材的品质。(3)清除多枝多叶,加强病虫害防治为了得到更多药用部位,及时清除枯枝败叶;为得到更好的根可以疏花蔬果和除去部分根;为得到更多的花可打顶抹芽;在加强措施保增长的同时,也应加强措施防破坏,中药材基地除了防止人为的破坏,更注意病虫害危害,做到早查早报早控。①农业防治所谓农业防治就是利用生产中的各项GAP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这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措施。②农药防治按照GAP的要求,不使用剧毒农药,在品种选择、用量等方面均按具体规定执行。2.2.2.4收获与加工

适时采收,是药材保质保量的关键,采收时,应注意天气;采收后注意产地加工和贮藏。中药材按其药用部位分种子类、花类、果实、皮类、叶类、茎类、根类和全草类等,类型繁多,初加工各异。果实类一般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有些药材要去种皮或果皮。花类药材为了保持其颜色鲜艳、花朵完整,采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果实类药材初加工一般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但果实大又不易干透的药材,应先切开后干燥;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应先去除瓤、核或剥皮后干燥。根及地下茎类药材的加工。这类药材采收后,一般须先洗净泥土,除去须根、芦头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趁鲜切成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即成。对于干燥后难以去皮的药材,应趁鲜刮去栓皮;此外,如丹参、玄参、白芍等药材,先要经沸水煮,再经反复“发汗”才能完全干燥。中药材采收加工后,必须及时包装、贮藏。若包装、贮藏不当,会出现虫蛀、霉烂、变质、变味、走油等腐败现象,不仅失去药效,而且服用后还会产生毒副作用。2.2.2.5建立档案管理对每个生产技术过程要建立档案,记录播种、移栽、应用肥料、应用农药、土壤状况、起收时间、加工方法及时间等进行档案管理。2.3技术路线、工艺的合理性和成熟性目前,我国中成药产业化发展的速度要比中药材快。中成药产业的工业化发展必将导致中药材资源的匮乏。中药材只有在市场上被药材公司收购,用于药品生产,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药材,在这以前,是农产品,任何一个农民,无论其有无药品知识均可生产中药材,这显然是不符合产业化发展。中药种植是现代中药生产企业的第一车间,现代中药生产企业深入到中药种植产业中,中成药产业化与中药材产业化就可以同步发展,同时,也可以避免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药农市场信息缺乏导致药材种植的盲目性。本项目以优良品种选择作为中药种植的第一道关口,通过中药原药材种源的规范化研究,从源头上保证药材质量。以合乎要求的规模化药材基地建设实施GAP,包括露地栽培技术、设施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现代田间管理措施应用、合理采收季节方式及产地加工研究等等,以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本项目将按照“合理规划、绿色生产、科学管理、市场指导”的原则发展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结合退耕还林、绿化荒山,推广林药套种,努力提高其科技含量,大力培育我市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使其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保障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带动广大农民迅速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大力发展东山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无论是对促进全市生态环境建设,还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4关键技术的先进性和效果2.4.1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保护技术对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要利用常规技术手段进行资源的收集。对所收集的种质进行系统的评价,筛选出优良品系,并采用现代遗传育种技术,培育中药材优良品种。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栽培,需要系统整理中药材品种栽培加工技术研究的资料,并对中药材栽培加工技术的共同性、关键性技术和环节进行研究。对选择的中药材品种栽培加工技术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评价。建立中药材品种规范化的栽培加工技术体系。濒危野生中药材要通过人工栽培来挽救,要研究濒危野生中药材的生态生物学特征,要研究野生中药材野生变家栽的关键技术。2.4.2种子繁殖技术种子寿命有长有短,一般热带药材的种子寿命较短,如古柯、肉桂等的种子寿命很短,采收后应立即播种,否则会丧失发芽力。有的种子寿命可达10年以上,如甘草种子于室温下贮藏13年还有60%的发芽率。但多数种子在室温下只能保存一年,隔年会丧失发芽力。有的种子还有休眠的特性,如甘草、黄芪种子因种皮坚硬不透水,播种不易出苗,需采取一些措施处理才能发芽。一般采用强酸碱处理或砂擦伤种皮,生产上常采用碾米机碾撞法,即把种子放进碾米机内转1~2遍即可撞伤种皮,种子发芽率司达90%以上;有的种子胚尚未成熟如人参、黄连等,种子采收后要及时进行湿砂埋藏,直到秋末、冬初种子裂口,再经冬季的自然低温等后熟处理,到第二年春才能发芽,否则不能发芽。2.4.3无性繁殖防止退化技术有些药材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容易引起退化。防止退化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选优去杂,采用有性繁殖或杂交进行品种复壮;利用茎尖培养无病毒植株;异地凋种或改变季节培育幼嫩种栽等。要根据引起退化的原因,采取不同方法。如地黄,古老的栽种方法是在秋季收地黄时,把块大的收作药用,块小的才选作种用,加上栽种时间长,组织老化,生活力较弱,生长差,越种越小。后来采用倒栽留种法,即春栽地黄到7月中下旬将块根挖出重新再种,到第二年春季栽地黄时再挖出来作种栽用。这种方法培育的栽种,在地里生长的时间短,组织较幼嫩,从遗传学的观点看,是比较年幼的,生活力强,栽后生长迅速,抗病力较强,结合经常注意选优去杂,即可以有效地防止退化,提高产量。2.5产品技能水平和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比较在分析研究山西省中药材品种种植经验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手段,从对影响中药材品质等诸多因素控制着手,通过对种源种质确证、培育和优化,栽培技术、生产过程的规范,品质检测标准、生产操作规程(SOP)、环境管理标准的建立等,总结出符合东山地区退耕还林实际、符合我国中药材GAP标准和国家通行标准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技术操作规范和管理运作模式。技术方案包括:1、基地生态环境的研究:检测现有几个基地的基本环境其中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土壤监测;水质监测等。2、种源种质可靠性及评价、品种培育优化研究。3、林地套种栽培技术的研究。4、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及预防的研究分析。5、采收和加工方法、产品包装的研究。6、种子、种苗、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7、种植管理细则及标准操作技术规程(SOP)的制定。8、中药材基地生产产业化运作模式的研究。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案生产的中药材均为大宗中药材品种,且按GAP要求生产,在规模及品质上对同类产品均享有相应的竞争优势。2.6项目的技术研发所处阶段2.6.1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在价格、性能等方面被用户认可的情况等通过育苗基地所生产的种苗,已被当地种植户接受,中草药的推广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通过育苗所生产的中药材的质量与直播的相同,生产周期缩短,节约了土地和成本,在市场推广过程中无论质量还是价格、运输等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得到用户的普遍认可。2.6.2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情况。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后续开发能力。我们已与省中医研究院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通过成果的引进和技术的合作,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后续开发都具有明显的推进作用,经过小范围的示范应用后,可使这项新的技术迅速在示范区周围得到应用推广,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效益。三、市场需求情况和风险分析3.1国内中药材市场需求分析近年来,中药材需求一直在持续增长,主要来源于以下五方面:一是中药工业近年虽然受到了GMP认证的很大影响,但因需求拉动,产值每年仍保持两位数增长,从而拉动中药材需求迅速增长;二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药食两用的品种增长幅度巨大;三是提取物需求迅猛增加,原料供应由滞转紧,原来库存积压、价格很低的中药材下脚料,现在因作提取物原料,大多数品种价格大升,供不应求;四是冷背品种需求增加,由于中药科研和植物药的开发,很多冷背药材成为追寻热点,需求量显著增长;五是中药材、中成药、中药类保健品、中药饮片出口持续增长,国外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综上所述,我国的中药材需求量较大,中药材市场的不断整合和规范将为中药材贸易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中药材贸易的经营模式主要是批发。贸易商根据不同药材的生长周期到药材的产地进行集中批量采购,药材通过采集、初加工、筛选分档等环节后一部分当期进行销售,其余大部分进入贸易商的库存,贸易商再根据市场的价格走势并通过相应的营销手段将中药材分批销售给中药饮片厂、中成药厂、保健品厂等需求对象,部分贵稀药材则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本项目涉及各品种均为大宗中药材品种,且按GAP要求生产,在规模及品质上对同类产品均享有相应的竞争优势。3.2国际市场状况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天然植物药在全球日益受到重视,国际上对中医药的认同程度大为提高,许多过去对中药材采取谨慎甚至排斥态度的国家,现在正逐渐改变认识。目前,世界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中药材,有80%的发展中国家依靠中药防治疾病,欧美国家也出现了“中药热”。在美国已有30%的人服用中药,美国宣布,不再要求中药材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混合物,这给中药材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中药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由于中药有较好的疗效,因此日本、美国、德国等为弥补化学药品之不足,正在大力研究中草药。各国除研究中药的临床治疗外,还大力研究将中药用于机能食品、保健食品、天然化妆品。此外,用中药加工制作的保健膳食也逐步在全球兴起。从长远来看,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无比广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药材产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首先,由于知识产权的缘故,我国西药生产将受到限制,而世界范围内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使天然中药材以其毒副作用小,疗效好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使中药材产业发展呈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同时,国际市场对中药的大量需求和对中药材进口的政策已经放宽,将更有利中药材产品走向世界.3.3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3.3.1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1)由于国内外市场药用植物的需求大幅度增长而出现过度采挖捕猎,导致可供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2)不顾自然环境条件盲目引种,导致药材品质下降,甚至不堪药用。(3)过量使用高残余或禁用农药导致中成药中农药残留量过高,重金属含量超准。(4)栽培管理粗放,品种混杂,采收时间不当,存放时间过长发生了变质或虫蛀现象,以及在运输中被污染。(5)缺乏中药材内在成分的定性、定量检测标准,致使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制剂质量难以保证,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过程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6)在大面积开发中,药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薄弱和滞后,许多环节尚属空白,技术资料缺乏,科技人员严重不足,制约了中药材基地建设。3.3.2对策(1)中药材产业开发必须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在实施中药材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科学指导和整体协调,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选择最佳适宜区发展建设中药材基地,重点开展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人工栽培或运用生物技术进行生产。(2)建立中药材品种园,引进优良药材品种,了解掌握其生长的立地条件及生长发育规律;建立繁育圃200亩,通过合理栽培技术,形成高产优质及结子率较高的技术管理规程;建立中药材优质示范基地5000亩,形成大面积推广种植中药材基地。(3)利用省内中医药院校的有利条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民技术员,积极推广GAP知识,实现优质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4)建立设施较完整,具有现代化分析手段的药检室,加强对中药材的品质监控,发展中药材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商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278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02万元,农业措施投入66万元,科技推广投资7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0万元,其他费用10万元。(详见总投资估算表)1、设施建设设施建设所需工程费用共计102万元,包括车间、仓库、晾晒场等投资50万元,设备及其它投入52万元。2、农业措施投资农业措施投资共计66万元,其中土地育肥30万元,整地种植人工费36万元。3、科技推广投资购买优质品种种子秧苗投资50万元,技术培训费20万元。4、其他费用勘察设计管理费用5万元,前期工作费5元万。5、铺底流动资金铺底流动资金为30万元,4.2资金筹措申请科技部门支持50万元、公司自筹228万元。4.3投资使用计划1、总投资估算表序号投资项目数量单位单价(元)估算(万元)备注一工程费用1021.1中药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200201.2仓库1200平方米150181.3晾晒场2400平方米50121.4中药加工设备10台20000201.5水电配套201.6检测化验设备12二农业措施投资662.1土地育肥302.2整地种植人工费2000亩18036三科技推广投资703.1种子秧苗503.2技术培训费20四其他费用104.1勘察设计管理费用54.2前期工作费5五铺底流动资金30六总投资2782、资金投入计划项目建设期1年,种植面积3年达标5000亩。五、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5.1未来三年生产成本、销售收入估算项目第一年为投入期,投入总计为278万元。第一年收入为0,第二年达产40%,第三年达产66%,第四年达产100%。1、未来三年生产成本估算(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1运营负荷40%66%100%2原辅材料3燃料及动力1219.8304工资及福利费3659.4905折旧费7.227.227.226维修费2.1662.1662.1667摊销费29.229.229.28财务费用9管理费用5.4927.2631.0310销售费用9.1545.4351.7111总成本费用101.23190.47241.322、未来三年销售收入估算(单位:元)项目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甘草药材收入30940002210000种子秧苗300003750046875黄芩药材收入29800001788000种子秧苗300003750046875金银花药材收入18450003075000种子秧苗250003125039062.5黄芪药材收入172500010350003105000种子秧苗200002500031250总计18300009085250103420635.2财务分析基础数据1、本项目建设期:12个月,运营期10年2、项目计算期:10年3、正常年份的销售平均收入为1400万元;4、正常生产年份成本费用计算方式(1)原辅材料来已于每亩中药材种植产出表中扣除;(2)燃料及动力,正常年份为30万元;(3)本项目劳动定员30人,年人均工资及福利费为15000元,则项目年工资及福利费为45万元,年季节性用工100人,用工时间为3个月,每个用工1500元/人.月,季节性用工费为45万元。正常年份工资及福利费共计90万元。(4)折旧费来自固定资产折旧表(5)维修费用按折旧费用的30%计;(6)其他资产费用的摊销从第二年开始,每年摊销29.2万元,共计摊销5年;(7)财务费用为项目运营期内贷款利息,本项目无财务费用;(8)年管理费按每年销售收入的3%计算;(9)销售费用按每年销售收入的5%计算;5、本项目各项目税率及附加:本企业为中药材种植企业,享受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项税金免征政策。财务评价1、投资利润率及投资利税率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总额/总投资X100%=262%2、投资回收期静态投资回收期为2.35年动态投资回收期为2.39年3、财务内部收益率本项目投资期内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12%的行业基准收益率。5.3不确定性分析1)盈亏平衡分析品种除原辅原料外总成本摊销(万元)每公司原辅材料变动成本摊销(元)每公斤销售收入(元)黄芪101.23/4x2年(150+400+1500)/50010x80%+15x20%黄芩101.23/4x3年(140+400+1500)/50015x80%+20x20%甘草101.23/4x3年(180+400+1500)/50012x80%+17x20%金银花101.23/4x3年(250+400+3000)/20040根据公式:除原辅原料外总成本摊销/(每公斤销售收入-每公斤变动成本)各品种盈亏平衡点为:(1)黄芪:73347.82公斤(2)黄芩:63674.49公斤(3)甘草:85859.72公斤(4)金银花:41589.04公斤备注:本测算按金银花3年生产期测算,实际成熟期后每年采取,按一年期原辅材料外总成本返销,盈亏平衡产量为11632.18公斤。2)项目单因素敏感性分析(1)产量敏感性分析:根据盈亏平衡产量测算,黄芪、黄芩、甘草盈亏平衡产量分别约为7.3吨、6.45吨、8.6吨,三年期金银花盈亏平衡产量为4.2吨(一年期盈亏平衡产量约为1.2吨),按计划一期各品种投产各为500亩,正常产量约为金银花约为10吨,其它三个品种各25吨。如产量下降65-70%,仍可实现盈亏平衡,项目抗风险能力强。(2)销售价格敏感性分析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根据项目利润分配表测算结果,依据(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数量公式测算第二年到第十年销售收入分别下跌44%、79%、76%、82%、76%、84%、79%、84%、80%时,项目为盈亏平衡,项目抗风险强力强。5.4财务分析结论经测算,本项目总体投入为278万元,进入成熟期后,年成本费用约为250-300万元,可实现销售收入约为1000-1700万元,平均项目投资利润率为262%,项目利润率和社会贡献率大;项目单因素敏感分析结果:产量平均下线约65%或价格平均下跌76%,仍可实现盈亏平衡,项目抗风险能力强,项目可行性极强。5.5社会效益分析(1)龙头带动作用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从优质药材生产开始,延长了产业链的运营模式,做到既给基地和农户提供优良品种的优质药材种苗,又对药材产品进行初级加工,充分调动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同时也将使公司成为药材种植加工产业的排头兵,对本地区整个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2)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科技含量,转变传统的农业运作方式,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一环。搞好本项目建设,是实施本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项有利措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以现代的生产方式,前沿的运作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便捷的运输系统,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移,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3)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本项目的实施,一方面使公司本身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稳步递增,另一方面带动农户种植经济作物,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加工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对劳动力需求不断扩大,对本地的劳动力就业分流将起到了明显效果。六、综合实力和产业基础本项目由******有限公司实施建设,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与经营,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公司内部在总经理领导下,实行统一领导与分层管理相结合的经营目标责任制管理模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围绕总经理建立功能划分合理,职责明确,运转灵活,管理规范科学,监督有力,经营高效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同时制定严格经营管理目标和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使公司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做到科学严密,规范有序,形成高素质的技术开发、经营管理。为此,公司设置办公室,技术开发部,生产经营管理部,产品营销部,财务部,质量检测部及中药良种繁育开发中心、中药材GAP科研工程中心。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共计15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以上4人,大专中专6人,高中学历5人。为进一步提升基地科研实力,将重点进行一个基地两个中心的建设:1、中药良种繁育开发中心依托省内院校,联合省中医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组建中药良种繁育开发中心,建立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体系。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重点解决道地中药种质资源保存,野生品种的引种、驯化,无公害绿色植物中药材的种植、栽培等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源头”问题,确保道地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2、中药材GAP科研工程中心主要开展药用植物的育苗、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药材质量检测认证等领域开发,建立生产示范基地。在工作机制上,与企业形成一条相互分工、互为依托的产业链,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共同对基地建设和原料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企业化管理。3、GAP规范化药源基地建设推进GAP药源基地集约化、集群化建设进程。统一规划,集中布局,建设4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区,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业工人转化。在推广“公司+基地+科研+农户”模式的同时,创立以企业为主体,上联制药企业与市场,下联基地与农户的纵向一体化新型药源基地建设模式。七、项目实施进度计划2010年6月—2010年12月结合退耕还林,进行林药套种。首先选择水浇地育苗和部分旱地直播方式,建立育苗基地1000亩。2011年1月—2011年12月第二年完成种植开发任务5000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推广面积达10000亩。本项目采用的“公司+基地+科研+农户”模式,由******有限公司与种植户签订种植合同,集中育苗,分散种植,统一收集、统一加工、统一分类,统一销售。我公司已与******市杏花岭区小返乡政府就中药材种植项目形成意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依托,利用当地荒山林地,共同推广中药材种植,促进农民增收。计划新增种植面积4000亩以上,全部纳入种植基地管理。公司出种子秧苗,小返乡政府负责规划用地,并组织农户在基地的指导下开展中药材种植。八、其它8.1环境保护废水:本项目不产生工业性废水。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集中后统一装运至垃圾处理场。废气:本项目无废气产生。8.2劳动保护与安全防护1、项目施工期间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用工的规定,施工企业设置专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安全施工,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2、施工现场进出车辆应符合设计行车路线,确保交通安全。8.3附件:东山中草药种植开发项目中药种植面积统计表每亩中药材种植投入产出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固定资产折旧表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销售收入测算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总投资估算表九、结论******项目区所在的东山区域及周边各乡镇,荒坡林地资源丰富,野生药材较多,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具有中药材生长繁殖的优势条件,特别适合林地套种中药材。劳动力充足,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较完善,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为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项目依托省内院校,联合省中医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组建中药良种繁育开发中心,建立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体系。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重点解决道地中药种质资源保存,野生品种的引种、驯化,无公害绿色植物中药材的种植、栽培等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源头”问题,确保道地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本项目先基地育苗,然后结合退耕还林推广,进行林药套种,采用“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由******有限公司与种植户签定种植合同,集中育苗,分散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分类,统一销售。项目完成后可以辐射小返乡后沟村东、坪村等8个村庄,荒坡和林地套种面积达到10000余亩,一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区内的林地地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保证了退耕还林的成果,同时中药材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二是先进技术的引进,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增加了就业岗位,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三是调整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带动广大农民迅速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该项目的提出符合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经过可行性报告分析和论证后,具有实施的可行性,项目实施后,不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高效、科学的发展前景,带动东山地区各乡镇的农业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指导意义,对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发具有创新性的中药意义。附表1:东山中草药种植开发项目中药种植面积统计表单位:亩类别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第八年第九年第十年甘草700120018001800180018001800180018001800700500130050013005001300500黄芩50080015001500150015001500150015001500500300120030012003001200300金银花3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300500500500500500500500黄芪5008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500300900300900300900300900总计20003300500050005000500050005000500050001、项目建设第四年达产,正常年份为每年种植中药材5000亩;2、甘草、黄芩、黄芪第一年春季种植,第三年秋季采收。金银花第三年夏季开始采收;附表2:每亩中药材种植投入产出表药种名称价格(元/公斤株)亩用量(公斤)每亩种子成本(元)每亩肥药及其它成本(元)亩产干货

(公斤)市场原料售价(元/公斤)市场切片售价(元/公斤)农户种植成本(元/公斤)支付农户种植每亩总成本(元)每亩总投入(元)每亩总收入(元)每亩销售毛利(元)黄芪503150400500101531500205055003450黄芩403.5140400500152031500204080005960甘草454180400500121731500208065004420金银花0.550025040020040612001850800061501、金银花为500株/亩;2、每亩种子成本为亩用量X价格;3、亩产支付农户劳务费为农户种植成本X亩产干货;4、每亩总投入为种子成本+肥药及其它成本+农户劳务费;5、销售时,黄芪、黄苓、甘草按20%切片加工销售,80%原料销售,金银花按100%销售原料;6、每亩总收入为亩产干货X市场原料价X80%+亩产干货X市场切片价X20%;金银花按100%原料计算;7、每亩销售毛利为每亩总收入-每亩总投入;附表3: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第八年第九年第十年1运营负荷40%66%100%100%100%100%100%100%100%2原辅材料3燃料及动力1219.8303030303030304工资及福利费3659.4909090909090905折旧费7.227.227.227.227.227.227.227.227.226维修费2.1662.1662.1662.1662.1662.1662.1662.1662.1667摊销费29.229.229.229.229.28财务费用9管理费用5.4927.2631.0351.6431.3051.9931.7452.5332.4110销售费用9.1545.4351.7186.0752.1786.6452.8987.5454.0211总成本费用101.23190.47241.32296.29242.06268.01214.01269.46215.821、原辅材料来已于每亩中药材种植产出表中扣除;2、燃料及动力,正常年份为30万元;3、本项目劳动定员30人,年人均工资及福利费为15000元,则项目年工资及福利费为45万元,年季节性用工100人,用工时间为3个月,每个用工1500元/人.月,季节性用工费为45万元。正常年份工资及福利费共计90万元。4、折旧费来自固定资产折旧表;5、维修费用按折旧费用的30计;6、其他资产费用的摊销从第二年开始,每年摊销29.2万元,共计摊销5年;7、财务费用为项目运营期内贷款利息,本项目无财务费用;8、年管理费按每年销售收入的3%计算;9、销售费用按每年销售收入的5%计算;附表4:固定资产折旧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年限原值23456789101固定资产原值102折旧费7.227.227.227.227.227.227.227.227.22净值94.7887.5680.3473.1265.958.6851.4644.2437.022建构筑物20原值52折旧费2.472.472.472.472.472.472.472.472.47净值49.5347.0644.5942.1239.6537.1834.7132.2429.773设备10原值50折旧费4.754.754.754.754.754.754.754.754.75净值45.2540.535.753126.2521.516.75127.251、本项目建构筑物折旧年限为20年,设备折旧为10年,残值率为5%;2、本项目年折旧费为7.22万元;3、项目期末固定资产净值为37万元。附表5: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摊销年限原值234561其他资产5原值146摊销费29.229.229.229.229.2净值116.887.658.429.201、项目形成的其他资产总计146万元,为总投资估算表中二、三、四项合计值。附表6:销售收入测算表单位:元项目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第八年第九年第十年甘草药材收入30940002210000574600022100005746000221000057460002210000种子秧苗30000375004687558593.7573242.1991552.73114440.9143051.1178813.9黄芩药材收入29800001788000715200017880007152000178800071520001788000种子秧苗30000375004687558593.7573242.1991552.73114440.9143051.1178813.9金银花药材收入18450003075000307500030750003075000307500030750003075000种子秧苗250003125039062.548828.1361035.1676293.9595367.43119209.3149011.6黄芪药材收入172500010350003105000103500031050001035000310500010350003105000种子秧苗20000250003125039062.548828.1361035.1676293.9595367.43119209.3总计18300009085250103420631721307810434348173284351057854317508679108038491、甘草、黄芩为三年生,黄芪两年生,金银花三年采栽;2、种子秧苗以第二年为基数,计划每年增长25%;附表7: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第八年第九年第十年1销售收入183.00908.531034.211721.311043.431732.841057.851750.871080.383总成本费用101.23190.47241.32296.29242.06268.01214.01269.46215.824利润总额81.77718.06792.881425.02801.371464.83843.841481.41864.575弥补上年亏损6净利润81.77718.06792.881425.02801.371464.83843.841481.41864.577盈余公积金8.1871.8179.29142.5080.14146.4884.38148.1486.468公益金4.0935.9039.6471.2540.0773.2442.1974.0743.239未分配利润69.51610.35673.951211.26681.171245.11717.261259.20734.8810累计未分配利润69.51679.861353.812565.073246.244491.355208.616467.817202.691、本企业为中药材种植企业,享受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项税金免征政策;2、利润总额为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3、盈余公积金按净利润的10%计提;4、公益金按净利润的5%计提;5、投资利润率为生产期年平均利润总额/总投资,本项目投资利润率为262%;附表8: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合计建设期运营期123456789101现金流入10549.44183.00908.531034.211721.311043.431732.841057.851750.871117.402收入10512.42183.00908.531034.211721.311043.431732.841057.851750.871080.383回收固定资产余值37.0237.024现金流出2251.69278.0094.01183.25234.10289.07234.84260.79206.79262.24208.605固定资产投资102.00102.006流动资产投入176.00176.007经营成本1973.6994.01183.25234.10289.07234.84260.79206.79262.24208.608净现金流量8297.76-278.0088.99725.28800.101432.24808.591472.05851.061488.63908.819累计净现金流量-278.00-189.01536.271336.372768.613577.215049.265900.327388.958297.7610折现率(r=12%)0.89290.79720.71180.63550.56740.50660.45230.40390.36060.32211折现净现金流量3908.71-248.2370.95516.25508.47812.65409.63665.81343.74536.80292.6412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248.23-150.68381.72849.271570.911812.212283.782383.142664.452671.88附表9:总投资估算表序号投资项目数量单位单价(元)估算(万元)备注一工程费用1021.1中药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200201.2仓库1200平方米150181.3晾晒场2400平方米50121.4中药加工设备10台20000201.5水电配套201.6检测化验设备12二农业措施投资662.1土地育肥302.2整地种植人工费2000亩18036三科技推广投资703.1种子秧苗503.2技术培训费20四其他费用104.1勘察设计管理费用54.2前期工作费5五铺底流动资金30六总投资278目录TOC\o"1-2"\h\z\u1总论 11.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及基本情况报告编制单位 11.2项目提出的背景 11.3编制依据 21.4编制范围 31.5项目概况 32企业概况 53市场预测 63.1冶金辅料简介 63.2我国冶金辅料生产企业现状 73.3市场分析 84生产纲领与产品 104.1生产纲领 104.2产品 10HYPERLINK"file:///F:\\准备修改传百度文档\\user+可研报告-20170308有问题%20禁止修改\\辽宁XX矿产公司预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