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地区佛教发展的特点及基本趋向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蒙古族地区佛教发展的特点及基本趋向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蒙古族地区佛教发展的特点及基本趋向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蒙古族地区佛教发展的特点及基本趋向获奖科研报告摘

要:蒙古族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新疆、黑龙江、青海、甘肃等地区,呈现出大杂居、小集中的特点。起初,“蒙古”一词只是蒙古众多游牧部落之一的名字。13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高原多个部落,形成了民族共同体。从那时起,“蒙古”一词正式成为蒙古族的民族称谓,由原来的部落称谓演变而来。随着蒙古族的发展和进步,蒙古族的宗教信仰也在不断的演变和丰富:既有图腾崇拜等自然崇拜,也有萨满教、景教、藏传佛教等宗教信仰,许多信仰相互追随和融合,影响着蒙古族的精神世界。本文主要分析的是蒙古族地区佛教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关键词:宗教信仰;蒙古族;佛教;发展

一、蒙古族地区佛教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蒙古地区佛教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蒙古族地区佛教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命力。据不完全统计,到2019年,蒙古地区正式开放的佛寺有130多座,僧侣1000多人,信徒50多万人。佛教活动频繁,佛法种类繁多,寺院的香火异常旺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寺庙成为旅游的热点。这充分说明蒙古地区佛教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也是国家繁荣的必然结果。这是佛教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也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落实的见证。可以预见和肯定,21世纪将是中国佛教新的发展时期。

二、蒙古族地区佛教的发展特点

(一)僧侣人数少、佛学素养不高

目前蒙古族寺院僧侣数量少,年龄结构轻,佛学素养不高,极大地制约了佛教在蒙古族宗教群众中的影响。恢复开放了130多座寺庙和1000多名僧侣。但据调查,掌握佛经、佛法、佛理的喇嘛并不多,精通佛教、熟悉主要经典、功绩卓著的高僧也不多。了解佛教的真谛、原则、制度,精通藏经的人不多。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藏传佛教经文的理解比较粗糙,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只能背诵一些经文,知道一些常识,如戒律、仪式、宗教节日等,但他们不了解经文的含义,不能弘扬佛教。

(二)僧人的生活世俗化、思想观念开放化

与历史上相对封闭、有些神秘、神圣的喇嘛生活相比,今天的喇嘛生活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世俗化倾向,笼罩着喇嘛和他们过去生活的神秘面纱已经褪去。寺院喇嘛生活的世俗化趋势,不仅表明僧侣的消费方式和内容越来越接近普通百姓(如电视、电脑、手机、互联网等的使用),但同时也显示出历史上僧侣的生活与当今藏区藏传佛教寺院的生活存在着一些差异,同样的特点是一些喇嘛有自己的家庭和子女。这些人,作为喇嘛,扮演着宗教专业人士和世俗人士的双重角色。这显然违背了藏传佛教喇嘛生活的基本信条。这种现象在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中不是个别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

(三)信教群众宗教的认知和态度趋于理性

20世纪80年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实施。这一时期应该是宗教信仰者的宗教情绪长期被压抑的时期。但这一时期也是改革开放、经济蓬勃发展和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的时期。长期以来,被压抑的不仅是人们的宗教情感,还有人们对生产生活的热情和热情。后者多于前者。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蒙古族人民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也在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在历史上,宗教观念是蒙古人认识世界、解释人生的必由之路。它既是认识的出发点,又是认识的归宿。宗教观念是蒙古族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在他们眼中,宗教是神圣而神秘的。但如今,蒙古族人民对宗教的认识,已经剥去了许多迷信和神秘的成分,具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这不仅体现在蒙古族宗教人士參与宗教活动和宗教动机的世俗化上,也体现在他们对佛教本身的认识和态度的合理化上。他们不再盲目轻信和崇拜与佛教不同但又依附于佛教的所谓鬼文化。对许多外在事物和生命现象的解读,也抹去了宗教色彩,诉诸于科学和理性。

三、蒙古族地区佛教发展的基本趋向

(一)宽松政治与社会环境有利于宗教的发展

我们知道,宗教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宗教本身的性质,但宗教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宗教的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恢复和实施,以及各级政府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为今天蒙古地区佛教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更加开放自由的政治环境。寺庙的恢复重建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包括:国家明确和完善的宗教房地产政策,宗教活动房屋和占用土地的免税,将一定面积的耕地或牛羊作为寺庙财产,用于维持僧侣的生活宗教继承人的培养等,是今天蒙古地区佛教复兴的重要基础。当然,政府对蒙古地区佛教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是建立在一定的信徒基础上的。

(二)人们精神生活的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蒙古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它并没有淹没人们对宗教的需求。相反,它促进了蒙古地区佛教的恢复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蒙古族人民的宗教意识、宗教热情和施舍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般来说,经济的发展与宗教的复兴是成正比的。这体现在生活条件较好的家庭中,其成员的宗教意识也很明确,参与宗教活动的热情也很高。然而,这些生活条件差的家庭面临着生存和生活的压力,其成员的宗教意识和宗教热情薄弱。当然,经济状况和宗教态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我们上面所说的只在两个极端中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中等家庭成员的宗教信仰态度并不明显。他们对宗教的态度和信仰程度,以及家庭经济状况都与其他因素有关。

结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没有佛教文化的新发展,佛教就不会有吸引力、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因此,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