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姓名:学号:年级:2020级班级:指导老师:实习日期:2020.06.18-06.292020年07月10日目录第1章概述…………2第2章地层岩性……………………42.1概述……………………42.2地层岩性描述…………4第3章地质构造……………………53.1概述……………………53.2节理与断层……………53.3褶曲……………………8第4章地质作用……………………94.1西湖成因………………94.2第四纪冰川……………9第5章其它………115.1罗盘使用方法…………115.2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115.3地质作用成因探讨……………………125.4地质专题学习…………12第6章节理产状的玫瑰花图制作…………………14第7章结束语………17第1章概述本次杭州地区地质实习全系共分为24个组,6月25日下午来到杭州,先是安排好住宿,主要为第二天实习做准备。
6月26日实习开始,我们去了宝石山,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路线被缩短,先是路过白沙泉,简单说了白沙泉的成因,然后来到紫云洞,在紫云洞里先是介绍紫云洞成因,然后大家观察了岩石的裂隙,了解是什么力在起主导作用;接下来就是关于罗盘的使用,我们选择了靠近洞口的一组岩石进行测量,虽然过程中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不过结果还是得到了老师的肯定。然后我们来到了初云台,在避雨的同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旁边一块馒头状的岩石,分析了他的成因,然后介绍了三种西湖的成因;等雨势渐小,我们又向下一站进发——保俶塔,作为最后一站,很多人都已经很累了,但大家还是坚持走了过去途中我们经过传说中的一线天,介绍了一线天的形成,最后到达保俶塔,这一天的实习算是结束了。
6月27日路线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从棋盘山开始的路程不得不缩短,我们的第一站改为了水乐洞—龙井—九溪十八涧—钱塘江;我们观察了水乐洞,了解了不同的岩石,与第一天的火山岩做出对比,观察水乐洞的岩石,了解龙井的形成,以及溪涧的地质作用,九溪十八涧的形成,最后是钱塘江,说明的之江的形成,为何叫之江以及钱塘潮的原因,途中最主要的是在九溪十八涧,当然其中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色,了解了其中的成因之后我们所看到的溪涧又有了另一番意味,途中我们还刚巧看到有滑坡,老师也顺带说了滑坡的一些东西,了解滑坡的原因等。
6月28日路程较近,在浙大的老和山,在上山之前我们先是参观了浙大的模型试验基地,介绍实验仪器的主要用途,然后在山上主要测量裂隙,绘制裂隙产状玫瑰图;然后接近中午我们的测量也进行到底,完成了这三天的测量实习。
我们组是第二十三组,组员:徐志晖,江林,陈益贵,桑成生,江林,杨恒山,郑春楠。指导老师:张文杰。
第2章地层岩性2.1概述杭州的地层简述: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西、南、北之界线,在此区内可见下述由老到新的地层: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分为文昌组和长坞组;2、志留系(s)(出露比较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分为康山群、大白地组和吉安组;3、泥盆系(D)分为西湖组和唐家坞群;4、石炭系(C)分为船山组、黄龙组、叶家塘组和珠藏坞组;5、二叠系(p)分为丁家山组、茅口组和栖霞组;6、侏罗系(J)仅见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7、白垩系(K)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8.第四系(Q)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2.2地层岩性描述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主要地层有D3x、C2h、C3c、J3h、Q。第四系合并描述。
D3x(西湖组)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厚度176~300米。主要为老和山。
C2h(黄龙组)岩性为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白云岩,产纺锤、莫斯科小纺锤,犬齿珊瑚等,厚度154米。主要分布在棋盘山—龙井—飞来峰一带。
C3c(船山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岩。产中华麦、假希瓦格等。厚度47~150米。
J3h()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据火山喷发间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第3章地质构造3.1概述总结实习地点的地质构造及其主要特点。
杭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包括安吉——长兴陷褶带、中洲(淳安)——昌化拱褶带、华埠(开化)——新登(富阳)陷褶带、常山——诸暨拱褶带、余杭——嘉兴台陷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断褶束等七个四级构造单元。
一、褶皱杭州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
二、断裂杭州在印支运动以前基底固结程度较低,地壳变形以褶皱方式为主,断裂不很发育,主要是一些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或基底断裂,但它们都控制着构造单元边界和古生代地层的发育,如临安——马金断裂、萧山——球川断裂、昌化——余姚断裂、印渚埠——开化断裂,毕浦——双溪口(淳安)断裂等。
三、节理杭州市区节理以葛岭—宝石山构造节理引人注目,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组剪切节理形迹构成小型“棋盘格式构造”。在宝石山,北东70°~80°的节理密集,北西向节理稀疏;葛岭附近,北西40°~60°、北东70°~80°的两组节理均较明显;而葛岭往西南去,北西向,北北西向节理却变得密集,北东东向节理变得稀疏。
3.2节理与断层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
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
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岩缝的水开采量小。
如白沙泉(见图3-2.1),水清、池底可见,无味无气泡,泉水渐流向下图3-2.1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紫云洞(图3-2.2),紫云洞位于杭州西南栖霞山,洞穴主体长约80m,洞型平直简单,走向NE35°—45°洞顶平整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35°—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控制。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1至2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5—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积岩夹层进行剥蚀、侵蚀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逐渐刻凿出倾斜状深槽。
图3-2.2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NEE、NNW、NW向X节理(图3-2.3),大大降低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发展下去,随着深度的增加,X节理趋于减少或呈闭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紫云洞。
图3-2.3然后我们组选在紫云洞进行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三组产状的测量(图3-2.4)Z面Y面X面图3-2.4测量数据:1、X面:走向—SW217度;倾向—NW307度;倾角—47度。
2、Y面:走向—SZ164度;倾向—SW251度;倾角—76度。
3、Z面:走向—NW297度;倾向—SW205度;倾角—23度。
3.3褶曲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皱区的主体,组成西湖复向斜翼部最老地层是上寒武统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层是下二叠统的丁家山组,出露在西湖畔的刘庄附近)。西湖复向斜的形态,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枢纽总的方向为北东50°,倾伏角15°。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所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断裂所横切。龙井——翁家山——南高峰——三台山——丁家山一带为西湖复向斜核部,地形坡度与复向斜倾伏角相适应。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曲组成,从北西到南东计有飞来峰向斜、天马山背斜、南高峰向斜、青龙山背斜、玉皇山向斜、将台山向斜,凤凰山背斜、金家山向斜。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曲有午潮山向斜,老焦山向斜、里桐坞背斜,直坞向斜。半山——皋亭山向斜位于西湖复向斜的北东方向,可视为西湖复向斜的余延部分。
图3-2.5为前往水乐洞过程中的一处,名为“留云谷”,此处与水乐洞岩石种类相同,同为石灰岩,由风化作用形成图3-2.5第4章地质作用4.1西湖成因杭州西湖的成因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火山喷发说”。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经多年科学检测,整个火山通道向南延向西湖。据有关专家称,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由于岩浆外流而使地壳内部空虚,最后火山口陷落成为洼地,这洼地就成了以后西湖的基础。
另一种说法则是“泻湖说”。泻湖说认为西湖原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小湾儿,冲刷作用形成的泄洪形成与钱塘江连在一起。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泻湖。火山爆发说是认为西湖是由于火山爆发形成的,西湖就是火山口。认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晚侏罗纪时,以今湖滨公园一带为中心,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火山爆发,宝石山和西湖湖底(大部分)堆积下大量火山岩块,由此,曾出现火山口陷落,造成马蹄形核心低洼积水,即西湖雏型。
西湖的群山约形成于二亿三千万年前,即所谓的“海西运动”时期。当时,原来沉积在湖盆似的浅海里的沉积岩层遭受挤压,发生褶皱、断裂,形成波状起伏的褶皱构造,最后抬升露出海面。群山为冲刷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形成泄洪与钱塘江连在一起。后来由于潮水的冲击很容易导致导致泥沙淤塞,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然后由浅海湾慢慢演变湖泊,地质学上称之为叫泻湖。此后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冲刷,再经历过历代大规模的人工疏浚治理,终于从一个自然湖泊成为风光秀丽的半封闭的浅水风景湖泊。所以泻湖说是非常有可能的。
4.2第四纪冰川从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后来李四光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并且李四光认为杭州存在第四季冰川,因为他在这里发现了羊背石,但发现羊背石是冰川形成最表面、最不重要的根据,最重要的根据是在冰川里面有一些生物--孢子植物,但直到现在没有找到任何寒冷型的孢子植物。另一种观点认为杭州海拔较低,第四纪时的气温、雪线及冰川积累区面积比率等指标都不具备发育冰川的条件。
我觉得杭州出现第四季冰川的可能性很大。U型谷和陡峭的山峰也往往是冰川作用留下的产物,杭州地区既有U型谷,也有陡峭的山峰。并且山东、福建都发现了冰川遗迹。杭州纬度比福建低,平均气温也比福建低,所以发生过冰川的可能性很大。
图4-2-1此图为钱塘江的一处,为河流的侵蚀作用,途中堤坝为了减小水流对河岸的侵蚀作用而修建图4-2-2此图为九溪十八涧,由于溪流作用形成第5章其它5.1罗盘使用方法详细说明罗盘的使用方法。
罗盘主要是在具有刻度的底盘上立有一个在水平面内能自由转动的磁针,用以指明方向。地质罗盘除用以测量方位外,还可以测量仰、俯角以及其它各种用途,是地质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仪器。实用方法步骤如下:(1)定向和基准地面上某一点的经纬度已知,则此点的位置就确定了。若测定地面上某一点的方向,则必须有一参照点(参照方向)——即基准点(基准方向)。测量方位即是指在水平面内,测出与基准方向间的夹角。
基准方向有二:一是真北方向,即地理北极方向,二是磁北方向,即地球的磁北极方向。因地理北极与磁北极不相重合,而一般用地质罗盘测量方位且采用真北方向作为基准,故测得角度要进行换算或事先对罗盘进行校正。
(2)测量产状地质体的任何平面在空间的产状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之。
测量岩层走向时,可选一有代表性的岩层层面,将罗盘长边贴于层面上(一般为上层面),使罗盘水平,此时磁针两端指向刻划数值即为走向方位角。
测量倾向时,可将罗盘盖(带反光镜者)贴于岩层层面上,长照准合页指向倾向方向,使罗盘水平读磁北针指向的数值为倾向方位角。倾向只有一个方位,切不可错读磁针,否则将使倾向方位角差180°。
测量倾角时,将罗盘长边平行真倾斜线(即倾角最大方向)置于层面上,转动罗盘底盘的外旋柄,使测斜器上水准气泡居中,读倾斜刻度盘上的数值即为倾角度数。
5.2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当进行工程建设时,首先要去现场勘查、测量一下,看看大概的地质地貌,得到一些地质数据。然后再查阅相关的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然后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避开不利的地质条件。如果实在不能避开,就要根据地形条件研究一系列应对的方法措施,确保工程建筑的安全。例如,地质构造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工程地质条件。例如在山边建楼时,就要考虑是否有断层,建筑是否会诱发断层等问题。在上海修地铁四号线的时候就要考虑第六层承压水的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地质因素,只有其中的稳定因素或工程建设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对工程建设运行构成或可能构成有害影响时才成为工程地质问题。
5.3地质作用成因探讨根据教师所讲内容,总结说明河流地质作用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流水的侵蚀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溶蚀作用和河流的机械侵蚀。溶蚀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分布的地区内比较显著,它能溶解岩石中的一些可溶性矿物,其结果使岩石结构逐渐松散,加速了机械侵蚀作用。河流的机械侵蚀是河谷地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工程地质来说,由于流水的机械侵蚀作用,可使河床移动和河谷变形,也可使河岸冲刷破坏,这就严重地威胁河谷两岸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河谷的类型包括构造谷和侵蚀谷。构造谷受地质构造控制,侵蚀谷是由于河流冲刷而成。侵蚀谷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1)峡谷型:下切作用(2)河漫滩型:侵蚀、堆积(3)成型河谷:漫滩变化,形成了阶地。接地时被抬高了的河漫滩。凹岸被冲刷,凸岸被堆积,乃造成洪河床浅滩。以后浅滩不断扩大和固定,形成洪水期才能淹没的滩地,是为河漫滩。
5.4地质专题学习地震成因类型:1、按成因分:包括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人为地震:水库地震、采矿地震、爆破地震2、按震源深度:浅源地震(300km)3、按震中距:地方震1000km一、有关基本概念地球圈层构造、褶皱、火山、震级、烈度、等震线、地震序列等基本概念。震级是一次地震爆发出来的能量,烈度是指破坏程度。相同烈度的连起来可形成等震线。地震波包括体波和面波。
二、地震带分布地震带分布和火山分布基本一致。中国有5个震区、23个地震带。5个震区是:台湾、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
三、地震预报预测预报3要素:地点、时间、强度种类: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测方法有地质、统计、物理等方法四、地震效应研究直接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断裂、变形、冒水、喷砂、砂土液化、建筑物损坏或倒塌。人畜伤亡财产损失等;次生灾害水灾、火灾、瘟疫、化学品泄漏等此外还讲了地震效应研究和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分析了汶川地震的成因。地震主要沿断裂带传递,垂直方向迅速衰减。所以成都距汶川虽然比青川近,但影响程度却不如青川大,就是因为成都处在垂直断裂带方向。
第6章节理产状的玫瑰花图制作在实习最后一天,我们来到浙大老和山,进行我们实习的最后一项工作,裂隙发育程度的测定(图6-1)(图6-1)首先取一个边长为一米的方块测出每一条裂隙的方向,得出数据如下:条数条数[270°,280°)1[0°,10°)1[280°,290°)1[10°,20°)1[290°,300°)0[20°,30°)5[300°,310°)2[30°,40°)2[310°,320°)2[40°,50°)2[320°,330°)2[50°,60°)1[330°,340°)0[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684-3-281:2025 EN-FR Flexible insulating sleeving - Part 3: Specifications for individual types of sleeving - Sheet 281: Heat-shrinkable,polyolefin sleeving,semicond
- 【正版授权】 ISO 19642-3:2019 EN Road vehicles - Automotive cables - Part 3: Dimensions and requirements for 30 V a.c. or 60 V d.c. single core copper conductor cables
- 2025至2030中国疫苗恒温运输箱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生物滤池系统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环辛烷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策略与投资发展报告
- 公司新员工培训全攻略
- 客运驾驶员汛期安全培训
- 教育领域信息安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 医疗广告培训课件
- 教育领域中VR技术的创新应用案例
- 2024年湖北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桥梁安全区管理制度范文
- 基因调控与近视发生机制
- 第9章屋面及防水工程
- 2021MAM-6070M空压机微电脑控制器
- 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真题(含答案)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
- DL-T5218-2012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 W -S-T 431-2023 护理分级标准(正式版)
- JBT 7043-2006 液压轴向柱塞泵
- 【文创产品的价格决策及成本管理的案例探析16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