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核心知识点汇总-隧道工程(二)_第1页
二建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核心知识点汇总-隧道工程(二)_第2页
二建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核心知识点汇总-隧道工程(二)_第3页
二建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核心知识点汇总-隧道工程(二)_第4页
二建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核心知识点汇总-隧道工程(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建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核心知识点汇总-隧道工程(二)

目录TOC\o"1-5"\h\z监控量测的目的 1量测内容与方法 1二、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3一、洞口工程 4一、洞口工程 6二、明洞工程 6二、明洞工程 7一、公路隧道主要开挖方式及适用范围 8监控量测的目的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形、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量测内容与方法

■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表283140231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西精度垦测间隔时间l-15d16d~1个月1~3个月大于3个月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测、地质竽骨等开挖及初朝支护后进行——2周边位移各种类型收.敛计、全站仪每5~50m—个断面,每断面2-3对测点Q-lmmU用2d次/周次用3拱顶下沉水准期量的方法,水准位、钢尺等每525clm—.断面0,1mm卜加d【奶d1~2次植17次/月4地装下沉水准恻量的方法r水准仪、锢钢尺等洞口段、浅埋段(0.5mm开挖面顿测断面前后<?b时ri~2^/d;F围面距量测断面前后v5b时.1次/2Td'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坨时,1次/入7d注:b一隧道开悟宽度;h0一隧道理需2018年二级建造师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

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问题:1.事件二中哪三项为必测项目?写出拱顶下沉量测的方法和工具答案:必测项目有(1)事件二中必测项目为: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周边位移。(2017年选择题)(2)拱顶下沉量测方法为水准测量,工具为水准仪和钢尺等。2B314022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3.位于IV-VI级围岩中且覆盖层厚度小于40m的隧道,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5.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二、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当位移一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应根据控制基准建立预警机制,可按表2B314022-3实行分级管理。位移管理等级表位移管理等级表2B314022-3管理等级U1Bu四处理建议mU<Uie/3U<U2e/3正常做工DU1B/3<U<2U1B/3U2B/3<U<2U2B/3综含评1械计施工措施,加强监控量晅,必理时采取相应工程对策I□>2Uib/3U>2U53/3暂停施工,采取相应工注:U为实位移;U1B为距开挖工作面1B范围内的位移值;U2B为距开挖工作面1〜2B范围内的位移值;B为隧道开挖宽度。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提出预警并分级管理。(1)支护结构出现开裂,实行I级管理;(2)地表出现开裂、明塌,实行I级管理;(3)渗水压力或水流量突然增大,实行H级管理;(4)水体颜色或悬着物发生变化,实行H级管理。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1)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2)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练习题1.复合式衬砌隧道现场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包括()A.周边位移 B.拱顶下沉C钢支撑内力及外力 D.洞内外观察E.围岩弹性波测试答案:ABD解析:考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2B314030公路隧道施工2B314031公路隧道洞口、明洞施工一、洞口工程补充洞口施工流程边仰城放样边仰城放样2017年二级建造师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二级公路一桥隧相连项目,其中桥梁跨布置为(65+120+65)m,③号桥台紧邻隧道进口洞门。该项目实施工程中发生了事件:该项目实施工程中发生了事件:事件三:洞口工程施工包括以下工序:①截水沟施工;②边、仰坡开挖;③套拱及长管棚施工;④边、仰坡防护。问题:1、写出事件三中洞口工程施工的正确顺序。(用编号表示即可)答案:正确顺序:①②④③2B314031公路隧道洞口、明洞施工一、洞口工程2.隧道洞门应在隧道开挖的初期完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洞门端墙的砌筑与回填应两侧对称进行,不得对衬砌产生偏压。(5)洞门的排水设施应与洞门工程同步完成;二、明洞工程.明洞回填施工应符合的规定(1)墙背回填应两侧对称进行。石质地层中墙背与岩壁空隙不大时,可采用与墙身同级混凝土回填;空隙较大时,可采用片石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回填密实。喷储岖砺护AnEl绍粉恁贴士国至阅比匿]粕角砾士 自如追E喷储岖砺护AnEl绍粉恁贴士国至阅比匿]粕角砾士 自如追E对尿室界线 E君官网他帝泞界战亚帕角?工4.图1喷锚网防护、明洞工程土质地层,应将墙背坡面开凿成台阶状,用干砌片石分层码砌,缝隙用碎石填塞紧密,不得任意抛填土石。(2)拱背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两侧回填高差不得大于0.5m,回填至拱顶齐平后应分层满铺填筑。.明洞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水层施工前应用水泥砂浆将衬砌外表涂抹平顺。(2)防水卷材应与拱背粘贴紧密,接头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铺设应自下而上进行,上下层接缝宜错开,不得有通缝。(4)靠山侧边墙顶或边墙墙后,应设置纵向和竖向盲管(沟),将水引至边墙泄水孔排出。

土体中心商修面填充- X'.J土体中心商修面填充- X'.J导排管填充2B314032公路隧道开挖一、公路隧道主要开挖方式及适用范围.开挖方式公路隧道的开挖方式主要有全断面法、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中隔壁法、双侧壁导坑法及中导洞法等。.适用范围(1)全断面法断面法适用用于I〜III级围岩的中小跨度隧道,W级围岩中跨度隧道和ni级围岩大跨度隧道在采用了有效的预加固措施后,也可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初期支护仰拱村砌卸排题充初期支护仰拱村砌卸排题充知识点补充:隧道分类序号分类形式种类1按国际隧道协会定义的特大断面(1009)、大断面(100-50*、中等断面(10-50壮)、小断面(3-10班)、极小

断面数值断面(2-3*2按长度特长隧道(大于3000)、长隧道(大于等于1000-小于等于3000)、中隧道(大于500小于1000)、短隧道(小于等于500)3按跨度小跨度隧道(B<9m)、中跨度隧道(14m>B29m)、大跨度隧道(18m>B>14m)、超大跨度隧道(B28m)(2)台阶法分为二台阶和三台阶,适用于ni〜v级围岩的中小跨度隧道,w级围岩的小跨度隧道在采用了有效的预加固措施后亦可采用台阶法开挖。具体施工步骤为台阶法开挖。具体施工步骤为:L开挖导坑上半断面I、上导坑拱部初期支护“开挖导坑下半断面口、下导坑边墙初期支护皿、仰拱混瀛土浇筑IV、二次衬砌混疑土浇筑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以下简称“三台阶法”)是以弧形导坑开挖留核心土为基本模式,分上、中、下三个台阶七个开挖面,各部位的开挖与支护沿隧道纵向错开、平行推进的隧道施工方法。(3)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适用于V〜W级围岩或一般土质围岩的

中小跨度隧道,每循环开挖长度宜为0・5〜1.0m,核心土面积不应小于整个断面的50%。(4)中隔墙法(简称CD法)或交叉中隔墙法(简称CRD法)用于围岩较差、跨度大、浅埋、地表沉降需要控制的场合。(5围岩较差、跨度大、浅埋、地表沉降需要控制的场合。(5)双侧壁导坑法CD(■中隔度法)行推法双侧壁导坑法适用于浅埋大跨度隧道及地表下沉量要求严格而围岩条件很差的情况(6)中导洞法:中导洞法适用于连拱隧道。2018年二级建造师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经过分析,此路段围岩等级有山、W、V级,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①全断面法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③双侧壁导坑法中出选出了一种浅理段隧道施工方法。【问题】:1.指出事件一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解析:此路段围岩等级有ni、w、v级。全断面法断面法适用用于I〜in级围岩的中小跨度隧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