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GRADUATIONDESIGN(THESIS)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题 目: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 院:专业班级:本科生院制2016年6月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实现是加快农业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之举。 互联网金融进入我国农村地区,它站在让农民这个弱势群体平等享有金融服务的高度,发挥自身方便快捷、低成本、透明等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缺点, 惠及“三农”发展,帮助农村地区实现脱贫。本文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为促进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是释放农村市场无限潜力的突破口这一观点,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有利于转变农村地区传统金融模式, 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解决农村融资和信用风险难题等影响, 结合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普惠面临的发展难题,并通过河南省卢氏县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实际案例, 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利用互联网金融这个有力抓手, 促进我国农村地区进行普惠金融建设的实现对策。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农村金融 普惠金融1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DevelopmentopportunitiesandCountermeasuresofruralInclusiveFinanceintheperspectiveofInternetFinanceABSTRACTIn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hasentereda"newnormal",realizetheruralInclusiveFinanceisthekeytoaccelerate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theagriculturalindustry,itisimportanttorealizethecomprehensivewell-offsociety.Internetbankingintotheruralareasofourcountry,itstandsinthevulnerablegroupssothatfarmersenjoyequalfinancialservicelevel,toplaytheirownconveniencelowcost,transparent,andotheradvantages,caneffectivelycompensateforthelackoffinancialservicesinruralareas,tobenefitthedevelopmentof"threeagriculture",tohelpgetridofpovertyinruralareas.ThispaperproposedprovidesagoodopportunityforthedevelopmentoftheInternetFinanceinChina'sruralareastopromoteinclusivefinance,thisviewisalsoabreakthroughreleasepotentialofruralmarkettheanalysis,Internetbankingisthetraditionalfinancialmodeltochangetheruralareas,broadenthecoverageoffinancialservices,tosolveruralfinancingandcreditriskproblemetc.Effects,combinedwiththedevelopmentproblemofChina'scurrentruralinclusivefinancefaces,andthroughtheLushiCounty,HenanProvinceRuralCommercialBanktocarryouttheactualcaseofInternetbankingandfrommultipleanglesproposeduseInternetbankingthepowerfulstartingpointtopromoteChina'sruralareascountermeasurestorealizetheconstructionofInclusiveFinancial.Keywords:Internetfinance Ruralfinance Inclusivefinance2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目录第1章导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及意义..............................................21.2.1研究目的..............................................11.2.2研究意义..............................................11.3国内外研究现状..............................................41.4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41.4.1研究内容..............................................41.4.2研究框架..............................................5第2章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72.1互联网金融与农村普惠金融相关概念界定........................82.2互联网金融的特点............................................82.3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影响..............................82.3.1有利于转变农村传统金融观念...........................82.3.2有利于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82.3.3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92.3.4有利于降低农村融资交易成本...........................92.3.5有利于打造“互联网+金融+农业”特色模式..............102.3.6有利于推进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11第3章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113.1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存在漏洞...............................123.2农村居民互联网金融意识缺乏.................................123.3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123.4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较高.....................................123.5传统涉农金融机构缺乏“互联网+”的创新力....................123.6农村居民缺乏互联网使用技术.................................123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第4章河南省卢氏县农商行开展互联网金融的案例分析 114.1河南省卢氏县农商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134.2河南省卢氏县农商行互联网金融方面存在的不足 13第5章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实现对策 135.1优化农村网络设施、技术、人才布局 135.2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 135.3明确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定位 135.4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145.5发挥政策激励扶持农村普惠金融 145.6推进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155.7深化互联网金融与农村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创新 15第6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166.1研究结论 166.2政策建议 17致谢 17参考文献 184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第1章 导论1.1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电子商务应运而生。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拉开了互联网金融元年的序幕。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呈迅猛发展的态势。其中以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平台、众筹融资、网络理财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它们一方面向传统金融发出了挑战,同时也给传统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其依托于移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秉承“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与传统金融相结合,为客户的经济活动提供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服务,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高、外延丰富、操作性方便快捷、去中介化等特点,最大程度地降低交易成本,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突破传统金融的广度和深度。互联网金融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更是给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市场来说,互联网金融为其释放巨大潜力提供了良好契机。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的金融体系建设也应该与经济 “新常态”相适应。而互联网+不仅已经成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引擎,更是依靠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天然优势,成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普惠金融体系的一环。根据统计,我国农村居民是全国人口的60%,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28.8%,农村网民总量达1.78亿,占全国网民总数的27.4%。农村村民使用手机上网规模达1.46亿,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高达84.6%,占农村网民比例最高。由数据可见,这是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好兆头,农村网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为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据统计,截止2014年农村电商交易总额达 1800亿元。农村地区新增的余额宝用户2000万余。互联网金融涉足三农领域,加速发展,给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的血液。互联网金融巨头也纷纷高调发力农村, 布局农村市场5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的发展蓝海。2014年京东推出“京农贷-养殖贷”和“乡村白条”,这是专门针对农村农户设计的,成本较低,针对性更强的贷款;翼龙贷推出的三农融资产品到2015年已累计发放150亿元,受益农民超过20万户;最近,苏宁云商也整合金融服务板块,大力推动发展农村电商。互联网金融行业深入农村,抢占农村市场,一方面是为了自身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更是提高了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补充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空白,提升了农村金融普惠程度,释放农村经济市场的巨大潜力。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 研究目的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考察时首次提出经济“新常态”这一概念。 2015年作为“新常态”经济的开局之年,为适应“新常态”经济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逐步缩小这一要求,我国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也应该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在“新常态”经济下,我国金融将不再有大中型企业、高端收入人群控制:打破垄断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摒弃以往一味地追求经济规模的增长。深入发展个人金融、小微金融和农村金融;倾向于发展低收入群体、弱势地区的平民金融;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这正符合普惠金融的基本要求,也是在“新常态”经济下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在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刚刚起步,还处于初级阶段。另外,我国农村地区贫困人口比重高,区域范围广,农业生产相关性大、季节性明显、生产具有可变性,农业发展缺乏完整的产业链,获取金融服务的途径少,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农村经济存在自身的劣势。农村金融的发展也是困难重重。6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图1-1 农村经济的主要特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一直以来深受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关乎民生,而“三农”问题追本溯源还是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我国政府及有关部委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强农惠农政策。2014年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开展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采取手机支付等多种形式,提供简易便民的金融服务;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农村普惠金融;2015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中指出,发挥互联网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有益作用,加快农村支付环境建设;2016年3月,中央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特别对农村金融发展提出要求: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支农作用,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对未来五年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规划作出明确的方向和指示。研究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问题,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推进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1.2.2 研究意义到目前为止,农村普惠金融仍然处于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地位。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一方面是缓解农村金融排斥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普惠金融实现的关键。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对于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城乡二元化结构,实现统筹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7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之举。在经济“新常态”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实现也是加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迫在眉睫,意义重大。而互联网金融的诞生,给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思路。互联网金融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方便、快捷、透明、低成本等优势,弥补了农村经济发展不足的先天缺陷。互联网金融线上交易的便捷性增加了农村金融的服务项目,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另外以便捷快速的形式解决农村融资渠道窄,方便农户获得生产资金,吸纳社会富余资金能够较好的“反哺”农村,支援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难题;再次互联网金融大大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质量,使农村地区用户更加便利的享受转存取款,汇兑、缴费、养老、保险以及财政补贴等等金融基础服务。互联网金融进军农村市场,为实现农村金融与“三农”共赢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带来的发展契机和创新突破具有现实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对国内外针对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建设的相关研究文献尝试进行归纳,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研究方面:一方面是对国内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张航,李宏畅(2015)提出,我国的金融服务呈现非农化倾向。金融机构在利益驱使下,大多选择面向城镇的大额贷款,这就造成了我国农村的存贷比例失衡,融资难的困境。社会富余资金无法“反哺”农村,无法发挥聚集效应,无法满足农村生产建设的金融需求。甚至还在为城镇“输血”,加速了供需的恶性循环,农户生产资金难以满足,同时也导致了政府投资的弱化。张天凤(2014)指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金融设施的渗透率低,金融服务覆盖面窄,我国尚有1570个乡镇无法得到金融机构的覆盖,农村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航,李宏畅(2015)在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的研究中提出,我国农村的金融发展面临较高的风险,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中的现实因素,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金融服务无法与农业生产相匹配,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出现了资金交易成本高的问。,再加上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差,征信体系不完善,农民的贷款行为无法得到较好的约束,这就一定程8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度上增加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风险程度,导致金融创新缺乏动力。另一方面,民间借贷行为层出不穷,加剧了农村金融交易风险。民间融资行为限制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基础性金融服务,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管,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更是扰乱农村金融市场秩序,给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这些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都迫切需要农村这个金融市场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一臂之力,激发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规范农村金融的秩序,加快普惠金融建设。另一方面是对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建设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谢平,邹传伟(2012)提出互联网金融实质上是可以说是直接融资的形式,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全新的融资模式和渠道,它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程序透明、信息渠道宽等等优点,有效贴合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于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创新突破口,开展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应该抓住互联网金融这个抓手,创新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祝国平,程呈,刘军君(2015)指出,以移动网络为载体的金融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缓解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设施不健全的问题,让农村居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能够方便快捷的享受基本的金融服务,这符合普惠金融的要求,也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关键。另外互联网以其强大的信息源,将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金融交易成本高的现状。朱迎,刘海二,高见(2015)在研究中发现,在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中,互联网金融发挥着独特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金融用户分散,难以进行信用评级的问题。这些文献对本论文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基于对文献的研究,本论文提出了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这一问题,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发挥的作用,以及我国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问题,结合实际进行了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分析。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1.4.1 研究内容本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各章节部分内容安排具体如下:9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第一章,导论。该章节首先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以及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程度;其次介绍本论文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阐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构建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该章节从多个角度出发,总结了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的突出作用,同时也发现了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在发展互联网金融得情况下面临的困难,为下文提出发展路径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第三章,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通过监管层面、农村普惠金融主体方面以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性三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农村借助互联网金融发展普惠金融时面临的的困难,为下文的路径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第四章,河南省卢氏县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的案例分析。本章节通过对河南省卢氏县农商行开展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不足进行分析,发现互联网金融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能够较好的释放其普惠性质,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卢氏县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中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第五章,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实现对策。通过以上章节分析出互联网金融从多个方面对实现农村普惠金融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当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难题,结合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互联网金融开展现状及不足的实际案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和实现对策。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通过前面对影响、现状、发展对策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参照文献资料以及我国政府作出的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规划提出参考建议。1.4.2 研究框架10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提出问题:发展契机研究 文献背景 综述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面临的问题
案例分析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实现对策第2章 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11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2.1 互联网金融与农村普惠金融相关概念界定互联网金融(InternetFinance)是依托于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互联网手段,进行资金融通、信息中介以及支付结算的新兴金融,是互联网精神结合传统金融的新兴领域。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使传统金融业务拥有更强透明度、更高参与度、更低成本价、更便捷操作性等等特征。2005年,联合国在宣传小额信贷年时正式提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关于普惠金融(InclusiveFinance),通俗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每个经济主体都可以持续地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基础性金融服务。这些金融服务不仅是强调连贯持续地供给,更是在合理有效的监管之下。金融的普惠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金融服务涉及面较为广泛,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尤其是弱势地区、弱势产业、弱势群体也能够获得同等的金融服务;二是拥有更加便利的获取渠道,使得金融服务可以便捷的传输到各个经济群体;三是拥有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服务质量较高;四是不同经济主体获得资金的价格更加具有优势,资金融通成本降低。如今,互联网金融,它已经成为整个金融体系有效的补充,同时也是金融创新的动力之源。互联网金融立足于服务更广大农民的高度, 旨在推出更高的技术服务、提供的多元化产品,有效的惠及三农发展。互联网金融,它作为金融体系的较为有益的补充,涉足农村,走进千家万户,包括贫困地区,给农村金融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从广义上来说,让更多的人群能够获取更多的金融产品,让更多的经济主体能够享受更好的金融服务,这是普惠金融的真正内涵。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金融的性质。2.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互联网金融以其自身的优势特点,弥补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不足的劣势。首先,它具有成本低的特点,可以使农村地区金融门槛降低,使农村居民人人都可参与到金融活动中,享受金融服务;其次,互联网方便快捷这一特点拓宽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所需资金的来源,获得资金更快更便利;另外,互联网金融以移动网络为载体,能够最大程度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设施不健全的问题;最后,互联网依托大数据,融合各类信息流,控制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农村地区金融交易成本高的问题,并且能够建立强大的数据征信系统,缓解农村地区的金融信用风险难12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题。2.3 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互联网金融,简单来说就是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当然这并不是互联网和金融的简单相加,而是互联网对传统金融结构的一个全面的更新,是系统性的提升和转变。因此在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互联网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3.1 有利于转变农村传统金融观念互联网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农户这一市场主体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注入了新的金融观念,从而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中国农村地区面积广大,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许多地区存在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的状况,农民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单一, 内容贫乏,在获取金融服务方面,更是存在着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等困难。而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互联网金融走进农村,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内容更加多样化, 获取方式更为快捷便利,网上服务的方式所带来的金融投资的思维方式和投资理念的变化也是巨大的。 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互联网下的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多元性, 许多人也更倾向于选择网上的方式进行金融活动。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不仅仅体现在中青年人身上, 部分年纪较大的人群也开始选择一些网上的金融服务。 这种转变无疑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减小了阻力,为互联网下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开辟了更加开阔的市场, 挖掘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无限潜力。3.2有利于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服务产品,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提升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尽可能满足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实现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依托于金融机构实体网点,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内容种类较少,农民选择空间不大,导致农民实际享受金融服务的程度低,金融服务需求不能满足的现实。从而出现了国家积极服务农民金融需求的愿望不能实现而农民金融需求大却不能满足的矛盾。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的异军突起,互联网金融为农村普惠金融刚好弥补了金融服务不足这一缺陷,打破了传统农村13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金融机构自上而下的结构,发挥自下而上的互联网思维。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农村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多的服务项目和选择, ,更加具有多样性,不单单是传统金融服务的存取款、支付结算等,还有更多的理财产品如国债、保险等等;同时互联网具有快速便捷等优势,农民享受金融服务可以更加方便, ,效率更高,从而改善农民享受金融服务的体验, 提高农民享受金融服务的质量, 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服务产品的增加为农民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 快速便捷的服务提高农民享受金融服务的质量,最终促进的是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的发展, 为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助力。 新兴的互联网企业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使农户分享到金融创新的红利。2.3.3 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金融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使农民获得金融服务更加便利,更加多元化,实现真正的“普惠”。在我国,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是解决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难题的关键。农村地区人民居住密度低,农民享受金融服务不便利,部分农民为了办理简单的存取款业务都要奔波好几十里才能找到服务网点,传统的“存、取、转”基础金融服务成本较高,同时由于传统的金融服务主要依托各种金融实体网点,员工、设备、网点设置等成本费较高,趋于盈利的目标,许多金融机构不愿意在这些边远的乡镇地区设置网点,因此在某些村镇存在服务空白的状况。表2-1我国农村各类金融机构的占比状况行政村占比助农取款点40万58.82%小额取现转账电话30.4万44.7%农村保险服务点2.2万3.2%数据来源:2013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作者整理。2.3.4 有利于降低农村融资成本互联网金融可以为农村地区金融交易降低成本, 开拓融资渠道,实现真正的“普惠”。在互联网金融影响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不再局限于实体的金融机14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构,它有助于打破传统金融服务边界,突破地域方面的限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重新建构金融模式,使农民或者农企可以足不出户就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等享受金融服务。另外,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依靠指纹、脸部识别等先进技术,无人金融服务网点也已经试用并成功得到推广, 这就大大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如 2014年12月12日银监会批准开业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它以互联网为依托,以重点服务个人和小微企业为特色,既无营业网点,也无营业柜台,通过人脸识别完成传统银行业务, 这位互联网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成本的降低以及服务对象的拓展, 带来的必然是金融机构在更多的地方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 从而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的存贷款比例较城市存在很大的差距,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不能较好的运用到农村地区的建设上, 需要资金回流的农村地区甚至还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所谓金融的本质就是资金的融通,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社会的资金融通流动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这种便利的融资方式为经济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P2P网贷平台方兴未艾,截止 2015年底,据监测到的P2P借贷平台共3657家,正常运营的有 1924家,累计交易规模约为9750亿元,融资总额在 130亿元以上。互联网集合了强大的社会力量,城市的富余资金能够较好的“反哺”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支援新农村建设。图2-22008-2015年我国P2P网贷成交额趋势图数据来源:《2015年全国P2P网贷行业快报》。2.3.5 有利于打造“互联网+金融+农业”特色模式互联网金融可以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高农村金融普惠的质量。互联网不仅具有快速便捷的15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优点,还可以依靠自身强大的信息系统,根据用户的相关消费或者享受金融服务的历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从而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例如,开发“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性“支农支小”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地方特色产业打造具有针对性的产业链信贷产品;另外就是由于农村农民的抵押担保不足这一现状,针对性的提供土地经营权贷款以及林权抵押贷款。其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淘宝是一个较好的发展突破口,互联网通过线上的网购网销,结合线下的农户、合作社、涉农企业,电商平台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新路径,开拓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打造“互联网+金融+农业”的创新性大市场。2.3.6 有利于推进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互联网金融有利于建立强大的数据征信系统,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普惠信用为基础是普惠金融重要的特征之一。一方面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系统不完善,农民信用档案不健全,各种违约事件时有发生,金融环境有待改善,而互联网金融可以依靠自身强大的信息系统,通过对接电商平台;连接农民在工商、税务、公安等政府部门的有效信息;加上其在水、电、燃气、医院等单位存留信息;以及农村用户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讯公司的信息,辨识农村用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建立对客户的评价系统,建立对客户的评价系统,从而有效控制贷款人违约和道德失信的发生,降低金融结构的营业风险。另一方面,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农户获取信息不通畅,获取信息渠道单一,金融交易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互联网下的农村普惠金融,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有效的控制和降低风险,以边际成本低为特点的互联网金融降低了准入门槛,普惠性更加凸显。16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第3章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当然也会带来一些风险,同时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准金融机构,是一个新兴的发展领域,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缺陷,这就为其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带来许多障碍,许多问题亟待解决。3.1 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存在漏洞当前,与互联网金融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较为缺乏,监管存在漏洞。良好的环境是互联网金融安全快速发展的前提,一套完备合理的法律法规对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虽然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追捧,然而并没有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也没有正式明确的监管部门。同时在行业自律方面,没有正式统一的行业协会,这就大大增加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风险。由于农村普惠金融涉及到主要是“三农”方面的金融服务,一旦出现问题,直接关切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相关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3.2 农民互联网金融意识缺乏农民互联网金融知识匮乏,金融能力不健全,对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不了解,导致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普惠金融的推广面临巨大困难。受教育水平等各方面限制,农村地区人民文化程度普遍不比城市地区,人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过程更久,接受程度都也相对较差。目前农户关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大部分停留在存贷款层次,对金融服务的其他内容并不了解。同时互联网形式的金融服务方式,相对于到实体金融服务点,面对面处理业务,更加虚拟化,这也加大了人民接受这种金融服务的难度,从而制约农村普惠金融的推广和普及。3.3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8.8%,农村网民1.78亿仅仅占全国网民总数的27.4%,农村居民使用网络设备上网比例均低于城镇居民,这个数据并不乐观。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互联网基础设施几乎无法覆盖。另外,在农村地区网络设施投入回报率低,回报周期长,17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造成了不愿在农村地区投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现象,也导致了互联网费用较高,农村居民不接受互联网这种恶性循环。3.4 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较高互联网金融形式增加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风险。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较低,监管相对薄弱,在一些方面存在管理漏洞,因此金融服务产品也是鱼龙混杂。2015年P2P行业发展迅速,一夜之间P2P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数量之多质量却有待考究。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P2P行业问题平台数量累计为1247家,问题平台占总数的 34.5%。同时互联网形式更容易造成一些假象,而农村居民用户辨别真假能力较低,防范意识较弱,更加容易上当受骗。如 e租宝,2015年12月16日被立案侦查,涉及资金700多亿,其本质就是“庞氏骗局”,涉嫌网上非法集资,其旗下并没有足够的公司创收来满足支出,最终崩溃,一大批平台农户陷入其中,直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给社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要避免的。3.5传统涉农金融机构缺乏创新力在我国,传统的涉农金融机构在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存在严重的跟风现象,互联网金融业务缺乏特色和针对性,对待不同的客户群体缺乏差异化战略。这使得一些传统涉农金融机构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即便拥有大量的农村客户资源,也无法吸纳每个客户,不能发挥自身的客户优势。另外,在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并不发达,县域经济体中互联网企业处于初步发展中,而传统的涉农金融机构缺乏战略眼光,没有前瞻性,不能看到一些互联网企业包括小微企业的前景,缺乏合作意识。只顾占领一些知名的电商企业,而对于本土的小微企业、新兴互联网企业视而不见,既无法凸显自己的业务特色,提升服务水平,也限制了县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3.6农村居民缺乏互联网使用技术由于农村地区居民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地区人民文化程度普遍不比城市地区。再加上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严重, 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较少, 大部分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山区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 农村人才外流现象严重。所以18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农村地区居民使用互联网的技术不足, 导致了农村地区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受到限制。农村居民普遍难以接受对他们来说较为复杂的网上操作, 宁愿选择舍近求远到实体网点进行金融活动。第4章河南省卢氏县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的案例分析4.1 河南省卢氏县农商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河南省卢氏县农村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全县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卢氏县总人口有37万,其中农业人口33.3万,全县辖9镇10乡,352个行政村,是三门峡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2015年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卢氏县农村商业银行积极配合,立足“服务扶贫攻坚,发展县域经济”的准确定位,把开展“精准扶贫”作为全行履行社会职责的重要工作,积极创新服务形态,打造金融支农新模式。卢氏县农村商业银行结合互联网思维,积极开发互联网金融领域,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为全县身居大山深处的农民送上便捷的金融服务,积极打造“互联网+金融+三农”新模式。首先卢氏县农村商业银行推出了电子银行业务,主要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POS业务以及金燕自助通等。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给农村地区的居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提供便利的支付结算,小额贷款等业务。使原本审批过程复杂,到账慢的小额贷款能够高效快速简便的发放到农户手中,不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更是签约与农副产品生产销售相关的特别用户,专门安装POS设备,方便进行农产品的销售。满足农村居民随时随地的享受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服务渗透力,提升普惠范围。截止2015年末,卢氏县农村商业银行累计短信银行用户29.8万户,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共计34.6万户,电子银行全年累计交易98.619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余万笔,累计交易金额 2.25 亿元。截至 12月末,当年电子银行渠道共交易1250452笔,其中网上银行交易 193083笔、手机银行交易 426911笔、POS交易11589笔。下一步将逐步提升该行电子银行替代率。其次卢氏县农商行根据县域经济的多元需求, 整合“三农”发展的多种资源,联合卢氏县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卢氏县农村淘宝提供支付结算平台。2015年,卢氏县有电子商务企业50余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6亿元,占卢氏县GDP的2.12%。目前,卢氏县农商行已经为9个乡镇178个行政村的农村淘宝网点提供支付平台,并纳入特约贷款客户,确保其能最快速的享受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更为卢氏县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村民能够足不出户的感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最后,为了确保农村居民安全的享受金融服务,信用风险控制一直是卢氏县农商行的重点工作,目前卢氏县农商行正在积极探索客户的信用评级机制,正在进行与卢氏县工商局、地税局、公安局信息系统联合建立农民征信信息库,下一步,将再次扩大农民征信信息系统,预计于2018年底建立起与国家电网、秦华燃气公司、卢氏县人民医院、中国移动卢氏县分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联合系统,进一步完善农民的信用评级机制,严控农村金融信用风险。表4-12015年卢氏县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各部分交易状况月份业POS交易(百元)电子银行交易网上银行交易(笔)手机银行业务(笔)总额(百元)务1816542230064325721206920343955266931757148748241825304162315547574497836515581321839861000326125710048647110100171391148592933114348818741589986261200019130612719884811832210159614319510012201311100413189887412005312194616318651213798120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160000140000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电子银行交易总额(万元)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图4-22015 年卢氏县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 1-12月交易量4.2 河南省卢氏县农商行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不足然而,卢氏县作为国家重点贫困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卢氏县农村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资源不足等问题,农商行刚刚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还不健全,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农村地区的居民甚至工商个体户对互联网金融知识十分匮乏。由于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程度低,农民普遍存在抵触心理,这对今后在农村地区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非常不利。卢氏县农商行在大部分乡镇都设有POS设备,行政村的POS设备覆盖率达到90%,然而有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零利用率”的现象。其次,电子银行的风险问题。一直以来电子银行的风险备受关注,农民由于承担风险能力弱,在农村进行电子银行的宣传时,农商行的工作人员经常被村民问起是否会有风险等问题。对于移动设备并不发达的农村居民来说,宁愿耗时耗力的去实体网点办理业务也不愿使用电子银行,因为一旦有风险,农民更是不知所措。这都是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存在的后果。再次,由于卢氏县农村商业银行的内在创新动力不足,联合农村淘宝还不足以扩大互联网金融业务范围,更应该看到互联网与县域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密切关系,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加大创新力度。再次,以互联网金融为媒介的小额信贷未能得到普及和推广。 农民普遍存在21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贷款难,审批手续复杂,农业专项款拨付到账慢,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但是由于农村整体经济环境较差,农村客户普遍存在授信额度不足的问题;农商行信贷产品比较单一,由于农业贷款回收期限长,见效较慢,相对风险就高,再加上农户的信用能力不足,这些都增加了贷款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贷款手续层层审批,到账慢,不能适应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季节性特点,这就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间借贷,甚至滋生非法集资行为。而互联网金融正好提供了一个快速、便捷、较为安全的小额信贷渠道,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农民可以足不出户的进行小额贷款,适应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征,对农民、农业、农村意义重大。最后,卢氏县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非常局限,仅仅限于农村电子商务和银行业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然而对于一些刚刚起步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却发展缓慢,一方面是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缺乏传统金融机构的支持和互助。通过分析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农商行开展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并大量查阅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资料, 发现,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共性问题。通过横向比较东、中、西部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尽管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但在农村地区也普遍存在互联网金融设施、 监管、创新不足等等问题,所以本文积极探讨基于互联网金融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实现对策。第5章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实现对策根据理论分析,结合卢氏县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际案例,为了使互联网能够最大限度的给农村经济注入活力和发展动力,为了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建设,本文积极探讨了互联网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策。当前,互联网+时代到来,互联网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元素和生命力,尤其是当前全国上下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掀起精准扶贫攻坚战役,金融扶贫在现阶段可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政府重视、政策倾斜、财政支持都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如何规避风险,探讨在互联网金融的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现实路径才是问题的关键。要想真正将互联网金融应用到农村普惠金融领域,我们仍然需要做很多工作。22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5.1 优化农村网络设施、技术、人才布局农村地区的互联网金融已有起步,网络设施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程度,直接影响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和发展深度。截止2014年底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8.8%,这个数据不容乐观。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展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步就是要完善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网络设施投入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不高,完全由市场主导难以实现网络设施全覆盖,或是导致互联网使用费用较高。这些都制约了农村地区推广互联网金融。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强重视,加大对农村网络设施的投资力度,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投资模式。从而加快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网络覆盖规模,推进光纤网络在农村的布局。另外政府应对农民提供网络使用费用的补贴,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农村人才外流。人才技术的缺乏也是限制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吸纳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通过薪金、福利等吸引并留住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专项资金的拨付,提供良好的技术发展环境。另外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开展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合作,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政策让互联网公司入住农村,为当地农村及贫困地区带来互联网金融服务。5.2 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加快出台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职责,成立正式的行业协会,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构建良好的政策制度和法律环境。法律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互联网金融在农村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必须要有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因此国家要加快相关法律的建设,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划。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我们的发展经验和教训,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发展经验,立足于我国的基本状况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要明确监管部门,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逐渐弥补相关领域的监管空白。成熟的行业协会监管也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也要加快建立互联网金融的农村普惠金融的行业协会,制定合理的行业协定,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互联网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23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5.3 明确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定位完备的法律至关重要,准确的发展定位,良好的精神定位也必不可少。对于发展互联网下的农村普惠金融,首先要有准确的行业发展定位,这个落脚点就是“普惠”二字。“普惠金融”就是能有效全方位的为社会所有阶层和全体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体系,农村普惠金融就是让农村地区的老百姓,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这些被排除在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之外的百姓,通过推广农村普惠金融,可以向他们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他们进行生产性的投资,从而摆脱贫困,为打好“扶贫攻坚”战贡献力量。因此互联网下的农村普惠金融,更应重视“农村普惠”的定位,将自身利益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相结合,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的指向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公正”,“富强”,是和谐社会的实现,因此互联网下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要本着良好的精神定位,金融机构遵守行业规范,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5.4 加强农村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注重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为农村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农村普惠金融的受众对互联网金融的知识较为匮乏,不利于农村普惠金融的推广和发展,因此互联网技术以及金融知识的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这个障碍,许多电商都选择了渠道下沉的方式,比如阿里启动了“千县万村计划”农村策略;京东通过设置县级服务中心和乡村的推广员来进行宣传,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方式来宣传互联网金融。当然面对这个困难,也不是只有消极地改变金融形式,也可以主动出击。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农民金融知识的教育,利用手机银行等进行宣传,在这个普及的过程中,政府也可大有作为,政府可以通过印制一些关于互联网金融基本知识的小册子,一方面进行相关知识普及,一方面提高民众防范风险的意识;同时也可以对具有代表性的农户、农企负责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逐渐扩大培训范围,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另外也可以采取激励措施,引进相关人才,进驻乡镇,助力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只有互联网金融的思维方式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发挥互联网金融在农村普惠金融中的作用。5.5 发挥政策激励扶持农村普惠金融国家应继续加大对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普惠金融的政策和制度支持。 十八届24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三中全会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改革的发展方向, 2014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开展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采取手机支付等多种形式,提供简易便民的金融服务。此后更是不断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来发展金融服务, 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但是相对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形式以及农村普惠金融的巨大需求来说,这些政策力度依然不够,这就需要国家出台更多的具体的落实措施和激励政策。民生无小事,作为旨在帮助农村人口脱贫,助力脱贫攻坚战,助燃农村经济引擎的农村普惠金融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离不开创新的活力,要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普惠金融的建设,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方面市场力量至关重要,有龙头企业牵头,激发农业产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依靠国家、政府宏观领导,对农业普惠金融创新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贯彻金融扶贫新方略,开辟金融支农新途径。5.6 推进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一方面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农村普惠金融的脆弱性决定了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性,互联网金融在广大的农村市场上发挥着巨大潜力的同时,也暗藏了很大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特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交易方式、缺乏透明化的交易过程和对象以及线上的业务往来,给其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农村金融体系相对于城市而言,其市场的规范程度、环境质量、风险防控能力都存在很大的缺口,这些都导致了农村金融体系的风险性较高,因此,完善互联网金融防范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立法监管,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进行的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等手段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平台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了技术支撑,补充农村居民纳入征信体系,建立农民信用档案和农村客户信用评级,从而有效控制贷款人违约和道德失信的发生;最后深度融合线上线下业务,整合各类资源,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打下牢固的基础,5.7 深化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传统的涉农金融机构发展时间长,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比如有着25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丰富的农村客户资源、基本金融业务扎实、更受一些年纪较大的客户的青睐等等,当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进入金融领域后,必然对传统金融产生一些冲击,尤其是传统的涉农金融机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弊端日益凸显,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竞合关系,对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传统金融模式和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优势互补,因此主要应该走联合之路。首先,传统金融机构可以与一些成熟的电商平台合作,推进电商服务;其次可以利用公共平台提供的共享发展机会开展互联网金融,发展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等;另外也可以与专业的数据提供商进行资源共享,已取得共同发展。金融机构作为微观主体,是构建农村普惠金融的关键,金融机构的创新符合普惠金融的“三元目标”也是实现农村普惠金融的关键,在宏观经济、行业政策、社会资本、金融基础设施的大环境下,扩宽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社会福利便捷支付到个人。图5-1普惠金融的“三元目标”26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第6章研究结论与建议6.1 研究结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互联网金融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更是给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利用互联网金融这个有力抓手着力构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意义重大,所以结合我国当前农村地区普及互联网金融面临的诸多问题,根据理论联系实际,本文得出了发展互联网金融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建设的契机和实现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优化农村网络设施、技术、人才布局,加大对农村网络设施的投资力度,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投资模式。政府应加大互联网金融人才引进力度,为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吸纳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第二,出台并完善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建设农村市场的监管机制,让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市场的运作更加透明化,规范化。加快建立互联网金融的农村普惠金融的行业协会,制定合理的行业协定,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互联网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第三,明确发展定位。完备的法律至关重要,准确的发展定位,良好的精神定位也必不可少。在当前着力扶贫攻坚中,立足金融扶贫新高度,推动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的推动作用。第四,加强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强化农村普惠金融的宣传。第五,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做保障和支撑。第六,启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加大农村金融征信制度建设,布局网络信息网,建立信息一卡通,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第七,深化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创新农村金融服务。6.2 政策建议根据理论,结合实践研究,提出以下政策意见:27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第一,围绕特色产业,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坚持“银政企合作” ,布局供应链式的农村互联网金融。第二,普惠金融旨在让农民同样分享优质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深化与政府、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互联网平台,将社会福利便捷支付到农村,将助农资金便捷拨付到农村,让农村地区快速得享受社会红利。28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致谢时光荏苒,如流水匆匆。岳麓山下依旧是琅琅的读书声,我却即将毕业。四年来,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品质,“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校训、“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风会继续影响我的一生。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吴庆田老师,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她都给予我耐心的督促和悉心的指导。导师既是我学习上的启迪者,也是我生活中的领路人,她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品质和态度。还要感谢商学院的每一位老师,是他们的谆谆教导让我更加努力,让我大学的四年时光更加有意义。感谢同学们的陪伴和鼓励,正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让我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感动,友谊是我一生的财富。感谢母校中南大学,给了我丰富多彩,难以忘怀的四年时光,不仅让我成为有知识的人,更成为一个有情怀的人。最后还要感谢家人的支持和陪伴,他们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和坚实的后盾。毕业在即,衷心的祝愿每一位帮助我关心我的人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29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参考文献罗婷婷,张艺.互联网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实现路径研究—基于重庆农村金融服务的调研[J].金融监管研究,2014(12):95-105.[2]SimonKuznets.EconomicGrowthandIncomeInequality[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45,No.1(Mar.,1955),pp.1-28..[3]李浩.浅议移动金融背景下农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对策[J].农村金融研究,2014(9):20-24.[4]祝国平,程呈,刘军君.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J].金融论丛.2015(03)[5] 邹小芳; 黎东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J]. 农业经济·农业管理.2015(04)任海泉;梁继锋;郭文明;苏强;何艳太;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实证研究[J]普惠金融.2015(12)[7] 王曙光; 孔新雅; 张棋尧.互联网金融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良机[ N]第一财经日报.2014-07-03王泽天.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金融发展策略调整[J]金融市场.2015(07)[9] 马九杰,吴本健 .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农村金融普惠的作用:经验、前景与挑战[ J].农村金融研究, 2014.杨蕾,辛文玉,杨伟坤.互联网金融支农的SWOT分析[J]2015(04)[11] 朱迎,刘海二,高见. 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实现农村金融普惠[ J].新金融,2015,02焦姝瑜,李宏畅.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05[13] 马九杰,吴本健.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农村金融普惠的作用 : 经验、前景与挑战[J].农村金融研究, 2014,08[14] EmpiricalAnalysisonRuralFinancialDevelopmentandFarmers’IncomeIncreaseinChina[J]August2014,Vol.35,Issue21.30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契机及实现对策[15] Thorsten Beck,Asli Demirgüc-Kunt andRossLevine.Finance, Inequality andthePoor[J].JournalofEconomicGrowth(2007)12:27-49.[16] Brigit Helms. Access for All :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s[M].Washington:TheWorIdBank,2006.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浙江-浙江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混合量子系统纠缠-洞察及研究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河北-河北中医五官科学(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艾灸改善督脉络穴疼痛效果-洞察及研究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江苏-江苏卫生事业管理(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零碳园区综合供热系统建设方案
- 建筑项目劳动力管理方案
- 涂料生产线项目运营方案
- 音乐教育在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传承中的功能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安徽-安徽妇科(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常见上肢骨折护理常规
- 2025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军工领域涉密项目保密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
- 2025发展对象考试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 杭州预付消费管理办法
- 危险废物突发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 老年衰弱护理课件
- 供应商准入管理制度及流程
- 一级建造师法律教学课件
- excel培训课件制作
- 2025至2030中国酶载体树脂行业发展模式及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