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陈情表》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文中文言基础知识和相关文化常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
1.能分析把握作者情感和思路:
2.通过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等。
审美鉴赏与创造: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融情于事、情理交融的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
深入体会李密的孝情与忠情,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体会李密的孝情和忠情
教学难点:理解融情于事、情理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点拨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1、导入新课,进入文本
感人心者,情为首也。古人在动笔伊始,蕴浓情于腹内,诉真情于笔端,显至情于君子。因此,大凡仁君在读了《陈情表》之后,没有不被这篇传情佳作所感动。故苏轼云: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本文随事曲折,不事雕琢,情景俱出,感人肺腑。
知人论世
李密(224—287年),本名李虔,字令伯,犍(qián)为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人。西晋初年大臣。
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成人。孝敬甚笃,名扬乡里。师事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于《左传》。初仕蜀汉,拜为尚书郎。蜀汉灭亡后,参见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呈递《陈情表》,竭力推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坐事免官。
太康八年,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
识背景
李密所处的时代,是晋武帝司马炎主政的时候。当时,司马炎灭魏蜀以后,出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情况,就是诸多前朝讲究名节的知识分子,十分不屑跟司马炎这样的新政权合作。这其中最著名的是竹林七贤之中的阮籍和嵇康。
阮籍还稍好些,只是消极反抗,司马炎派人登门说亲,他却大醉六十日,以此拒绝。但他内心极为苦闷,总是自己驾车到处游,走到无路可走之处就放声嚎哭。嵇康则不同,不合作就不合作,立场鲜明,没有讨价还价之处。司马炎派钟会过来请他,他都无动于衷。让人惊奇的是,同为七贤之中的好友山涛推荐他当官,他不但一口拒绝,还公开发了一封跟山涛断绝关系的书信。司马炎见嵇康软硬不吃,就要挥刀问斩了。嵇康临死前,还弹了一曲《广陵散》,以此谢世。
当时,李密曾是蜀国官僚,他以孝闻天下,蜀国灭亡以后,司马炎就派人征召他前往京城当子洗马。当时,李密讨价还价的机会都没有,郡县州官,一个接一个来催他上路。于是李密无奈之下,就写了这封著名的《陈情表》。
看视频听朗读
翻译课文,理解课文
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教师答疑,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疏通课文。教师可补充。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虚词注意它的用法。注意特殊句式的句子。
一、文言实词(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指灾难祸患。夙:早。闵凶:忧伤不幸的事。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离开我,指去世。背,背离、离开。
(3)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祚:福气,福分。薄:浅薄。息:子。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吊:安慰。
(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除:授予官职。
(6)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7)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听:听任。庶:或许。卒:终。
(8臣具以表闻具:详尽。
(9)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狼狈:形容进退两难。
(11)犹蒙矜育矜:怜悯。
(12)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
(13)更相为命更,交互。
(14)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15)祖母刘悯臣孤弱:怜悯,爱怜。
(16)躬亲抚养:亲自。
(17)终鲜兄弟:少,没有。
(1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勉强。
(19)而刘夙婴疾病:缠绕着(被……缠绕)
(20)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到。奉:承奉。
(2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
(22)诏书特下:特地。
(23)拜臣郎中:授予官职。
(24)猥以微贱:谦辞,表示自己的谦卑。
(25)诏书切峻:急切而严厉。
(26)责臣逋慢:逋:拖延,迟延。慢:怠慢。
(27)急于星火:比。
(28)欲苟顺私情:姑且。
(29)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俯伏思量。(谦敬之辞)
(30)且臣少仕伪朝:再说。
(31)不矜名节:顾惜。
(32)至微至陋:极其。
(33)过蒙拔擢:提升。
(34)宠命优渥:厚。
(35)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3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这是因为。区区:拳拳之情。
(37)实所共鉴:明察。
(38)矜悯愚诚:怜悯。
(39)臣不胜犬马怖俱之情:禁不住。
二、文言虚词(解释下列句子的“于”、“以”的用法和意义)。
于
(1)介词,
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表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向”。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表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与”。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于”。
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表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向”。
⑤得复见将军于此。表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在”。
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示动作的范围,可译为“在”。
⑦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表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到”。
⑧急于星火。表示比较,译为“比”。
⑨良曰:“长于臣。”表示比较,译为“比”。
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示比较,译为“胜过”。
⑾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⑿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⒀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2)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
③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可译为“在这职业上”。
④于是余有叹焉。可译为“对这件事”。
以
(1)介词
①臣具以表闻。表示动作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表示动作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凭借”。
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表示凭借,可译为“拿”“用”。
④何以战?表示凭借,可译为“凭”“依靠”。
⑤余船以次俱进。表示依据,可译为“按照”。
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表示身份,可译为“凭借”。
⑦臣以险衅……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⑧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可译为“因为”。
⑨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可译为“因为”。
⑩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表示处所,可译为“从”。
⑾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可译为“和”。
⑿(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可译为“率领”。
(2)连词。
①猥以微贱。表示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表示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可不译。
④谨拜表以闻。表示目的,可译为“来”。
⑤作《师说》以贻之。可译为“来”。
⑥敛赀财以送其行。可译为“来”。
⑦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可译为“来”。
⑧臣以供养无主。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⑨但以刘日薄西山。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3)副词。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4)复音虚词“以是”“是以”。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③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5)无以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无以,固定结构,可译为“没有用来……的”“没有办法”。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活用词语的类型,并解释其大意)。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6)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7)历职郎署。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9)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10)凡在故老。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1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动词,离开。
(12)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13)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
(14)诏书特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
(15)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
(16)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动,使……过完
(17)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词作名词,处境,
(18)臣待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
四、通假字(解释下列通假字)。
①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②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③终鲜兄弟:鲜,同“无”。
④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⑤除臣洗马: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⑥猥以微贱:猥,犹“鄙”,自谦之词。
⑦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五、解释下列句子的古今异义词。
①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②郡县逼迫:古义:指郡县的官员今义:古代的行政区划
③臣欲奉旨奔驰:古义:驾马飞奔今义:快跑
④实为狼狈:古义:进退两难的情状今义: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⑤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对……说
⑥听臣微志:古义:任,准许今义:用耳朵接受声音
⑦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行走今义:拒绝他人的话
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义:数量少
六、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多义词)
(1)、行:
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动词,施行)
(2)、矜:
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顾惜)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
①至微至陋(副词,最)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见:
①慈父见背(表被动,婉约,指长辈去世)
②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
(5)、亲:
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6)、日:
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③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7)、当:
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8)、薄:
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③薄微细古(微小)
(9)、拜:
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0)、于: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向)
(11)、夙:
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12)、区区: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②何乃太区区(形容词,短浅的)
③区区小事(形容词,形容分量少)
④区区在下(谦称自己)
(13)、卒:
①保卒余年(副词,终)
②卒成帝业(副词,终究)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名词,士兵)
④卒然边境有急(副词,突然)
(14)、除:
①除臣洗马(动词,任命)
②登自东除(名词,台阶)
③攘除奸凶(动词,清除)
(15)、婴:
①夙婴疾病(动词,缠绕)
②举婴,欲投之于河(名词,婴孩)
(16)、应:
①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动词,照应)
②其人弗能应也(动词,回答)
(17)、志:
①舅夺母志(名词,志向)
②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18)、以:
①臣以险衅(以: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以:介词,因为)
③臣具以表闻(以:用)
④猥以微贱(以:和地位搭配时,译为“凭借”)
⑤无以至今日(无以:没有......的办法)
⑥但以刘日薄西山(以:因为)
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因此以:因为)
⑧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以:用)
⑨谨拜表以闻(以:来)
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1)急于星火状语后置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
(3)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
(4)拜臣(为)郎中省略句
(5)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省略句
(6)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
(7)则告诉不许被动句
(8)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判断句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判断句
(10)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判断句
(1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宾语前置
(12)未尝废离(祖母)省略句
(13)则告诉(陛下)不许省略句
(14)逮(吾)奉于圣朝,沐浴(于)清化省略句
(15)慈父见背被动句
(16)沐浴清化被动句
(17)寻蒙国恩被动句
(18)犹蒙矜育被动句
八、积累下列成语:
①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
②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③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
④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⑤皇天后土:古代对天地的尊称。皇天:指天。后土:指地。
九、古代官职变化词语。
(1)察、举:考察举荐,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
如“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2)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如“拜臣郎中”;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3)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除臣洗马”;又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4)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5)擢:由选拔而提升。
如《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6)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7)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如《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8)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如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9)出:指出京受任。
如《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10)去:卸职。
如《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1)黜:废免,革职免官。
如《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对“臧使者”的处分。
(12)放:放逐。
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3)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才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4)夺:罢官免职。
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5)罢:革除官职。
如《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6)复:恢复旧职。
如《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5、探究文本:任务探究一:感受李密的语言魅力
任务一:《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再次诵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1)语言有整齐之美。如祖孙相依的情状:“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又如写诏书下后的紧迫:“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还有写做为一名罪臣而得到皇帝的重用时的感受:“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攫,宠命优渥”等等,都以四字句为主。这些语句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读之上口,听之有力,充分表达了不同境况下的复杂情感。本文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往往通过句式内容上的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来表达情绪上的起伏变化。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就是通过内容上的对立,写出了作者进退两难的狼狈处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通过母孙二人的两情依依,相辅相成,突出了作者的拳拳之心。
(2)语言有抑扬之美。如“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或一句话内平仄相交,或连续的几句话的句尾平仄相对,合辄押韵。读起来高低相应,轻重和谐,表达出了深刻复杂的思想情绪。
(3)语言有参差之美。如几个短句接长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又如几个长句接短句:“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些语句长短参差,散中见整长句舒而缓,短句疾而促,洒脱灵动,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变幻多姿的节奏美。参差错落的句式,不仅音节、语气有缓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情感。如:"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有力地突出了作者先尽孝后尽忠的思想,入情入理,令人感动。"愿陛下秒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通过缓急相宜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答应先尽孝后尽忠的不胜感激之情。
(4)语言形象比喻之美。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单身孤影的写照,又如“急于星火”、“旧薄西山”、“乌鸟私情”等比喻的巧妙运用,具体形象,绘声绘色,如画而传神。至于“结草”典故的运用更使文约而事丰。
任务探究二:赏析《陈情表》的艺术魅力
任务导引:《陈情表》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
任务二:李密的《陈情表》为什么能打动晋武帝?
让晋武帝恩准他“辞不赴命”请求,除了时代需要,与作品的艺术成就分不开。《陈情表》是蜀汉降臣李密请求晋武帝允许他辞官不就、终养祖母所上的奏章。李密原是蜀国的大臣,晋灭了蜀汉政权,希望借助有名望的旧臣协助管理、巩固统治。于是晋武帝下诏,征召李密入朝为官。在多次征召之下,李密便呈上了这篇《陈情表》。据《晋书李密传》:“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华阳国志》:“嘉其诚,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晋书李密传》:“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可见这篇《陈情表》打动了晋武帝,让晋武帝最终同意了李密的请求。
降臣李密的《陈情表》何以能打动晋武帝呢?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时代背景;二是李密能以朴素浅谈之语传真挚浓郁之情。(1)从朝廷角度而言,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那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时局动荡,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当过官很有名气。所以皇帝希望他能出来做官来服民心。并且希望进一步扩充领土就更加希望天下人以为晋朝清明来进一步取得他国民心。其次从李密角度而言,他原是蜀国旧臣,担任过后主刘禅的郎官,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为人刚正,颇有文名。作为蜀汉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怀旧之意,而且在他心目中后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内心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所谓“一朝君主一朝臣”。从他对司马家族了解的角度来说,他应该知道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司马氏阴险多疑。可是他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作为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不能没有后顾之忧,盲目做官,安知祸福。这些都是李密应该考虑的。此外,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除了时代背景之外,最能打动晋武帝的还是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
(2)就文章内容而言。全文围绕“孝”大做文章。由于晋是从曹魏政权手中篡夺过来的,所以羞于标榜封建时代的“忠”,改为标举“孝”为治国之本。《陈情表》紧紧围绕“孝”来展开,让李密达到了暂缓入朝为官的目的。面对新主子晋武帝,他知道难免对自己的猜疑之心。向皇帝陈情时必须陈述真挚情感,如果是虚情假意,那就会冒犯龙颜,甚至犯欺君之罪。他首先向皇帝诉说自己从小的不幸遭遇。孩提时代,父丧母嫁,失怙失恃;成长时代,体弱多病,零丁孤苦。从中可见祖母对己的养育之过程何其艰辛,养育之恩情何其深重!成人之后,无亲无戚,晚有儿息;如今现实,祖母卧病,侍药难离。从中可见自己对祖母的侍奉之责任何其难舍。最后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句话浓缩了祖孙二人凄苦相依的命运,也表露了他沧桑过后的人生感慨。这样,在祖母卧病床褥之时,“臣侍汤药”就不仅是一般的尽孝,更是一种相依为命的责任。这非常符合朝廷的治国之本。接着陈述这种相依为命的责任与朝廷征召之间的矛盾。首先是进退两难之事,一方面是朝廷的征召。察孝廉,举秀才,拜郎中,除洗马。四次征召,先地方,后朝廷。另一方面是相依为命的责任。祖母供养无主。其次是狼狈不堪之情。一方面是诏书切峻,郡县逼迫,州司临门。真可谓国恩难报,君情难违。另一方面是刘氏疾病日重。实在是养恩难忘,亲情难舍。李密巧妙地把朝廷的要求和自己尽孝尽责的要求的外在矛盾转化自己的内心的矛盾。这样对待朝廷的“逼迫”一方面既无抱怨之意,更无不满之情;另一方面却表达了感激赏识之意。也不会冒犯晋武帝了。再接着他向朝廷陈述了如何解决内心矛盾的方法。李密屡召不应,再加上“少仕伪朝,历职郎署”,难免让晋朝统治者产生怀疑。是贪恋旧朝,“忠臣不事二君”;还是疑虑“圣朝”,顾虑重重?无论哪一种都可能给李密带来杀身之祸。于是李密先陈述自己尽孝侍奉祖母符合“以孝治天下”的立国之本,为自己侍奉祖母、辞官不做找到了官方依据。把上文“尽忠”与“尽孝”两个原本对立的矛盾统一到“孝”字上,“尽孝”虽是私情,但更是朝廷立国之本。这是晓之以理。在此基础上,为了打消晋武帝的猜疑之心,又陈述自己虽“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但是“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而晋武帝对待这个“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那么李密就应该“士为知己者死”,怎么可能徘徊犹豫、另有所图呢?前朝降臣恩荣加身,必然要欣慰、惶恐,感奋无已,效忠不二,这正是武帝所急切希望的。这又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一些疑虑。既不是守节蜀汉,也不是拒官新朝,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祖母刘氏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是动之以情。这样,既解决了前面遇到的矛盾――先“尽孝”,又表达了对晋武帝的忠诚。
(3)陈述自己辞官尽孝并不会影响今后为朝廷效忠。李密先通过两组对比,清楚地陈述“效忠”与“尽孝”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稍稍从长远着眼就根本没有矛盾,也是合情合理地提出解决“效忠”’与“尽孝”暂时发生矛盾的有力依据。接着提出了“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请求。它是“愿乞终养”的根据,也是治天下的根本所在,完全符合“以孝治天下”的纲领。这样使晋武帝感到,即使不从作者的处境考虑,而从“以孝治天下”这个国策出发,成全了作者的请求,可以收民心,可以服官吏,又可以感神`,更可以慰作者,一举四得,何乐而不为?为了再一次使武帝放心,作者最后提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保证。以一个降臣的口吻概括地表达了格外恭谨的想法。这是“犬马”,是“怖惧”,更是“不胜”,非常适合一个新朝君主所希望听到的降臣朴实、真切而能扣人心弦、令人怜悯的语言,怎不使晋武帝感动得答应李密的请求呢?
(4),就文体而言。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间的推算app课件
- 五轴铣操作培训大纲
- 油画棒花束课件
- 2025版高空作业施工合同签订注意事项与要点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劳务临时用工劳动合同管理规范
- 2025版二手车交易车辆抵押贷款服务合同
- 2025版路灯工程知识产权许可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鱼塘承包与渔业教育培训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设备租赁服务合同汇编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机构电脑租赁与教学资源合同
- 2025广西公需科目真题续集(附答案)
- DL∕T 5776-2018 水平定向钻敷设电力管线技术规定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A/T 1073-2013生物样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
- 模塑件尺寸公差表
- 电线电缆拉丝及连续退火工艺
- 提高内镜中心内镜洗消合格率PDCA
- 综合类审计工作底稿全套模板
-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 驾驶证学法减分(学法免分)题库及答案(200题)
- 《花卉学》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