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蚜茧蜂僵蚜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烟蚜茧蜂僵蚜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烟蚜茧蜂僵蚜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烟蚜茧蜂僵蚜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烟蚜茧蜂僵蚜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烟蚜茧蜂僵蚜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工作简况任务来源《烟蚜茧蜂僵蚜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为2021年度中国烟草总公司行业标准项目(国烟科[2021]55号),项目类别为:YC/T,项目合同号:2021B006,项目起止时间:2021年5月-2021年12月,项目周期为8个月。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及主要分工本项目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牵头,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共同承担,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红河州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文山州公司和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州公司作为协作单位。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主要负责项目总协调、组织及实施、方案制定、组织项目专家论证、组织项目技术报告的撰写并提交项目验收材料等工作;协作单位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主要协助项目承担单位开展参与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僵蚜产品质量评价技术参数验证、组织僵蚜产品的存储与运输技术参数验证、组织僵蚜生产流程技术参数验证、组织僵蚜产品田间应用、参与项目技术报告撰写、组织东部烟区(昆明)生产验证资料调研;协作单位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主要负责参与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均质高密度僵蚜繁殖技术参数验证、组织僵蚜生产流程技术参数验证、参与项目技术报告撰写和组织中南部烟区(玉溪)生产验证;其他协作单位主要负责参与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各自烟区生产验证和参与项目技术报告撰写。主要工作过程本标准的主要工作过程包括实施方案制定、文献调研、试验研究、形成征求意见稿等几个步骤。1.3.1实施方案制定《烟蚜茧蜂僵蚜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烟草行业标准实施启动会在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召开。项目成员汇报了项目实施方案及任务分工,项目组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研讨。研讨会确定了实施方案、文献调研及实地调研区域,并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对烟蚜茧蜂均质高密度繁蜂参数技术、僵蚜产品的收集时机和整齐度、僵蚜收集装置参数、僵蚜包装装置参数、僵蚜产品低温储存技术参数、田间释放技术参数、用户使用产品的适宜时间及产品质量参数等进行验证。1.3.2资料调研为制定科学、合理、规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适用性的《烟蚜茧蜂僵蚜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项目组于2021年6月至2021年7月采用函调、现场调研及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内外关于烟蚜茧蜂、蚜茧蜂、赤眼蜂等其他天敌产品的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包括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进行了全面的资料搜索、查阅及分析,为烟蚜茧蜂僵蚜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提供详尽的参考资料,并形成综述报告,便于项目组人员对国内外研究的熟悉与了解,具体结果参见技术报告,另外项目组成员还通过函调及现场调研了解各烟区烟蚜茧蜂繁育的情况及质量,2021年6月,项目组成员在完成初期资料调研、查阅后,请专家现场听取项目组答辩前期工作进展及未来工作计划、目标,向各专家咨询、讨论项目技术内容,经过充分研讨达成以下共识:(1)组织僵蚜产品质量评价技术参数验证;(2)组织僵蚜产品的存储与运输技术参数验证;(3)组织僵蚜生产流程技术参数验证;(4)组织僵蚜产品田间应用验证;(5)组织均质高密度僵蚜繁殖技术参数验证;(6)组织僵蚜生产流程技术参数验证;(7)完成各烟区生产验证。项目组在资料查阅与调研后,再经过专家会议讨论及确认,明确了烟蚜茧蜂僵蚜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的框架及内容。1.3.3标准草稿撰写2021年11月,项目组在前期调研和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撰写标准草稿,完成了标准草稿的起草工作,并召开《烟蚜茧蜂僵蚜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草稿研讨会,对标准的内容进行研讨,并最终达成共识,项目承担单位再根据各专家及项目组参会人员提出的意见对标准初稿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1.3.4征求专家意见项目组根据各参会专家及项目组成员反馈的意见,于2022年2月完成了标准第一次征求意见稿,2022年10月完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乔格侠研究员、浙江大学陈学新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任广伟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李虎教授和云南农业大学陈斌教授等行业外专家征求意见。1.3.5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结合专家意见,2023年5月项目组进行修改完善后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拟在国家局内网和中国烟草标准化网站征求意见,并由牵头单位向行业单位发函广泛征求意见。1.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项目组根据标准制修订要求,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确定专门人员负责标准的起草工作,主要起草人及分工(暂略)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标准研究和制修订情况经详尽检索目前关于烟蚜茧蜂的国、内外标准研究和制修订情况,报道如下:承担单位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2012年制定了行业标准“《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YCT437-2012),2019年制定国家标准《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GBT37506-2019)等标准,有效地指导了行业和全国的蚜茧蜂防治烟蚜工作。同时项目组,依托承担的《烟蚜茧蜂质量控制与产业化》、《蚜茧蜂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基于滞育调控的蚜茧蜂工程化繁育及产品化开发研究与应用》等国家局和云南省局的科技重点项目,系统开展僵蚜均质化繁育、僵蚜收集装置、僵蚜包装装置、储存运输装置、高效放蜂的田间应用等僵蚜产品开发研究,结合大面积推广应用,陆续出台了昆明市《烟蚜茧蜂僵蚜生产技术规程》、玉溪市《僵蚜产品防治烟蚜技术规程》、红河州《烟蚜茧蜂僵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烟蚜茧蜂僵蚜产品质量标准》等企业标准,提升了烟蚜茧蜂僵蚜产品防治烟蚜的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应用成本。除有上述标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外,全行业乃至全国鲜有僵蚜产品防治烟蚜技术标准/规程的报道,在僵蚜产品有取代传统“自繁自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趋势下,急需制定能指导全行业乃至全国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技术标准,用于烟蚜茧蜂僵蚜产品的交易、使用、评价和推广。标准编制原则及主要内容确定的依据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烟蚜茧蜂(AphidiusgifuensisAshmead)僵蚜生产中的材料、收集装置、包装装置、储存释放装置、产品质量指标、产品质量指标的检验方法、产品质量要求、田间使用天敌无人机释放僵蚜产品的效率及方法等内容,适用于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有关标准化项目制修订规定,从烟蚜茧蜂防治蚜虫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考虑其标准规定的要求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通用性及实用性,最终确保标准发布后的可操作性。标准主要内容确定的依据如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参数、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等确定的依据,相关试验、验证、调研、统计分析情况及数据等。标准大纲确定原则:项目组根据GB/T37506《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和YC/T437《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及文献调研结果确定了该标准的主要内容。确定标准技术内容:烟蚜茧蜂僵蚜产品的生产技术,包括寄主植物密度的筛选、接蚜量、接蜂时机、蜂蚜比、光照强度、温度、适宜的收集时机及整齐度、收集装置参数、包装装置参数、收集效率、包装效率等的确定;田间应用技术,包括产品的储存温度确定、田间应用方法及用户使用产品的适宜时间的确定;烟蚜茧蜂僵蚜产品的质量指标、质量要求及相关指标的检验方法,包括质量指标选择的科学性、质量要求的合理性及检验方法的简便、科学性。通过研究及验证,项目组确定了以下技术内容。烟蚜茧蜂均质高密度繁蜂参数确认。项目组根据昆虫发育生理学、昆虫生态学等理论知识,结合漂浮育苗的成熟技术,通过研究寄主植物烟苗的不同育苗密度(162孔漂浮盘80株/盘、70株/盘、60株/盘和50株/盘)、温湿度和光照强度对僵蚜密度及整齐度的影响,以及蜂蚜比(1:10、1:20、1:30、1:40、1:50和1:100)、接蜂时机(蚜量200头/株、250头/株、300头/株)与繁蜂效率的关系,筛选出最佳的繁蜂方法及条件,提高繁蜂的效率和整齐度。研究表明,最佳的繁蜂方法和条件为:寄主植物密度为(162孔穴)60株/盘,蚜量达300头/株时,按蜂蚜比1:30接蜂;繁蚜繁蜂期间棚内温度控制在20℃-28℃、湿度55%-75%;在规模化繁育烟蚜茧蜂时,由于光照强度难以控制在最佳的寄生范围、产卵数值,综合考虑可操作性等,建议育苗和繁蚜期间中午高温时,遮上遮阳网,其他时间不用遮遮阳网,保持充分的光合作用;繁蜂期间大棚内部、顶部和侧边采用遮阳率为75%的遮阳网进行遮阳,降低光照强度,提高烟蚜茧蜂的寄生率,进而提高繁蜂效率。繁蚜繁蜂期间加强管理并注意食叶害虫及病害的预防及防治,即可繁育出高密度整齐一致的僵蚜,每盘有效僵蚜数量大于2.2万头,僵蚜形成整齐度大于85%。可有效控制烟叶带毒率和蚜茧蜂重寄生率,提高繁蜂的效率和整齐度,实现了烟蚜茧蜂的均质高密度扩繁。综合繁蜂效果、繁育成本和僵蚜收集效率,目前寄主植物烟草是规模化繁育烟蚜茧蜂僵蚜时烟蚜的最佳寄主植物,烟草漂浮育苗繁蜂是最佳的规模化繁蜂方式。僵蚜不同收集方式收集效率测试。僵蚜分离装置、僵蚜干燥除杂装置(僵蚜自动剥离机),经过改进和升级,每台僵蚜自动剥离机每天8小时可收集僵蚜(7.2×106)头,显著高于人工收集的效率(P<0.05),人工每人每天8小时收集(1.9×104)头僵蚜,若按每亩烟田释放烟蚜茧蜂僵蚜产品1000头计算,则每台僵蚜自动剥离机每天8小时收集的僵蚜可满足7200亩的放蜂需求,每人每天8小时人工收集的僵蚜仅可满足约19亩烟田的放蜂需求。羽化率测试:从对僵蚜的损伤层面分析,僵蚜自动剥离机收集的僵蚜羽化率为91.30%,显著低于人工收集的僵蚜羽化率(96.67%)(p<0.05)。虽然僵蚜自动剥离机收集僵蚜对僵蚜有一定的损伤,但综合考虑烟蚜茧蜂防治蚜虫的综合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此损伤的值是可以接受的。损耗率测试:僵蚜收集装置收集僵蚜的损耗率仅为1.33%。是可以接受的损耗率值。综上所述,综合考虑效率、成本和质量等因素,僵蚜收集装置的损耗率和损伤率都是可以接受的值。僵蚜分离、干燥除杂装置可以处理烟苗叶片、烟株叶片、南瓜叶片、西葫芦叶片和苦菜叶片等叶脉不粗的植物叶片。僵蚜分装装置参数确定。为了提高僵蚜分装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分装的精度,对僵蚜分装装置进行设计,僵蚜分装装置采用高精度微量电子秤称量原理,可在设备上设置僵蚜包装的数量、加入缓冲物的量以及包装速度等目标参数。僵蚜分装装置(简称僵蚜自动包装机)。僵蚜产品缓冲物确定。加入不同缓冲物对僵蚜羽化率的影响显著,其中以荞麦壳基质作为缓冲物,与僵蚜和水按一定比例组合包装,有利于提高僵蚜的羽化率。僵蚜自动包装机包装僵蚜的效率测试。僵蚜自动包装机包装僵蚜产品的效率测试:僵蚜分装计数装置已完成系统的软硬件定型,分装的规格为1000-15000头。每分钟可分装10袋僵蚜产品,结果见表8所示,按每亩烟田放蜂1袋计算,则每天工作8小时可满足24000亩的用量。运输便捷,1立方米可装载僵蚜产品15000亩的用量。储存释放装置参数研究。储存释放装置,要求具备一定强度,可抗压、防雨和环保,能将产品与农作物进行物理隔绝,防止病毒病的传染;还需满足对僵蚜的羽化率及成蜂的扩散无影响等要求。装载僵蚜的数量可根据放蜂数量及放蜂面积核定。储存释放装置及加入不同体积荞麦壳基质对僵蚜产品羽化率的影响。加入不同数量的荞麦壳基质与僵蚜组合,装入储存释放一体装置,储存释放一体装置和荞麦壳基质均对僵蚜的羽化率无显著影响。低温储运技术研究。为了延长烟蚜茧蜂的货架期,对僵蚜的低温存储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储存温湿度、储存时间、运输环境和运输距离等因素对僵蚜产品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储存条件和运输条件。低温储存和运输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湿度对低温储存过的僵蚜及未被低温储存过的僵蚜羽化率均有显著的影响,加湿处理有利于烟蚜茧蜂僵蚜的羽化;(2)僵蚜产品的最适储存温度为1-4℃,在此条件下,该产品的货架期可延长至25天,可保证羽化率不低于80%;(3)低温储存过的僵蚜产品,羽化后的雌蜂寿命、产卵量及寄生率与未低温储存过的僵蚜产品无显著差异,寿命均在4天以上,产卵量均为100头/雌左右,寄生率均在90%以上,亲代与F1代雌雄性比分别为4:1和4:1.3;(4)模拟快递运输,环境温度为25℃、30℃、50℃时,用8L冰袋运输,铝箔膜物理隔热,保持15℃以内的时长分别为100h、84h、44h,采用泡沫箱(规格:长*宽*高为54cm*39cm*25cm)运输僵蚜产品的成本可控制在0.06元/亩。综合考虑运输效率、成本的情况下,大量僵蚜产品,远距离运输时,可以选择低温冷藏车运输;少量僵蚜产品,短距离运输时,可以选择快递运输。低温储存对烟蚜茧蜂寿命、产卵量及性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实验设置的低温冷藏处理对烟蚜茧蜂成蜂寿命、产卵能力和雌雄比无显著影响。低温储存对烟蚜茧蜂寄生率的影响。无论是人工收集的僵蚜,还是僵蚜自动剥离机收集的僵蚜,低温储存后,所羽化的成蜂寄生率均在90%以上,处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僵蚜自动剥离机收集僵蚜和低温储存对烟蚜茧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影响。用户使用产品的适宜时间。僵蚜产品的使用时间,原则上,收到产品时,及时使用,但因为气候等原因不能及时使用的,应根据僵蚜产品的储存时间及运输方式而定。不能及时使用时,可放入家用冰箱(4±1)℃左右条件下暂存,若为储存期不超过15天且快递运输在2天内的产品,建议用户暂存产品的时间不超过2天;若为储存期不超过20天且低温冷藏车运输时长在2天以内的产品,建议用户暂存产品的时间不超过3天;若为储存期在21-25天且低温冷藏车运输时长在2天内的产品,建议用户拿到产品当天释放。故此,僵蚜产品的货架期为25天,货架期内产品羽化率在80%以上。僵蚜产品质量参数要求。烟蚜茧蜂僵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研究和僵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研究,参照了松毛虫赤眼蜂质量控制技术规程的指标及方法,再结合本项目组成员研究烟蚜茧蜂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规模化生产多年的经验,及自动化生产僵蚜产品的开发经验,从实际出发,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本着降低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成本的目标,开展僵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研究和产品质量检测方法研究,制定符合本行业内的烟蚜茧蜂僵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指标、检验方法及要求。在烟蚜茧蜂僵蚜产品的产业化和商品化应用中,对烟蚜茧蜂僵蚜产品的质量参数进行调研和研究,明确僵蚜产品的质量参数、型式检验的指标和有效货架期,为烟蚜茧蜂僵蚜产品的质量评价及其用户使用僵蚜产品的适宜时间提供依据和技术指导。调研不同产区不同生产时期的烟蚜茧蜂僵蚜产品,出库前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对角线五点抽样调查方法,调查其数量、羽化率、重寄生率、雌蜂比例、成蜂寿命、僵蚜千粒重和净度,并作为型式检验的指标。天敌无人机释放烟蚜茧蜂僵蚜产品。(1)僵蚜载体要求:僵蚜载体(天敌投放筒)要求无毒、环保、可降解;测试僵蚜载体(天敌投放筒)对僵蚜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天敌投放筒对僵蚜的羽化率无影响,且投放后,不会对僵蚜的羽化率造成影响。(2)效率要求:采用天敌无人机投放烟蚜茧蜂僵蚜产品,测试其效率,每天8h可完成4800亩以上的大田放蜂。(3)损伤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