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五首1.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3.培养不惧困难、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目标
在初唐的众多诗人当中,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却屡受排挤,报国无门。他难寻知音,独上高楼;百感交集,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唱的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陈子昂新知导入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zǐ)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之风,所作诗歌以38首《感遇》最为杰出,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子昂集》传世。作者简介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多次向他进言,武攸宜皆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报国宏愿成为泡影,适逢登上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的故事,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创作背景
歌行体
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特点是:(1)篇幅可短可长。(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穿插了三言、五言、九言等。知识链接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
幽州台,又名“薊北楼”,也有称“燕台”。即燕国时期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知识链接诗歌鉴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任公的孤独。“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前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
遥想战国时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纳士,而今物是人非,徒增苍凉之感。诗歌鉴赏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秒回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可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原野交融在一起,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
我国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在众多景物之中,中国人对山是情有独钟的,五岳是群山中的代表,而五岳之首当属泰山。
泰山以独有的风姿屹立在世人面前,留下了无数经典传说和美词佳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望岳》。新知导入
望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等,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面貌,因而被称为“诗史”。其诗沉郁顿挫,格律严谨,感情真挚。代表作品有《春望》《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作者简介
杜甫以“望岳”为题的诗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这首诗是诗人途经泰山时所作,是现存杜诗中年代较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创作背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运用了设问与夸张,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雄伟扩大阔大的气势。表现出诗人看到泰山难以形容的高兴、惊叹、仰慕之情。赏析诗歌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拟人。“钟”字运用拟人修辞,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比喻。“割”字运用比喻修辞,写出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的刀切断一样,突出表现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云”“归鸟”,勾勒出“天高任鸟飞”的广阔背景;“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极其令人震撼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及热爱之情。赏析诗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赏析诗歌
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做了对不起宰相的事,后来他给宰相赔礼道歉时,说了这么两句话: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你们知道这个宰相是谁吗?王安石新知导入登飞来峰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论点鲜明、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他的诗遒劲清新,擅长说理与修辞;他的词写物咏怀,意识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代表作有《游褒禅山记》《泊船瓜洲》《梅花》等。作者简介
此诗作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当时王安石初入官场,抱负不凡。他在鄞县(今属浙江)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了这首抒怀之作。创作背景
夸张,写出了峰上古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赏析诗歌“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用来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议论与写景巧妙结合,使抽象的哲理有了具体生动的感觉,它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赏析诗歌游山西村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都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诗作有《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示儿》等。作者简介
本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此诗便是陆游被罢官闲居在家时所作。创作背景“足”写出了农家主人盛情留客;“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的出游、写景、抒情做铺垫。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诗歌赏析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描写了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而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困境中往往蕴涵着希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歌赏析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纯朴的民风习俗和谐统一,表现出诗人对传统风俗文化的热爱。反映了农民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诗歌赏析写诗人的希望。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表达了诗人热爱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以及对农村生活的恋恋不舍之情。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歌赏析己亥杂诗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多咏怀和讽喻之作。代表作有《己亥杂诗》。作者简介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19年,农历己亥年。创作背景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写出离愁的深广;“白日斜”营造了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吟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离别是忧伤的,也是轻松愉快的。离别的愁绪与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互为映衬,相反相成。诗歌赏析诗人展开联想,运用比喻,以落红自比,寓情于物,表达了虽然脱离官场,仍会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热情,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歌赏析1.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感情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诗中描写诗人辞官离京时复杂心情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3.表现诗人以落红自比,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之情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堂训练4.歌颂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达自己虽离开职位也要为国家和人民效力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5.诗中表现要投身于广阔天地去进行新的战斗,为改革和振兴中华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堂训练21古代诗歌五首1.朗读两首唐代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知诗意。2.学习《登幽州台歌》《望岳》,理解内容,体会诗人情感。3.品味语言,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目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新课导入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请听录音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在课本上做好标注。朗读感韵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来试读古体诗中表语气停顿的虚词古体诗中,常用“之”“夫”“兮”“哉”等虚词,表示语气停顿,使句式便于诗人表达情感,具有艺术感染力。《登幽州台歌》上两句每句三个停顿,音节比较急促;后两句各增加一个虚词“之”和“而”,多了一个语气停顿,充分表达诗人的悲伤之情。前后句式,长短参错,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资料助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过去。后:未来。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诗意: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主。来者:指后世的贤明君主。译读感意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诗意:想到天地之广大、时间之久远,我独自悲伤,眼泪纵横。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整个生命去写诗。成就一首好诗,需要真切的生命体验,甚至不避讳内心的软弱与失意。——叶嘉莹知人论世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所处时代理解感悟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文学家。他反对浮艳颓靡文风,重视散体,其诗风骨铮铮、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代表作:《感遇》诗三十八首,有《陈子昂集》传世。作者生平宦海浮沉陈子昂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曾向武则天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他的意见,反嫌他多事,罢了他的职。几年后陈子昂重新出仕,又因政事牵连,陷于狱中,出狱后在洛阳任右拾遗。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创作背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诗人纵观古今,放眼历史长河,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不可见,后世的明君也不可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和孤独之感。主题解读诗中的后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绪?第三句写时间和空间,第四句描写自身情状,天、地、人融为一体,勾勒了辽阔悠远、空旷苍茫、慷慨悲壮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这首诗只有四句,却展现了一幅雄浑、浩瀚、空旷的画面:楼台高耸,诗人独立幽州台上,临风远眺,面对悠悠天地,思绪万千。前三句以浩瀚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为背景;第四句饱含感情,凌空一笔,一个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深感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立于画面之上,十分鲜明。特色归纳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深情吟诵三步读诗法朗读感韵译读感意理读感悟望岳杜甫听读:在书上标注字音、节奏和韵脚。朗读感韵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来试读岱宗:指泰山。未了(liǎo):不尽。青:指山色。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意: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译读感意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钟:聚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诗意: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拟人虚写实写荡胸:使心胸震荡。曾:同“层”。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诗意: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眦:眼眶。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意: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会当”“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坚毅豪迈的气概。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作者生平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创作背景最后两句化用了哪一句古语?
表达了作者何种感情?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蕴含深刻的哲理:只有不畏艰险、敢于攀登,才能达到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名句点睛全诗由远而近,虚实结合,紧扣“望”字来展开。前三联写实景,最后一联写想象中的景象。首联写远望所见,写出了泰山绵延不断、雄伟壮阔的气势。颔联写近望所见,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颈联写凝望所见,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震撼力。尾联想象俯瞰群山,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豪迈气概。特色归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唐]杜甫深情吟诵律诗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十句及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文学常识21古代诗歌五首1.朗读两首宋代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知诗意。2.学习《登飞来峰》《游山西村》,理解内容,体会诗人情感。3.品味语言,进一步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目标飞来峰的传说新课导入请听录音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在课本上做好标注。朗读感韵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我来试读闻说:听说。千寻: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诗意:飞来峰顶有座高入云端的应天塔,听说鸡啼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写景译读感意浮云: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缘:因为。眼:视线。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层。议论最高层:最高处。名句点睛“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揭示了怎样的哲理?这两句诗写了诗人身高处纵情远眺时的体会,表现了诗人的高瞻远瞩和不畏困难、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深刻哲理。理读感悟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代表作品有《游褒禅山记》《泊船瓜洲》等。作者生平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的诗人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此时,当他登上塔顶,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展望。创作背景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深情吟诵游山西村
陆游听读:在书上标注字音、节奏和韵脚。朗读感韵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我来试读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豚:小猪,这里指猪肉。诗意: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用丰足的菜肴款待客人。莫:不要。腊酒:腊月所酿的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诗歌解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意: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疑:怀疑。暗:暗淡。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箫鼓:吹着箫打着鼓。诗意: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时的风尚仍然保存。古风存:保留着淳朴的古时风俗。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灶神,祈求丰收。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若:如果。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诗意:今后如果还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我会拄着拐杖随时敲开你家门。拄:拄着。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游山西村》围绕哪一个字展开叙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全篇围绕着一个“游”字铺展,不仅写得层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及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名句点睛此句融写景与说理于一体。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正是因为它富于生活哲理,给人以鼓舞和希望,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爱,流传甚广。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词人。他的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有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饱含爱国热情。代表作有《示儿》《钗头凤》《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作者简介这首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因遭排挤正罢官闲居在家。回到家乡的陆游,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乡居的生活中他仍然能感受到希望和光明。此诗即他在故乡山阴所作。创作背景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深情吟诵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粹。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语诗歌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居多。文学常识21古代诗歌五首1.朗读一首清代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知诗意。2.学习《己亥杂诗》,理解内容,体会诗人情感。3.了解中国诗歌发展脉络,总结归纳诗歌阅读方法。学习目标名人故居北京宣武门外上斜街50号北京西城区手帕胡同21号杭州城东马坡巷6号小采园新课导入请听录音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在课本上做好标注。朗读感韵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来试读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浩荡:这里指诗人离京时的无限愁绪。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天涯:指诗人将要去的地方远离京城。诗意:满怀离愁正对着夕阳西下,鸣鞭东去从此辞官奔赴天涯。东指:东方故里。诗歌解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落花。
诗意: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自喻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政论、抒情和艺术形象统一,想象力丰富奇异,构成生动有力地形象。著有《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后人辑有《龚自珍全集》。作者生平清道光十九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重庆巫山县事业单位面向“三支一扶”人员招聘2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省骨科医院招聘安保人员1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三季度社会招聘3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上海市实验学校嘉定新城分校教师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会计单招试题及今答案
- 2025教师古诗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广州教师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贵州安顺火花镇选聘天保应急队护林员1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合肥幼教集团禧悦新城幼儿园招聘幼儿教师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锅炉工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 T/DGGC 005-2020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再制造检测与评估
- 消化内科护理进修汇报
-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监测与评价规范
- 青年上香行为的社会文化动机与影响研究
- 2024年中国建设银行招聘笔试真题
- 《多相催化反应原理》课件
- 灌注桩施工的合同范本
- 当代世界经济心得体会
- 2024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含音标完整版)
- 天津地区高考语文五年高考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