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方案_第1页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_第2页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_第3页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_第4页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大班的音乐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对邮递员叔叔产生尊敬之情

2.幼儿能依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3.理解歌词内容,明白邮递员工作的辛苦,学习演唱歌曲

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演唱歌曲

难点:幼儿能依据歌词,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邮递员图片,歌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开头部分

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

出示图片

“这是谁他是做什么的”

“邮递员叔叔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忙”

(引导幼儿了解邮递员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根本部分:

1:老师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为什么要感谢邮递员叔叔”“歌曲中的.“我”是怎样感谢的”

2:再次赏识歌曲,引导幼儿熟识旋律,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

“邮递员叔叔在干吗”(请幼儿用歌声答复)

3: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说白节奏

(1)老师先按节奏念歌词,引导幼儿感知节奏改变

(2)幼儿随老师一起说白节奏

(重点把握XXX节奏)

4:幼儿学唱歌曲

(1)集体学唱

(2)分段学唱,重点训练难点部分

(3)分角色演唱,请幼儿当邮递员叔叔

5:引导幼儿依据歌词,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邮递员叔叔这么辛苦,我们在唱歌时,可以用什么动作表演”

(请幼儿先自由表现,再个别表演)

三、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体会其他劳开工的辛苦

“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在这么辛苦工作”

“我么应当怎样支持他们的工作”

大班的音乐活动方案2

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根本能唱出苏州方言的韵味,能跟着老师唱准卖花时叫卖声中的下滑音。

2、替换歌词,创编歌词中叫卖的四种花,体验叫卖这一演唱形式的乐趣。

准备:

1、《卖花歌》课件,栀子花、白兰花、夜来香、茉莉花图谱一份。

2、纸做的百合花、玫瑰花、郁金香、喇叭花、菊花等等。

过程:

一、赏识歌曲前半段,学习卖花时的叫卖声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歌,听听这首歌和我们平常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用苏州方言演唱,有卖花时的叫卖声。

2、看图片依据图示学习卖花时的叫卖声。

你喜欢哪种卖花时的叫卖声先单独训练,再完好训练。

(栀子花、白兰花、夜来香、茉莉花)

请你猜猜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卖花歌)

过程实录:开展课题研讨已有一段时间,我们已让孩子们赏识过苏州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卖糖粥》等,所以孩子们对苏州话语言甜绵的感觉已有所了解。孩子们对用苏州方言演唱的《卖花歌》很感爱好,其中卖花时的四声叫卖声,语调悠扬婉转,别具韵味,白兰花、夜来香两声叫卖声叫简单模拟,栀子花有的孩子发音不太精确,茉莉花音调忽上忽下改变比拟多,还需训练。

二、看课件完好学唱歌曲

1、如今我们来完好地听一遍歌曲,请你认真听听和刚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第一小段唱慢的'卖花哎,卖花哎,卖花姑娘手提篮,一路叫卖沿街喊,第二段卖花时的叫卖声,第三段唱快的,重复第一段歌词。

2、看课件幼儿轻声逐句跟唱。

你觉得哪句比拟难唱难句单独训练。

3、用略微响点的声响再次完好跟唱。

过程实录:第一段演唱“卖花哎,卖花哎,卖花姑娘手提篮,一路叫卖沿街喊”比拟悠扬舒缓。第二段“栀子花、白兰花、夜来香、茉莉花”四声叫卖声在再次训练时孩子们已能娴熟把握。第三段用轻快的声响演唱“卖花哎,卖花哎,卖花姑娘手提篮,一路叫卖沿街喊”,整首唱歌出了层次感。

三、边做动作变演唱歌曲

1、请你依据歌词创编简洁动作并演唱。

2、请男孩子唱第一、三段,女孩子唱叫卖声。并作交换训练。

四、替换歌词,创编歌词中叫卖的四种花

1、我们的花苑坊游戏也进了很多鲜花,请你用苏州方言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2、请选用四种比拟好唱的花来替代歌曲中的四种花,先训练新品种的花的叫卖声。

3、完好演唱歌曲,卖花姑娘变为卖花小孩,手提篮变为手推车。

大班的音乐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熟识歌曲旋律,能连贯地演唱歌曲。

2、能主动参与表演活动,学习和伙伴合作与协调,体验合作表演的欢乐。

3、感受歌曲内容与旋律所带来的快乐心情,并将这一心情贯穿于整个活动当中。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育同学的创编力量与合作力量。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重点难点

重点是将儿歌与歌曲旋律进行匹配;难点是在玩民间游戏《抬轿子》中表现出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小狗、老虎头饰

3、轿子

4、扇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发幼儿的爱好。

老师导入:“孩子们,你们想到动物乐园去吗准备好了我们就动身喽。”(幼儿听音乐《大花轿》,做抬轿动作进活动室)

二、以童谣形式表现歌曲内容,熟识歌曲旋律,体验歌曲内容带来的快乐心情。

老师:“今天动物乐园里又有什么新闻趣事呢请小好友们坐好一起来看一看。

1、完好观看课件。

提问:你刚刚看到和听到些什么

2、没关系,刚刚可能太快了,小好友没听清晰,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小好友可要更认真的看和听哦。

(手动播放课件,老师念童谣)

引导幼儿说说看到的内容。(帮忙幼儿理解“半山腰”、“抛”)

这下小好友看明白了吗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突然发生了什么事老虎可气愤了,它是怎么做的老虎太可恶了,八只小狗想了什么方法应付老虎老虎怎么样了

3、那我们把这么好玩的故事用儿歌来念一下。(有节奏的念儿歌。)

4、这么好玩的事还能唱成好听的歌呢,那我们给歌曲取名《小狗抬轿》,想听吗(播放歌曲)

5、让幼儿看着课件,听老师清唱一遍。(你们想不想看着动画再听一遍呢)

三、学唱歌曲《小狗抬轿》。

1、再次听一遍歌曲,幼儿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我看小好友真的很喜欢这首歌曲,虽然还不是很熟识,但也很想把它唱一唱对吗那我们跟着音乐轻声的哼唱一遍好吗)

2、老师用琴伴奏幼儿跟唱歌曲。

3、老师再次引导幼儿跟唱歌曲。

4、跟着音乐,试着完好地大声地演唱歌曲。幼儿演唱,要求用自然、欢快的声响演唱,提示幼儿留意唱歌的姿态、表情。

(1)我们跟着伴奏音乐一起唱吧,留意要用自然、欢快的声响唱歌,上身要直,这样唱歌出来就好听。

(2)那如今你们的声响略微大一点,加上自己的表情以及动作。

5、你们觉得自己唱的怎么样唱的时分还需要留意什么呢(引导幼儿留意表情、动作)(把动作稍做整理,为后面表演做准备)

四、尝试表演歌曲,能与伙伴协商合作表演。

1、集体表演。

这样更好玩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唱的时分加上表情和动作。

2、请些小好友上台来表演。

小好友,我们已经学会了《小狗抬轿》这首歌曲,你们想不想上来表演小狗抬花轿呢我要请八位小好友来扮演小狗,哪些小好友情愿演小狗我们要象小狗们一样两个两个协作起来抬轿子。别忘了最重要的大老虎,谁想上来演(把纸棍分给小狗们,引导他们抬轿子的方法。为后面分组表演做演示)

表演开头罗!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小好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给他们激励一下。

你们想不想和好好友一起来表演呢我们要象刚刚一样组成八只小狗和一只老虎的队伍。

(1)首先我们要分配角色共九个人。

把我们的小椅子轻轻的放到两边,排排好。我们来分配角色了,要八只小狗和一只老虎,需要九个小好友。

(2)自由商量,分配角色,学会协商。

老师给小好友准备了老虎和小狗的头饰,我要提示你们的`是表演的角色选择很有限,只有一只老虎,却有八只小狗,我们得先商议好谁扮演老虎,谁扮演跌倒的小狗,其余小好友就扮演另外的几只小狗。小好友们,我们会有许多表演时机的,下课了到教室里也可以连续表演。大家不要抢,要相互协调起来。

(3)小好友们商议好了吗请按商议好的结果去拿自己要的头饰,和自己的好好友象小狗们一样两个两个排在一起协作抬轿子。(戴好头饰,抬起轿子,摇起扇子)

我们要开头表演罗!

五、结束

问一下客人老师,我们表演的怎么样

小好友们,客人老师都说我们表演的好呢,你们开心吗我们把这个节目也去表演给其他的老师和小好友看好吗

抬花轿动身罗!(边表演边出教室)

大班的音乐活动方案4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欢乐。

2、能主动的参与活动并尝试做出各种小猴子的动作。

3、理解并遵守游戏规章活动准备:《甩葱歌》音乐一段。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正确把握音乐节奏并作出相应动作。

活动难点: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景

今天呀客人老师将会和大三班的小好友来玩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想,但是在玩之前,老师要先讲一个有关于小猴子的故事,小猴子今天一个人在家特别特别的无聊,想来想去都没事干,所以它确定出去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它出了门,左看看右看看,走了一会,突然看见自己的好好友小白兔,它可快乐了,便走上去热忱的和小白兔握握手,冲动地在自己身上挠来挠去,然后它邀请小白兔和它做坐沙发的游戏,然后他们就开心的.玩了起来。

2、感知音乐并作出相应动作

你们有没有没事干的时分呀没事干的时分是不是特无聊,你们一般无聊的时分会有什么动作,孩子自己说,那么假设如今老师就是那只小猴子,你们认真来看老师是怎样表演的

3、第一阶段表演

老师在表演的时分走路的动作做了几次握手的动作做了几次变了几次沙发幼儿若没答复出来,就在演示一遍,指导明白了这整个过程,幼儿两人一组站好,选出谁是第一次变沙发的人,谁是第二次变沙发的人,然后跟着音乐一起来做。

4、第二阶段表演

如今你们自己想出不同的无聊动作,待会表演的时分你们就呈现出自己的无聊。如今两个人中谁是第一次变沙发的人举手,然后老师说想一想变沙发你们就变出不同的沙发好不好两人一组连续表演。

5、第三阶段表演

小猴子见到好好友快乐不快乐,那么他打招呼的时分除了握手冲动地还可以干嘛拥抱、亲一亲,是不是它挠自己的时分是不是也可以冲动地挠别人呀但是你们要清晰,它挠别人是为了让别人舒适,然后能够和自己玩,所以我们在挠别人的时分要轻轻地尽量让别人舒适,。如今我们又要提高难度了,两个人来当沙发,一个人来坐沙发进行表演。

延长活动:

今天呀我们玩了这个坐沙发的游戏,游戏是以小猴子绽开的,那我们可不行以把小猴子换成其他的小动物,然后来进行表演呀!哦,那我们下课之后有爱好的小好友可以几人一组进行创编,表演!

活动反思:

第一次尝试这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所以露洞百出,看似简洁的一节音乐游戏活动,里面却蕴含着许多高校问,上课之前我只备了一个大致流程,中间的许多详情我都忽视了,比方提示语,预令要简洁固定,老师示范的时分节奏要把握好,再者动作要有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否则让孩子就感觉很乱,不明白自己该如何去做动作等等,这节课的经验告知我以后备课的时分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孩子,课程的流程备好之后再认真想想详情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

大班的音乐活动方案5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感受音乐语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完善,培育同学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启发同学了解音乐语言,提高创编本领。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伙伴一起参与团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1、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学唱,背唱《我们的.田野》。

2、指导同学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

教学根本模式:

1、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取得新知。

3、谈论争论,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鼓励发展。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介绍本节课资料。

二、基础训练:

1、发声训练。

2、节奏训练。

三、新授课

1、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亮,旋律美丽悦耳,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美丽、悦耳,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漂亮画卷。

2、听磁带,体会心情。(老师画一幅与歌词有关的画)

3、再听磁带,再次体会心情。(歌曲背景简介)

4、学唱歌曲,解决简单唱错的地方。(留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5、先分组训练,然后在合到一起来演唱。(留意反复记号)

6、处理歌曲并完好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我的体会。

四、听唱想做(二)。

五、总结下课。

大班的音乐活动方案6

目标:

1、感受乐曲的三拍子节奏和AAB的结构。

2、创编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表现魔术师神奇、幽默的表演特点。

3、体验与老师、伙伴一起表演化魔术的乐趣。

准备:

1、音乐,帽子(里面粘好拉花)。

2、幼儿观看一些魔术表演,感受魔术师神奇、幽默的表演特点。

过程:

一、谈话:我看过的魔术表演

师: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是怎么样的

幼:我在电视里看到过,原来一个硬币在一个杯子里,魔术师一变就到另一个杯子里去了。

幼:我看到有一个活人躺在箱子里被魔术师变没了。

幼:我看到魔术师拿了顶帽子,从帽子里一会儿变出花,一会儿变出鸽子,一会儿变出糖。

师(小结)魔术表演很神奇。魔术师有许多道具。在不同的魔术表演中,魔术师施魔法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老师回应幼儿时,尽可能引导幼儿回忆魔术师施魔法的不同方法,为创编动作作铺垫。)

二、视觉感受:魔术师做了什么

1、完好赏识老师随乐表演的魔术,初步感受音乐性质和肢体动作。

师:刚刚魔术师在表演的时分做了哪些事情请你用动作来表现一下。

幼:把帽子戴在头上,转来转去。

师:整理帽子。

幼:把花拉出来。

师:从帽子里变出了花。

幼:用手在空中抓了几下放到帽子里。

师:施魔法。

幼:把帽子翻过来,翻过去。

师:让观众检查帽子。

(依据幼儿的答复,师幼一起训练个别幼儿所表现的动作3~4次。)

师(小结)原来魔术师做了整理帽子、检查帽子、施魔法、变花、谢幕等动作。(老师边说边出示图谱。)

2、再次完好赏识魔术表演,初步理解乐曲的AAB结构。

师:请再看一次魔术表演,你能看出魔术师变了几次才把花变出来吗

幼:变了两次。

师:你们是怎么明白的

幼:由于魔术师给我们检查了两遍帽子。

幼:由于魔术师抓了一次魔法到帽子里,可是没有变出来,后面又抓了一次魔法,这次就变出来了。所以,是变了两次把花变出来的。

幼:我是看图片的,前面的两遍是一模一样的,第二遍以后就变出花了。

师(小结)你们的眼睛真亮。魔术师需要整理帽子、检查帽子、施魔法两次才能把花变出来。(老师边说边引导幼儿看图谱。)

三、听觉感受:魔术师在什么时分做什么动作

1、交代任务3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名小小魔术师,也来表演这个变花的魔术。要做好魔术师有一个小小的秘诀,请你们找一找音乐中整理帽子的音乐和变花的音乐。

2、完好赏识音乐,听到整理帽子的音乐就摸摸头。

3、再次完好赏识音乐,听到整理帽子的音乐就摸摸头,听到变花的音乐就挥挥手。

四、完好训练:学做魔术师

师:你们都已经学会了这两个秘诀,如今就请你们来当魔术师。

1、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完好表演,留意倾听整理帽子的音乐和变花的'音乐。

2、看图谱,在老师的简洁提示下尝试随乐完好表现。

五、综合表现:我是小小魔术师

运用魔术帽,跟着音乐完好表现魔术师变魔术的情境,精确地把握三拍子的节奏。

师:如今我们要用上魔术帽了,你们明白帽子里的秘密吗(老师示范如何将魔术帽里的拉花拉出来)。拿到帽子后,自己先试一试能不能很快地将花拉出来。

六、创编活动:设计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

1、创编施魔法的动作。

师:刚刚你们说看到过许多不同的魔术表演,魔术师施魔法的方法也有许多。我们刚刚用了用手抓、放的魔法,还有其他施魔法的方法吗请你们来试一试、做一做。

幼:用嘴将魔法吹进帽子里。

幼:把帽子翻过来,用手把魔法压进去。

幼:用手指当魔术棒,把魔法转进去。

(幼儿答复后,老师将他们的动作进行提升,转化成三拍子的动作让他们学习。)

2、用自己创编的施魔法动作完好随乐表演。

延长活动:

1、可进行第二课时,让幼儿进行合作表演。

2、可选取两至三种乐器进行打击乐的活动。

大班的音乐活动方案7

一.设计意图

依据《纲要》中艺术领域方面的目标,要求在支持、激励幼儿主动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忙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力量。还要防止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无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看法的倾向。依据这些目标,我为大班幼儿设计的这个音乐活动主要从让幼儿享受参与唱歌活动的欢乐入手,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力量,提高幼儿的唱歌技能,同时让幼儿感受到歌曲美丽的旋律和美妙的意境,给幼儿美的体验。

二.分析教材

教材的'两个特点:

(1)这首歌曲虽然有两段歌词,但主题突出,内容浅显易懂,歌词中句式屡次重复,刻画了一幅幅活泼漂亮的画面。且大班幼儿把握歌词的力量有了进一步地提高,他们可以较完好、精确、快速地把握歌曲的歌词。

(2)整首歌曲旋律美丽、舒缓,相连的各个小节之间没有大的跨度,因此幼儿在音准的把握上应当没有什么难度。这首歌曲的难度就在于,弱起小节和休止符的把握。在节奏表现力量方面,大班幼儿对唱曲中的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已把握得较好,甚至能够较好地把握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另外,歌曲中有许多连音符号,这就要求声响要保持连贯、延续,就必需要用较长的气息有掌握地匀称持续冲击声带,这对幼儿来说也是有肯定难度的。

三.制定目标

从大班幼儿唱歌力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来看,这时期的幼儿对唱词的听辩、理解、记忆的力量已有了较大的提高;大多数幼儿都能比拟自如地把握常见的幼儿歌曲的节奏;在适合的音域范围内,一般幼儿都能根本唱准曲调。因此,从幼儿力量和歌曲特点两方面考虑,我确定本次音乐活动的目标有个:

(1)感受歌曲的美丽与舒缓,学习用较连贯的声响演唱歌曲。

(2)在演唱时适时换气,留意唱准休止符,并在老师引导下把握弱起小节的唱法。

(3)能感知歌词所表现的美妙意境,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和意义,从中获得快乐的心情体验。

附:歌曲

画太阳

1=F2/4张春明词

王梦灵曲

(35||:66663|612|33331|60|5612|355|2302|1X)|555|53|6603|5X|111|16|

1山里的孩子画太阳,总爱把山鹰

2城里的孩子画太阳,总爱把鸽子

320X|20|555|53|220X|6X|5612|35|

上,海边的孩子画太阳,总是把海燕

画上,草原的孩子画太阳,总是把骏马

2302|123|5X|523|5X|535|6603|212|

画上。画太阳画太阳啊画太阳啊

画上。

3301|60|5612|355|6603|5X|5X|5612|

画太阳画出了心中的憧憬,画出了

355|2302|1X|10||

心中的憧憬。

大班的音乐活动方案8

活动目标:

1、在师生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欢乐;

2、幼儿进一步学习保持自己的声部,并与其它声部协调全都;

3、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并能到达简洁的分声部演奏。

4、能胆表现打击乐的内容、情感。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伙伴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带,打击乐器。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了解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以及生活习惯。

活动重难点:

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能进行简洁的分声部演奏,在保持自己声部的同时,与其它声部协调全都。

活动过程:

1、入场:《加沃特舞曲》,以节奏为主线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2、课件赏识:印尼风俗民情,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3、印尼舞蹈:《东方之珠》,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

4、幼儿整体赏识音乐,进一步熟识音乐结构。

5、在老师的提示下,按乐曲结构,看图谱拍节奏,并在“恰恰恰”处边拍边念。

6、幼儿分声部训练。在老师的引导下,复训练不同声部的节奏型。

7、指导幼儿依据形成的节奏方案设计出配器方案,并尝试演奏。

8、组织幼儿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此环节中,可以激励幼儿为乐队做指挥。

9、活动延长:激励幼儿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表现这首乐曲,在轻松欢快中结束活动。

大班的音乐活动方案9

活动目标

1、能用肢体动作、律动感应节奏。

2、体验与伙伴游戏的欢乐。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留意伴着音乐的改变而变换动作。

4、情愿跟随老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响唱歌,心情快乐地参与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鞋匠之舞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爱好,引出主题。

师:你见过鞋匠吗鞋匠是做什么工作的

鞋子坏了,鞋匠会帮忙我们修理好!今天,老师给小好友带来了一首关于鞋匠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小鞋匠是怎么帮我们修鞋的吧!

二、初步感受赏识乐曲,了解作品主题。

1、倾听音乐《鞋匠之舞》。

师:你听到音乐里面有哪些声响像修鞋子发出的声响(请个别幼儿答复)

2、师幼再次边赏识边模拟锤子、针发出的声响。

师:老师也从小鞋匠那学来了一些修鞋子的本事,看看老师是怎么样来修鞋子的'。(老师示范修鞋子的动作)

3、师:老师扮演的鞋匠是怎么修鞋子的谁来学一学(请幼儿演示)

我们一起来跟小鞋匠学习修鞋的样子吧。(集体训练)

师:鞋匠修完了鞋子是不是很开心呢(带幼儿做欢乐的动作。)

三、音乐游戏《鞋匠之舞》

1、幼儿集体游戏。

2、幼儿两人一组,做修鞋游戏。

3、三人修鞋游戏。

四、听音乐进行放松。

师:今天小鞋匠修了这么多鞋,好开心啊。让我们伴着美丽的音乐休息会吧。

大班的音乐活动方案10

活动目标

1、熟识音乐,学习坐在椅子上坐律动。

2、明白手腕花可以帮忙自己找到舞伴。

3、舞蹈时思想集中,听清音乐的改变,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4、情愿跟随老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响唱歌,心情快乐地参与音乐活动。

5、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欢乐。

重难点

熟识音乐,学习坐在椅子上坐律动。认读数字1—10,理解数的排列是有挨次的。听清音乐的改变,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手腕花戴在幼儿的右手上,幼儿两个戴红花、两个戴黄花,两两间隔围成圆圈坐下。

活动过程

1、老师带着幼儿在座位上学习舞蹈中的几个根本动作。

幼儿认识左、右,分清圈里、圈外。

师:如今我们围成圆圈坐下来,先请小好友们伸出左手,想一想哪只手是左手呢(不戴手腕花的手)再换右手,老师检查一下,你们做的对不对。好,如今我们每人向着圆心站好,这叫做面对圈里,每人向着自己的左方向转,看着前一个小好友的后脑勺,这叫做面对圈上。你们会了吗我们来试一试。

幼儿学习"踏步转向圈上"的动作。

师:刚刚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转向圈上,如今请你们跟老师学一学"踏步转向圈上"的动作。

幼儿跟随相应的音乐,训练"踏步转向圈上"的舞蹈动作。

师:如今我们跟着音乐来做"踏步转向圈上"的动作。

幼儿学习依据手腕花的颜色训练找好友,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幼儿跟随相应的音乐,训练"找好友"的`舞蹈动作。

2、幼儿在老师的带着下,学习在座位上的身体动作。

听音乐,幼儿跟随老师学习在座位上的身体动作。

师:如今我们要来听音乐,跳一段座位上的圆圈舞。音乐比拟长,舞蹈动作也比拟难,所以学习的时分,请你们思想集中,听清音乐的改变,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老师提示幼儿留意身体姿态以及与伙伴间的协作,再次听音乐训练。

师:怎样才能跳得更美请大家留意身体姿态,我们再来试一试。

3、老师引导有反思,让幼儿明白手腕花可以帮忙自己找到舞伴。

师:今天你是怎样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好好友的什么帮忙了你

大班的音乐活动方案11

活动目标:

1、伙伴之间能动作协调地参与舞龙活动。

2、感受过新年的喜庆气氛和民间舞龙文化的艺术气氛。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舞龙的录象。

2、师幼共同制作装饰龙活动。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激发孩子舞龙的爱好。

1、回忆舞龙录象,说说人们是怎样舞龙的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2、观看家长舞龙表演后提问: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这么开心

3、引导幼儿听鼓声有节奏地小跑步走、停等各种动作。

二、幼儿舞龙,伙伴之间能互相协调进行活动。

1、舞龙需要许多人,那舞龙时龙头要看谁的`指挥

2、师幼共同学习持龙珠指挥的动作,了解龙珠的动作与龙头动作的关系。

3、请爸爸妈妈当龙头,孩子跟伴着龙头,龙身龙尾也跟伴着龙头方向,龙头跟着戏龙人。(要求家长引导孩子在舞龙时的叫卖)

4、交换角色,体验合作游戏的欢乐:

(1)跟随戏龙人再次舞龙。请个别孩子当戏龙人。

(2)龙头跟着龙珠转,其他孩子跟着龙头动作要协调

三、结束:长龙拜年(三条龙变成一条长龙,给大家拜年!)

大班的音乐活动方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乐曲的结构,以及连贯流畅的旋律。

2、能留意倾听伙伴的歌声,学会掌握调整自己的歌声。

3、学会在游戏时恰当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快乐地和他人协调交往,防止碰撞。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了解歌曲内容。

提问:先是谁陪谁逛公园的(先是爸爸,接着爸爸带妈妈逛公园;妈妈带着小弟逛公园,最终我不带小猫去公园),那么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欢乐)为什么我不带小猫去逛公园啊(由于它不捉老鼠)

2、演唱歌曲

(1)老师示范唱歌曲。

(2)老师带着幼儿琴声学习演唱歌曲。

3、儿随歌曲旋律唱歌曲。

(1)听着音乐,幼儿轻声哼唱歌曲,留意歌词与乐曲旋律的匹配。

(2)幼儿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表现出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

4、全体幼儿跟音乐齐唱。

大班的音乐活动方案13

教学目的:

1、让幼儿明白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族服饰和生活习惯。教育幼儿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有各民族团结,另才能繁华富强。

2、学习节奏型:

3、学习用打击乐器进行打击乐——《漂亮的》。

教学准备:

1、族服饰一套及其它少数民族服饰若干套;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打击乐器:碰铃、沙球、三角铁、木鱼、圆舞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幼儿和其他幼儿在歌曲《爱我中华》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并赏识完这首歌曲。

二、组织谈话:

1、老师启发性的'语言导入活动:

a、“小好友刚刚听到的歌曲叫什么名字”(爱我中华)

b、“有谁会唱出这首歌的1—2句歌词来”请个别幼儿试着唱出1—2句歌词。

c、“从这首歌中,小好友能听出来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引导幼儿答复出由56个民族组成。“对,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就象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

d、“小好友,今天在我们班上就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幼儿,你们看一看他们都是哪些少数民族。”分别请幼儿答复,引出族。

2、“老师今天还请来了一位来自族的小好友到我们班上来做客。”请出身穿族服饰的幼儿。引导幼儿观看族服饰的特征:头戴小花帽,身穿小马夹和颜色艳丽的裙子,顺便向幼儿介绍的土特产:哈密瓜、葡萄干、羊肉串等,不过最主要是能歌善舞。

3、随音乐跳一段舞让幼儿赏识,引起幼儿学习的爱好。

三、完好赏识音乐《漂亮的》

1、请幼儿赏识音乐《漂亮的》,引导幼儿创编节奏型:并用拍手、跺脚等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重点训练切分音符。

2、出示节奏图谱,幼儿看谱自由训练。

3、听音乐,看谱用身体动作打节奏,反复训练,拍准切分音的节奏。

4、用打击乐器分声部进行齐奏、合奏。

5、老师总结讲话:“族的音乐真是好听。小好友在进行演奏的时分,互相表现得非常团结,所以我们学得才更好,要使我们的国家繁华富强,各民族之间也应怎样”(互相团结)。

四、集体跳舞,结束。

大班的音乐活动方案1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采茶律动活动的爱好,培育幼儿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感受曲子的欢快热情的心情,体会繁忙的采茶场面与气氛。

3、明白茶叶长在茶树上,茶叶能泡水喝。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和图谱。

2、录音机及采茶录音带。

3、茶叶及杯子。

活动重点:

幼儿通过音乐律动训练,熟识节奏,从而了解曲子活泼、欢快的心情。

活动设计:

1、活动导入:老师带着幼儿在音乐声中入场,用活泼的语言引导幼儿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小好友,我们一起去郊游吧!这里的景象可真美,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2、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看课件,懂得茶乡有很多茶树,明白采下的茶叶经过简洁的加工可以泡水喝,喝茶有利于健康,了解关于茶叶的简洁学问。

(2)赏识音乐,让幼儿感受曲子的内容,并任意做出喜欢的动作。

(3)老师与幼儿一起探讨采茶的方法:左手提篮子,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将茶叶采下来,指导幼儿放茶叶的时分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叶放在篮子外面。

(4)引导幼儿依据采茶的音乐,学习采茶的动作,要手到眼到,合拍表演,让幼儿体会和感受音乐中繁忙的劳动场面和气氛。

(5)学会律动后,老师引导幼儿即兴创编动作表演,把音乐分成两部分,第一段为去茶园的路上,第二段为采茶。

(6)出示图谱,让幼儿学会依据图谱来赏识曲子,并做出相应的律动。

(7)老师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完好的表演律动,激发幼儿对采茶律动的爱好。

3、活动结束:

老师和幼儿一起把采来的茶叶送给客人,结束本次活动。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2

活动准备

音乐、玫瑰花一只

活动目标

主动参与邀请舞表演,体验舞的魅力。

在邀请舞程中,会调控空间位置,不和好友碰撞。

在学跳舞根本动作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依据音乐的改变跳邀请舞。

活动过程

一、老师示范舞蹈吸引幼儿爱好。

1、律动入室(做舞蹈托帽动作进入活动室)

师:小红帽们刚刚老师进入活动室做了什么动作你明白这个动作来源哪个民族

刚刚音乐的节奏特点是怎么样的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2、提问带入活动。

师:小红帽们,我们到奶奶家去玩喽!幼儿听舞蹈音乐《送你一朵玫瑰花》边做托帽动作走成双圆圈。

二、学习舞的根本动作。

1、老师示范动作:学习舞根本动作,前后点步、踮步,托帽、摇头等动作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舞的根本动作。

这叫什么步(踮步)

放在音乐中那个地方呢(前奏、交换舞伴)

这个舞步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呢(托帽、摇头、前后点步,可以用在于舞伴跳舞时)

还有哪些舞的动作呢(幼儿自由创编)

2、幼儿听音乐学跳邀请舞《送你一朵玫瑰花》

(1)师:我们已学了很多舞的动作,如今我们再来听音乐做一做好吗

自己先想想看音乐做什么动作最好看,最喜欢哪个动作,你觉得你还可用什么比拟漂亮的动作来表现

(2)老师示范邀请舞。

师:看一看你们跳的跟老师跳的一样吗

想不想一起来学一学(幼儿学跳)

(3)示范舞伴的交换。

①、老师先与一名幼儿示范后再让全体幼儿训练。

②、帮忙幼儿把握每到换舞伴这一难点时,老师就用语言提示外圈幼儿横跨一点。

③、训练较娴熟后让内外圈的幼儿对换。

(4)听音乐尝试交换舞伴。

(5)幼儿听音乐跳邀请舞、老师在旁观看。

(6)老师小结跳舞的缺乏之处,再一次跳邀请舞。

(7)听音乐不在老师的提示下完好跳舞。

三、邀请老师一同跳邀请舞。

师:让我们邀请班上的其他老师一同和我们跳舞吧!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江南人民采茶时的喜悦心情,培育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妙情感。

2、学习采茶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

3、提高动作的协调力量,能依据音乐进行律动表演。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爱好。

(1)出示茶叶,引导幼儿说说喝茶的好处与害处。

老师:小好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都喝过什么茶喝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和害处

(2)引导幼儿尝试说说茶叶的制作过程,老师介绍采茶学问,引出活动主题。

2、赏识音乐,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旋律。

(1)引导幼儿赏识音乐,说说自己的感受。

(2)老师介绍音乐的名称及所表达的情感。

3、播放江南人民采茶的情景视频,初步感受采茶动作。

(1)引导幼儿敢看视频,说说采茶有哪些动作。

(2)老师进行总结,并加以动作示范。

老师:茶叶树是生长在江南的一种植物,它很矮,高度大约到成人腰的部位,一排一排的生长,排之间有空隙,便利人走在中间采茶叶,为了能喝到又鲜又香的茶叶,人们通常都是采树尖上的叶子,最嫩的地方,所以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捏,然后把它放到篮子里。

(3)老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要领。

采茶: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眼睛肯定要看着手。

放茶:采茶后手翻一下,手心向下放入篮中,眼睛同样要看手。

4、律动学习。

(1)师幼共同用语言编出采茶动作的要领。(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连采集片放进来,连采集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

(2)老师哼唱歌曲,带着幼儿学习舞蹈动作。

(3)播放音乐,师幼共同舞蹈,激励幼儿活泼、活泼的表现动作,充足感受采茶时的喜悦心情。

5、表演活动。

(1)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律动表演,师幼共同点评和总结。

(2)跟随音乐幼儿进行完好表演。

活动延长

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采茶的情景表现出来。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4

活动准备:

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头部分。

1、律动:《哈达献给解放军》、《织布》;

2、练声:《精彩夏天》、《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根本部分。

1、熟识乐曲并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

(1)老师:小好友相处在一起已经三年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瞬小好友就要毕业,老师和小好友就要分开了,以后我们还是好好友吗

(2)老师:你还记得好好友是怎么和你一起玩的,怎样帮忙过你吗

老师:有一首歌曲唱的是好友之间的友情,分别的时分,好好友总是唱起这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老师范唱,幼儿完好赏识歌曲。

(1)老师范唱。

(2)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老师:你听到歌词里说了些什么呢说的最多的是一句什么话“旧日好友”、“思念”是什么意思。

老师结合和孩子答复小结:说的最多的一句是“友情万岁”,“旧日好友”就是“老好友“的意思;“思念”是“思念”的意思。

(3)引导幼儿第二次倾听范唱。老师自然带动幼儿与领座伙伴目光对视,伴着节拍轻摇身体。

老师:和好好友一起面对面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吧!

3、幼儿学唱歌曲。

(1)老师有感情地边弹唱边唱,引导幼儿用轻声哼唱的方法完好感受旋律。

老师:这首歌曲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我们应当怎样唱

老师小结:这首歌曲是抒情曲调,歌词所表达了离别心情,非常感人。

(2)老师范唱第一、二乐句,留意提示幼儿弱拍起唱的强弱处理及延长音的情感处理。

老师弹琴,幼儿反复跟唱歌曲。

(3)老师演唱两段歌词,幼儿完好唱出歌曲。

(4)提示幼儿唱准弱起小节。

三、告辞时辰。

1、复习《小牧民》,结束本活动。

2、老师:我们赶紧就要告辞了,你想和好友怎样告辞呢下课后和好好友可以握手、拥抱、拉钩、击拳等。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5

活动目标

在游戏时学会自我掌握,不大声喊叫,体验创编歌曲的欢乐。

能凭借记忆唱准歌词,依据节奏创编说唱部分。

借助图谱理解歌词。

活动准备

图片(冬瓜、茄子、四季豆、土豆、火腿肠、辣椒、胡萝卜、西兰花)

活动流程

1、谈话导入

你买过菜吗跟谁一起买的买过什么菜

2、出示图谱

第1、2、7、8句的图谱,老师指图谱讲解并描述歌曲中的故事。

孙子和奶奶买了些什么菜

3、老师教唱歌曲

如今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

(1)老师范唱歌曲。

孙子和奶奶买了哪些菜(幼儿根本说出菜名)

(2)老师边出示图谱边总结幼儿的答复。

师:孙子和奶奶买了……。..小好友,你们有没有发现歌曲中那一句是没有曲子的

(3)老师再次范唱。

歌曲中那句是没有曲子的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训练2遍)同时老师出示节奏谱。

4、幼儿学唱歌曲

(1)跟琴声完好学唱2遍。(慢→快)

(2)藏图游戏(2遍)藏图2、图3

5、歌曲仿编

(1)老师出示蔬菜图片。

师:老师准备了很多蔬菜,我们把它们唱在歌里吧。

(2)幼儿集体选图仿编。

(3)幼儿互相仿编。

6、幼儿集体表演唱儿童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6

活动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且能伴着歌曲内容和节奏进行舞蹈。

2、激发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的情感和对小同学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且能伴着歌曲内容和节奏进行舞蹈。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34~36页,毕业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入谈话

播放小学一班级同学生活视频。引导幼儿说一说视频的内容

老师:小好友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谁呀他们在干什么呢

幼儿:……

老师:那是一班级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课间活动。你们想成为小同学吗

幼儿:…….

老师:相信小好友们都想成为一名小同学,还有一个星期我们也毕业啦。如今我们来学习一首毕业歌好吗

二、学唱歌曲

1)赏识歌曲,请幼儿说一说歌曲里唱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学唱歌曲。学认读歌词,老师范唱,幼儿跟唱。

3)发表感言(共享即将毕业对幼儿园和老师们的事情)

请孩子们讲解并描述在幼儿园的生活经验,回忆与伙伴、老师相处的情景,萌发幼儿们依依不舍的感受。再请幼儿对着自己的老师说一句感谢的话。

三、歌舞创作。结束课程。唱歌还有用动作把歌曲表现出来。

老师示范“飞鸟的动作……”等幼儿发挥想象自己制造动作

请幼儿边唱歌边跳舞。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7

活动由来

幼儿园的孩子们常常吃鸡蛋,大班的孩子有时还会常常比比咱俩的鸡蛋谁的大,而且我们班的孩子在美术区活动中还做过蛋壳画。孩子对鸡蛋并不生疏。在表演区中幼儿有时也会模拟公鸡的叫声。在前两天的活动中我有意播放母鸡下蛋的声响,让幼儿模拟,并要求他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搜集相关的资料,听听母鸡下蛋的声响,看看母鸡下蛋的样子,为今天的教育活动做好前期准备。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学唱歌曲,能够看图谱有节奏地念诵“大母鸡”的叫声(十六分音符),感受歌曲欢快的心情。(难点)

2.在老师启发下有意识地观看图片,通过动作尝试记忆歌词。(重点)

3.能认真听音乐,并情愿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听过母鸡下蛋的声响。

物质准备:教学图片4张,节奏图片8张,背景音乐;鸡蛋小的4个,大的一个;钢琴;节奏棒与幼儿人数同;响板、三角铁各占幼儿人数一半。

活动过程

幼儿坐好后老师也坐好,老师不讲话,等候幼儿清静。播放母鸡下蛋的声响,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响”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

师:你们谁能模拟母鸡下蛋的声响呢幼儿模拟母鸡下蛋的声响。

1.听《大母鸡》的音乐伴奏,感受音乐欢快的心情。

(1)听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好友带来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听着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听音乐做自己想象的动作。)

师:“这是一段什么样的音乐你是什么感觉”

幼:“开心的音乐”、“欢快的音乐”。

师: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看看谁来了老师播放音乐《大母鸡》,同时出示一只母鸡的图片,引起幼儿留意。

师:“快看,母鸡干什么呢”

老师出示鸡蛋(4个小的,1个大的),让幼儿从视觉上感知到母鸡下蛋了,但大小不一样,引导幼儿模拟母鸡下蛋的声响。

老师再依据鸡蛋的大小出示节奏图谱,让幼儿念诵节奏谱1:咯咯咯咯哒,节奏谱2:咯咯咯咯哒,使其感受十六分音符的速度。连续引导幼儿念节奏谱3:咯哒,咯哒,节奏谱4:咯咯哒,让幼儿充足感受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不同,体会其中的乐趣。幼儿先根据节拍说,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边打节拍,边看图谱,边说歌词。也可以让幼儿试试根据节奏说,尝试用节奏棒帮忙幼儿把握节奏和节拍的特点,从而做到难点前置。

(2)听音乐并看图。老师边提问边出示图,帮忙幼儿记忆歌词。

师:“呀,是谁这么开心呀大母鸡在什么地方呀”

幼:“母鸡在草地上。”

师:母鸡在草地上干什么呢

幼:“母鸡在下蛋。”

师:“下了这么多蛋,母鸡特别快乐,它怎么表现的”

幼:“母鸡在唱歌。”

师:“咱们看看母鸡下了多少个蛋蛋是什么样的”

幼:“鸡蛋又大又多。”

2.幼儿学唱歌曲。

(1)老师指图慢速范唱。(第一遍。)

(2)老师边做动作边原速范唱。(第二遍。)

师:“刚刚老师唱了一首大母鸡的歌,你最喜欢哪句”

(3)幼儿学念歌词

师:“我们一起来念念歌词。”(幼儿第一遍。)

(4)幼儿学唱歌曲。

师:“小好友能不能跟着好听的音乐把这首歌完好地唱一遍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第一遍试唱。)

师:“第一组的小好友很好,第二组的小好友要加油哦!我们再来一次。”

希望小好友耳朵要听琴,用好听的声响演唱。(幼儿唱第二遍。)

老师播放《大母鸡》的音乐,幼儿自由找伙伴尝试演唱,可以用响板或节奏棒帮忙模拟大母鸡的叫声。

3.启发幼儿通过图片或动作尝试记忆歌词。

(1)用遮图的方式考考幼儿。

师:“今天学的歌你们会了吗”“那咱们玩一个捉迷藏的小游戏:老师把一张图片遮起来,看看小好友能不能不看那张图片也能把唱歌完好。我们来试试啊”

师:“真不错,如今我请男孩子来试试。”

男孩子和女孩子交换,比比哪组唱得好。(幼儿第三遍。)

(2)启发幼儿用图片或动作来记忆歌词。

师:“咱们班的小好友最聪慧,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师:“谁能给这首歌曲编动作呢”老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幼儿在琴声的伴奏下,尝试按歌词编动作,连续记忆歌词。(幼儿第四遍。)

(3)小结:“我们可以用看图片的方法记住新歌,也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来提示自己记住新歌。”

(4)幼儿选用一种方法记忆并演唱歌曲。

师:“如今请小好友选一种方法来演唱这首歌,可以选图片也可以选动作。如今小眼睛闭起来想一下,想好了只要坐好,老师就明白了。”

(5)咱们试试男孩子和女孩子对唱好吗男孩子先唱有词的句子,女孩子唱“咯咯咯咯哒”的句子,然后再换过来。幼儿尝试。(幼儿第五、第六遍)幼儿分成两部分,如十人拿响板,十人拿三角铁伴奏,让幼儿体会乐器的不同。老师把幼儿的演唱录下来。

4.听音乐做游戏,再次感受歌曲欢快的心情。

幼儿听着自己演唱的歌曲,与老师一起做动作走出教室。

师:“如今我们一起来学学大母鸡,开心地唱着歌到外面去玩一会儿吧。”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8

活动目标

1.感受东北民歌热忱、豪放的风格,体验歌曲活泼幽默的心情及卷舌音的特点。

2.在了解货郎的社会角色并理解叫卖含义的基础上,能模拟生活中叫卖叫卖的声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3.尝试结合生活经验仿编念白歌词,并能完好仿唱歌曲。

活动准备

磁性黑板,曲中人物,货物大图、游戏用生活用品小图及实物商品若干,小推车三辆,幼儿画板若干。

活动过程

一、老师情景表演导入,帮忙幼儿感受、体验货郎的角色特点

1.老师推出装有生活用品的小推车,表演拖着长腔、大声叫卖叫卖的情景。

(1)提问:刚刚老师在干什么呢与平常商场、超市里售货员卖货有什么不同

老师小结:像老师这样拖着长腔大声喊着叫卖的声响叫“叫卖”。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模拟叫卖叫卖的各种声响,体验模拟的欢乐。

2.老师再次表演唱着叫卖的情景,引出小货郎的角色。

(1)提问:刚刚老师又是怎么叫卖的(留意强调:唱着叫卖)

(2)帮忙幼儿理解小货郎的角色含义和产生的社会背景。

角色含义:推着小车或者挑着担子、摇着小鼓、拖着长腔、走街串巷、大声唱着叫卖的小商人叫小货郎。

社会背景:在爷爷奶奶、老爷爷老奶奶生活的那个20XX年X月,不像如今这样,处处是超市、商场,那时想买什么吃的、用的等生活用品都得等到小货郎来时才能买到。

二、赏识老师改编演唱的东北民歌《小货郎》

1.幼儿完好倾听,感受歌曲的风格与心情。

提问:听了歌曲有什么感觉想干什么

2.认真倾听第一段,了解歌曲表达的内容。

(1)提问:在歌中,你听到小货郎是怎么叫卖的

(2)让幼儿随音乐表演第一段。

3.赏识歌曲第二段,说说小货郎都送来了什么货物。

提问:小货郎送了什么货都是谁喜欢的

4.再听音乐第二段,老师出示货物及对应人物图片验证幼儿说法是否正确,进一步稳固对唱词的记忆。(此处请幼儿跟随音乐和老师手势指挥一起念白)

5.学习歌中节奏念白部分,领幼儿一起训练。(琴声伴奏)

6.引导幼儿了解卷舌音的特点并一起趣味模拟。

7.师生共同随唱歌曲一遍。

8.跟随琴声伴奏演唱歌曲一遍。

9.一起完好表演歌曲一遍。

三、引导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共同仿编歌词

1.提问:假设你是小货郎,你准备为哪些人准备货物呢

2.引导幼儿明白,要想让货物卖得快就要选择别人喜欢的物品。

3.请幼儿从椅子背袋中拿出贴有各种人物照片的画板,按老师要求到自选超市选购商品图贴到相应的照片下。(此时反复播放背景音乐让孩子熟识歌曲旋律,老师强调操作要求:每张照片下只能选贴一种商品图。)

4.请幼儿结伴说说所选商品,模拟训练歌曲中念白歌词。

5.请个别幼儿上台随琴声伴奏说节奏念白。

6.引导幼儿拿画板集体念白。

7.老师示范把个别幼儿的编词完好编到歌曲里。

8.请个别幼儿挑战老师,完好创编演唱。

9.一起拿画板集体演唱仿编歌曲。

四、体验游戏小货郎

老师、幼儿共同推着装有各种货物的小车到听课老师面前叫卖货物。充足体验叫卖的欢乐。(此处可让幼儿先分组商量任务和分工:摇鼓的、叫卖的、推小车的、收钱的、供货的。)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快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2、培育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进一步学会掌握和协调并用自己固定的节奏随音乐演奏,一直保持自己的声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伙伴一起参与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改变。

活动准备:

1、已学会唱《小牧民》。

2、立体玩具小马,脖子上套一串小铃。

3、指导幼儿认识有关牧民的生活及劳动内容。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牧民》。

2、学习把握XXX|XXX|节奏型。

(1)老师用双响筒敲击XXX|节奏型,另一幼儿操作玩具小马,让其他幼儿留意倾听“小马”跑时脖子上串铃发出的响声。

(2)启发幼儿说出是谁来了怎么来的

(3)幼儿将自己听到的马蹄声节奏拍出来。

(4)全体幼儿伴着音乐拍“马蹄声”节奏。

(5)幼儿用模拟马蹄声“哒哒哒哒”或“的个的个”。

3、老师在幼儿拍XXX|XXX|节奏声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究17小节到20小节与其他旋律节奏的不同。

(1)让幼儿体会小牧民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心里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示

(2)用欢呼声表示小牧民冲动的心情。

(3)用动作表示小牧民冲动的心情。

(4)老师帮忙幼儿归纳出节奏型X—|X—|。

5、组织幼儿二声部语音节奏,老师一个声部,全体幼儿一个声部,分别念马蹄声的节奏和串铃的节奏,欢呼声齐念。

6、商量配器。

(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集体探究并尝试演奏。

(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快乐,用什么乐器表示

(3)在速度较慢的琴声伴奏下,在老师的语音提示下,幼儿打击乐器。

(4)在录音机里的音乐伴奏下,进行演奏。

(5)交换乐器演奏。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10

活动目标:

⑴.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宠爱学习民族舞蹈。

⑵.熟识旋律,学习藏族舞蹈的根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

⑶.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多民族服装的特点。

活动准备;

⑴.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⑵.磁带.录音机。

⑶.民族的服装娃娃.图片若干。

⑷.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活动过程:

Ⅰ.组织问好。

⑴.老师弹曲子,幼儿更节奏拍手.

⑵.练声:《我是小小茶壶》.《山谷回音真好听》

⑶律动:《手碗转动》.《喜洋洋》

Ⅱ.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爱好,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好友吗”(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吗”(漂亮)“小好友明白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那明白有那些少数民族吗”(藏族,朝鲜族,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们明白老师手上这个民族娃娃是哪个民族的吗”(明白)“她是哪个民族的呀”(藏族)“!小好友真聪慧,那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她是藏族来的小好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长.腰上还有五彩腰带)“哦,原来是从她的衣服上看出来的,藏族小好友的衣服很漂亮,小好友想和她做好好友吗”(想)“那我们就先来听听藏族小好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好友先听听藏族的歌`````````

Ⅲ.赏识《北京的金山上》⑴.赏识《北京的金山上》

⑵.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识音乐旋律

⑶.赏识舞蹈:老师示范跳一遍完好的舞蹈,引起幼儿爱好。

⑷.小结:“刚刚小好友跟音乐拍的节奏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好友能告知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北京的金山上),“这首很好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Ⅳ.学习根本工作。

⑴.“藏族有哪些根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好。下面小好友跟老师来学习一下藏族舞蹈。

①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②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分双手左右摇摆。

③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④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⑤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⑥“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Ⅴ.学习舞蹈。

⑴.幼儿完好学习舞蹈。

“小好友跳得真好看,来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吗”(好)

⑵.幼儿伴着音乐跟老师表演舞蹈。

Ⅵ.小结舞蹈

今天我们班小好友学了什么舞蹈呀舞蹈的名字是什么呀,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Ⅶ.总结:

⑴.除了藏族以外我们中国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那些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想叫我们大(1)帮的小好友帮他们画几件漂亮的衣服,你们情愿吗(情愿)

⑵.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来装饰各民族服装。

Ⅶ.评价幼儿作品。

来,举起你们给那些兄弟姐妹画的衣服来看看,画得真漂亮呀。我们把你们给民族娃娃画的衣服,送到天安门去给他们,好吗(好)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11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非常宠爱魔术表演,为此我选择了《魔术师圆舞曲》来设计、组织活动。这是一首三拍子的圆舞曲,为AAB结构,是比拟清楚的主题再现性作品。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很简单通过动作体会两段歌曲的不同性质以及乐段的改变。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三个活动目标,其重点是感受音乐的节奏,能随音乐完好表演魔术师变魔术的过程。经过分析,我觉得该活动的难点是把握三拍子的节奏,在进行完好表演的基础上创编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环节一,以提问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的爱好,唤起幼儿的经验,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环节二,通过让幼儿观看魔术师的表演和简洁形象的图谱,理解音乐的结构。环节三,增加幼儿的听觉感受。在活动中,整理帽子的音乐是音乐结构改变的关键,变出花的音乐明显区分于A段。老师通过游戏的口吻让幼儿找到音乐的关键之处和乐段之间的差异。环节四、五,完好训练,进行表演。这个环节需要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整个表演的过程就是幼儿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过程。环节六,在完好表演的基础上创编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这个环节将活动推向了,孩子们可充足调动已有经验尽情表现,伙伴互相学习也在这个环节得到了很好的表达。

目标:

1.感受乐曲的三拍子节奏和AAB的结构。

2.创编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表现魔术师神奇、幽默的表演特点。

3.体验与老师、伙伴一起表演化魔术的乐趣。

准备:

1.音乐,帽子(里面粘好拉花)。

2.幼儿观看一些魔术表演,感受魔术师神奇、幽默的表演特点。

过程:

一、谈话:我看过的魔术表演

师: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是怎么样的

幼:我在电视里看到过,原来一个硬币在一个杯子里,魔术师一变就到另一个杯子里去了。

幼:我看到有一个活人躺在箱子里被魔术师变没了。

幼:我看到魔术师拿了顶帽子,从帽子里一会儿变出花,一会儿变出鸽子,一会儿变出糖。

师(小结)魔术表演很神奇。魔术师有许多道具。在不同的魔术表演中,魔术师施魔法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老师回应幼儿时,尽可能引导幼儿回忆魔术师施魔法的不同方法,为创编动作作铺垫。)

二、视觉感受:魔术师做了什么

1.完好赏识老师随乐表演的魔术,初步感受音乐性质和肢体动作。

师:刚刚魔术师在表演的时分做了哪些事情请你用动作来表现一下。

幼:把帽子戴在头上,转来转去。

师:整理帽子。

幼:把花拉出来。

师:从帽子里变出了花。

幼:用手在空中抓了几下放到帽子里。

师:施魔法。

幼:把帽子翻过来,翻过去。

师:让观众检查帽子。

(依据幼儿的答复,师幼一起训练个别幼儿所表现的动作3~4次。)

师(小结)原来魔术师做了整理帽子、检查帽子、施魔法、变花、谢幕等动作。(老师边说边出示图谱。)

2.再次完好赏识魔术表演,初步理解乐曲的AAB结构。

师:请再看一次魔术表演,你能看出魔术师变了几次才把花变出来吗

幼:变了两次。

师:你们是怎么明白的

幼:由于魔术师给我们检查了两遍帽子。

幼:由于魔术师抓了一次魔法到帽子里,可是没有变出来,后面又抓了一次魔法,这次就变出来了。所以,是变了两次把花变出来的。

幼:我是看图片的,前面的两遍是一模一样的,第二遍以后就变出花了。

师(小结)你们的眼睛真亮。魔术师需要整理帽子、检查帽子、施魔法两次才能把花变出来。(老师边说边引导幼儿看图谱。)

三、听觉感受:魔术师在什么时分做什么动作

1.交代任务3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名小小魔术师,也来表演这个变花的魔术。要做好魔术师有一个小小的秘诀,请你们找一找音乐中整理帽子的音乐和变花的音乐。

2.完好赏识音乐,听到整理帽子的音乐就摸摸头。

3.再次完好赏识音乐,听到整理帽子的音乐就摸摸头,听到变花的音乐就挥挥手。

四、完好训练:学做魔术师

师:你们都已经学会了这两个秘诀,如今就请你们来当魔术师。

1.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完好表演,留意倾听整理帽子的音乐和变花的音乐。

2.看图谱,在老师的简洁提示下尝试随乐完好表现。

五、综合表现:我是小小魔术师

运用魔术帽,跟着音乐完好表现魔术师变魔术的情境,精确地把握三拍子的节奏。

师:如今我们要用上魔术帽了,你们明白帽子里的秘密吗(老师示范如何将魔术帽里的拉花拉出来)。拿到帽子后,自己先试一试能不能很快地将花拉出来。

六、创编活动:设计魔术师施魔法的动作

1.创编施魔法的动作。

师:刚刚你们说看到过许多不同的魔术表演,魔术师施魔法的方法也有许多。我们刚刚用了用手抓、放的魔法,还有其他施魔法的方法吗请你们来试一试、做一做。

幼:用嘴将魔法吹进帽子里。

幼:把帽子翻过来,用手把魔法压进去。

幼:用手指当魔术棒,把魔法转进去。

(幼儿答复后,老师将他们的动作进行提升,转化成三拍子的动作让他们学习。)

2.用自己创编的施魔法动作完好随乐表演。

延长活动:

1.可进行第二课时,让幼儿进行合作表演。

2.可选取两至三种乐器进行打击乐的活动。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12

准备:

1.乐器(葫芦丝、笛子、陶埙),录音带。

2.老师用的少数民族服装,幼儿用的自制羽毛腕饰。

过程:

1.老师与幼儿一起随音乐进入活动室,完好赏识录音乐曲第一遍,感受乐曲的奇妙、悦耳。

2.幼儿赏识乐曲第二遍,老师引发幼儿留意听辨主奏乐器――葫芦丝。

3.老师现场用笛子、陶埙、葫芦丝分别演奏,请幼儿辨别乐曲中的主奏乐器。

4.老师用葫芦丝现场完好演奏乐曲。

5.老师与幼儿商量乐曲的相关信息,如云南、傣族、凤尾竹以及曲名等。

6.男女老师穿上傣族服装,合作舞蹈。

7.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带上腕饰参与表演,分别进行孔雀舞表演及模拟吹葫芦丝表演,老师提示幼儿跟随音乐旋律、节奏做不同动作。

8.幼儿分角色两两搭配随音乐完好表演1―2遍。自我反思活动以音乐赏识为主线,用整合的手段营造了一个审美的艺术气氛,借助葫芦丝、陶埙、笛子、少数民族服装、孔雀舞、老师现场演奏等多种与乐曲相关的要素,帮忙幼儿全面感受、理解乐曲。幼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