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2 1.2种群数量的变化(共31张ppt)_第1页
生物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2 1.2种群数量的变化(共31张ppt)_第2页
生物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2 1.2种群数量的变化(共31张ppt)_第3页
生物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2 1.2种群数量的变化(共31张ppt)_第4页
生物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2 1.2种群数量的变化(共31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生物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21.2种群数量的变化(共31张ppt)(共31张PPT)

1.2种群数量的变化

时间(min)细菌数量

202

404

608

8016

10032

12064

140128

160256

180512

Nn=2n

数学模型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方法:

步骤:

模型构建法(模型)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

提出合理的。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形式对事物的进行。

通过进一步,

对模型进行。

问题

假设

数学

性质

表达

实验或观察

检验或修正

数学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怎样计算细菌繁殖n代后的数量?

在资源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条件下,细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Nn=N0×2n。Nn代表繁殖n代后细菌数量,N0为细菌起始数量,n代表繁殖代数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1.这两个资料中的种群增长有什么共同点

2.种群出现这种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种群增长的趋势能不能一直持续下去为什么

种群数量增长迅猛,且呈无限增长趋势。

食物、空间充足,缺少天敌,气候适宜等。

不能。因为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长时间后可能会出现天敌和竞争物种。

P8思考与讨论分析自然界种群增长的实例

一、种群的”J”形增长

理想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1.模型产生的原因

2.数学公式

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Nt=N0×λt

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

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的倍数

λ的生物学意义:λ=Nt/Nt-1

λ﹥1:

λ=1:

λ<1:

λ=0:

种群数量增加

种群数量稳定

种群数量下降

雌体没有繁殖,种群在下一代中灭亡

一、种群的”J”形增长

1-4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

4-5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

5-9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

9-10年,种群数量_______

10-11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___

11-13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前9年,种群数量第___年最高

9-13年,种群数量第______年最低

呈“J”形增长

增长

相对稳定

下降

下降

11-12年下降,12-13年增长

5

12

据图说出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分析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第3天后种群数量增长放缓的原因可能是?

(2)种群数量在187个前后的增长有什么特点?

(3)随着实验的进行,种群数量能否一直保持在375个?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1)食物、空间等不足;有害产物积累

(2)种群数量在187个时,曲线斜率最大,增长最快;

187个之前,种群增长速度逐渐增加;

187个之后,竞争剧烈,环境阻力不断增大,种群增长缓慢。

(3)若人为使环境条件保持不变,会一直保持在375个左右。

若没有人为参与,培养液中种群数量会下降。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①产生条件: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不断加剧,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可见,种内竞争对种群数量起调节作用。

②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二、种群的“S”形增长

ab段:

种群基数小,需要适应新环境,增长较缓慢;

资源和空间相对丰富,出生率升高,种群数量增长迅速;

资源和空间有限,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种群增长减缓;

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几乎为0,种群数量达到K值,且维持相对稳定。

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一)“S”形增长曲线图分析:

bc段:

c点:

de段:

cd段:

(一)“S”形增长曲线图分析:

整个曲线始终存在环境阻力,种群密度越大环境阻力越大

在种群数量为K/2、K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是哪种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长型

稳定型

从达尔文进化论分析:

表示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下图为理想条件下和有限条件下的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中的阴影部分的含义?

环境阻力

(二)“S”形曲线的K值

1.K值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种群数量会在K值左右上下波动。

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2.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与种群初始数量无关。

下列哪些因素可以使原来的环境容纳量(K2)变成新的环境容纳量(K1)

①过度放牧对某种牧草种群的影响;

②硬化地面、管理好粮食对鼠种群的影响;

③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对鱼种群的影响;

④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影响;

⑤引进某种害虫的天敌对害虫种群的影响

提示:①②④⑤。

应用:

(1)在池塘中养鱼,渔民总是希望自己捕的鱼越多越好,但是为了考虑池塘的鱼可持续发展,应该选择在种群数量是多少时捕鱼最好?又应该在什么时候停止捕鱼?

超过种群的数量K/2时开始捕鱼

捕到数量下降到K/2时停止

使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因为在K/2水平上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2)试从环境容纳量上分析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原因: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

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的

栖息环境,降低其环境阻力,

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

根本措施。

应用:

(3)试从环境容纳量上分析控制鼠害的根本措施

①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

②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硬化地面;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

打扫卫生

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

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③降低繁殖率:性激素干扰等

应用:

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对鼠、蚊、虫等有害动物的防控提出指导意见?若使池塘中的草鱼增产,又该如何做?

J型曲线S型曲线

条件

有无K值

曲线环境资源无限

环境资源有限

无,

持续保持增长

有K值

环境阻力

K值:环境容纳量

食物不足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天敌捕食

气候不适

寄生虫

传染病等

小结: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与“S”形曲线的比较

②但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处在波动状态的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如蝗灾、赤潮等。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③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

三、种群数量的波动

①在自然界,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

④当一个种群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

种群数量的变化

拓展:“增长率”与“增长速率”

''J''形增长曲线

''S''形增长曲线

λ=1

1.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另一种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决定该生物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甲图所示因素外,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B.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模型为“J”形增长。图乙中c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C.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对应着乙图中的b点D.若甲图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环境中的增长率,则①种群的适应性高于②种群

c

练习:

2.调查某种群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的变化,得到下图A、B两条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若曲线B表示的是“S”形曲线的增长率,则X一定大于零B.若曲线B是增长速率,且X=0,则该种群一定未达到K值C.若曲线A表示某种群增长率,且X=1,则该种群第二年末的数量是第一年初的2倍D.若曲线B是出生率,曲线A为死亡率,则交点对应的年龄结构类型一定为稳定型

A

练习:

3.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不断增加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D.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t1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

A

练习: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践

(2)计数: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1)实验原理和步骤(练习册P8)

血细胞计数板

16×25型

25×16型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践

(2)计数: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每毫升原液所含酵母菌数:每小格平均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计算公式

为监测酵母细胞的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用25×16型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为30,则每毫升所含的酵母细胞

的预期密度为?

30÷80×400×104×1000

练一练: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2)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3)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分布均匀,以保证估算准确,减少误差。

可将培养液适当稀释一定倍数后再计数。

只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酵母菌,一般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思考: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