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5版第2章课件_第1页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5版第2章课件_第2页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5版第2章课件_第3页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5版第2章课件_第4页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5版第2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目录第二章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第一节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的运动分析第二节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第三节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理论返回主页退出上一页下一页第六节机床控制系统设计第五节进给传动设计第四节主传动设计第二章第一节2.1金属切削机床的运动分析一、被加工工件的几何表面形状及形成方法二、发生线的形成方法三、机床的运动上一页下一页退出返回主页四、机床运动功能的描述方法返回本章五、机床运动功能设置第二章第一节退出返回本节

2.1.1被加工工件的几何表面形状及形成方法返回主页下一页金属切削机床是通过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由刀具切除工件加工表面多余的金属材料,形成工件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并达到其精度要求。(一)被加工工件的几何表面形状及形成方法被加工工件的表面形状一般为平面、圆柱面、圆锥面、球面、环形面等,如图2-1所示。图2-1几何表面的形成方法:母线1绕导线2的运动轨迹2.1.1被加工工件的几何表面形状及形成方法发生线1的形成图示第二章第一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1)轨迹法(描述法)

2.1.2发生线的形成方法

2.1.2发生线的形成方法4)范成法(滚切法)3)相切法(旋切法)2)成型法(仿形法)图b)宽刃车刀车外圆柱面图a)点刃车刀车曲面

图c)铣刀铣曲面图d)滚齿加工第二章第一节(一)成形运动是指机床上用来完成工件一个待加工表面几何形状的生成和金属切除任务的运动,是保证得到工件要求的表面形状的运动。(二)非成形运动是用于实现机床的各种辅助动作,如各种空行程运动、切入运动、分度运动、操纵控制运动等。(三)主运动是产生切削的运动,具有转速较高,消耗机床功率主要部分的特点。(四)进给运动是刀具的移动,是维持切削得以继续的运动。退出返回本节2.1.3机床的运动返回主页下一页1.选取坐标系:采用直角坐标系建立机床基准(总体)坐标系OXYZ机床各运动部件的局部坐标系。2.机床运动原理图例:滚齿机第二章第一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运动功能图形符号a)回转运动b)直线运动ZfBaYaCpCf

2.1.4机床运动的描述方法第二章第一节退出返回本节2.1.4机床运动的描述方法返回主页下一页3.绘制机床传动原理图传动原理图的主要符号及车床、滚齿机传动原理图a)合成机构

b)传动比可变的变速机构

c)传动比不变的定比传动d)电动机e)车刀f)滚刀g)车床传动原理图h)滚齿机传动原理图第二章第二节2.2金属切削机床设计一、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二、机床设计的内容及步骤三、机床主要技术参数设计上一页下一页退出返回主页返回本章第二章第二节(一)工艺范围(二)加工精度(三)生产率和自动化(四)柔性(五)与物流系统的可亲性(六)可靠性(七)成本与生产周期(八)造型与色彩退出返回本节2.2.1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返回主页下一页第二章第二节退出返回本节2.2.2机床设计的内容和步骤返回主页下一页

(一)机床设计正在向着“以系统为主的机床设计”方向发展,即在机床设计时要考虑它如何更好的适应FMS等先进制造系统的要求,例如要求具有时、空柔性,与物流的可亲性等等。(二)机床设计方法是根据其设计类型而定。通用机床采用系列化设计方法。系列中基型产品属创新设计类型,其他属变形设计类型。有些类型,如组合机床属组合设计类型。(三)在创新设计类型中,机床总体方案的产生方法可采用分析式设计或创成式设计。第二章第二节(一)总体设计:拟定总体设计方案,机床的结构布局设计,机床总体联系尺寸设计。退出返回本节2.2.2机床设计内容返回主页进入下一节

机床设计的内容包括机床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机床整机综合评价及定型设计。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机床总体结构布局设计阶段评价后所保留的机床总体结构布局形态图,驱动与传动设计结果,机床动力参数及加工空间尺寸参数,以及机床整机的刚度及精度分配。结构布局设计:立式、卧式、斜置式。机床总体结构的概略形状与尺寸设计。第二章第二节

(二)详细设计:(1)技术设计退出返回本节2.2.2机床设计步骤返回主页进入下一节

(三)机床整机综合评价:

对所设计的机床进行整机性能分析和综合评价。(四)定型设计

进行实物样机的制造、实验及评价。根据实物样机的评价结果进行修改设计,最终完成产品的定型设计。(2)施工设计第二章第二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一)主参数和尺寸参数(二)运动参数2.2.3机床主要参数的设计机床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机床的主参数和基本参数,基本参数可包括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

机床主参数是代表机床规格大小既反映机床最大工作能力的一种参数,有些机床还规定有第二主参数。

运动参数是指机床执行件如主轴、工作安装部件(工作台、刀架)的运动速度。主运动参数:(1)最低(nmin)和最高(nmax)转速的确定(2)主轴转速数列呈等比级数规律分布,转数范围内的转数相对均匀损失率为:A=(n-nj)/n产生的最大转速相对损失为:A=(nj+1-nj)/nj+1=1

-

nj/nj+1第二章第二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进入下一节2.2.3机床主要参数的设计(三)动力参数

(1)主电动机功率的确定:P主=P切十P空十P辅(2)进给驱动电动机功率的确定,一般推荐:卧式车床的进给功率P进

=(0.03~0.04)P主,钻床的P进

=(0.04~0.05)P主,铣床的P进=(0.15~0.20)P主。(3)快速运动电动机功率的确定:P快=P惯十P摩

金属切削机床实例课外资料

第二章第三节2.3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的基本理论上一页下一页退出返回主页(一)机床的刚度是指加工过程中,在切削力的作用下,抵抗刀具相对于工件在影响加工精度方向变形的能力。刚度包括静态刚度、动态刚度、热态刚度。构件刚度分为自身刚度、局部刚度和接触刚度机床刚度:K=F/y

K—机床刚度(N/um);

F—作用在机床上的载荷(N);

y——在载荷方向的变形(um)返回本章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机床刚度、精度、抗振性、热变形、噪声及低速运动平稳性。

第二章第三节2.3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的基本理论(二)(三)上一页下一页退出返回主页(四)(五)3、1、6、5、2、4、精度运动精度传动精度定位精度工作精度几何精度精度保持性抗振性:受迫振动、自激振动热变形噪声返回本章(六)低速运动平稳性第二章第四节2.4主传动系设计一、主传动系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二、主传动系分类和传动方式三、分极变速主传动系上一页下一页退出返回主页四、无极变速主传动系返回本章五、数控机床主传动系设计特点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1主传动系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一)满足机床使用性能要求(二)满足机床传递动力要求(三)满足机床工作性能的要求(四)满足产品设计经济性的要求(五)维修调整方便,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加工和装配。

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2主传动系分类和传动方式主传动系一般由动力源(如电动机)、变速装置及执行件(如主轴、刀架、工作台),以及开停、换向和制动机构等部分组成。(一)主传动系分类(1)按驱动主传动的电机类型:

交流电动机驱动、直流电动机驱动(2)按传动装置类型:

机械传动装置、液压传动装置、电气传动装置以及它们的组合(3)按变速的连续性:

分极变速传动、无极变速传动(二)主传动系的传动方式集中传动方式:主传动系的全部传动和变速机构集中装在同一个主轴箱内。(图2-11)

分离传动方式:主传动系中的大部分传动和变速机构装在远离主轴的单独变速箱中。(图2-12)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图2-11铣床主变速传动系利用立式床身作为变速箱体,所有的传动和变速机构都装在床身中。

其特点是:结构紧凑,便于实现集中操纵,安装调整方便。

缺点是:这些高速运转的传动件在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将直接影响主轴的运转平稳性;传动件所产生的热量,会使主轴产生热变形,使主轴回转中心线偏离正确位置而直接影响加工精度。这种传动方式适用于普通精度的大中型机床。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图2-12主轴箱中只装有主轴组件和背轮机构特点是:变速箱各传动件所产生的振动和热量不能直接传给或少传给主轴,从而减少主轴的振动和热变形,有利于提高机床的工作精度。主轴箱中采用背轮机构,主轴作高速运转时,运动由皮带经齿轮离合器直接传动,主轴传动链短,使主轴高速运转时比较平稳,空载损失小;当主轴需作低速运转时,运动则由皮带轮经背轮机构的两对降速齿轮传动后,转速显著降低,达到扩大变速范围的目的。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一)拟定转速图和结构式(1)转速图在转速图中可以表示出传动轴的数目,传动轴之间的传动关系,主轴的各级转速值及其传动路线,各传动轴的转速分级和转速值,各传动副的传动比等。设一中型卧室车床,其变速传动系图2-13

(2)结构式变速组的级比是指主动轴上同一点传往被动轴相邻两传动线的比值,用表示。级比中的指数值称为指数,相当于上述相邻两传动线与被动轴交点之间相距的格数。卧式车床主变速传动系图图2-13(a)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第二章第四节退出图2-13(b)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卧式车床转速图第二章第四节退出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

传动轴的数目各轴转速级数转速值变速组的数目变速组的传动副传动路线传动比数值转速级数公比级比、级比指数变速范围转速图表达的方式“三线一点二个标注”三线:

1)传动轴线(竖直细线)

2)转速线(水平细线)3)传动线(粗线)一点:转速点(圆点)两个标注:1)各传动轴的轴号2)各级转速转速图表达的信息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

分级变速主传动转速图设计的基本原则

⑴变速组的传动副数目应“前多后少”;靠近电动机转速高、转矩小、尺寸小。更多传动件在高速范围内工作,有利于减少外形尺寸⑵变速组的传动线应“前密后疏”(传动顺序与扩大顺序相一致)⑶变速组的降速应“前慢后快”;中间轴转速不宜超过电动机转速(前面慢些,后面的降速快些),以减少传动件尺寸;中间轴转速不应过高,以免产生振动、发热和噪声。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传动副数结构式表达方法:一般表达式:三个主要参数:Z—主轴转速级数Pj—各变速组传动副数Xj—各变速组级比系数级比指数右图是用结构网画出,是对称结构形式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二)各变速组的变速范围及极限传动比变速组中最大与最小传动比的比值,称为

该变速组的变速范围。即:

(i=0,1,2,…,j)

在设计机床主传动系时,一般限制降速最小传动比直齿圆柱齿轮的最大升速比

斜齿圆柱齿轮可取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三)主变速传动系设计的一般原则

(1)传动副前多后少的原则(2)传动顺序与扩大顺序相一致的原则(3)变速组的变速要前慢后快,中间轴的转速不宜超过电动机的转速

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四)主变速传动系的几种特殊设计

(1)具有多速电动机的主变速传动系设计采用多速异步电机和其它方式联合使用,可以简化机床的机械结构,使用方便。多刀半自动车床的主变速传动系(图2-16)

(2)具有交换齿轮的变速传动系交换齿轮的变速组应设计成对称分布的。交换齿轮可用较少的齿轮,得到多级转速,变速箱结构大大简化。具有交换齿轮的变速传动系(图2-17)

(3)采用公用齿轮的变速传动系可以减少齿轮的数目,简化结构,缩短轴向尺寸。铣床主变速传动系(图2-11)多刀半自动车床主变速传动系图图2-16(a)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退出第二章第四节多刀半自动车床主变速转速图图2-16(b)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退出第二章第四节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

(五)扩大传动系变速范围的方法(1)增加比变速组(2)采用背轮机构(3)采用双公比的传动系(图2-20)(4)采用分支传动

采用双公比的转速图图2-20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退出第二章第四节主传动系图图2-31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退出第二章第四节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六)齿轮齿数的确定

对于定比传动的齿轮齿数和带轮直径,可依据机械设计手册推荐的方法确定。确定齿轮齿数时,选取合理的齿数和是很关键的。各队传动副的齿数和应该是相同的。齿轮的中心距取决于传递的扭矩。扭矩越大,中心矩越大。一般在主传动中,取最小齿轮齿数三联滑移齿轮的最大于此大齿数之间的齿数差应大于或等于4。齿轮齿数确定后,还应验算转速误差:式中:n’----主轴实际转速n---主轴的标准转速---公比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七)计算转速(1)机床的功率扭转特性

驱动直线运动工作台的这类机床的主运动属恒扭矩传动。如刨床的工作台。主运动是旋转运动的机床基本上是恒功率传动。如车床、铣床的主轴。

主轴或各传动件传递全部功率的最低转速为它们的计算转速(2)变速传动系中传动件计算转速的确定

变速传动系中的传动件包括轴和齿轮,它们的计算转速可根据主轴的计算转速和转速图确定。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

机床的功率扭转特性图计算转速传动件在传递全部功率时的最低转速

计算转速的计算1.先计算主轴计算转速2.各传动轴计算转速,从后向前计算3.齿轮计算转速,计算各变速组中最小齿轮的计算转速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八)变速箱内传动件的空间布置与计算(1)变速箱内各传动轴的空间布置

各传动轴是空间布置(卧式车床主轴箱横截面图(图2-23),展开图(2-24))各传动轴在一个铅直平面内

(卧式铣床变速箱/2-25)(2)变速箱内各传动轴的轴向固定轴向固定的方法有:

一端固定/2-26、两端固定/2-27。(3)各传动轴的估算和验算

按扭转刚度估算轴的直径按弯曲刚度验算轴的直径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4无级变速主传动系(一)无级变速装置的分类

机床主传动中常采用的无级变速装置有三大类:变速电动机、机械无级变速装置、液压无级变速装置(二)无级变速主传动系设计原则

(1)尽量选择功率和扭矩特性符合传动系要求的无级变速装置。(2)无极变速系统装置单独使用时,其调速范围较小,满足不了要求,尤其是恒功率调速范围往往远小于机床实际需要的恒功率变速范围。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5数控机床主传动系设计特点(一)主传动采用直流或交流电动机无级调速(1)直流电动机无级调速一般直流电动机恒扭矩调速范围较大;而恒功率调速范围较小。为扩大恒功率调速范围,在变速电动机和主轴之间串联一个分级变速箱。

(2)交流电动机无级调速一般交流电动机体积小,转动惯性小,动态响应快;采用全封闭结构,具有空气强冷,保证高转速和较强的超载能力,具有很宽的调速范围。

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未完待续……2.4.5数控机床主传动系设计特点(二)数控机床驱动电动机和主轴功率特性的匹配设计在设计数控机床主传动时,必须考虑电动机与机床主轴功率特性匹配问题。由于主轴要求的恒功率变速范围远大于电动机恒功率变速范围,所以在电动机于主轴之间要串联一个分级变速箱,以扩大其恒功率调速范围,满足低速大功率切削对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的要求。设计分级变速箱时,考虑机床结构的复杂程度,运转平稳性要求等因素,变速箱公比的选取有下列三种情况: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未完待续……2.4.5数控机床主传动系设计特点(二)数控机床驱动电动机和主轴功率特性的匹配设计

(1)取变速箱的公比等于电动机的恒功率调速范围即,功率特性图是连续的,无缺口和无重合。(2)若要简化变速箱结构,变速级数应少些,变速箱公比可取大于电动机的恒功率调速范围,即,在主传动系功率特性图上有缺口。(3)若取变速公比小于电动机的恒功率变速范围,即,在主传动系功率特性图上有小段重合,这时变速箱的变速级数将增多。见图2-30、2-312-32、2-33主传动系图图2-302.4.5数控机床主传动系设计特点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转速图和功率特性图图2-312.4.5数控机床主传动系设计特点第二章第四节退出主运动转速图和主轴功率特性图图2-322.4.5数控机床主传动系设计特点退出第二章第四节主传动系图图2-342.4.5数控机床主传动系设计特点退出第二章第四节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未完待续……2.4.5数控机床主传动系设计特点(二)数控机床驱动电动机和主轴功率特性的匹配设计

例题:某数控车床,主轴最高转数=3000r/min,最低转数

=40r/min,计算转速

=160r/min,

采用直流电动机,电动机功率P电=15kw,电动机的额定转速为=1500r/min,最高转速为

3500r/min,试设计分级变速箱的传动系统,画出其转速图。

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未完待续……2.4.5数控机床主传动系设计特点(二)数控机床驱动电动机和主轴功率特性的匹配设计

解:方案一:取Z=4,=2,由于小于,所以转速图上有重复。方案二:取Z=2,=2.84,由于大于,所以转速图上有缺口。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未完待续……2.4.5数控机床主传动系设计特点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5数控机床主传动系设计特点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4.5数控机床主传动系设计特点(三)数控机床高速主传动设计提高主传动系中主轴转速是提高切削速度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对于高速和超高速数控机床主传动,一般采用两种设计方式:一种是采用联轴节将机床主轴和电动机轴串接成一体;另一种是将电动机与主轴联合为一体,制成内装式电主轴(图2-35)。(四)数控机床采用部件标准化、模块化结构设计中小型数控车床主传动系设计中,广泛采用模块化的变速箱和主轴单元形式。数控车床模块部件构成(图2-36)第二章第四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进入下一节2.4.5数控机床主传动系设计特点(五)数控机床的柔性化、复合化数控机床对满足加工对象变换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柔性),因此发展很快。

车削中心各控制轴示意图(图2-37)(六)虚拟轴机床设计虚拟机床采用平台闭环并联结构,具有刚度高,运动部件质量轻,机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虚拟轴机床外形(图2-38)

第二章第五节2.5进给传动系设计一、进给传动系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三、电气伺服进给系统上一页下一页退出返回主页返回本章二、进给传动系的设计特点第二章第五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5.1进给传动系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一)进给传动系的组成:动力源、变速机构、换向机构、运动分配机构、过载保险机构、运动转换机构和执行件等(二)进给传动系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具有足够的静刚度和动刚度;具有良好的快速响应性,不爬性;抗振性好;具有足够宽的调速范围;进给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要高;结构简单,加工和装配工艺好。第二章第五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5.2进给传动系的设计特点1.进给传动是恒转矩传动2.进给传动系中各传动件计算转速是其最高转速3.进给传动的转速图为前疏后密结构4.进给运动的变速范围

5.进给传动系采用传动间隙消除机构第二章第五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未完待续……2.5.3电气伺服进给系统(一)电气伺服系统的分类电气伺服进给系统按有无监测和反馈装置分为:开环、闭环和半闭环系统。(1)开环系统典型的开环系统采用步进电动机,其精度取决于步进电动机的步距角精度,步进电动机只执行部件间传动系的传动精度。这类系统的定位精度较低,但结构简单,调试方便,成本低。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数控机床中。

P—步进电动机相数;Z—步进电动机转子的步数;K—通电方式,当三相三拍导电方式时K=1,三相六拍导电方式时K=2ɑ—步距角

第二章第五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未完待续……2.5.3电气伺服进给系统(2)闭环系统检测反馈装置有两类:用旋转变压器作为位置反馈,测速发电机作为速度反馈;用脉冲编码器兼作位置和速度反馈。后者用的多。闭环控制的定位精度取决于检测装置的精度。其控制精度、动态性能都较好,但是较复杂,安装调试较麻烦,成本高,用于精密型机床上。(一)电气伺服系统的分类第二章第五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5.3电气伺服进给系统(3)半闭环系统半闭环的精度比闭环差,但系统稳定性好,且结构比较简单,调整容易,价格低。

综上所述,对伺服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好,精度要高,快速响应性好,定位精度高。(一)电气伺服系统的分类第二章第五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未完待续……2.5.2电气伺服进给系统

(二)电气伺服进给系统驱动部件伺服驱动部件如步进电动机、直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等。

(1)对进给驱动部件的基本要求:调速范围宽,低速运行平稳,无爬行;快速响应性好;抗负载振动能力强;可承受频繁启动、制动和反转;振动和噪音小,可靠性高,寿命长;调整维修方便。第二章第五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5.2电气伺服进给系统(二)电气伺服进给系统驱动部件(2)进给驱动部件的类型步进电动机直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直线伺服电动机直线伺服电动机形式(图2-43)直线伺服电动机传动示意图(图2-44)第二章第五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未完待续……2.5.3电气伺服进给系统(三)电伺服进给传动系中的机械传动部件

(1)机械传动部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机械传动部件要采用低摩擦传动;伺服系统和机械传动系匹配要合适;选择最佳降速比来降低惯量,最好采用直接传动方式;采用预紧办法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刚度;采用消除传动间隙的方法,减小反向死区误差,提高运动平稳性和定位精度。第二章第五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未完待续……2.5.3电气伺服进给系统(三)电伺服进给传动系中的机械传动部件(2)机械传动部件设计机械传动部件主要是指齿轮(或同步齿轮带)和丝杠螺母传动副。最低降速比的确定传动副的最佳降速比应按最大加速度能力和最小惯量的要求确定,以降低机械传动部件的惯量。齿轮传动间隙的消除齿轮传动间隙的消除有刚性调整法和柔性调整法两类。刚性调整法是调整后尺侧间隙不能自动进行补偿;柔性调整法是指调整后的尺侧间隙可以自动进行补偿。双片直齿轮错齿间隙消除结构(图2-45)第二章第五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未完待续……2.5.3电气伺服进给系统(三)电伺服进给传动系中的机械传动部件(2)机械传动部件设计

滚珠丝杠及其支承滚珠丝杠是将旋转运动转换成执行件的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图2-46),由螺母、丝杠、滚珠、回珠器、密封环等组成。滚珠丝杠的摩擦系数小,传动效率高。滚珠丝杠常采用角接触球轴承(图2-47)或双向推力圆柱滚子轴承与滚针轴承的组合轴承(图2-48)方式前者一般用在中、小型数控机床,后者则用在轴向刚度高的场合。滚珠丝杠的三种支承方式(图2-49):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方式;一端固定,一端简支承方式;两端固定。第二章第五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进入下一节2.5.3电气伺服进给系统(三)电伺服进给传动系中的机械传动部件(2)机械传动部件设计

丝杠的拉压刚度计算丝杠的综合拉压刚度主要由丝杠的拉压刚度,支承刚度和螺母刚度三部分组成。

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消除和预紧同齿轮的传动副一样,滚珠丝杠螺母副必须消除间隙,并施加预紧力,以保证丝杠、滚珠和螺母之间没有间隙,提高螺母丝杠副的接触刚度。滚珠丝杠螺母副通常采用双螺母结构2-50

滚珠丝杠的预拉伸滚珠丝杠常采用预拉伸方式,提高其拉压刚度和补偿丝杠的热变性。第二章第六节2.6机床控制系统设计一、概述二、机床的时间控制三、机床的程序控制上一页下一页退出返回主页返回本章四、机床的数字控制五、误差自动补偿系统六、自适应控制系统第二章第六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6机床控制系统设计2.6.1概述(一)机床控制系统的功能

(1)在自动化机床上能够自动进行工件的装卸;(2)自动进行工件的定位、松紧和松开;(3)控制切削液、排屑等辅助装置的工作;(4)实现刀具的自动安装、调整、夹紧和更换;(5)控制主运动和各进给运动的速度和方向;(6)实现刀架或工作台的路径控制;(7)对被加工零件的尺寸进行在线或离线测量,进行误差自动补偿,从而保证加工精度。第二章第六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6.1概述(二)机床控制系统应满足的要求(1)节省辅助时间;(2)缩短加工时间;(3)提高劳动生产率;(4)提高机床的使用率;(5)改善加工质量。第二章第六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6.1概述(三)机床控制系统的分类(1)按自动化程度分类:手动、机动、半自动和自动控制系统(发令、执行和转换器官)。

(2)按控制系统有否反馈分类:开环、半闭环和闭环控制系统。(3)按控制方式和内容进行分类:时间、程序、数字、误差补偿和自适应控制。第二章第六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6.2机床的时间控制时间控制是按时间顺序发出控制机床各工件部件动作的指令,是属于开环控制。通常采用凸轮机构。按机床辅助运动控制方式不同,有三种形式(图2-51)(1)不变速的单一分配轴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但机床的生产效率低。(2)变速的单一分配轴控制系统提高了机床的生产率,但结构复杂一些。(3)分配轴和辅轴轮流控制的系统适用于一个加工循环时间内需要重复进行多次同样辅助控制的自动机床上。第二章第六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6.3机床的程序控制(一)固定程序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程序是固定不变的,用于专用机床的程序控制。(二)插销板可变程序控制系统:

工作原理图(图2-52)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成本低及易于掌握,但适用于工作循环内程序不太复杂,需控制的执行器官有不太多的场合。第二章第六节退出返回本节返回主页下一页2.6.3机床的程序控制(三)可编程控制系统:是一台可进行数字逻辑运算的电子计算机,专为工业应用而设计的。“面向控制过程和实际问题”的工程化语言。体积小、功能强、编程简单、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主要应用于替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自动化程度较高机床的工作程序和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