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4单元常考易错真题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4单元常考易错真题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4单元常考易错真题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4单元常考易错真题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4单元常考易错真题检测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4单元常考易错真题检测卷-(含答案)

1-4单元常考易错真题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22春义乌市期中)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掺和(cān)铁锨(qiān)

B.白云观(guān)追悼会(dào)

C.吞噬(shì)木筏(fá)

D.藤蔓(màn)急遽(jù)

2.(2022春义乌市期中)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通宵骆驼幼稚沸腾B.寂莫抛弃挪移徘徊

C.宽慰恐惧采绘避免D.书藉流落间断小贩

3.(2022春兴化市期中)下列加点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象更新(变更)B.重见天日(重新)

C.焉知非福(不是)D.死得其所(意义)

4.(2022春兴化市期中)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部落基本上是与世隔绝的。

B.烈日下,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待毙。

C.我们的班长口才一流,讲起话来络绎不绝。

D.听到这个消息,他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

5.(2022春平乡县校级期中)下面的四个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B.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C.“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D.我终于拥有了这本书——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6.(2022春鹿城区校级期中)下列对名著内容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

B.《骑鹅旅行记》是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一部童话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小男孩的故事。

C.《爱丽丝漫游奇境》奇异的情节背后,隐藏着严密的逻辑,这是刘易斯卡罗尔的杰作。

D.《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的故事。

二.填空题(共3小题)

7.(2022春毕节市期中)读拼音,写词语。

tōngxiāo___________zhǒngzhàng___________yànhuì___________dāngē___________qīnxí___________

yīwēi___________jīnghuáng___________nuóyí___________fángyù___________páihuái___________

8.(2022春平乡县校级期中)结合句子,给下面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A.风光景物。B.境况;状况;情景。C.表示大约的时间或数量。

(1)他家的光景还不错。___________

(2)这间屋子里有十几个小孩子,大都只有五六岁光景。___________

(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___________

(4)我们俩初次见面的光景,我还记得很清楚。___________

9.(2022春鹿城区校级期中)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

(1)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诗人韩翃不由得提笔写下:“,。”

(2)哥哥本来想一心一意做个手艺人,业余再画一下画,没想到他的插画一鸣惊人,这真是“,柳成荫”啊!

(3)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4)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___________,不必循俗”。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0.(2022春巧家县期中)按要求写句子。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调整语序,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米对我说:“你能帮我拿一下书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停止转动。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22春巧家县期中)星期一上午,班主任对你说:“李明,本周星期五上午第一节课我们班要召开诗歌朗诵会,请你去邀请黄校长来参加,你会怎么跟黄校长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2.(2022春揭阳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母亲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入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后来因为住所不定,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地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文章的线索是___________。

A.孝心

B.腊八粥

C.怀念

(2)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件事串联在了一起,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这样安排材料的目的是:。

(3)划线句子通过对人物的___________、描写,写出了孩子们___________的感情。

(4)用曲线画出与短文结尾照应的句子。

13.(2022春青岛期中)阅读

雨天的记忆

①如烟的往事有许多,大都被我淡忘了,然而,独有那件雨天里发生的小事,却长久地印在我的心中,时时撞击着我的心,使我清醒,催我奋进。

②三年前的一个夏日,刚才还是蓝天,却忽然哗哗地下起了雨来了。我赶忙去给妈妈送伞,真不巧,她没在,我又扫兴地往回跑。路上的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雨淋得直跑。我虽然打着伞,可风夹着雨点还是往脸上扫,雨不小呢!我慌忙地跑到单元门口时,差点和一辆装满脏物的手推车撞上。我忙一抬头,哟,这小小单元门边的房檐下,竟站着好几个人呢,里头还有那个往日管扫地的老妈妈,她好像以一种异样的热切的眼光在看我,我什么也没顾,就从她身边一擦而过,上了楼。

③我感到身上一阵冷,急忙换下被淋湿的衣服。雨越下越大,我赶忙去关窗户。透过雾气蒙蒙的雨帘,我漫不经心地朝下一望,突然,我的目光惊呆了,我又看到了那几个在房檐下的避雨人:那个往日默默扫地的老妈妈正来回地挪动着脚步,她的旁边站着一位抱小孩的母亲,孩子正在蹬着腿脚,不用说他在大哭,母亲已经脱下了外衣包在孩子身上,还有……我不敢再往下看了,我觉得他们会向我搞投来锋利的目光,那是热切的目光的落空。我颓然地向后退,窗户关上了,窗外的雨好像在冲刷我心灵的污点,我的思绪纷繁。

④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要学会助人;戴上了红领巾,我意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佩戴金色团徽的那天晚上,我抄录了高尔基给他儿子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快乐……”一丝甜蜜的回忆被哗哗的雨声打断了。我这是怎么了?我不是发誓,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给人留下鲜花和思想?我责问自己。透过窗外的雨帘,我看到了自己的心灵深处自私的污点……我猛然抓起雨伞,冲出了家门。

⑤然而,在雨的世界里什么都没有了——他们不知在谁的帮助下走了。我转回身,呆立着,任凭雨点猛烈地砸在伞上,砸在我心上……

⑥三年过去了这件小事却并没有过去,它总是闪现在我的眼前。让那些猛烈的雨点永远冲刷我人生道路上的污渍吧!

(1)文章第③段写“我不敢再往下看了”,这是为什么?下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因为下边的场面太令人害怕了,那些人会看不起“我”、责骂“我”。

B.因为下边有热切期望而又极为失望的目光,使“我”无地自容,使“我”自责。

C.因为下边有人会批评“我”,指责“我”,使“我”难堪,使“我”抬不起头。

(2)从全文看,文章第④段回忆内容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__。

A顺叙B倒叙C插叙

(3)文章第④段中划线的语句,是通过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这段中的加点词语“猛然抓起”“冲出”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回答短文的最后一段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共1小题)

14.(2022春义乌市期中)习作表达

朝气蓬勃的我们,充满活力,富有想象力,心灵深处经常萌发出无数的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宽容、微笑和鼓励,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渴望有一位能互倾心曲的好朋友,渴望获得成功,渴望收到一本好书、一条漂亮的裙子……

请把题目“渴望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内容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1-4单元常考易错真题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A.有误,“掺和”的“掺”应读“chān”。“铁锨”的“锨”应读“xiān”。

B.有误,“白云观”的“观”应读“guàn”,指道教的庙宇。读“guān”时,指看。

C.正确。

D.有误,“藤蔓”的“蔓”应读“wàn”,指藤和蔓。读“màn”时,指义同“蔓(wàn)”。用于合成词“蔓延”“蔓草”等。

故选C。

2.【解答】A.正确。

B.有误,寂寞:孤单冷清;清静。故“寂莫”的“莫”错误。

C.有误,彩绘:在中国自古有之,被称为丹青。故“采绘”的“采”错误。

D.有误,书籍:指装订成册的图书和错误。文字,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纸张的集合。故“书藉”的“藉”错误。

故选:A。

3.【解答】A、B、C正确。

D.有误,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地方,处所。

故选:D。

4.【解答】A、B、D恰当。

C.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与语境不相符。

故选:C。

5.【解答】A、B、D正确。

C.有误,提示语在中间,后面应用逗号,如:“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故选:C。

6.【解答】A、B、C说法正确。

D.说法错误。《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的故事。

故选: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7.【解答】故答案为:

通宵肿胀宴会耽搁侵袭

依偎惊惶挪移防御徘徊

8.【解答】(1)光景:境况的意思。故选B。

(2)光景:表示大约的时间或数量。故选C。

(3)光景:风光景物的意思。故选A。

(4)光景:情景的意思。故选B。

故答案为:

(1)B;

(2)C;

(3)A;

(4)B。

9.【解答】(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

(2)“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出自古训《增广贤文》。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4)“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于汉朝刘安的《淮南子》。

故答案为: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

(3)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4)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0.【解答】(1)考查改写反问句。陈述句改反问句,化否定为肯定,句中加反问词,句末加疑问词,句号改成问号。如本题中“无不”改为“怎能不”,句末加疑问词“呢”,句号改为问号。

(2)考查改写句子,要调整语序,意思不变。

(3)考查改写句子,改成转述句,双引号和冒号去掉,“我”改成“他”。

(4)考查关联词,是假设关系,所以用“如果就”。

故答案为:

(1)我怎能轻易离开北京呢?

(2)我现在记不清伯父的回答了。

(3)小米对我说,我能帮他拿一下书吗?

(4)如果地球停止转动,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11.【解答】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故答案为:

黄校长,您好!我是六一班的李明,本周五上午第一节课我们班要召开诗歌朗诵会,想邀请您参加,请问您有时间吗?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2.【解答】(1)考查文章线索。一般来讲,一篇文章的线索就是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为贯串始终的一条线索。《腊八粥》这篇课文以腊八粥为线索,记述了冰心奶奶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纪念自己的长辈和亲人,她特别懂得感恩。故选B。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腊八粥》这篇课文以腊八粥为线索,记述了冰心奶奶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纪念自己的长辈和亲人,她特别懂得感恩。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我纪念我的母亲,我的第三代孩子纪念周总理三件事串联在了一起,其中详写的是“我的第三代孩子纪念周总理”,作者通过对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等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达了孩子们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作者在材料的安排上详略得当,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3)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短文中划线句子是对孩子们动作、语言的描写,其中“对看”“低下头去”“轻轻地说”是动作描写,后面的内容是语言描写,由“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可知,画线句子表达出孩子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怀念。

(4)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短文结尾作者写道:“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这句话写出了此时“我”的诸多感慨:为了纪念长辈的腊八粥虽然简单却充满了亲情,而此时纪念带给我们美好生活的周总理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深情,孩子们不再是不懂事的小孩了,他们懂得了报恩,懂得了纪念。说明自己对伟人和长辈的怀念,看到后辈成长的欣慰。文中与这句话像照应的句子是:“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故答案为:

(1)B;

(2)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我纪念我的母亲我的第三代孩子纪念周总理我的第三代孩子纪念周总理详略得当,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3)动作语言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怀念;

(4)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13.【解答】(1)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第三段“我觉得他们会向我搞投来锋利的目光,那是热切的目光的落空。”可知,“我”看到了房檐下的避雨人,感受到她们求助的眼神,对“我”满怀期待,而“我”却并没有选择帮助,所以期待落空,“我”很怕她们投来失望的眼神,内心很自责,不敢看下去。由此可知,B选项描述正确。

(2)考查对叙述顺序的掌握。常见的叙述顺序是:顺叙、倒叙、插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结合文章,本文是在叙述“我”没有帮助避雨的人,内心自责这件事时,从中插入的一段相关回忆,所以是插叙。

(3)考查了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从“我责问自己”可知描写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从“抓起、冲出”可知写出了人物的动作,动作描写表现了“我”改正缺点的行动和决心。

(4)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从“独有那件雨天里发生的小事,却长久地印在我的心中、三年过去了,这件小事却并没有过去”可知,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第一个自然段相呼应,做到了首尾呼应。从“让那些猛烈的雨点永远冲刷我人生道路上的污渍吧”可知,突出了这件小事给“我”的深刻印象和巨大影响,点明了中心。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