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4)_第1页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4)_第2页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4)_第3页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4)_第4页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基本理论(第1课)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唯物辩证法(第3课)社会历史观(第5课)人生观、价值观(第6课)辩证唯物论(第2课)文化(第三单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第8课)

——吸收外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

——面向未来《哲学与文化》知识结构整本书框架文化(第三单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第8课)

——吸收外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

——面向未来第九课框架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9.3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议题总议题: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议题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议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01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古代文明,长期雄居于世界东方。近代以来,伴随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文化走向衰微。

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进行了哪些尝试?探究与分享一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自由主义胡适康有为保守主义只看到西方的优势和长处,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彻底否定新文化,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糟粕。

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知识梳理无政府主义刘师复孙中山三民主义把自由绝对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具有历史进步性,但也存在着致命的局限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

主张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统治,废绝首领及威权所附丽之机关学说也

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个主义和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层意思,完全是相通的。知识梳理(1)探索: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2)结果: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一、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探索与结果:知识梳理

?(1)指明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2)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3)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二、中华文化发展的转折点知识梳理思考: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来的文化建设中创造了哪些文化,这其中,中国共产党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探究与分享二三、中国共产党对发展中华文化的贡献知识梳理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1.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创造与践行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中创造了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三、中国共产党对发展中华文化的贡献知识梳理

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为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区别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例如: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作用: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例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作用: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例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制度和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联系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实践中的伟大创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知识拓展当代中国的三种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的历史必然性02探究与分享一

现实社会中,各种文化现象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呢?1.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发展方向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实践根源是否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需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四、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知识梳理探究与分享二视角1: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视角2:如果抛弃优秀传统文化、割裂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迷失方向。视角3: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视角4: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思考:结合以上观点我国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议学提示视角1: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视角2:如果抛弃优秀传统文化、割裂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迷失方向。视角3: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视角4: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决定的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四、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知识梳理四、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1)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2)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3)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4)由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决定;(5)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知识梳理四、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1)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3)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4)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美国43%欧盟34%其他日本10%韩国5%中国及其他亚太地区4%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潮及结果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特”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走“中特”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影响“三文化”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课堂总结练一练1.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历史规律的深刻体现。常熟市掀起“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的火热学习浪潮,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成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为群众送上家门口的党史学习“大餐”。此举旨在()①学史明理,引导群众深刻领悟党的思想理论②学史崇德,保持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③学史增信,善用社会平台发展文化产业④学史力行,借助社会实践赓续红色精神血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练一练2.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中共一大纪念馆等17家博物馆、纪念馆联合举办《光明摇篮精神之源——迎二十大上海红色文物史料展》,通过展出101件(套)展品讲述上海主要红色旧址遗迹、重要党史人物,彰显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光荣历史。这些展品()①承载着党和人民奋勇斗争的历史,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②有利于挖掘红色资源,加快现代化文化产业的发展③是弘扬革命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创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练一练3.2022年6月,三亚市发布了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呈现出爱国教育、文化传承等不同主题,为更多的人走进红色景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提供多样化选择,同时也助力旅游市场的恢复与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①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②传承优秀革命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③红色文化既是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④红色文化能够决定人和社会的发展走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练一练4.2022年清明时节,青海省西宁市利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50多个德育实训基地,打造中小学生在线互动课堂,提供沉浸式教学体验。围绕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通过诗词鉴赏、观看红色影片、主题班团队会、VR场景体验等多种形式,营造崇尚烈士、缅怀烈士、学习烈士的氛围。此举()①有利于让学生在致散先烈中增进“四个自信”②是我国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③能让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④有利于党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练一练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