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3讲 人口专题(练习)-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_第1页
第22、23讲 人口专题(练习)-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_第2页
第22、23讲 人口专题(练习)-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_第3页
第22、23讲 人口专题(练习)-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_第4页
第22、23讲 人口专题(练习)-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23讲人口专题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3·浙江·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略图,该地区约

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相关(具体如下表所示)

。完成下面小题。

地名主要用字

沟、湾、昨、滩、河、渠、润等

峁、梁、石、山、塬、崖、岭等

西、东、南、上、北、下、左等

柳、芦、麻、枣、木、桃、槐等

红、黑、青、乌、炭等

累计

1.影响该区域聚落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

【答案】1.C

B.土壤

出现次数

711

529

114

72

39

1465

出现比例

41.73%

31.04%

6.69%

4.23%

2.29%

85.97%

C.水源

D.植被

【解析】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出现次数最多的地名多带有"三点水"的形旁,表明这

些聚落主要分布在小溪小河旁边,所以该地区聚落分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水源,C正

确。根据图文信息可知,该地气候干旱,地形、土壤、植被等均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ABD错误。故选C。

(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2001~2018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老龄化率。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1/10

2.下列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广东省的老龄人口数量最少

C.浙江省老龄化率呈下降趋势

B.上海市老龄化率水平较高

D.安徽省人口老龄化水平低

3.影响两大城市群老龄化率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生育政策

【答案】2.B3.D

【解析】2.图表中反映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老龄化率,无法反映出老年人口数量变

B.医疗水平

C.环境质量

D.年龄结构

化,A错误;从图表中可以看到上海市老龄化率水平较高,B正确;在2015年后,浙

江省老龄化率呈上升趋势,C错误;与安徽省相比,广东省人口老龄化水平低,D错误。

故选B。

3.生育政策由国家提出,全国施行,不会存在两个城市群差异,A错误;长三角和珠

三角两个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医疗水平、环境质量相差不大,BC错误;广东省

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大,使得老龄化率较低,D正确。故选D。

(2022·黑龙江·铁人中学高三阶段练习)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某市常住人口

中,男性人口为1619717人,占50.44%;女性人口为1591745人,占49.56%。下

图为历次人口普查该市常住人口性别比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市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最大时段是()

A.1953~1964年

B.1990~2000年

C.2000~2010年

D.2010~2020年

5.造成该时段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最大的原因是()

2/10

A.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

C.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

【答案】4.D5.D

B.医学卫生技术的进步

D.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解析】4.读图分析可知,1953~1964年间人口性别比下降3.95个百分点,1990~

2000年间,人口性别比下降2.03个百分点,2000~2010年10年间,人口性别比下降

个2.83个百分点,2010-2020年10年间,人口性别比下降4.07个百分点,故下降幅

度最大的是2010-2020年10年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会导致男性出生人口上升,不会使得

人口性别比趋于均衡,A、C错误。医学卫生技术的进步不是在该时间段才得以体现,

如禁止非医学性别鉴定,2000~2010年同样有规定,故B错;该时间段人口性别比下

降幅度大,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主要原因在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如全面二孩等政

策的实施,使得人口性别比趋于均衡,D正确。故选D。

(2022·陕西咸阳·高三阶段练习)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下图示意我国

2000~2020年城镇与乡村间人口流动的四种常见类型(乡乡流动、乡城流动、城

乡流动、城城流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1世纪以来,影响我国城乡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

A.资源

B.政策

C.气候

D.经济

7.推测图中P1、P2、P3、P4代表的人口流动类型分别是()

A.城乡流动、乡城流动、乡乡流动、城城流动

B.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乡城流动

C.乡城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

D.乡城流动、城乡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

【答案】6.D7.C

【解析】6.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有较多的

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水平,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较低,所以影响我国城市和乡村

3/10

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即经济因素,因此D正确;而资源、政

策、气候均不是影响城乡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ABC错误。本题应选D。

7.结合起点折线数据,读图P1形式的流动人口所占流动人口比例最高,应是我国目前

最主要的人口流动类型,即乡城间的人口流动;受大城市辐射作用,中小城市人口向

大城市流动占比较多且呈增长趋势,因此P2应为城城流动;2000年以来我国整体城

乡流动较少,因此P4应为城乡流动;P3则为乡乡流动。由此可知,C正确,ABD

错误。本题应选C。

(2022·山东·高考真题)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

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

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

35.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A.人口惯性的影响

C.青壮年人口迁出

B.环境条件的改善

D.康养产业的发展

9.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

10.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A.造纸工业

B.纺织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装备制造工业

【答案】8.A9.B10.D

【解析】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依托国家"一

五"计划发展起来,形成了工业体系,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随时间的推移,

导致2005年-2010年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因此主要原因是人口惯性的影响,A正确;

环境条件的改善,可能导致生育愿望的提高,但不是老龄人口增加的原因,故B错误;

材料显示嘉峪关工业比重较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青壮年人口外迁可能性较小,

故C错误;康养产业的发展是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相匹配的,所以不是主要原因,故D

错误。所以答案选择A。

9.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市拥有丰富的铁矿,主要发展钢铁产业,形

成了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导致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影响,

故B正确;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包含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

业等,故A错误;嘉峪关市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产品需求量较大,因

此市场对第一产业的需求一样很大,故C错误;区域内的劳动力,可能大量参与到工业

之中,对第一产业有所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影响,故D错误。所以答案选择B。

4/10

10.阅读材料可知,嘉峪关市已经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

的发展,应当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装备制造工业适宜成为重点发展工业,故D

正确;造纸工业需要大量的造纸原材料,嘉峪关市缺原料,故A错误;纺织工业也需要

大量纺织原材料和劳动力,但嘉峪关这两方面区位优势不明显,故B错误;食品加工工

业需要接近第一产业,材料显示嘉峪关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不适宜重点发展,故

C错误。答案选择D。

(2022·全国·高考真题)

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下表数据显示上海、

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

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2010年中心城

区人口比重/%

30.3

59.7

39.7

34.0

2010-2020年中心城

区人口变化/万人

-30.25

-72.8

129.12

116.88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

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215.42

300.9

468.46

596.73

上海

北京

广州

深圳

1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1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间形态

C.一致的功能定位

B.趋同的主导产业

D.相近的等级规模

1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答案】11.A12.D13.B

【解析】11.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

净增加184.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加713.66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

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

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广州、深圳中

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

5/10

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减少。故A正确,

BCD错误。故答案选A。

12.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反之城市

规模大小也反映着人口规模的变化,故D正确;城市的形态、功能与城市人口变化没有

多大关系,故AC错误;产业类型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而产业规模的大小与人口变化

有相关性,故B错。故答案选D。

13.由1题可知四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而结合所学知识,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增加

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

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

交通、

住房、

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

中心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故A错B正确;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

会改变城市的职能与功能,故C错;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有不同的功能区,人口均衡布局

可能影响中心城区以外的功能区布局,故D错。故答案选B。

(2021·江苏·高考真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

明显变化。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14.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功能区竞争力

C.促进劳动力就业

B.保护环境敏感区域

D.提高城镇化水平

15.

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A.I

C.III

B.II

D.IV

16.在我国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

A.集聚扩大

B.原地保护

C.均衡布局

D.分散迁移

6/10

【答案】14.B15.D16.A

【分析】14.据图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方向为从生态功能区向经济功能区迁移,可

知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

要将生态功能区的聚落迁移到经济功能区,B正确;增强功能区竞争力应该采取完善当

地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交通网等措施,单纯的聚落迁移无法增强功能区竞争

力,A错误;乡村聚落从生态功能区迁移到经济功能区是所有人群的迁移,促进劳动力

就业说法有些片面,C错误;评价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

比重,据模式I图无法判断城镇化水平的变化,D错误。

15.图IV中,聚落从靠近河流向靠近公路迁移,可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

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D项正确;A项只是单纯的从生态功能区迁移至

经济功能区无法看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

响转变,A错误;B项只是乡村聚落从山地迁移至丘陵然后又迁移至平原,只体现了受

自然要素的影响,B错误;C项小的乡村聚落向规模大的乡村聚落迁移,与题意不符,

C项错误,本题选D。

16.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所学可知乡村聚落未来发展呈现三大趋势:1.城乡

结合趋势;2.土地规模化经营趋势;3.空心村撤并的趋势,故可以判断乡村聚落空间

演化的总趋势是集聚扩大,从而提高乡村聚落的基础设施水平以及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

条件,A项正确;有些乡村聚落分布在偏远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艰苦,不适

合原地保护,B错误;乡村聚落数量多,空间分布不均,均衡布局显然不可能,C错误;

乡村聚落一般规模不大,分散迁移不太实际且没有必要,D项错误,本题选A。

(2021·北京·高考真题)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

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A.甲

B.乙

C.丙

D.丁

7/10

22.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A.开采矿山

【答案】17.A

【分析】17.据图可知,在M县区域内,甲地附近有时令河,有水源,且绿洲面积大,

数量多,环境承载力大,适合生态搬迁选址,故A正确;乙不在M县,丙绿洲面积小,

丁附近是地质公园,且没有河流和绿洲,故BCD错。

二、综合题。

18.2022·广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

2018年全村土

地面积1605.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

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

B.放养牛羊

C.种植棉花

D.水上漂流

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

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

建设用地增加明显。

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

【答案】2)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

出务工方便;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分析】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说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当地就业机会较少,外来企业

为本地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再加上Z村位于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又有

高速公路出入口说明进出城市交通便利,路程较近,往返方便。在收入方面,与传统务

农相比,外出打工的收入水平比较高。

19.2022·北京·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下图为黄河源园区示意图。

8/10

黄河源园区所在的玛多县面积2.5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45万(2021年)

,经

济以畜牧业为主。

分析核心保育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原因。

【答案】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基本无种植业和工业,核心区受严格保护

等。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核心保育区地处青藏高原的玛多县,

海拔高,气温低,大气稀薄,不适宜人类活动,人口密度小,经济活动以畜牧业为主,

对环境影响小,交通不便,到达人口少,并且受政策严格保护。

20.2022·甘肃·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迁移到象征更好生活质量的自然环境或人文价值突出的目的地,开展季节性旅游或

定居生活的群体被称为"舒适移民"。巴马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拥有

特殊的长寿地理环境。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南部的盘阳河流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