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概述培训课件_第1页
腹针疗法概述培训课件_第2页
腹针疗法概述培训课件_第3页
腹针疗法概述培训课件_第4页
腹针疗法概述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是腹针的理论基础:*五脏六腑除心、肺位于上焦外,其余脏腑均位于腹腔内,女子胞也在腹腔内*十二经脉中有五条经脉在腹部循行*奇经八脉有五条经脉在腹部循行二、腹部的早期经络假说特效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1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五脏六腑除心、肺位于上焦外,其余脏腑均位于腹腔内,女子胞也在腹腔内。心、肺虽位于上焦,手太阳小肠经的分支与任脉交会于中脘穴。手太阴肺经起于胃脘,即起于任脉中脘穴。通过腹部经脉与心、肺联系。

腹部的脏腑:

2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十二经脉中有五条经脉在腹部循行:(1)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与足太阳膀胱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喉咙,舌,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络心,在胸中与手厥阴肝经相接。”“经脉分布于第五趾、足底及下肢内侧后线和胸腹第一侧线。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筋经分布于外部。”腹针常用的腹部腧穴有气穴、商曲、石关、阴都等。腹部的经络3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足少阴肾经腹部循行图4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2)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鼻,目,上齿,口唇,喉咙和乳房,属胃,络脾,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经脉分布于头面、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缘及第二趾和大趾。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筋经分布于外部。”腹针常用的腹部腧穴有滑肉门、天枢、外陵、大距、水道。足阳明胃经5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足阳明胃经腹部循行图6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3)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与足阳明胃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咽,舌,属脾,络胃,注心中,在胸部与手少阴心经相接。”“经脉主要分布于胸腹第三侧线和下肢内侧前缘及足大趾内侧。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筋经分布于外部。”腹针在腹部选用的是大横穴。足太阴脾经7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足太阴脾经腹部循行图8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4)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少阳胆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阴器,目,喉咙之后,鼻咽部,唇内,胃,肺,属肝,络胆,在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接。”“经脉分布于足大趾,在内踩上八寸以下的分布于小腿内侧的足太阴脾经之前。在内踝上八寸以上,分布于大腿内侧的足太阴和足少阴之间,至小腹,布胁肋,入鼻咽部,连目系,至巅顶,环唇内,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筋经分布于外部。”足厥阴肝经9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足厥阴肝经腹部循行图10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5)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眦与手少阳三焦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目,耳,属胆,络肝.在足大趾与足厥阴肝经相接。”循行于腹侧部。“经脉分布于头面、胁肋、下肢外侧中间、第四趾和大趾。足少阳胆经11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足少阳胆经腹部循行图12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

(I)腹部通过的十二经脉,在头面部、手、足之末端与其表里经脉相交接;通过脏腑或经别使人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2)腹部通过的经脉,都可治疗与其相表里经脉的病变。

(3)针刺腹部腧穴既可以调理脏腑,又可以疏通经络、行气血;近可调脏腑,远可及头、面和四肢末端:既可调阴,又可调阳,为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物质基础。腹部脏腑、经络的优势是其它针灸治疗方法所不具有的特殊基础。腹部十二经脉的特点具有:13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1)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其分支,“由胞中别出,与冲脉相并,行与脊柱前”。“按十四经流注与督脉衔接,交于手太阴肺经”。任脉之中脘穴为“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任脉、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交会穴”;下脘穴为“任脉、足太阴脾经交会穴”,气海谓“气之海”;关元穴为“小肠募穴,任脉、足三阴交会穴”,别名“丹田”;中极穴为“膀胱腹募穴,任脉、足三阴交会穴”。任脉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月经来潮及妊养、生殖功能有关。(二)奇经八脉有五条经脉在腹部循行:14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2)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部与足少阴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其分支“从少腹输注于肾下,”其分支“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冲”有要冲之意,“冲脉循经上至头,下至足,后行于背,前布于胸腹,可谓贯穿全身,分布广泛,为一身气血之要冲,故能通受十二经气血”。且上行者,行于脊内渗诸阳;下行者,行于下肢渗诸阴,能容纳和调节十二经脉及五脏六腑之气血,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血海”之称,冲脉亦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冲脉在腹部与足少阴肾经的气穴、商曲、石关、阴都等穴交会。15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3)带脉:“起于季肋,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环行于腰腹部。”“带”有束带之意,唯有带脉环腰一周,有“约束纵行经脉,以调节脉气,使之通畅。”“主司妇女带下。”

(4)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交会之处,沿小腿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然后上行到咽喉,与任脉相会。”“阴维者,维络诸阴,”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的作用。16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5)阴跷脉:“起于内踝下,沿内踩后直上小腿,大腿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阴跷脉“主一身左右之阴。”“夫跷脉者,捷疾也,言此脉是人行走之机要,动作之所由也,故日跷脉也。”阴跷脉主司下肢运动;司眼险之开合。17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根据胎儿在母体内,由母体通过脐向胎儿输布气血的现象,薄氏在《腹针疗法》中提出“神阙经络调控系统”假说,认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经络调控系统。因此,神阙经络调控系统是形成于胚胎期的经络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薄氏把“神阙经络调控系统”称为人体的“先天经络系统”。

二、腹部的早期经络假说:

18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早期经络分布于人体腹壁的浅层。胎儿出生后这一早期经络通道虽不再利用,但在人体腹壁浅层的早期经络通道其结构依然存在,把早期经络范围内的腧穴连线成一体,其图形很象一个“人”形,这一“人”形的早期经络范围,“仰卧’,在人体腹壁的浅层。位于早期经络范围内的腧穴及其针剌点,与人体的整体有着非常密切的对应关系,在选用十四经脉所组成的腹针各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针刺早期经络范围内的腧穴及其针刺点,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应用早期经络范围内的取穴,是腹针治疗重要的取穴方法之一,是一种以腹部局部区域调治各种疾病的重要方法,是腹针治疗中相对特殊的有效针刺方法。19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20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特效腹针疗法是一种针灸治疗的新疗法。特点之一是:操作方便、容易学习、容易掌攫,并能不断地提高治疗水平。掌握腹针,必须全面理解和熟悉特效腹针疗法的基本知识,要掌握好三个环节:腹针疗法的优点21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掌握好多种取穴方法腹部存在广泛的经脉,理解十二经、奇经八脉和早期经脉的规律,灵活用好三种取穴方法,即(1)循经取穴法;(2)定位取穴法;(3)八廓取穴法。掌握好腹针常用的基本处方。特效腹针疗法总结了几个有效的基本处方掌握好不同针刺深度的规律腹针治疗在针刺深度上有严格的区别和要求。22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一、特效腹针疗法常用的经穴腹部的腧穴虽然很密集,很多,在腹针治疗中,选用很少的腧穴来治疗广泛的疾病,是特效腹针疗法的特点之一。腹针治疗共选用22个腧穴,其中十四经穴17个,经外奇穴1个,新穴4个。腹针选用的腧穴数量少,便于学习,更便于术者掌握,更有利于推广和普及这一有效的针灸技能。

腹针常用的腧穴

23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1.中脘zhongWan(RNl2)胃腹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任脉、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交会穴;手太阴肺经起点。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主治:传统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食不化、泄泻、黄疸;咳喘、痰多、失眠、癫狂等。中脘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口部;八廓取穴中脘主心与小肠。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深刺或不同程度浅刺。24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2、下脘Xiawan(RNl0)足太阴脾经交会穴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主治:传统主治腹痛、腹胀、食谷不化、呕吐、泄泻、虚肿、消瘦。下脘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颈部之第七颈椎。操作:传统针刺1.0—2.0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深刺。25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3.水分Shuifen(RN9)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主治:传统主治腹痛、腹泻、反胃、呕吐:水肿、腹胀、小便不利。腹针用其治疗水肿,并治疗软组织的肿胀、充血、水肿,水分亦具有镇痛作用。操作:传统针刺1.0—2.0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或深刺。26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4.神阙Shenque(RN8)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主治:传统主治腹痛、久泻、脱肛、痢疾、水肿,虚脱等。神阙穴腹针用于定位。操作:禁针;可灸。腹针用灸治,可壮元阳。27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5.气海Qihai(RN6)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主治:传统主治腹痛、泄泻、便秘;阳痿、遗精、闭经、痛经、崩漏、带下、阴挺、疝气;中风脱症、虚劳赢瘦等。气海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腰部。操作:传统针刺1.0一2.0寸;可灸。孕妇慎用。膜针可选中刺或深刺。28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6.关元

Guanyuan(RN4)小肠腹募穴;足三阴经交会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主治:传统主治虚劳赢瘦、中风脱症;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不孕、遗尿、小便频数、癃闭、疝气;腹痛、泄泻;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关元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下腰、骶部;八廓取穴关元穴主肾与膀胱。操作:传统针刺1.0—2.0寸;可灸。孕妇慎用。腹针可选中刺或深刺。29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7.中极Zhongji(RN3)膀胱腹募穴;足三阴经交会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主治:传统主治癃闭、遗尿、尿频、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阴挺、遗精、阳痿、疝气等。操作:传统针刺1.0一1.5寸。需在排尿后针刺;可灸。孕妇慎用。腹针可选中刺或深刺。30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8.商曲Shangqu(KI16)冲脉交会穴定位:在上腹部,下脘穴旁开0.5寸。主治:传统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商曲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颈部。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或不同程度浅刺。31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9.石关Shiguan(KI18)冲脉交会穴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建里穴旁开0.5寸。主治:传统治呕吐、腹痛、便秘;不孕等;石关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颈部。操作:传统针刺1.0—l.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或浅刺。32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10.阴都Yindu(KI19)冲脉交会穴定位:在上腹部,中脘穴旁开0.5寸。主治:传统主治腹痛、腹胀、便秘;不孕等;阴都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头部-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或不同程度浅刺。33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11.气穴Qixue(KIl3)冲脉交会穴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关元穴旁开0.5寸。主治:传统主治月经不调、带下、经闭、崩漏、小便不利;泄泻等。气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腰骶部。操作:传统针刺1.0—I.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深刺。34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12.滑肉门Huaroumen(ST24)定位:在上腹部,水分穴旁开2寸。主治:传统主治胃痛、呕吐、癫狂。滑肉门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肩都操作:传统针刺0.8—1.2寸;可灸。腹针可选中、不同程度浅刺。35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13.天枢Tianshu(ST25)大肠腹募穴定位:在腹中部,神阙穴旁开2寸。主治:传统主治腹胀、肠鸣、绕脐腹痛、便秘、泄泻、痢疾;癥瘕、月经不调、痛经等。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深刺。36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14.外陵Wailing(ST26)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阴交穴旁开2寸。主治:传统主治腹痛、痛经、疝气等。外陵穴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之髋部。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不同程度浅刺。37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15.大巨Daju(ST27)定位:在下腹部,石门穴(脐中下2寸)旁开2寸。主治:传统主治小腹胀、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惊悸不眠。操作:传统针刺1.0—l.5寸;可灸。腹针用中刺。38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16.水道Shuidao(ST28)定位:在下腹部,关元穴旁开2寸。主治:传统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小腹胀满;痛经、不孕、疝气等。操作:传统针刺1.0—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39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17.大横daheng(SPl5)阴维脉交会穴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薄氏主张距脐中3.5寸。主治:传统主治泄泻、便秘、腹痛等。大横穴腹针八廓取穴左大横主下焦。右大横主肝胆。操作:传统针刺1.0一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或深刺。40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18.金河jinhe(气旁qipang)金河穴为经外奇穴。薄氏《腹针疗法》作为“新穴”改名气旁穴。定位:在下腹部,气海穴旁开0.5寸。主治:传统主治小儿腹股沟疝。腹针用于治腰痛、腰肌劳损、酸睏、下肢无力,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操作:传统针刺1—1.5寸;可灸。腹针可选中刺、深刺。41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19.上风湿点Shangfengshidian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1.5寸,距前正中线旁开2.5寸(滑肉门穴旁开0.5寸,上0.5寸)。主治: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肘部。用于治疗肘关节疼痛、肘臂麻木、肘屈伸不利等。腹针八廓取穴左上风湿点主脾胃,右上风湿点主肝与中焦。操作:针刺;可灸。腹针选不同程度浅刺、中刺、深刺。42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20.上风湿外点Shangfengshiwaidian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l寸,距前正中线旁开3寸(滑肉门穴旁开3寸或上风湿点穴下5分外5分)。主治: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手部。用于治疗腕关节疼痛、手关节疼痛、活动不利、麻木等;操作:针刺;可灸。腹针可选不同程度浅刺、中刺。43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21.下风湿点xiafengshidian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距前正中线旁开2.5寸(气海穴旁开2.5寸或外陵穴下5分外5分)。主治:腹针定位相当于人体膝部;腹针用于治膝关节痛、膝关节活动不利等。腹针八廓取穴左下风湿点主大肠和肺,右下风湿点主肝与上焦。操作:针刺:可灸。腹针选不同程度浅刺、中刺、深刺。44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22.下风湿下点Xiafengshixiadian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旁开3寸(石门穴旁开3寸或下风湿点穴下5分外5分)。主治:腹针定位取穴相当于人体足部,用于治疗小腿外侧疼痛、活动不利、踝关节痛、踝关节活动不利麻木等。操作:针刺:可灸。腹针可选不同程度浅刺、中刺。45腹针疗法概述7/19/20231.定位取穴治疗头部疾患,取中脘、阴都等相关的腧穴和周围的针刺点。2.治疗颈部疾患,取下脘、商曲、石关等相关的腧穴和周围的针刺点。3.治疗上肢疾患.取同侧滑肉门至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等相关的腧穴和周围的针剌点。4.治疗下肢疾患,取同侧外陵至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等相关的腧穴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