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品质改进项目申报书-降低妇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PDCA案例_第1页
护理品质改进项目申报书-降低妇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PDCA案例_第2页
护理品质改进项目申报书-降低妇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PDCA案例_第3页
护理品质改进项目申报书-降低妇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PDCA案例_第4页
护理品质改进项目申报书-降低妇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PDCA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品质)工作改进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_降低妇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_申报人_____申报科室_______填表日期:2016年6月22日项目名称降低妇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申报人姓名性别女出生年月职务护士长职称主管护士学历本科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手机项目简介一、项目研究背景:(选题理由、研究目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等、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目前留置导尿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临床最基本的诊疗技术之一[1]。临床留置导尿的应用不仅与泌尿系统的疾病,损伤和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各科疾病的治疗与康复都有可能运用留置导尿,因此,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和健康,其中提高导尿管护理的安全性是关键之一。先临床上应用于留置导尿的大多为气囊导尿管,由于气囊有内固定作用,但由于各种生理或疾病原因,如老年女性尿道口松弛;前列腺肥大病人尿道粘膜弹性差、较薄脆等,会增加导尿管滑脱的风险,造成尿道损伤、大出血等后果。此外,有研究证明,不同的导尿管固定方式对于插管后泌尿系统的感染有一定的影响[2],因此有效固定导尿管不仅能减轻病人痛苦,防止并发症发生,还能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周期。目前,系带固定于床沿的方法被广大护理人员所采用[3],该方法操作简单,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别针、橡皮筋价格低廉,固定较牢,适用于临床所有的留置导尿患者。但该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床上活动,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若患者躁动不安,身体剧烈活动,很容易牵拉导管造成尿道损伤[4]。此外,若别针端口意外打开容易误伤患者或是戳破气垫床。有研究显示,就该研究选取的样本中,导尿管的意外拔管率占21.6%[5],足以证明此固定方法有待改进。参阅国外文献发现[6],许多国外医院使用一些由留置导尿管的制作厂家设计并生产的固定装置,如BardStatlock,具有有效、操作方便、稳定性较好的特点,但价格较高。该导尿管在夹子下方有一胶垫,固定时粘与腹部或腹股沟处,并可多次使用,取下时仅需用乙醇或纸巾擦拭即可,且对皮肤无伤害性,不引起过敏。国内也有学者开发和研制了相似的外固定装置。除了外固定方法,导尿管的内固定也十分重要,气囊内注多少水亦有不同标准。体外实验发现[7],注水5—10ml时,气囊形状为不规则圆,不能均匀覆盖膀胱颈处,受到外力牵拉时易变形滑出;注水15—30ml时,气囊呈正圆形,能均匀覆盖膀胱颈,与尿道内口嵌合好,且受力均匀,可有效避免尿液外渗及尿管滑脱。注水15ml以后再增加注水量,气囊形状变化不大[8]。汤国娇等[9]认为,由于男性和女性尿道解剖生理结构不同和对尿管耐受性的差异,男女患者气囊内最佳注水量有所不同,通过观察发现,男性患者气囊内最佳注水量为7—10ml,女性患者气囊内最佳注水量为10—15ml。综上所述,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努力,意外拔管的几率已较过去下降,但仍有管路扭曲受压、病人舒适度降低等问题存在,导尿管的固定依旧是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不同的导尿管固定方式,找出最有效且适用于临床的固定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的发生,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参考文献:[1]胡祥芹留置导尿临床应用进展[J]天津护理杂志2011年01期[2]刘晓妍,王莺女病人术后短期留置气囊导尿管固定方法的研究与分析[J]第一届国际护理大会论文集2009-11-17[3]杨艳,张婷导尿管不同固定方法对尿道并发症影响与研究进展[J]护理2013年01期[4]魏润之浅谈临床应用双腔导尿管进行留置导尿的几点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19期[5]周杰37例住院患者意外拔管原因与护理对策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第20卷,第2期,2011年6月[6]BillingtonA,CraneC,JownallyS,etal,Minimazingthecomlicationsassociatedwithmigratingcatheters[J]BrJCommunityNurse,2008.13(11):502-506[7]沈红瑾,侯梅瑾留置气囊导尿管注水量对尿液外渗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8.(12):73-74[8]汤国娇,魏清风,何霜等术前留置双腔导尿管囊腔内最佳注水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678-679二、项目主要内容:((一)、发现问题因我科室导尿管使用率较高,临床上有时会出现导管扭曲、固定不妥的情况,甚至某些因病情导致烦躁的患者强行拉扯导管,为了更好固体导尿管,提高临床安全,提出以下分析。原因分析患者因素:(1)留置导尿管使患者舒适度降低,某些患者对导管的适应性差。(2)患者意识不清或烦躁,强行拉扯导管。(3)夜间入睡后无意识的翻身移动使导管发生扭曲受压。(4)患者年纪较大,理解能力下降,未完全接受护士的宣教内容。护理人员因素:(1)责任护士对导尿管未予重视,对患者的宣教不够。(2)中夜班护理人员较少,巡视病房不及时。(3)护理人员缺乏经验,未能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没有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品管圈(QCC)的方式集思广益,由中找出真正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的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于临床护理当中,从而鉴定此方法是否有效。宣教内容繁多宣教内容繁多宣教内容繁多宣教内容繁多(三)、分阶段工作计划1、统一定做S型挂钩,代替将集尿袋系在床档上的方法。2、加强留置导尿的相关宣教,对于年纪较大、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制作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视频,图文并茂的宣传单,现场示教)反复指导。3、制订查检表,对实施前后效果进行评价。4、护理人员加强巡视。5、借鉴国外导尿管的固定方式,采用导尿管专用思乐扣固定。6、计划进度表:计划线实施线2015年3月2015年4月2015年5月2015年6月2015年7月2015年8月负责123412341234123412341234主题选定计划拟订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改进成果发表7、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小组会进行检讨、分析与改进。8、效果确认:通过10周实践后,从患者舒适度及导管有效固定两方面统计1周病区内患者反馈量表,与改进前数据进行比较9、标准化(制度、流程等): 完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标准化10、检讨与改进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检讨与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样本对科内留置导尿管患者实施三、项目基础:(与本项目相关的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工作成绩)我科留置导尿管频繁,多年来累计丰富相关经验。2、参与本项目研究的人员具有良好的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