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湖北高考考前实战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1页
高中语文湖北高考考前实战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2页
高中语文湖北高考考前实战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3页
高中语文湖北高考考前实战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4页
高中语文湖北高考考前实战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高中语文湖北高考考前实战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

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党的历史上,抓作风、讲廉政并非首次,那么这一回靠什么确保“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会沦为“一阵风”?B.“先生,你上哪里去?”走到客店门口,碰到了独眼龙店主,他用沙哑的声音问我,“出去溜一会儿,天太热了,屋子里太闷!”C.古镇见证这一切变迁,带着智者的敏锐,洞察着一切。然后露出淡淡的微笑,将一切沧桑包容在微笑之中:那么宁静、那么从容、那么淡然。D.全国接待游客中,过夜游客为4825万人次(仅限于入住宾馆饭店和旅馆招待所的),一日游游客为1.55亿人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我”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前后两句是两个人说的话。C项顿号均改为逗号。D项括号中的内容是解释“过夜游客”的,应该紧跟在“过夜游客”后面。2.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A.重听(zhòng)鱼鳔(biào)嚼舌头(jiáo)濯濯童山(zhuó)B.模样(mú)机械(xiè)结果实(jiē)大雨滂沱(páng)C.下载(zǎi)噱头(xué)应届生(yīng)仓满囤流(dùn)D.亵(xiè)渎落枕(lùo)倒春寒(dào)令人咋舌(z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形声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其中B“滂”应为pānɡ

C项“载”应为zàì

D项“落”应为lào。考点: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点评:本题比较容易。对于多音字,平时要记少不记多,设题时常常考不常用的音。形声字中有些声旁已经变音的字,成为设题的热门。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动漫”是由两个词缩略结合产生的复合词,需要给予一个禁得起推敲和考证的解释,相关解释有入已经给出了数个,但又总是出尔反尔。B.29日报道,韩国空军远程空对地导弹“斯拉姆-增敏(SLAM-ER)”今年6月进行发射训练时,因推进器问题坠毁。然而,韩国空军方面5个月来对此一直秘而不宣。C.在政府严禁大面积拆迁的情况下,某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偷换概念,剥茧抽丝,“小片小片拆”,“小片小片建”,到最后再连成一个整体。D.如果你是一位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谬种流传,误人子弟;如果你是一位官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诬枉不正、贻害他人。【答案】C【解析】出尔反尔,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今指说了又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B秘而不宣:保守秘密,不肯宣布。C剥茧抽丝:指拨开茧子抽出丝来,比喻根据顺序寻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句中说的是将事物由原来的一个整体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可改为“零敲碎打”。D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莫斯科地铁发生连环爆炸案的消息,如穿云裂石般传遍全世界,人们无不对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感到震惊和愤慨。B.受教育者不是试验品,如果因为要改革而改革,急功近利地推行新的教改方案,那么教改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垮掉的一代”的产生。C.不知为什么,平时一向沉着冷静的他,面对台下的几百名听众竟然手足无措,说话也是言不及义,语无伦次。D.在山寨一词愈演愈烈的今天,无论是“山寨文化”还是“山寨产品”,都深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但在我们享受“山寨产品”低廉价格、别致创意的同时,一些隐患也随之暴露出来。【答案】B【解析】A穿云裂石是指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望文生义;C指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D指情况或事情变得越来越严重,不能用在某个词上,使用对象有误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塔,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人间天堂”果然

!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买、做人要实,才能成为

的人民公仆。

③安徽宁国籍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

。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遇难者。A.名副其实实至名归名不虚传B.名不虚传名副其实实至名归C.名不虚传实至名归名副其实D.实至名归名副其实名不虚传【答案】B【解析】C.禹之裸国

鹏之徙于南冥也D.故因则功,专则拙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B.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C.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D.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王多次派人刺探殷商国内的暴乱情况,但每次都没贸然出兵,直到知道殷商百姓敢怒不敢言时,才决定对殷商用兵。B.在殷商邪恶当权、贤德出逃,行军计划被胶鬲获知而使殷商有准备的情况下,周武王不战而胜商纣,根本在于善于顺应人心。C.武王进入殷都后拜见了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后来赴约时却没有见到那个人。周公旦巧妙的猜度解释,消除了武王的疑惑。D.本文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善于顺应,依凭外物的人就会所向无敌,在这样的人面前,那些即使国土广大、人民众多的统治者,也会被打败。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则武王固知其无与为敌也。因其所用,何敌之有矣!(2)人为人之所欲,己为人之所恶,先陈何益?(3)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答案】9.C10.D11.A12.B13.(1)这样看来,武王本来就知道纣王是无法与自己为敌了。善于运用敌方的力量,哪有什么敌手呢!

(2)他人(武王)做的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自己(纣王)做的却是人们所厌恶的事情,事先摆好阵势又有什么用处呢?(3)至于约定了日期却不如期赴约,说了话却不守信用,这是殷商之所以灭亡的原因。【解析】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是令胶鬲不信也”中的“信”如解释为“相信”意思上讲不通,因为前面武王把实情告诉了胶鬲,并让胶鬲“以是报矣”,此处说如果甲子日不能到达,这就是让胶鬲没有信用。胶鬲没有信用,他的君主一定会杀死他;由语境可以知道“信”应解释为“诚信,讲诚信”。【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C项,可以借助前后的语境来分析其意思。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第一个“其”,代词,指代殷商;第二个“其”,表推测,大概。B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连词,表递进。C项,第一个“之”,动词,到;第二个“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D项,两个“因”都解释为“借助”。【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首先将句子带回原文,结合文意理解大意,按照句意可知,这句话是说“我已经让胶鬲把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禀报给他的君主了,如果甲子日不能到达,这就是让胶鬲没有信用。胶鬲没有信用,他的君主一定会杀死他”;然后寻找断句的标志,本句可以抓句末语气词“矣”“也”,句式“是……也”。【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并非不战而胜。原文有“至殷,因战,大克之”之句;虽然也有“适令武王不耕而获”的句子,是作者评论的话。【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就可以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然后辨别正误。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固”,本来;“因”,凭借;“何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敌”。第二句中,“为”,多;“所欲”,所希望的事情;“所恶”,所厌恶的事情;“陈”,同“阵”,摆阵;“益”,用处。第三句中,“期”,约定时期;“信”,守信用;“所以”,……的原因。【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周武王派人刺探殷商的动静,那人回到岐周禀报说:“殷商大概要出现混乱了。”武王说:“它的混乱达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说。“邪恶的人胜过了忠良的人。”武王说;“混乱还没有达到极点。”那人又去刺探,回来禀报说:“它的混乱程度加重了。”武王说:“达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说:“贤德的人都出逃了。”武王悦:“混乱还没有达到极点。”那人又去刺探,回来禀报说:“它的混乱很厉害了!”武王说:“达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说:“老百姓都不敢讲怨恨不满的话了。”武王说:“啊!”赶快把这种情况告诉太公望,太公望回答说:“邪恶的人胜过了忠良的人,叫做暴乱;贤德的人出逃,叫做崩溃;老百姓不敢讲怨恨不满的话,叫做刑法太苛刻。它的混乱达到极点了,已经无以复加了。”因此挑选了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名,朝会诸侯时以甲子日为期兵至牧野,而纣王被擒获了。这样看来,武王本来就知道纣王无法与自己为敌,善于利用敌方的力量,还有什么敌手呢?武王伐纣到了鲔水,殷商派胶鬲刺探周国军队的情况,武王会见了他。胶鬲说:“您将要到哪里去?不要欺骗我。”武王说:“不欺骗你,我将要到殷去。”胶鬲说:“哪一天到达?”武王说:“将在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你拿这话去禀报吧!”胶鬲走了。天下起雨来,日夜不停。武王加速行军,不停止前进。军官们都劝谏说:“士兵们很疲惫,请让他们休息休息。”武王说:“我已经让胶鬲把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禀报给他的君主了,如果甲子日不能到达,这就是让胶鬲没有信用。胶鬲没有信用,他的君主一定会杀死他。我加速行军是为了救胶鬲的命啊。”武王果然在甲子日到达了殷都的郊外,殷商已经先摆好阵势了。武王到达以后,就开始交战,结果把殷商打得大败。这就是武王的仁义。他人(武王)做的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自己(纣王)做的却是人们所厌恶的事情,事先摆好阵势又有什么用处呢?正好让武王不战而获胜。武王进入殷都,听说有个德高望重的人,武王就去拜见他,问他殷商之所以灭亡的原因。那个德高望重的人回答说:“您如果想要知道,那就请定于明天日中之时。”武王和周公旦第二天提前去了,却没有见到那个人,武王感到很奇怪,周公说,“我已经知道他的意思了。这是个君子啊。他本来就采取不亲近自己君主的态度,现在又要把自己君主的坏处告诉您,他不忍心这样做。至于约定了日期却不如期赴约,说了话却不守信用,这是殷商之所以灭亡的原因。他已经用这种方式把殷商灭亡的原因告诉您了。”观测天象的人,观察众星运行的情况就能知道四季,是因为有所凭借;推算历法的人,观看月亮运行的情况就能知道晦日、朔日,是因为有所凭借;禹到裸体国去,裸体进去,出来以后再穿衣服,是为了顺应那里的习俗;墨子见楚王,穿上华丽衣服,吹起笙,是为了迎合楚王的爱好;孔子通过弥子瑁去见厘夫人,是为了借此实行自己的主张;汤、武王遇上混乱的世道,面对贫苦的人民,发扬自己的道义,成就了自己的功业,是因为顺应、依凭外物的缘故。所以善于顺应、依凭外物,就能成功,专凭个人的力量,就会失败。善于顺应,依凭外物的人所向无敌。在这样的人面前,国土即使广大,人民即使众多,又有什么益处?评卷人得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鹧鸪天[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14.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6分)15.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5分)【答案】14.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单写“通感”并加以分析,也可得2分。)15.苦闷、抑郁的心境。(1分)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又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2分)“浮生”、“凉”、“又”等词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2分)或答闲适、自得其乐。(1分)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昨夜三更时分的一场好雨,让作者倍感爽快。(2分)“殷勤”等词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2分)(态度明确,1分。简要表述下片词句意思,2分。结合下片分析作者感情,2分。)【解析】1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视觉、嗅觉相结合;动静结合;俯仰结合;色彩搭配;运用叠词。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不能脱离文本。例如,“白”“香”就是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5.试题分析:此题相对开放,答题时,要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即“苦闷、抑郁的心境”和“闲适、自得其乐”任选一个,然后结合着具体的诗句分析理由。“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要点明。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卷人得

五、语言表达16.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6分)拥有巨大市场的慈溪红枫电子集团,在美国次贷经济危机引发的金融局势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沉重打击如雪上加霜般作用于去年以来已经不景气的世界电子产业时,也不得不作出重大裁员的反应。

。【答案】美国次贷经济危机引发的金融局势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打击,这使去年以来已经不景气的世界电子产业雪上加霜,慈溪红枫电子集团尽管拥有巨大市场,也不得不作出重大裁员的反应。【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把句子的要点抽取出来:慈溪红枫电子集团拥有巨大市场;美国次贷经济危机引发的金融局势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沉重打击如雪上加霜般作用于去年以来已经不景气的世界电子产业;慈溪红枫电子集团也不得不作出重大裁员的反应。然后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调整句子顺序:美国次贷经济危机引发的金融局势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打击,这使去年以来已经不景气的世界电子产业雪上加霜,慈溪红枫电子集团尽管拥有巨大市场,也不得不作出重大裁员的反应。考点:句式转换。点评:长句变短句,首先要认清长句的特点。长句的特点一般有三:—是修饰语(定语、状语)多,二是并列成分多,三是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长句与短句是相对而言的:长句字数多,容量大,结构比较复杂,故表意严密、内容丰富、富有气势;短句字数少,结构简单,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评卷人得

六、名著导读17.文学名著阅读(10分)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贾宝玉将北静王赠给他的一件珍宝转赠给林黛玉,林黛玉拒绝接受,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红楼梦》)B.觉新深深地爱着表妹梅,前姨妈以两命相克为由拒绝了这桩婚事。父亲用抓阄的办法给他选定了瑞珏,在他中学毕业那天,要他年内结婚。(《家》)C.屠维岳泄露消减工钱的消息,引发了工人怠工。吴荪蒲与他长谈,觉得他平庸、猥琐、轻蔑地说:“没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最终赶走了他。(《子夜》)D.葛朗台打算为夏尔的父亲偿还债务后,夏尔被葛朗台带到法庭签订了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文书,并在出国前的一个晚上和欧也妮立下了海誓山盟。(《欧也妮•葛朗台》)E.聂赫柳朵夫希望延期审理马斯洛娃的案子,拜访了枢密官。枢密官安慰他说,枢密院一定会查考案情的是非曲直。(《复活》)【答案】CE【解析】略评卷人得

七、默写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2)《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出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五壮士开山”的神话,交代了蜀道的来历的两句是:“

。”【答案】(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浔”“荻”“瑟”“莺”“崩”“摧”“钩连”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评卷人得

八、作文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人文胜地……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中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远方,充满放飞心灵的渴望。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将心交于风,将梦托于云,将情系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