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中学2006级初三第一学月试题_第1页
大建中学2006级初三第一学月试题_第2页
大建中学2006级初三第一学月试题_第3页
大建中学2006级初三第一学月试题_第4页
大建中学2006级初三第一学月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建中学2006级初三第一学月试题第3页共6页大建中学2006级初三第一学月试题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完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汉语知识及运用(54分)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5分)逶迤()()归宿()嗟()来之食装潢()汲()取孜孜()()不倦气势磅礴()()锲()而不舍2.以下成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3分)A.墨守成规

不拘一格

斩露头角峥嵘岁月龟然不动B.抵柱中流高官厚录滔滔不决劳而无工慷慨无私C.无睱顾及一帆风顺根深帝固轻而一举不求甚解

D.耳目一新

孤方自赏

耳闻目堵

开卷有益

拾金不昧3.根据下列意思,在括号内填写词语(4分)(1)、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2)、像人一样的面貌却有着野兽一样狠毒的内心。()(3)、拍着桌子猛地站起来,形容强烈的愤怒()(4)、分辨假的、去掉荒诞不合理的。()4.下面各句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关联词是:()(3分)=1\*GB2⑴一切学问家,(

)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2\*GB2⑵我们(

)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3\*GB2⑶怀疑(

)是从消极方面变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4\*GB2⑷(

)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A.不仅

不论

不但

只有B.不但

只有

不仅

不论C.不仅

不但

不论

只有D.不但

不论

不仅

只有5.根据上联特点,补出下联中所缺的内容(4分)A.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________________.B.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________________,大邦大国大明君。C.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来__________,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三教儒在前,三纲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D.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6、依次在下列旬中横线上填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泽民在出席一次亚太会议时指出,中国_______为亚太稳定繁荣作出努力。b边境地区电视覆盖网初_______规模。c.这里的海上治安秩序______待治理。d.日本东京的美元汇率持续上_______。A.愿具亟扬B.会取急升

C.要观疾浮D.能显及涨7.修改下列病句(4分)1.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2,《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3.大家都说王老师对我们的批评又正确又尖刻。4.保护了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我们能够胜利完成这次任务的一个重要条件。8.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想和做》一文先列举了只想不做和只做不想两种错误倾向后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B.《哨子》一文由一个故事引入论题并提出中心论点,与我们要求写的“一事一议”结构基本相似。C、《发问的精神》一课既列举了四个事例,运用举例论证方法,又多处运用讲道理论证方法。D、有的议论文题目是论题,指出了论述的范围;有的是论点,指出了作者的观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论题,“论求知”是论点。9.积累(18分)a.写出《谈骨气》一文中引用孟子的几句话:(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写出这几句话的意思:(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谈骨气》一文中引用了文天祥的诗歌表明他的浩然正气,把这里首诗歌默写下来:(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江泽民指出: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____________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__________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_______。(1.5分)e.填作家国籍:富兰克林_____________角山荣_______________弗兰西斯-培根_______________丁肇中______________(2分)f.狡诈者_______学问,愚鲁者_______学问,惟聪明者善于_______学问。(1.5分)g.读________使人明智,读_____使人聪慧,________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_____________,伦理学使人有_________________,逻辑修辞使人_____________。(3分)10.根据场合需要,选择适当说法。(4分)备选词语:祝祝贺恭祝恭喜a.()您取得更大的成绩。b.()您提前完成了任务。c.()您早日恢复健康。d.()大哥晋级获奖——双喜临门。11.三位读书人凑在一块聊读书。甲说:“读书好。”乙说“好读书。”丙说:“读好书。”请问他们各自说的意思是什么?(3分)

答:甲:乙:丙:二、阅读(46分)(一)课内阅读(17分)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能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家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________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___,常常书中的学说,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的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也就停滞,人类的________也就不会进步了。12.在________填上词语。(A、学术B、文化)(2分)13.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从“评判、修正、辩论、怀疑”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第9句话中的空白处。(4分)15画的词语“这样”指代的是什么?请抄原文作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文中举出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的事例直接证明的语句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第⑨句中,一切学问家的“一切”和句中的四处“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用划出文中正面论证的语句,用划出文中反面论证的语句。(2分)(二)精神(11分)尚德琪

①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②即使再穷,也得有点志气。低三下四,即便讨得一点,也全受人轻慢。午餐幸运地吃到一点“嗟来之食”,晚餐再去乞求,可能就要吃“闭门羹”了。人们敬重的,永远是那些自强不息、知道别人的脸色和自己的血色,知道别人的语调和自己的格调的人。

③即使再难,也得有点骨气。否则,这一次被人抬起,下一次瘫倒之后,就可能连同情的目光也得不到。今天的呻吟哀号,得到别人的抚慰,明天再呻吟哀号,就可能让人鄙夷和厌烦了。能够感动人的,永远是那些能够全力抵抗挫折,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奋力站起来的人。

④唉声叹气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乞求他人同情的可怜相,有时唤起的恰是一种冷漠:自己糟踏自己,别人又怎么抬举你?

⑤如果你想依靠别人让你保持站姿,别人就只好拴个绳子把你吊起来,但要知道,那种方式与让你上绞刑架的方式最接近;如果你想依靠另一个人使你往前走,别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前面牵着或从后面推着,但要知道,那里面包含着一种把人不当人的味道。

⑥即使再累,也得有点毅力。把自己的耐力发挥到极限,咬住牙,沉住气,才能走过一段艰难的路。坚持,最能使生命美丽,最能使人感动。为了清闲而宁愿忍受屈辱的人,绝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清闲。

⑦人有精神,别人就不会以蔑视的目光注视你,就不会以一种飘忽的眼神对待你。即使你穿着一般,即使你干着粗重的体力活,即使你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⑧小人物也需要一种浩然之气。“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自己放弃了自己,自己对自己失望了,任何外来的关心,任何外来的照顾,都只是别人的一种态度,一种姿势,对于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形象都无济于事。

⑨别人可以给你一点钱,可以给你几句安慰的话,但没法给你一种力量,没法给你一种精神。缺乏脊梁骨的人,谁也没法让他抬起头。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0.联系全文,概括出“精神”所包含的内容。(3分)

答:

21.文章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分)

22.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精神”的意思应该理解为___________(2分)

23.第⑤段中“那里面包含着一种把人不当人的味道”中的“那”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三)糖罐的秘密(18分)李晓琴①上高中时,学校坐落在清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子里。宁静的村落三面临水,四季风景如画,如同古人笔下的世外桃源。但也极其A(piānpì)闭塞,周围疏疏落落全是民居,连买一根针也非要上十里外的小镇不可。②这可苦了我们这群高三的可怜虫们。读书实在太耗心智了,以至于整天唯一的感觉就是饿,连睡梦中都满是各种各样令人B(chuíxián)的好吃的东西。不知是谁带了一罐糖来,是那种黄亮如金、细软如沙的黄砂糖。③于是,寝室里便流行罐装的黄砂糖。十二个糖罐,恰似我们十二个女孩子,亲亲热热地排成一排。临睡前,美滋滋地喝上一杯热腾腾的糖水,月儿便甜甜地照进梦乡。④唯独秦霜是不大喝糖水的。因此她那个别致的青瓷陶罐里的糖,比起我们的总是又多又满。每晚,我们一边啜着糖水,一边叽叽喳喳地品头论足.或嘀嘀咕咕地发着牢骚,或嘻嘻哈哈地相互取笑时,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问她为什么不喝,她说:“坏牙齿呢!”⑤后来有人跟我咬耳朵,说秦霜的糖罐根本就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她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年迈的外婆一起过活,学费都交不齐,哪还有闲钱买糖吃?她那一罐糖,吃了再没得添的,又怕人瞧不起,就胡说什么坏牙齿的鬼话!我听了之后觉得心头一紧,有说不出的悲凉。一次下课间操,口渴了,我匆匆忙忙回寝室找水喝-经过寝室门前的花坛时,不经意地向寝室的窗户一瞥,却见秦霜正狼吞虎咽地吃什么东西,不由一惊。细细看,竟是在吃糖呢!她挨次从每个糖罐里舀上一大勺,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⑦我看得目瞪口呆。可不知怎地,慢慢地,所有的惊讶、愤怒、鄙夷渐渐散去,两行温热的泪却无声无息地淌下来,滴落在那暗香袭人的花丛中—我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贼一样地潜回教室。⑧晚饭后,待一寝室人走得一个不剩,我一跃而起,飞快地闩上门,拉上窗帘,一把抱起我的糖罐,先给另外的几个逐一补上一大勺糖,然后,将剩下的通通倒进那个青瓷糖罐:又从箱子里抽出一袋糖,倒入自己的空罐儿。胆战心惊地忙完这一切,我狂跳不止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⑨前不久,我收到了一封寄自深圳的来信:信是这样写的——晓琴:你一定还记得那个糖罐儿吧,那是我外婆的嫁妆,据说还是宫廷里的东西。现在,居然有人愿出五万元买它呢!我舍不得出手,因为,你倒进去的糖,远远不止值这个数儿。那个偷糖吃的女孩儿,她其实觉察到了花丛中的那双眼睛——那双世界上最纯、最美的眼睛。因为它的注视,那个差点成为偷儿的女孩,在后来充满苦难的岁月里,却再也不曾妄动过一回。⑩不用说,这封信是我多年的挚友——已任深圳一家电脑公司执行总经理的秦霜寄来的。24.清根据拼音写出文中应填入的词语。(2分)A.piānpì()B.chuíxián()25、根据语境,第④段划线句“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中两个需要重读的词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6.第⑦段写道:“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