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食品的风味成分
Theflavorcompositionoffood第一节植物性食品的风味第二节动物性食品的风味第三节发酵食品的风味第五章食品的风味成分
Theflavorofplantfood一、水果的风味二、蔬菜的风味三、谷类和大豆的风味四、豆形果实和坚果的风味五、茶叶的风味第一节植物性食品的风味
第一节植物性食品的风味
Theflavorofplantfood一、水果风味水果风味的浓度通常低于30mg/kg(新鲜水果),单一组成物的浓度可能在mg/kg~μg/kg级别之间变化。味感:甜味和酸味为主体,甜味物质主要是单糖,酸味物质主要是有机酸。嗅感:有机酸酯、萜类和醛类为主,其次是有机酸类、醇类和羰基化合物类等。——酶促作用生物合成水果名称香气种类主要香气物质苹果2502-甲基丁酸乙酯、2-己烯醛、丁酸乙酯、乙酸丁酯桃70C6~C11内酯和其它酯类。如-十一烷酸内酯香蕉350乙酸异戊酯、异戊酸异戊酯、丁酸异戊酯葡萄280邻氨基苯甲酸酯、2-甲基3-丁烯-2-醇、芳樟醇、香叶醇香瓜80烯醇、烯醛、酯类菠萝120己酸甲酯、乙酸乙酯、3-甲硫基丙酸甲酯表4.1几种水果中主要呈香物质(一)柑桔类水果1、果肉中的主要嗅感成分2、果皮油中的香气成分3、果汁中的苦味成分一、水果风味(一)柑桔类水果1、果肉中的主要嗅感成分(果汁油或果汁香精)萜烯类:含量较果皮少酯类(C6以下):乙酯、甲酯、醛类:乙醛、2-辛烯醛、2-己烯醛、3-乙氧基己醛等。醇类:乙醇、芳樟醇不良嗅感特征成分:丁二酮和糠醛一、水果风味(一)柑桔类水果2、果皮油中的香气成分90%以上是萜烯类化合物,大部分是D-苧烯。对香气贡献大的:醇、醛、酮、酯和有机酸一、水果风味(一)柑桔类水果3、果汁中的苦味成分柑桔中的苦味物质主要分布在外皮、海绵层、筋络和种籽中。苦味的形成主要由两类化合物造成:黄酮类化合物:主要苦味物是柚皮甙(Naringin)类柠檬苦素:主要苦味物是柠碱、宜昌素、诺米林及诺米林酸一、水果风味(一)柑桔类水果3、果汁中的苦味成分后苦味:
一般鲜食柑桔时无苦味,但当柑桔经榨汁过滤、杀菌等加工工艺后就产生了令人生厌的苦味。一、水果风味3、果汁中的苦味成分自然脱苦:转变过程是受一种柠檬苦素-UDP-葡萄糖转移酶的催化,它能在柠檬苦素上连接一个葡萄糖分子而将柠檬苦素转化为不苦的类柠檬苦素葡萄糖苷。一、水果风味3、果汁中的苦味成分吸附脱苦:活性碳作为吸附剂XAD216柱,目前在国外已商业化应用。膜技术脱苦:溶解-扩散膜膜的一侧流动的是果汁,另一侧流动的是pH为12~13的NaOH溶液。膜技术脱苦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温度低的特点,目前由于膜性能方面的原因仅在实验室使用。一、水果风味3、果汁中的苦味成分添加苦味抑制剂新地奥明,它能与柠檬苦素或诺米林竞争性结合到苦味受体分子上,使得这些物质的苦味阈值增大,从而降低柑橘汁的苦味。柠檬酸有较显著的作用;蔗糖,较弱的作用;一些甜味剂(新橘皮苷二氢查尔酮、查尔酮橙皮素和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也能够抑制柠檬苦素苦味。一、水果风味3、果汁中的苦味成分酶及微生物法脱苦酶:柠酸A-环内酯脱氢酶、柠檬苦素环氧酶、柠檬苦素醇脱氢酶、反式消除酶、乙酰基裂解酶等。使用柠碱酸盐脱氢酶打开D环,可以使柠碱酸盐D-环内酯转化为无苦味的17-脱氢柠碱酸盐A-环内酯节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去柠檬苦素酶使柠碱酸盐D-环内酯(柠檬苦素前体物)开环产生无苦味的柠碱衍生物,但在果汁天然的酸性环境中(pH3.0~3.5),D环可以重新关闭。一、水果风味(一)柑桔类水果4、代表水果(1)橙其香味是易挥发化合物按特殊比例混合而成的结果。产生可区分的橙味的化合物可分为:萜类、醛类、酯类和醇类。一、水果风味①萜类D-柠檬烯在精制的橙汁中D-柠檬烯的量约为135-180mg/kg。香味:有柑橘般的香味,在190mg/kg的水平上被检测到对于橙味的产生其重要作用。滋味:可能是某些小的油溶性组分的载体,这些小的油溶性组分对橙味至关重要。一、水果风味①萜类月桂烯据研究表明,月桂烯对精制橙汁的香味起负面作用。水平低于10mg/kg,月桂烯有一种柑橘般的香味和甜香酯的草药味高度浓缩的具有辛辣味和苦味。一、水果风味①萜类α-蒎烯对橙味起积极作用它在橙汁中的含量取决于果皮油在果汁中的量。朱栾倍半萜——倍半萜类烃特点:柑橘般的香味和可能产生的橙味。一、水果风味②
醛类乙醛在新鲜的橙汁中含量为:3~7mg/kg有利于储藏和保鲜。柠檬醛天然橙类产品中柠檬醛是大约比例为4∶6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单萜醛(橙花醛和香叶醛)的混合物。据研究表明,0.78mg/kg水平的柠檬醛是橙味形成的重要因素。一、水果风味②
醛类辛醛、壬醛、癸醛香味检测表明:辛醛起较强的作用,壬醛起中度作用,癸醛对橙香的形成起负面作用。甜橙醛——倍半萜类醛以两种同分异构体的形式存在:α-甜橙醛和β-甜橙醛。其比例为2∶1。一般认为甜橙醛对橙味的形成起积极作用(需要进一步实验证明)一、水果风味③ 酯类丁酸乙酯纯的丁酸乙酯有一种令人愉快的、强烈的水果香味。检测表明:0.4mg/kg,是新鲜橙味产生的主要因素。乙酸乙酯在水中的香味阈值较小,可能不对橙味的产生其直接作用,但它被用于某些香料中,用以产生柑橘味。一、水果风味③ 酯类2-甲基丁酸乙酯、丙酸乙酯和丁酸甲酯都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水果香味
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协调效应,也可能是和丁酸丁酯共同作用。一、水果风味④ 醇类乙醇在橙汁中,可能发挥使别的物质产生香气而不表现出自己的香气的作用。芳樟醇
处于0.84mg/kg水平的时候对橙味的产生起积极作用一、水果风味(一)柑桔类水果(2)柑夏柑:特征香气成分:P41
果汁浓缩中异臭:丁酸温州柑:特征香气成分:P41
果汁加热臭:二甲硫醚及羰化物一、水果风味(一)柑桔类水果(3)橘橘子是大量和广泛分布的柑橘属水果。一般的橘子中的大多数属于网状柑橘类橘子味是许多易挥发组分按某种比例存在的结果。榨汁后容易发生反应,尤其是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易生成一种“臭鼬”的不良风味。
一、水果风味(一)柑桔类水果(4)柚子柚汁有一种粗糙的香味(苦味和高酸度的存在),更能经受加工和储藏所带来的变化。特征香气成分:P42
含氧化合物一、水果风味(一)柑桔类水果(5)柠檬1、柠檬果皮油挥发性成分为:醛、萜烯、醇、羰化物和酯。柠檬油的质量——测定柠檬醛2、柠檬果汁决定香气质量:萜醚、倍半萜醇果汁变质形成恶臭:低pH+柠檬醛仲百里香烯一、水果风味一、水果风味表4.2构成柠檬味的重要的易挥发化合物橙花醇香叶醇小茴香基乙醚石竹烯香叶醛α-比萨波醇芳樟基乙醚α-蒎烯佛手柑醇香芹基乙醚月桂基乙醚乙酸香叶酯α-松油醇δ-对-伞花基乙醚α-松油基乙醚橙花醇乙酸酯(二)其他果类1、几种重要水果的香气成分:P42苹果、葡萄、草莓、菠萝、香蕉、桃类、梨、杏、香瓜和西瓜、哈密瓜、椰子一、水果风味(二)其他果类2、水果的成熟、贮存、加工与香气:①水果的香气成分一般都是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②水果在成熟或催熟过程中形成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通过酶促作用生物合成。③水果一般经过贮藏后,新鲜香气和特征香气会减弱或消失。④水果在加工中受热,其香气发生很大变化。一、水果风味
第一节植物性食品的风味
Theflavorofplantfood二、蔬菜的风味(p48)(一)百合科蔬菜含硫化合物,多由香味前体物质在风味酶的催化下产生挥发性的香气物质。其次是一些不饱和醇、醛等,以及吡嗪类物。(一)百合科蔬菜洋葱、大蒜、细香葱、韭菜特征风味化合物:芦笋特征风味化合物二、蔬菜的风味蒜、葱中的香辣气味:水解酶蒜氨酸————硫化丙烯类化合物蒜、葱加热后辛辣味渐少而有甜味:酶被破坏、部分香辣成分挥发、二硫化合物还原生成有甜味的硫醇之故。二、蔬菜的风味二、蔬菜的风味(二)十字花科蔬菜具有刺鼻的芳香,风味成分主要是含硫化合物洋白菜、萝卜、芥菜和辣根、花椰菜特征风味物质:P48十字花科蔬菜的种子均含有黑芥子素二、蔬菜的风味(三)葫芦科和茄科蔬菜具有显著的青鲜气味。特征气味物有C6、C9的不饱和醇、醛及吡嗪类化合物黄瓜:香气成分主要由羰化物和醇类化合物组成。番茄:特征香气成分:P49马铃薯:特征化合物:①生②烹调③油炸产生途径:酸性氨基酸和核苷酸、淀粉二、蔬菜的风味(四)伞形花科蔬菜:具有微刺鼻的芳香,头香物有萜烯类化合物胡萝卜:挥发性成分:P50
特征香气物质不明芹菜:特征香气物质:P50二、蔬菜的风味(五)食用菌类:蘑菇的香气成分:
醇类、羰化物、酯类、硫化物、氮化物特征香气:异硫氰酸苄酯、硫氰酸苯乙酯、苯甲醛氰醇鲜蘑菇:辛烯-[3]-醇-[1]干蘑菇:已知的香气成分主要是蘑菇精除此之外,蘑菇中还含有18种以上挥发性含硫化合物。
第一节植物性食品的风味
Theflavorofplantfood
三、谷类和大豆的风味谷粒:可食用的谷类果实嗅感:生谷粒的嗅感、热处理后的熟谷粒的香气。
三、谷类和大豆的风味(一)稻米1、米糠的嗅感糠臭:米糠的嗅感是生米气味的主体重要的挥发性成分:内酯类、脂肪族甲基酮类、2-乙酰基噻唑、苯噻唑
三、谷类和大豆的风味(一)稻米2、米饭的香气风味成分:主要为微量的醇、醛、酮类物质。陈米臭:脂肪发生自动氧化后生产的饱和醛、2反-烯醛及酮类化合物所形成(二)小麦和大麦挥发性成分:C1-C9的醇类,大都为饱和醇;C2-C10的醛类,大部分是饱和醛;C3-C7的酮类,几乎全为饱和脂肪酮;少量的萘类化合物及乙酸乙酯。特征风味成分不清楚(三)玉米挥发性成分:C1-C9的醇类,大多为饱和醇;C2-C9的饱和醛和2,4-葵二烯醛;C6-C9的饱和脂肪族甲基酮,此外还发现有几种萜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以及2-戊基呋喃特征风味成分不清楚
三、谷类和大豆的风味(四)大豆(51)生豆:豆腥气,大豆中的脂肪等物质在大豆本身含有的脂肪氧合酶等酶类的作用下,经降解等变化而产生。特征成分:己醇、己醛、与乙基乙烯基酮有关。脱臭:加热,酸、醇、抗氧化剂等可在某种程度上产生抑制作用。烘炒大豆:吡嗪类化合物为首。可掩蔽豆腥气。四、豆形果实和坚果风味(一)可可豆可可豆加热后的香气:醛类、吡嗪类、酯类、醇类、酸类、硫醚类、糠醛类、酚类、吡咯类、喹噁林类、噁唑类等1、焙烤可可豆:总体风味尤挥发性物质和非挥发性物质共同组成,其坚果般香气主要来自吡嗪类化合物。苦味主要来自可可碱和环缩二氨基酸。2、巧克力:整体风味由可可粉中嗅感物质所形成的特征香气,味感物质所产生的苦涩味,以及低熔点的可可脂在口中融化时产生的滑腻感三部分共同组成。四、豆形果实和坚果风味(二)咖啡(150)咖啡的总体风味是由咖啡豆焙烤时形成的特征香气,有咖啡碱、多酚类化合物以及羟氨反应生成的褐变物所产生的苦涩味感,加上来自有机酸的适当酸感三者共同组成。
第一节植物性食品的风味
Theflavorofplantfood五、茶叶的风味(p150)茶香: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的统称茶香物质:萜烯类化合物、醇类、酯类、酚类、羰基化合物类等。五、茶叶的风味鲜叶:青叶醇、青叶醛、有机酸、酚类沸点在200℃以下的属于低沸点芳香物质,一般具有强烈的青草味;沸点在200℃以上的具有良好的香气,在高温下发出苹果香、玫瑰香、茉莉花香等。五、茶叶的风味(1)绿茶的香气成分(P152)①在“杀青”过程中:鲜叶中低沸点物质因加热部分逸出。高沸点的香气成分随着低沸点物质部分挥发而显露出来。②在加热过程中,形成了新的香气物质,使绿茶的香气得以充实和提高。五、茶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鹤岗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巩固)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浙江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西北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西北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6国网山西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西北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广东省管网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GB/T 20671.5-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5部分:垫片材料蠕变松弛率试验方法
- 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题库大全免费答案
- 护士注册健康体检表下载【可直接打印版本】
- 浙江省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提高质量的若干意见(安装300条)新版
- 全国说课一等奖
- 七年级(上 )生物实验通知单
- 中国瓷器发展史(课堂PPT)
- 系统部署报告(共6页)
- 程翔《我的课堂作品》读后感
- cvc和picc导管的维护ppt课件
- (完整word版)结核分枝杆菌危害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