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课件_第1页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课件_第2页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课件_第3页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课件_第4页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学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第二节相对指标7/24/20231第四章综合指标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正确理解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的概念、意义、作用;明确其种类及其区别;掌握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应用条件、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的关系。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7/24/20232第四章综合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三、总量指标的计算

四、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总量指标7/24/20233第四章综合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综合指标。表现形式:绝对数,有名数。例: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09407亿元

7/24/20234第四章综合指标

1.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认识的起点

2是编制计划、实行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

3.是计算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基础作用:7/24/20235第四章综合指标二、总量指标的种类⒈按反映内容分:

⑴总体单位总量:表明总体中单位数目多少的总量指标。⑵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的总量指标。注:一个特定总体内,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而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从而构成一个总量指标体系。两者的关系:两者的位置随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7/24/20236第四章综合指标例:1、反映100名职工的收入水平:2、反映某局(10个企业)的规模:企业平均人数=

平均工资=7/24/20237第四章综合指标

⒉按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分:

⑴时期指标:在某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⑵时点指标:在某一时刻上状态的总量指标。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⑴从登记与计算的特点看:时期指标连续登记与计算,时点指标间断登记。⑵从指标值能否相加看: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时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⑶从指标值大小与时间长短关系看:时期指标受时期长短影响(成正比),时点指标一般与时点间隔长短无直接影响。7/24/20238第四章综合指标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⒈总量指标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⑴同类现象才能加总

⑵明确总量指标的含义

⑶在统计汇总时,必须有统一的计量单位⒈总量指标计算应注意的问题⑴同类现象才能加总⑵明确总量指标的含义⑶在统计汇总时,必须有统一的计量单位7/24/20239第四章综合指标即根据反映现象的性质不同分:1.实物单位即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计量单位。①自然单位:人、辆②度量衡单位:千克、吨③双重单位或多重单位:千瓦/台④复合单位:吨公里

2.货币单位①现行价②不变价3.劳动单位:工时、工日7/24/202310第四章综合指标四、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总量指标⒈总产值: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加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⒉增加值:企业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增加的价值。增加值=总产值-中间投入⒊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⒋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GNP):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收入净额7/24/202311第四章综合指标第二节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三、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7/24/202312第四章综合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⒈概念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比率,表明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⒉作用:⑴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比例关系⑵使不能直接对比的事物进行比较⑶便于记忆7/24/202313第四章综合指标⒊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⑴有名数:以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同时使用。例: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人)⑵无名数:一种抽象化的数值①系数②倍数③成数:1成=10%④百分数:%1/100⑤千分数:‰1/1000

百分点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实际工作中常用,但并不是相对数7/24/202314第四章综合指标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一、结构相对指标1.定义

在统计分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也称比重。

7/24/202315第四章综合指标公式

说明⒉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数之和为1⒊用来分析现象总体的内部构成状况。⒈为无名数;7/24/202316第四章综合指标例:据统计,美国洛克菲勒、摩根等十大财团控制的资产总额,约占全国资产总额的30%;在日本,三菱、三井、住友等六大财团,控制了全国总资产的25%左右.7/24/202317第四章综合指标(二)比例相对指标(协调相对数)⒈定义同一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反映总体内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态。⒉计算:在上例中某班男女生比例为3:1。7/24/202318第四章综合指标例:我国某年国民收入使用额为19715亿元,其中消费额为12945亿元,积累额为6770亿元。则7/24/202319第四章综合指标(三)比较相对指标⒈定义

由不同单位(国家、地区、企业、个人等)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用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比较相对指标=⒉计算:

中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美国为937万平方公里,两者之比为7/24/202320第四章综合指标(四)强度相对指标⒈定义

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用来表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普遍程度。强度相对数=⒉计算7/24/202321第四章综合指标

强度相对数的计量单位:

2、无名数:强度相对数:一般用﹪、‰表示。正、逆强度相对指标例:1998年末我国人口密度例:某城市人口为100万人,设零售商店有5000个,计算该城市零售商业网点密度。1、多数情况下为有名数7/24/202322第四章综合指标正指标:5000个/100万人=5(个/千人)说明每千人中有5个为居民生活服务的零售商店;逆指标:100万人/5000个=200(人/个)说明每个商店所服务的居民人数为200人。7/24/202323第四章综合指标(五)动态相对指标⒈定义也称发展速度,指同类现象(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对比,表明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的综合指标。⒉计算:7/24/202324第四章综合指标

又称计划完成率、计划完成百分比(数)。它是以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对比,借以观察计划完成程度。⒈计划完成相对数的一般公式分子—分母:表明计划执行的绝对效果(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7/24/202325第四章综合指标⒉计划完成相对数的计算⑴根据总量指标计算例:某厂2009年3月计划完成工业增加值200万元,实际完成220万元,则:A.短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年度内计划):一是计划数与实际数是同期的,说明计划执行的结果。

7/24/202326第四章综合指标

二是计划期中某一段实际累计数与全期计划数对比,说明计划执行进度。

例:某企业2009年计划产量为10万件,而实际至第三季度末已生产了8万件,全年实际共生产11万件。则7/24/202327第四章综合指标B.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检查(五年计划)累计法:计划任务规定全期应完成的累计数公式:五年计划期间累计完成数/五年计划规定的累计数100%检查内容:1.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

2.计算提前完成时间水平法:计划规定末期应达到的水平公式:计划末期实际达到的水平/计划规定末期应达到的水平100%7/24/202328第四章综合指标例:某市计划“十五”期间要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0亿元,计划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为:其中,2005年各月份实际完成情况为(单位:亿元):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合计投资额(亿元)11.411.912.512.813.161.7月份123456789101112投资额1.11.01.21.11.11.11.21.21.31.10.90.8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0亿元7/24/202329第四章综合指标

要求计算:

⒈该市“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完成程度;⒉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解:提前完成计划时间:因为到2005年10月底已完成固定资产累计投资额60亿元(61.7–0.8–0.9=60),即已完成计划任务,提前完成计划两个月。7/24/202330第四章综合指标计算提前完成时间(水平法)例1:计划规定某产品2009年产量达到120万吨,实际执行结果从2008年7月到2009年6月已达到120万吨,则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为6个月。例2:某产品按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产量应达到450万吨,计划执行情况如下:7/24/202331第四章综合指标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上半年下半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产量3003201701901001001101201201201301307/24/202332第四章综合指标

⑵根据相对指标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完成率=实际完成数(%)/计划数(%)

=÷=动态相对数/计划任务相对数

7/24/202333第四章综合指标例1:某厂2006年产量计划完成110%,2006年产量计划比2005年增长8%,则产量2006年同2005年比增长%?解:110%108%=118.8%即增长18.8%(2005年实际为x,2006年计划为108%*x,2006实际为110%*x*108%)7/24/202334第四章综合指标

例2:某厂计划2000年劳动生产率要比上年提高4%,实际提高5%,则即:超额0.96%完成计划。7/24/202335第四章综合指标例3:某企业计划产品单位成本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6%,则即:成本降低率比计划多完成1.05%。计划完成率=(1+实际提高率)/(1+计划提高率)或=(1-实际降低率)/(1-计划降低率)7/24/202336第四章综合指标⑶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公式=实际水平/计划水平100%例:甲地区2006年计划国内生产总值为120亿元,年平均人口为600万人,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情况如下表:项目计划数实际数计划完成(%)GDP120132110第一产业1012120第二产业6573112.3第三产业4547104又知该地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2亿元,乙地区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0亿。7/24/202337第四章综合指标

(1)结构相对指标:第一产业=12/132=9.1%

第二产业=73/132=55.3%

第三产业=47/132=35.6%

(2)比例相对指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6.08:3.92

(3)比较相对指标(%)=2006年甲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006年乙地区国内生产总值=132/150=88%

7/24/202338第四章综合指标(4)强度相对指标:

甲地区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人口总数=132/600=2200元/人

(5)动态相对指标:

甲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甲地区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甲地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00%=132/122=108.2%

(6)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全部国内生产总值=132/120=110%7/24/202339第四章综合指标三、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1、正确选择对比的基础2、注意指标的可比性3、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使用4、多种相对指标结合使用7/24/202340第四章综合指标正确选择对比的基础;经济效益指数=某经济效益指标实际值该经济效益指标标准值价格定基指数=某期价格水平某固定基期的价格水平本单位历史水平本行业(全国)平均(先进)水平经济发展、价格水平均较为正常的时期7/24/202341第四章综合指标注意指标间的可比性2006年的工业总产值(2006年价格)1980年的工业总产值(1980年价格)1980年中国的国民收入(人民币元)1980年美国的国民收入(美元)7/24/202342第四章综合指标相对指标应当结合总量指标使用相对指标抽象掉了具体的数量差异:1:2=50%10000:20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