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促反应影响因素改课件_第1页
酶促反应影响因素改课件_第2页
酶促反应影响因素改课件_第3页
酶促反应影响因素改课件_第4页
酶促反应影响因素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酶反应速度不同的酶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速度曲线都不一样,但大致相似以产物浓度对反应时间作图,可得到酶促反应速度曲线0酶反应速度正确的酶促反应速度应该是在反应初期短时间内的反应速度,即反应初速度一.底物浓度的影响(一)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对于简单的酶反应,当酶浓度和其他条件恒定时:一.底物浓度的影响(一)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对于简单的酶反应,当酶浓度和其他条件恒定时:v[S]0Vmax零级反应一级反应混合级反应该曲线可以用米氏方程来描述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在酶浓度,pH,温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在低底物浓度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一级反应特征。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几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Vmax),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表现为零级反应。(二)米氏方程v

=Vmax·[S

]Km

+

[S

](二)米氏方程3.米氏方程中常数的意义(1)Vmax——

最大反应速度

∴Vmax与酶浓度成正比,v

=Vmax·[S

]Km

+

[S

](二)米氏方程3.米氏方程中常数的意义(2)Km——米氏常数

Km的值是当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的一半时的底物浓度。所以Km的单位为浓度单位。Km是酶的特征常数,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Km值越大,亲和力越小。

v

=Vmax·[S

]Km

+

[S

]由米氏方程可知,当反应速度等于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即V=1/2Vmax,Km=[S]上式表示,米氏常数是反应速度为最大值的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因此,米氏常数的单位为mol/L。如酶能催化几种不同的底物,对每种底物都有一个特定的Km值,其中Km值最小的称该酶的最适底物。(二)米氏方程3.米氏方程中常数的意义(2)Km——米氏常数

v

=Vmax·[S

]Km

+

[S

]三.pH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pH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较大:pH影响酶分子极性基团的解离,也就影响了酶与底物的结合及催化。

pH影响底物的解离,从而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极度pH的条件引起酶分子构象的改变,甚至引起变性。0最适pHpHv三.pH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酶的最适pH一般在7左右也有很多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只有1.5酶的最适pH并非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与底物的种类、浓度等因素有关三.pH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四.温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温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具有双重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会加快。

和一般化学反应相同,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前,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是原来的1~2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蛋白会失活,使反应速度下降。绝大多数酶在60℃以上即失去活性。四.温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vt0最适温度不同酶的最适温度也不一样动物酶的最适温度一般在35~40℃,植物酶为40~50℃。酶的最适温度并非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与底物、作用时间等因素有关四.温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五.激活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激活剂: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无机离子

主要是金属离子,它们有的本身就是酶的辅助因子,有的是酶的辅助因子的必要成分。如激酶需要Mg2+激活唾液淀粉酶需要Cl-激活五.激活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激活剂: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有机小分子一些还原剂,如抗坏血酸、半胱氨酸,使含-SH的酶处于还原态。金属螯合剂,如EDTA(乙二胺四乙酸),可络合一些重金属杂质,解除它们对酶的抑制,从而使酶活升高。六.抑制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引起抑制作用的物质称为抑制剂。抑制作用可分为两大类:可逆抑制作用

不可逆抑制作用

(一)可逆抑制作用

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三种类型: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酶与抑制剂非共价地可逆结合,当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除去抑制剂后酶的活性可以恢复,这种抑制作用叫可逆抑制作用。(一)可逆抑制作用

某些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相似,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并与之结合,从而减少了酶与底物的结合,因而降低酶反应速度。这种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1.竞争性抑制作用E+SESE+P+IEI(一)可逆抑制作用1.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中,Vmax不变,Km增大可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使整个反应平衡向生成产物的方向移动,因而能削弱或解除这种抑制作用。(一)可逆抑制作用1.竞争性抑制作用丙二酸与琥珀酸结构类似,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类抗生素)与对-氨基苯甲酸的结构相似,后者是细菌合成维生素B11——叶酸的原料,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底物,因此前者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了叶酸的生物合成。由于人体能直接利用食物中的叶酸,而细菌不能,只能自已合成,所以磺胺药能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一)可逆抑制作用某些抑制剂结合在酶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酶与底物结合后还能与抑制剂结合,同样酶与抑制剂结合后还能与底物结合。但酶分子上有了抑制剂后其催化功能基团的性质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酶活性。这种作用称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2.非竞争性抑制作用E+SESE+P+IEI+IESI+S(一)可逆抑制作用2.非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中,Vmax变小,Km不变这种抑制作用不能用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来消除。(一)可逆抑制作用2.非竞争性抑制作用例如:金属络合剂如EDTA、F-、CN-、N3-等可以与络合金属酶中的金属离子,从而抑制酶的活性。(二)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以共价键不可逆地与酶相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这种抑制作用叫不可逆抑制作用。不可逆抑制剂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去除。(二)不可逆抑制作用常见的不可逆抑制剂:碘乙酸(ICH2COOH)

是一种烷化剂,可使巯基烷化:

E-SH+I-CH2COOH→E-S-CH2COOH+HI

所以它是巯基酶的抑制剂。如抑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脲酶、a-淀粉酶等

(二)不可逆抑制作用

有机磷化合物

可使-OH磷酯化,所以它是活性中心有Ser残基的酶的抑制剂。常见的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敌百虫,它们杀灭昆虫的机理就在于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该酶的作用是将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水解。若它被抑制,会导致乙酰胆碱的积累,使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昆虫的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中毒致死。常见的不可逆抑制剂:酶与某些疾病发生的关系酶在疾病诊断上的应用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固定化酶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酶在医药学上的应用皮肤乳白色,毛发淡黄或银白色,瞳孔淡红,虹膜淡灰或淡红,半透明视网膜缺乏色素。1.酪氨酸酶缺陷——白化病2.胱硫醚合成酶缺陷——同型胱氨酸尿症多发性血栓形成,晶体脱位,身体瘦长,蜘蛛样指(趾),轻中度智力低下。智力低下,60%患儿有脑电图异常,头发细黄,皮肤色淡和虹膜淡黄色,惊厥,尿有“发霉”臭味或鼠尿味。3.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苯丙酮酸尿症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