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2课件_第1页
第3章-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2课件_第2页
第3章-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2课件_第3页
第3章-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2课件_第4页
第3章-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27/23/20234第3章2(3)标出图中电压、电流的正方向。如图3.4.4(b)所示。2.求电压增益由图可以看出,7/23/20235第3章2式中R’L=Rc//RL所以:7/23/20236第3章2例3.4.1如图3.4.4a的电路,若BJT为3DG6,已知在Q点上的β=40,计算电压增益。

解:(1)确定Q点因已知β,故可用简单计算法确定Q点:7/23/20237第3章2IE≈IC=βIB=40×40μA=1.6mAVCE=VCC-ICRc=12V-1.6mA×4k=5.6V(2)求r

be,利用式(3.4.6b),得:7/23/20238第3章2(3)求利用式(3.4.7),得7/23/20239第3章23.输入、输出电阻的计算输入电阻计算由图(3.4.5)所示,[转12]7/23/202310第3章27/23/202311第3章2由于Rb>>rbe,所以,Ri≈rbe。按图3.4.4(a)所给数据,可得:

Ri=Rb∥rbe=300kΩ∥0.866kΩ≈0.866kΩ7/23/202312第3章2(2)输出电阻的计算如图3.4.6所示,根据输出电阻的定义式,当测试电压加在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时,由于cJ处于反向偏置,故Ib=0,所以Ic=0,得:[转15]7/23/202313第3章27/23/202314第3章2因已知Rc=4kΩ,故Ro=4kΩ。7/23/202315第3章2讨论:(P100)对于放大电路来说,一般要求输入电阻高一些,特别是在信号源内阻Rs较大的场合,作为放大电路输入级来说有为重要;对于输出级来说,则往往需要输出电阻Ro越小越好,从而可以提高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在分析、设计放大电路时,应全面的加以考虑。7/23/202316第3章24.两种分析方法的比较①图解分析法可用来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动态,主要用于静态分析,可以很方便、直观的设计Q点;②当输入的交流信号幅度较小或晶体管基本工作在线性区时,应用小信号模型(微变等效电路)。③当输入的交流信号幅度较大,晶体管工作区延伸到非线性区时,应采用图解分析法。7/23/202317第3章23.5放大电路工作点的稳定如前所述的固定偏置电路,当基极偏置电阻Rb确定以后,Q点已经确定,只要Rb选择合适,即可获得合适的Q点。但是,当更换晶体管或是环境温度发生变化引起管子参数变化时,Q点的位置将引起变化,甚至使Q点移到不合适的位置而使放大电路无法正常工作。7/23/202318第3章2为使在更换晶体管或是温度变化引起管子参数变化时,不影响放大电路正常工作(即使Q点的位置基本不变),必须设计能自动调整工作点的偏置电路。7/23/202319第3章23.5.1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1.温度对晶体管参数的影响(观看教学课件:温度对晶体管V-I特性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晶体管的参数将发生下列变化:(1)VBE的温度系数为:-(2~2.5)mV/oC。VBE的减小通过IB使Q点的位置上移(此处VBE的减小是指eJ实际所需的工作电压减小)。7/23/202320第3章2(2)温度每升高1oC,β值将增加0.5%~1.0%左右。β值的增大使输出特性曲线的间隔变宽,Q点的位置上移。(3)温度每升高10oC,ICBO增大约一倍(即ICEO增大约一倍)。从而使IC升高,Q点的位置上移。但因为ICBO较小,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综上所述:温度的变化将使Q点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放大电路的正常工作。7/23/202321第3章23.2.5射极偏置电路

(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由上分析可知,稳定工作点其实就是稳定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C。其稳定电路如图3.5.1所示。1.电路组成与要求(1)组成:在放大电路的基极加一下偏置电阻Rb2;在发射极到地之间串联一个电阻R

e。[转24]7/23/202322第3章2[转27]7/23/202323第3章2(2)要求:要使放大电路具有稳定Q点功能,必须满足:I1>>IB(I1为流过Rb1、Rb2的直流电流)2.稳定过程因为I1>>IB,所以,晶体管的基极电位近似为:7/23/202324第3章2当温度升高时,其稳定过程如下:从而保持IC基本不便,Q点基本稳定。

上述过程,实际上就是第七章要讲的负反馈过程。7/23/202325第3章23.实际情况在实际应用中,I1、VBE应满足下列要求:I1=(5~10)IB(3.5.1)

VB=(3~5)V

(3.5.2)7/23/202326第3章24.例3.5.1试近似估算图3.5.1的Q点,并计算它的电压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解:(1)求静态工作点

因7/23/202327第3章2所以

VCE=VCC-ICRc-IERc≈VCC-IC(Rc+Re)(3.5.3)IB=IC/β利用上式可以分别求得Q点处的IC、IB及VCE。7/23/202328第3章2(2)求电压增益在计算之前,应首先画出放大电路的小信号(微变)等效电路,其过程:①画出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画图(3.5.1)的交流通路);图中Rb=Rb1∥Rb2,R'L=Rc∥RL。[转31]7/23/202329第3章27/23/202330第3章2②画出放大电路的小信号(微变)等效电路(如图3.5.2所示);③计算增益P104[转33]7/23/202331第3章27/23/202332第3章2(3)求输入、输出电阻①输入电阻计算,如图3.5.3所示;7/23/202333第3章27/23/202334第3章2由此可见,加入电阻Re之后,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提高了。7/23/202335第3章2②输出电阻计算,如图3.5.4所示;先求出R'o,然后再与Rc并联,即可求得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Ro.在基极回路和集电极回路里,根据KVL(回路电压定律)可得:7/23/202336第3章27/23/202337第3章27/23/202338第3章27/23/202339第3章2例如,当BJT的=60,rce=100k,rbe=1k,

Re=2k,Rs=0.5k,Rb1=40kΩ,

Rb2=20kΩ,R's=Rs//Rbl//Rb2=0.48kΩ,则由式(3.5.6)可算得R'o=100[1+60×2/(1+0.48+2)]kΩ=3.55MΩ可见R'o的数值是很大的。7/23/202340第3章2由此例可知,当BJT的基极电位固定,并在射极电路里接一电阻Re,便可提高输出电阻,亦即提高电路的恒流特性。第6章所要讨论的微电流源,正是利用这一特点而构成的。书中的解法有些复杂,也可以这样解:7/23/202341第3章27/23/202342第3章23.6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3.6.1共集电极电路(射极输出器)原理电路如图3.6.1(a)所示,交流通路如图3.6.1(b)所示。7/23/202343第3章27/23/202344第3章27/23/202345第3章21.电路分析(1)求Q点根据图3.6.1(a),在基极回路中,按电压方程式:VCC=IBRb+VBE+VE式中VE=IERe=(1+β)IBRe,为晶体管发射极的直流电位。7/23/202346第3章2

此外,再有IC=βIB及VCE=VCC—ICRe可求出IC和VCE。7/23/202347第3章2(2)电压增益小信号等效电路如图3.6.2所示。[转50]7/23/202348第3章27/23/202349第3章2将式(3.6.1)中的代入式(3.6.2),得7/23/202350第3章2一般,βR‘L>>rbe,故射极输出器的电压增益近似等于1,而略小于1。原因是:的关系,因此总是略小于。由于射极输出器的电压增益接近于1,且和同相位,因此,射极输出器由称为电压跟随器。7/23/202351第3章2(3)输入电阻

如图3.6.3(a)所示。

由于7/23/202352第3章2

有因β>>1及βR'L>>rbe,则

由此可见,射极输出器与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相比,其输入电阻高得多。7/23/202353第3章2(4)输出电阻

计算输出电阻的等效电路如图3.6.3(b)所示。按输出电阻定义式:在测试电压的作用下,相应的测试电流为:7/23/202354第3章27/23/202355第3章2上式中,(R's+rbe)/(1+β)为基极回路电阻(R's+rbe)折合到射极回路时的等效电阻。通常有Re>>(R's+rbe)/(1+β)及β>>1所以

R

o≈(R's+rbe)/β7/23/202356第3章2例如:当BJT的β=50,rbe=1kΩ,Rs=50Ω,Rb=l00kΩ,R's=Rs//Rb=50Ω时,算得Ro=21Ω。这个数值表明,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电阻是很低的,一般在几十欧到几百欧的范围内。为了降低输出电阻,应选用β较大的BJT。7/23/202357第3章2(5)射极输出器的特点电压增益小于1而近似等于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小低。该电路虽然无电压放大能力,但仍具有电流放大能力,所以该电路仍具有功率放大能力。7/23/202358第3章22.复合管及其用途(1)复合管的构成a.同类型管的复合如图3.6.4所示,为NPN型复合晶体管,以图(a)为例,复合管的β值和rbe计算如下:[转61]7/23/202359第3章27/23/202360第3章2

rbe=rbe1+(1+β1)rbe2≈rbe1+β1rbe2PNP型复合晶体管如图3.6.4’所示(下页)7/23/202361第3章27/23/202362第3章2b.不同类型管的复合(互补型复合管)如图3.6.5所示,以图(a)为例,复合管的β值和rbe计算如下:rbe=rbe1

[转65]7/23/202363第3章27/23/202364第3章2(2)复合管的构成原则

a.把两只管子构成一只复合管,必须保证每一只管子的电流都能顺着各管的正常电流方向流动,否则,构成的复合管是错误的。7/23/202365第3章2b.向内流的复合管为NPN型复合管,向外流的复合管为PNP型复合管;的流向由T1的决定,即复合管的导电极性取决于第一只管子。c.复合管的β≈β1β2;d.同类型复合管,rbe≈rbe1+β1rbe2;互补型复合管,rbe=rbe17/23/202366第3章2(3)复合管的用途a.可以提高单管的输入电阻(同类型复合管)。b.解决大功率管的配对难的问题。c.解决大功率管β值小的问题。一般大功率晶体管的β值都比较小,在要求工作电流较大的场合(电源调整管),必须使Ib较大,但Ib只有μA数量级,这时必须采用复合管。7/23/202367第3章2复合管因其等效电流放大系数很高,等效输入电阻亦很高,特别是当它制成集成器件时,使用方便而受到拥护的欢迎。复合管又称为达林顿管。7/23/202368第3章23射极跟随器(电压跟随器)的用途a.输入级: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或前级)索取信号电流;b.中间变换级:实现前后级的阻抗匹配;c.输出级:提高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7/23/202369第3章23.6.2共基极放大电路如图3.6.6(a)所示(分析图中原件及其作用)。图(b)为其交流通路。1.求Q点画出直流通路如图3.6.7所示,同于前述的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转74]7/23/202370第3章27/23/202371第3章27/23/202372第3章27/23/202373第3章22.求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P112)画出微变(小信号)等效电路如图3.6.8所示。a.电压放大倍数[转76]7/23/202374第3章27/23/202375第3章2由式(3.6.8.)可以看出,共基极放大电路与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相比,大小相等,只差一个负号,共基极放大电路是一个同相放大电路。7/23/202376第3章2b.输入电阻

根据图3.6.8所示,7/23/202377第3章27/23/202378第3章2c.输出电阻根据图3.6.8所示,Ro=rcb∥Rc,由于rcb是晶体管集电极到基极的交流电阻,而集电结又是反偏的,所以rcb>>Rc,故Ro=rcb∥Rc≈Rc7/23/202379第3章2综上所述:共基极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大(大小与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相同),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与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相同;无电流放大能力(α=Ic/Ie≈1)。7/23/202380第3章23.6.3三种基本组态的性能比较如表3.6.1所示。(P114~115)7/23/202381第3章27/23/202382第3章27/23/202383第3章23.7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3.7.1单节RC电路的频率响应1.RC低通电路的频率响应RC低通电路有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构成,如图3.7.1所示。7/23/202384第3章27/23/202385第3章2(1)高频响应如式(3.7.1)所示(推导该式),式(3.7.1)中的s为复变量,s=jω=j2πf,高频电压增益为:7/23/202386第3章2上式的幅值AVH和相角分别为:a.幅频特性(响应)①当f<<fH时7/23/202387第3章2用分贝(dB)表示则为20lgAVH≈20lg1=0dB这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零分贝线,如图3.7.2(a)所示。②当f>>f

H时[转91]7/23/202388第3章2[转91]7/23/202389第3章2[转95]7/23/202390第3章2用分贝(dB)表示则为20lgAVH≈20lgfH/f这是一条斜率为-20dB/十倍频程的斜线,如图3.7.2(a)所示。由上两条直线构成的折线,是近似的幅频特性。图中f

H对应于两条直线的交点,称之为转折频率。7/23/202391第3章2又有式(3.7.4)可知,当f=f

H时,即在fH处,电压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区时的1/(即0.707)倍,故fH又是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7/23/202392第3章2b.相频特性(响应)如图3.7.2(b)所示①f<<fH时,→0o,得一条=0o的直线。此时,的相位差等于零。②f>>fH时,→-90o,得一条=-90o的直线。此时,的相位差等于-90o。7/23/202393第3章2③f=fH时,=-45o。由上三点分析可知,在0.1fH~10fH之间,为一条斜率为-45o/十倍频程的直线。如图3.7.2(b)所示。7/23/202394第3章22.RC高通电路的频率响应RC高通电路如图3.7.3所示。7/23/202395第3章2由上式可得低频区电压增益的幅值AVL和相角分别为如图(3.7.4)所示,图(a)为其幅频响应7/23/202396第3章2a.幅频特性(响应)①当f>>fL时用分贝(dB)表示则为20lgAVH≈20lg1=0dB这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零分贝线,如图(3.7.4)(a)所示;[转99]7/23/202397第3章27/23/202398第3章2②当f<<f

L时用分贝(dB)表示则为20lgAVH≈20lgf/fL这是一条斜率为20dB/十倍频程的斜线,如图3.7.4(a)所示。由上两条直线构成的折线,是近似的幅频特性。7/23/202399第3章2图中f

L对应于两条直线的交点,称之为转折频率。又有式(3.7.9)可知,当f=f

L时,即在fL处,电压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区时的1/(即0.707)倍,故fL又是放大电路的下限频率。7/23/2023100第3章2b.相频特性(响应)如图3.7.4(b)所示①f>>fL时,→0o,得一条=0o的直线。此时,的相位差等于零。②f<<fL时,→90o,得一条=90o的直线。此时,的相位差等于90o。7/23/2023101第3章2③f

=fL时,=45o。由上三点分析可知,在0.1fH~10fH之间,为一条斜率为-45o/十倍频程的直线。如图3.7.4(b)所示。7/23/2023102第3章27/23/2023103第3章23.7.2单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响应)1.BJT的小信号建模(1)模型的引出如图3.7.5(a)所示。(了解等效电路中的各元件)。7/23/2023104第3章27/23/2023105第3章2rbb':基区的体电阻,通常约为50~300Ω;rb'e:为发射结的小信号交流电阻,实际值约为几十Ω;Cb'e:为发射结结电容,小功率管约为几十~几百pF;rb'c:集电结小信号时的交流电阻,此值一般约为100kΩ~10MΩ;7/23/2023106第3章2Cb'c:为集电结结电容,约为2~10pF;gm:受控电流源,iC受控于。在高频的情况下,rb‘c的数值很大,与Cb’c并联时可以忽略不记;而rce与负载并联,而rce>>RL,rce也可以忽略不记,这样可得到图3.7.5(a)的简化模型,如图3.7.5(b)所示。图3.7.5(b)又称为混合π型高频小信号模型。7/23/2023107第3章27/23/2023108第3章2(2)参数的获得a.rbe=rbb'+rb'e、rb'e=(1+β0)VT/IE,(β0由β来,这里主要是加以区别)b.gm---称为互导(跨导)c.结电容Cb'c、Cb'e。Cb‘c,就是手册中的Cob。Cb’e可用(3.7.17)式求得。Cb‘c=gm/2πfT(3.7.17)7/23/2023109第3章2(3)BJT的频率参数如图(3.7.7)'所示。7/23/2023110第3章2a.共发射极截止频率fβfβ:表示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