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_第1页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_第2页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_第3页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_第4页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本章知识要点1、过渡时期及其社会性质。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3、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原则方针和步骤。◆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依据步骤。

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6、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1、过渡时期的含义(1949-1956)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2、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新民主义社会、一、新民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3、经济特征: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主要三种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4、阶级构成:工人、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5、政治特征:无产阶级领导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的联合专政6、国际上:苏联社会主义对中国支持和援助一、新民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结论:新民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及其理论依据初步的设想: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及其理论依据1、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土地改革完成后①1953-1956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内容特点实质

1953-1956年,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上海偷漏税工商业户京津沪等9城市有“五毒”行为的工商业户82%99%76%天津偷漏税工商业户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及其理论依据1953-1956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上海大康药房资本家王康年,借西药供应紧张,抗美援朝战争又急需西药之机,先后向65名干部行贿,骗取国家大量订货。他把过期失效的药品卖给志愿军,而前线急需的药品,则迟迟不发货,造成许多伤员死亡。

1953年2月上海市人民法庭判处其死刑。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12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复兴之路——中国新生》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明确有一个过渡时期的问题和变革所有制的方法。(暴力没收和和平赎买)列宁: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过渡到苏维埃制度;合作化形式使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赎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不可转移的、必要的”过渡形式。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案例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在国民经济中,旧式农业和手工业占90%,现代工业只占10%。钢铁工业,由于国民党撤离大陆时的破坏,1949年全国只生产15.8万吨钢,人平均占有钢产量0.58市斤。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只有少数几个城市有一些机械工厂,而且都是小厂,只能生产一些皮带车床等简单机电产品。能源工业也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1949年,全国年发电量为43亿度,平均每人每年仅有8.6度;全国年煤炭产量为0.32亿吨;全国原油产量仅有12万吨。交通运输破坏严重。旧中国共修铁路2.l万余公里,到新中国成立时,几乎没有一条可以全线通车。旧中国共修公路约13万公里,但能通车的不到80%。上海海运的总吨位只有14.5万吨。解放前夕,全国共有拖拉机401台,化肥的年产量不到3万吨,大约10个农业人口才有一头耕畜,粮食平均亩产只有136斤。教育非常落后。旧中国80%以上的人是文盲,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通常只在20%左右。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自然科学基础十分薄弱,科技人员数量很少,学科门类不全,密切结合生产和新兴的学科部门几乎完全空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工业资本比重20%500人以上工厂比重0.1%手工性质的工厂80%70%10人以下工厂比重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民因经营不善或天灾人祸等再次沦为赤贫,农村中开始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现象。1949-1952年,山西省忻县有8253家农户出卖土地和房屋,占总农户的19.55%。

1949-1952年,山西省静乐县五区19个村中有471户新中农因出卖土地降为贫农,占总农户的11%。1950年浙江省杭县临平区土改工作队带领农民进行分田

“我们所以必须这样做,是因为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借以达到大规模地出产各种工业和农业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着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有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最后地巩固人民政权,防止反革命复辟这些目的。”

——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进一步具体化了,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现在能够而且应该把两种办法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不文明的资本家,……无情地加以惩治;另一方面对文明的资本家,对那些肯接受并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能精明干练地组织真正以产品供应千百万人的大企业而对无产阶级有益的资本家谋求妥协或向他们实行赎买。”

——列宁:《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1918年)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背景:

(1)小农经济的局限性;(2)土地改革后,农村农民积极性高涨,能够也必须积极引导;(3)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居领导地位,可以控制国民经济的脉搏。(一)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道路:合作化改造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改造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形式及步骤:

①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底:发展互助组为中心;②1954年到1955年下半年:大办初级社;

③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高潮,高级社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生产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入社农户96.3%(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道路:国家资本主义2、方针:“和平赎买”“和平赎买”的具体形式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分配利润(四马分肥)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定息制度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性和意义可能性:首先,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产阶级长期保持的统一战线的关系,将对抗行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

再次,我国已经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意义:A、利于发挥工商业的积极作用

B、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C、利于发挥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带有很大社会主义性质的,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三个步骤初级形式工业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经销、代销高级形式—公私合营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四马分肥资本家红利20.5%国家税收34.5%企业公积金30%职工福利15%定息制度

在分红问题上,国家对私股实行支付固定股息制度,资本家按照合营时的私股份额每年领取固定息率5%的“定息”。私股共24亿元,从1956年起,国家每年支付5%的定息,支付期限10年。到1966年国家共支付32.5亿元。

华北区百货公司等单位向私营企业的订货档案。同仁堂.flv案例:同仁堂的新生1956年1月13日,北京国药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乐松生手捧大红喜报代表北京市工商界人士向毛泽东报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首先,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使他们认识到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使他们了解党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其次,本着“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与资本家及资方人员以必要的工作安排,使他们逐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

案例: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记者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缺点和偏差

1)在社会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2)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把公有化程度作为衡量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而非生产力作为标准。3)在方法和步骤上,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实施“一刀切”,淡化了工业化;4)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就是国家下达指令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起了无所不包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