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文教学思路_第1页
浅析作文教学思路_第2页
浅析作文教学思路_第3页
浅析作文教学思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作文教学思路

首先、要培养学生作文的意识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用的写作能力。实际生活中,不少学生怕作文,不少老师怕上作文课。学生怕作文是因为每次作文都是老师强加在头上的作业,并非发自内心的想说想写;教师怕上作文课则因为每次作文课后,都很难看出学生有什么长进,指导细了,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是千篇一律,指导粗了,交来的作文又是缺胳膊少腿,文理不通。确实难于把握,可是有时,当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可以用书面语言表达解决问题时,却想不到运用这个工具,学生学了写作,却没有实际应用的意识。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就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指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在语言实践中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文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有密切联系,是有为而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写作的动力,驱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完成作文。此时,学生参加作文训练,就不再是一种应付作业的行动,而是一种自觉的语言实践行为了。在作文指导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观察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由口述到手写,不断加强作文训练。

其次、让学生投身生活,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而有些教师却不准或不敢让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他们一味采用封闭的教学模式,或专注于模仿范文,套用“路子”,让学生在一个预定的框子中比划拳脚;或在“创设情境”的幌子下虚构“生活”,模拟“生活”,让学生只靠想象和虚构来制造“吹牛”作文。这种脱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闭门造车”的教学方式,无异于“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孰不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打破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把学生引入校园内外那片沸腾的生活海洋。首先要让学生投身生活,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为民服务等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感悟生活;其次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交流会、学生文社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和各种校园游戏活动;第三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寻找生活场面,选取精彩镜头,勤记观察日记,积累作文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再次、减少束缚,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1、作文教学,从内容、要求,以至表达形式都不能统一得太死,强求一致,更不能造成学生思维僵化。例如:写记事的文章,不管事情的具体情况如何,都得先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接着写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更有甚者,有些作文指导课,不仅为学生规定了详细的写作提纲,而且对用什么词语也一一暗示。结果,学生只能按老师的语言写老师的思想,把生动的作文训练变成了一种枯燥乏味的文字作业,学生的作文也就无半点个性可言。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通了文章而仅能像鹦鹉学舌一般说些什么,这尤其是毫无意义的事”。所以说,语言是表现人的个性的重要形式和媒介。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写得充实生动。让学生在通过亲身经历,直接参与,在活动中思考,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产生思想,这样学生才有各自的真切感受,作文才能有血有肉,富有个性。

2、在作文教学中,还应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允许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内容,自由组合坐在一起,有时让他们找自己的好朋友商量,有时把选材相同或相近的编为一组,让他们去交流各自不同的想法,这样组织形式,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个人的心情舒畅,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愉快交谈,本来枯燥的教学气氛,就能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个性自然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最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奉命作文”,作完“交差”,敷衍了事,而教师把一大堆作文收来,花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学生作文斟词酌句修改成“满篇红”,大多数学生拿回作文只看一下评语和分数,很少去探究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改自己的作文,结果是,老师费尽心思竟然是前功尽弃。“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改的能力,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作文的能力,是终身受用的。”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话击中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阐明了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作文教学也要创新,这也充分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在学生自改作文的过程中,老师应引导他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进而修改文章:

(1)文章思想内容是否健康;

(2)文章与中心是否相符;

(3)文章结构是否完整,主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妥当,前后是否呼应,过渡是否自然;

(4)用词造句是否恰如其分,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等。

(5)能否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等。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