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分享(3)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分享锺露_第1页
教学设计分享(3)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分享锺露_第2页
教学设计分享(3)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分享锺露_第3页
教学设计分享(3)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分享锺露_第4页
教学设计分享(3)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分享锺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分享(3)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分享:锺露露科目华文日期23/03/2014时间50分钟任课老师锺露露班级高一理学生人数45单元名称第三单元第十二课行行重行行教材来源高一华文(下)、视频学生学习条件之分析高一前段班学生。学习过唐诗、乐府诗,理解赋、比、兴手法。已认识《古诗十九首》的一般风貌,未阅读过《古诗十九首》。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赏析法、讲述法教学资源课本、板书、电脑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具体/行为目标(一)认知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2.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1-1能够赏析诗中描摹女子思念的复杂心理特征。2-1理解诗中的赋、比、兴手法。(二)技能3.能够掌握本诗的中心思想。3-1能够从诗句掌握诗歌抒发一个女子的离情思念。(三)情意4.体味诗歌的意境。5.领悟诗歌蕴含的哲理。4-1体味诗歌传达的长相思的惆怅意境。4-2通过朗读与背诵,体味诗歌的意境,陶冶性情。5-1领悟诗句蕴含“自劝”的人生哲理。时间分配节次年/月/日教学重点第1,2节2014/3/23掌握《行行重行行》的主题。深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让诗歌融入生活中。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时间分配(A)引起动机播放周传雄演唱的《黄昏》,用心听曲,体会歌词意境。板书:“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聚散都是缘,离合总关情。”提问:《黄昏》这首歌要表达什么?提问:板书的句子是老师听了《黄昏》后的感触,请同学从句中用两个字概括《黄昏》所要传达的重点。(离情)导语:离别的痛苦固然煎熬,别后的相思更加难堪。视频板书6′2′4-21-14-12-15-14-14-2(B)发展活动一、抄板书、朗读请一位学生将诗歌抄写在黑板上,同时请全体学生用心朗读两次,初步理解诗歌内容。(若学生未抄写完,教师可进行范读;或请个别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学生朗读时的情感基调和诵读节奏。)二、梳理诗歌大意提问:思考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提示:思妇的离愁别恨/思妇的相思情怀)提问:诗歌哪一些句子说明了离情或相思?(提示:这首诗歌质朴浅白,而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结合,故鼓励学生通过自行朗读,初步理解诗歌内容。让学生感受人人都可以读诗。)导语:《行行重行行》叙写一名女子与丈夫久别的痛苦,在相聚无期的煎熬中,她不禁猜想丈夫滞留异乡的原因,但这种猜想只会加重精神上的折磨,她敏感地觉察到自己容颜渐衰,这更令人心惊!在近乎绝望的心境中,只好宽慰自己要努力照顾好身体。诗歌中并没有“愁”“恨”的字眼,但是我们却可以感受到思妇离愁别恨,那么它是如何表现这种抽象的情感的呢?三、赏析“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我们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漫漫长天,幽幽古道,那远行的人走啊走啊,不停地走。前边的道路是无穷无尽的,而后边留下的那个人和他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从这里边就使你感受到一种把两个人越拉越远的力量。我们看看李后主的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板书),他用随处生长的春草来比喻离恨,说明离恨如春草之蔓延滋生,绵绵不绝,永无尽期。人走得愈远,空间的距离拉得愈大,但是离愁别恨却越是繁生,越是排除不了。结合“行行重行行”来看,你就会发现这句话里面深藏着无尽的离愁别绪。走了一程又一程的道路,我与你硬生生地离别。“与君生别离”就是直叙由于“行行重行行”所产生的痛苦了。“生别离”的“生”就是“硬生生”(板书)——硬生生地被分开了。这是课文的解释。比如现在我打开我手中的这本书,这不叫“硬生生”地分开,因为这两页本来就不是黏结在一起的,不用费力就把它们分开了。但我把这根粉笔掰开,这就叫“硬生生”地分开,因为它本来紧密地连接为一体,我是用力量硬把它分开的。这对于物体来说当然无所谓,但对于两个亲密无间的人来说,就是很大的痛苦了。所谓“生别离”,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可以提问学生)。人世间的别离有“生离”也有“死别”(板书),二者哪一个更令人悲哀呢?大多数人会说:当然是死别,因为生别还有希望再见,而死者是再也不能够复返了。还记得1996年轰动全国的案件,7岁的邓崧升放学后在食堂等候校车时失踪,至今18年了仍然没有消息。去年警方说相信小崧升尚在人间。我想,这个若是我的亲人,我会坚信他尚在人间,但是这种“生离”是非常痛苦的,你永远会期盼,要悲哀。而死,往往只是一恸而绝,因为它是一种无可挽回的生命终结,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心灵的悲苦也会慢慢地得到平复。那么“与君生别离”的这个“生别离”到底用哪一种讲法更好呢?同学们可以自己体会,这首诗既没有题目也没有作者,在语言上可以给读者提供多方面理解的可能性,同学们只须用直觉想象就行了,也许这两种感受同时都存在。“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说的是已经走了一段时间之后的事情。这就是《古诗十九首》的往复缠绵了,他在叙述了离别和离别的痛苦之后,又停下来进行一个反思。思妇以游子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和思妇为天涯。他说现在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有万里之遥,我在天的这一头,而你在天的那一头。我想起余光中的《乡愁》:“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这头”“那头”其实就是各在天涯,相隔着千山万水的画面。“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既然“各在天一涯”,那么今后还有再见面的可能性吗?他经过反思所得出的判断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道路如此艰险而且遥远,要想再见面是很难的了。要知道,假如仅仅是道路遥远,那么只要你有决心走下去,也许还能有一半的希望,然而现在存在了双重的困难,不但道路如此遥远,而且充满了艰难险阻——所谓“阻”,既可能是高山大河的自然界的险阻,也可能是东汉时期战乱流离的人世间的险阻。人的能力是多么有限,怎能敌得过这些无穷无尽的险阻呢!说到这里,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见面的希望了,然而思妇却不肯放下,她忽然从直接叙事之中跳了出来,用两个形象的比喻来表现她的无法决绝——“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看到这里,同学们可能猜不透诗句在表达什么了。因为前面所写都是用“赋”的手法,直接在叙写的口吻中传达一种感动的力量。但是,这里借用了物象,这是“比兴”的方法(板书)。(前一课文《孔雀东南飞》有比兴手法,这里可略作复习。“兴”就是见物起兴,就是由外在的景物引起你内心的一种兴发感动。“比”就是用这个东西来比那个东西,有比喻之说。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借孔雀起兴,孔雀失偶,徘徊反顾,让人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的起兴手法也给诗歌笼罩上一种悲戚气氛。)这里用了“胡马”和“越鸟”两个形象。在古诗和汉魏乐府中,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在绝望的悲哀之中突然插入两句从表现上看上文与下文都不甚连贯的比喻。可是,这两句能够使我们产生多方面的联想,作多方面的解释,这其实是一种很高明的艺术手法,也是古诗和汉魏乐府的一个特色。而且,在古诗和乐府中,这类比兴手法多半取材于自然现象。这两句用比兴的手法,说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都有思念故土的本能和情感。你看生长在北方的马儿即使离开了北方,但是一旦北风吹起来了便会依恋着北风嘶呜;生长在南方的鸟儿即使离开了南方,但是它做窝也要选择向南的树枝,作为离乡的游子,难道你不思念故土吗?因此说这两句的真正用意是暗示、提醒游子,鸟兽尚且有情,眷念故旧,我们有情的人岂会无情,一去不回头呢?古诗和汉乐府中的这一类比兴手法,往往给了我们很多联想,让我们和大自然接近了许多。“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经过“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么一个想像的飞扬回荡之后,现在她又回到了无法改变的现实之中,因此就产生了更深的悲慨。词人冯正中有一句词说“天教心愿与身违”(板书),事实与你的盼望往往是不相符合的。日子正在一天一天地过去,尽管你不放弃希望,尽管你希望他像鸟兽一样有情有义,尽管你打算等到海枯石烂的那一天,可是人生有限,你能够等得到那一天吗?在这里,“相去日已远”和前边的“相去万余里”似乎是一个重复,但实际上并不是简单重复。因为“万余里”虽然很远,但毕竟还是一个有限的数字,而且它所代表的只是空间,并没有时间的含义,而“日已远”三个字则进一步用时间去乘空间,所得数字就更是无穷无尽了。更妙的是,这“日已远”三个字又带出了下一句的“日已缓”,从而使我们感到:离人的相思与憔悴也是一样无穷无尽的。而且“衣带日缓”也含有一种尽管消瘦也毫无反省、毫无回顾的意念。柳永《蝶恋花》就更明确地说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板书)诗句表面上浅显易明,但隐含了一种深刻坚毅的感情,这就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诗歌的语言张力。“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身体既然已经虚弱了,难免一个人就会胡思乱想,远行的男子总是让空闺的妇人不放心。诗句是这样翻译的:天上的浮云遮闭了太阳,在外的游子顾不上返回故乡。“白日”于此比喻游子或思妇的丈夫,而“浮云”则指向一些如另有遇合等阻拦其归来的因素。“不顾”,不是不愿回来,而是不能回来,暂时顾不上回来。当然,这里的“游子不顾反”其实很可能就是因不愿返所以才不回来。但思念的这一方不埋怨他“不愿反”,却替他着想,说他是“不顾反”,这就是《古诗十九首》在感情上的温柔敦厚之处了。我们说这是女子非常失望的想象,因为前边所写的离别只是时间与空间的隔绝,两个相爱的人在情意上并没有阻隔,所以虽然离别,却也还有着一份聊以自慰的力量,而现在连这种自慰的力量也蒙上了一层阴影。她说,天上太阳的光芒那么强烈,但也有被浮云遮住的时候;那么,美好亲密的感情就没有被蒙蔽的时候吗?而且那远行的游子不是果然就顾不上回来了吗?“浮云蔽白日”历来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我觉得欣赏诗歌不要太复杂,太难,太复杂太难都不容易产生共鸣。“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两句看是对游子的表白,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呢!仿佛一个女子对着镜子和自己说,再这样下去真要老得没人要了。纵使你不甘心放弃,纵使你决心等到底,可是你有多少时间用来等待呢?时间在不停地消失,一年很快就到了岁暮,而人生很快也就到了迟暮。一旦无常到来,一切都归于寂灭,所有相思期待的苦心都将落空,这是多么令人恐惧而又不甘心的一件事!事实上,这又是人世间绝对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是多么平常而且朴实的语言,然而却带有如此强烈的震动人心的力量!它让我想起,在MH370事件上,等待消息的家属是无时无刻承受着思念和焦虑的煎熬,度日如年啊!“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接下来的结尾两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句话其实好凄凉,令人看了更是伤心。“弃捐”一词有二解。其一是思妇自言被夫君“抛弃”,让她伤心,所以一切都不要再提起了。其二甚至是带有将包括丈夫在内的一切都抛开的冲动,即是不理会久离不归的夫君,再也不要提起他。既然你已抛弃了我,那我也不再说什么了。为什么要“弃捐勿复道”呢?因为,说了不但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增加自己的悲伤,而且,对于那种无可挽回的事,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一切唠叨和埋怨都是多余的。“努力加餐饭”有人以为是女子对丈夫的叮咛,但我以为是女子说给自己听的话。人生是一个非常为难的选择,如果你在人之老和岁月之晚的双重恐惧之下还不肯放弃重逢的希望,那么唯一的一线指望就是努力保重自己的身体,尽量使自己多活一些岁月以延长等待的时间了。而且身体是爱情的“本钱”,对自己好一些,多爱自己一些有什么不好呢!我们说东汉末年到魏晋是人的觉醒时期,难道这人的概念里,不也包括女性吗?然而对于一个相思憔悴的人来说,要想加餐何尝容易!因此,就需要“努力”。所以这平平常常的“努力”两个字之中,充满了对绝望的不甘心和在绝望中强自挣扎支撑的苦心。自劝,则用情更苦,立志更坚。要知道,一个人为了坚持某种希望而在无限的苦难之中强自支持,甚至想要用人力的加餐去战胜天命的无常,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而是一种极高贵极坚贞的德操了。所以,我们从这句话中看到一些人生哲理。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遇到悲哀和挫伤,如果你丝毫不作挣扎努力便自己倒下去,虽然你的遭遇令人同情,可是你的态度并不引起人们尊敬;但如果你在最大限度地尽了人力与命运争斗之后,即使你倒下去,也给人们做出了一个榜样。何况,万一真的由于你的努力而实现了那个本来好像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岂不更是一件意外的喜事!“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就隐然流露出这么一种可贵的德操。小结: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意真,读之使人感叹,为女子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李白有一首诗歌叫《长相思》,《行行重行行》就使我们感受到一位痴情女子“长相思”的惆怅意境。让我们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这首诗歌。板书:初别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