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对外贸易_第1页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对外贸易_第2页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对外贸易_第3页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对外贸易_第4页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对外贸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作用。我国当前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了五点政策启示:第期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及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深层次的剖析上还显得不够精炼和到位,这有待于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关键词:日本,重化工业,战略,贸易政策 3.1对外贸易增长规模及增长速度22 则、条款和缝隙,制定政策保护自己41性和灵活性42与产业国际竞争和合作43 提出政府干预可以使幼稚产业的学习曲线1向下移,并使该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市场发,认为战略性保护贸易政策促进了日本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1学习曲线:表示一种商品的平均成本与生产者的累积总产量之间的关系。大批量生产的产品,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单位成本通过学习而降低。2李琼、宗刚.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产业政策及其绩效[J].中国软科学,2003,(3):156.手段进行分析,抽象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具体措施手段后要达到的实质目析了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及特点以及日本政府如何运用该政策促进对外速发展时期对外贸易规模及增长速度、贸易结构和国际收支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展现了当时日本在高速增长时期对外贸易的显著变化。所处的国内外环境、高速经济增长等七个方面对日本政府在贸易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和进行贸易结构优化的五点政策建议。。目但日本方面数据资料,但是对有关经济数据的深层次剖析上还显得不够精炼和到位,一些观点也不够成熟,有待于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2日本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与日本政府的贸易政策2.1.1战略性贸易理论分析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关税的“利润转移”,假设进口国面临的是外国寡头垄断大国际市场份额,增加本国福利。3新贸易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一样,并不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清晰的概念。“新”是相对于“旧的”或者“传统的”来说的。新贸易理论主要是指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展开的要素禀赋理论。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新贸易理论是对原有的要素禀赋理论的突破。2.1.2日本战略性贸易理论内容战略的实行成为可能。战后日本国内经过非军国主义化,军部势力基本被铲除,第四,战后特定国际政治形势下形成的日美关系,为日本推行“贸易立国”的M.增强国际竞争力,日本的产业结构必须实现从轻工业为主向重化工业为主的转既包括对原有基础薄弱的重化工业部门的大规模技术更新、改造,也包括引进、治创2.1.3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点综观日本战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运用主要有以下特点:1)目标明确且重点突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赶超世界发达国《新长期经济计划》(1958-1962)、《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1970)、经济社会发展计划》(1970-1975)和《社会经济基本计划》(1973-1977),分别提出了各个时期的具体经济指标和经济政策重点,如《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1970)提出了充实社会公共设施、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对外贸易和国8刘江永.跨世纪的日本[M].时事出版社,1995.198.9[日]佐藤英夫.对外政策[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114.2)坚持原则、运用灵活》易政策战后,日本政府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把“贸易立国”2.2.1进口保护政策防止放开市场和贸易自由化的冲击,日本政府在分阶段实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2)非关税壁垒供应商实际上无法参与。这些非关税壁垒,都在隐性中保护着日本的国内市场,严格限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入。2.2.2产业扶持政策定有发展前途的出口产业加以保护扶持,使其迅速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1)对重化工业重点扶持的产业政策日本政府通过行政指导和立法手段促进企业经营的合理化、产品高附加值高了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而且石油作为高效率能源广为采用又促进了其他基础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能源结构的转变和新技术的开发应11张二震.国际贸易政策的研究与比较[M].第1版.南京大学出版,1993.252-254.品为主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迅速转化(见表2-表2-2日本工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变化(略)2)在税收上给重点发展产业以优惠的政策的配合),日本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基础产业得到技术改造,新兴产业迅2.2.3出口鼓励政策口,“贸易立国”和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在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直至口保险制度以及建立健全对外贸易经管部门。1)外汇分配优惠制度鼓励出口,日本政府在外汇分配上给出口商以各种优惠待遇。1953年实行进出2)出口优惠金融制度3)出口振兴税收制度负担。(3)实行技术出口收入扣除制度(1959年以后,对技术出口的外汇收按一定比例减免所得税)。(4)实行开拓海外市场的准备金制度(1964-1972年),对企业收入中用于4)出口保险制度升动表2-3出口物价的国际比较(略)2.2.4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贸易自由化政策”1972年是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日本战略性贸易政14[日]山泽逸平.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出口鼓励政策[M].中译本青岛出版社,1991.20-21.进增由于日本政府的大力推行,贸易自由化进展还是很快的,自由进口商品由。15林直道.现代日本经济[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44.3.1.2进出口增长与国际比较在外贸总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进出口都迅速增加了(见表3-2)。从表要发达国家出口和进口的推移(略)1956-1975年日本进出口数量指数的推移(略)迅机器(主要是汽车)的出口比重1965年为14.7%,1975年提高到了26.1%,一劳动密集型产品下降到18.9%,而资本密集型产品(重化工业品)出口由36%上表3-4日本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略)3.2.2进口结构的变化18王琥生,赵军山.战后日本经济社会统计[M].航空工业出版社,1988.221-222.在一定时期(常为1年)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贸易收支(又称贸易工程)是指一国出口商品所得收入和进口商品的外汇支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不但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随着产支状况可分为两个阶段(见表3-5):的进程。第二阶段为国际收支顺差的稳定化时期(1965-1972)。1964年,日本成为业间的合理组合大大提高了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然这一时期进口大幅增表3-51960-1974年主要发达国家经常收支和贸易收支的推移(略)从贸易收支上看,这样,日本不仅成为了贸易大国,还成为了贸易强国。4日本高速增长时期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政策、综合商社的作用等因素都有力地推动了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治经济环境从国际环境上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各国刚刚饱尝“两次世界大战”发挥海洋运输的优势,利用原材料价格低的有利条件,确保了“加工贸易立国”过了政府预定的目标。1960年制定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更是对日本经济快速发(4):38-39.表4-1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及其实际执行情况的比较(略),采取了外交服从经济建设的政策4.3.1以日美关系为基轴,利用冷战格局迅速发展对外贸易首先,追随美国可使日本充分利用美国的市场和资源的优势,获取廉价而稳21如果把从美国的直接进口和从美国在海外企业的间接进口加在一起,则美国掌4.3.2积极推行经济外交,确保稳定的原料来源和出口市场在战后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日本在国际的政治、军事方面的作用极其有限,经济外交22成为其开拓出口市场和确保海外资源供应的主要手段。自吉田内阁以。同时,日本通过向东南亚提供信贷、经济援助等方式,确保稳定的原料的;70年代以后,日本的资源进口中的20%来自东南亚。由22经济外交,是指国家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进行的外交活动,以外交为手段,为国家谋求经济上的利益。大到15.1%。随着日本对西欧出口的迅速扩大,日本对西欧的贸易顺差逐4.4.1综合商社的构成与职能商社只占商社总数的1%,但其进出口贸易额经常占日本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一半左信息(情报)的收集与提供。其中商品购销是最基本的职能,商社金融和商社情4.4.2综合商社对发展日本对外贸易的重要作用后能力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低教育程度对于一个劳动者所能从事的工种和他在任何工作岗位上的效率都12.9%。受过十二年以上教育的男工从10.4%上升35.2%,女工从4.1%激增到年男工受教育年数增加了25%,女工增加了29%。为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本4.7.1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出口商品强大的价格竞争力廉价的劳动力曾是日本维持和提高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武器。在20世纪50的能的重要因素。据日本经济企划厅调查,1961-1967年,在促进日本出口贸易扩争力包括广泛的内容,其核心则是产品的质量。们应该借鉴日本对外贸易的成功经验。中国加入WTO以性是,合理保护本国市场,必须符合WTO规定和国际惯例并在其基础上应用产业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我国不同于日本,国内市场空间大,加入WTO后开放的力产业在某个地区发展“群聚”并升级。25“群聚”更易获得技术外溢的效果,能曲线的不断下降而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竞争力。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真正的困难在于怎样选择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版社,2000.36、45、100.31-34.65-76.[5]吉崎達彦.日本の国際競争力を考える[J].日商岩井総合研究所,2002(9):12-15.[6]金明善.战后日本产业政策[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8.46-48.[7]金重远.战后世界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73.M业出版社,1988.45.[9]江小娟、杨圣明,冯雷.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1994.23-25.[27]徐平.对日本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考察与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98-117.221-222.[29]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334-335.[31]夏申.论战略性贸易政策[J].中国贸易问题,1995,(8):46-56.):20-24.[36]张杰,郑欣.日本融东西方为一体的市场经济[M].武汉:武汉出版社,学报,1997,(2):53-55.[41]郑励志,陈建安.战后日本对外贸易[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8.232-2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